创造经典艺术的“混血儿”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日晚,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片断在央视国际频道2007年元旦双语晚会上亮相。该舞剧于2006年12月5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首演,并被外交部定为2007俄罗斯中国年的文化交流项目。这一原创芭蕾舞剧的出品人是浙江湖州人邵筱萍——
  
  2006年1月5日,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坛,当小提琴随着指挥利落的手势结束最后一个完美的颤音,2000多人的大厅掌声雷动,邵筱萍立在台上泪流满面,那些掌声告诉她,她那经历数年精心策划打造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河淌水》成功了!那些掌声是对她艰辛付出的一种回报。
  
  《小河淌水》缘定今生
  
  邵筱萍现任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进会员,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乍见面,邵筱萍文静典雅,不像董事长倒像是文艺圈里的人。
  邵筱萍是地道的湖州人,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是在湖州达昌绸厂。面对社会的变革,外表平静的她内心却喜欢挑战,4年后她离开了国有大型企业,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她在湖州、杭州、上海等地办过生产性企业,办过经营性公司,也做过广告策划、市场营销……闯荡中成功和失败、挫折和磨难教会了她许多。
  2000年春她来到云南,吴越文化和云南26个民族文化的碰撞,给她的创业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她将中国东部沿海的广告文化理念引进中国西部,力求将户外广告和昆明的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昆明人称她是最早推动城市美化和亮化的人士之一,她一边艰辛创业,一边享受云南文化的滋养。
  云南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风光旖旎的山山水水让她着迷。2002年在一次偶然的生日聚会上,朋友为邵筱萍唱起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晶莹纯洁的意境,深深抓住了邵筱萍的心:“我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满眼都是月光,满心都是清悠悠的小河淌水。在冥冥之中,那歌曲旋律,一下子拨通了她心中的旋律。”她说:“在云南她一直有一种不确定的期待,为人生、为事业,遇上了‘小河淌水’,那是我今生缘定的‘宿命’。”从此,她就着迷于《小河淌水》之中。
  
  着魔似的卖了房子倾其所有
  
  沉浸在《小河淌水》美妙意境中的邵筱萍,下决心要用交响乐的形式来演绎这首美妙的歌曲。凭借多年建立的人脉关系,她通过上海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曹鹏,找到了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团长左贞观,这是一位有四分之三华裔血统的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和荣获“友谊勋章”的艺术家。2004年9月,左贞观被邵筱萍的真诚打动,来到云南采风。在大理州弥渡县,邵筱萍陪左贞观走进山寨,观看当地老百姓跳花灯和聆听民歌,美妙、神奇的歌声在山谷回荡,震撼着邵筱萍和左贞观的心灵。
  左先生带着对云南的美好印象和邵筱萍的委托到了俄罗斯,半年过去了,左先生没有给邵筱萍回音,那是左先生对邵筱萍的经济能力、办事决心等带有怀疑。邵筱萍急了,2005年春天,她卖掉了在湖州老家的房子,一行4人到了俄罗斯向左先生表达了自己坚定的决心。
  2005年12月18日,由左贞观谱写、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演奏并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录制完成的《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母带,终于送到了邵筱萍的手里。2005年12月30日,左先生亲自率领爱乐交响乐团近70位演奏家在云南第一次奏响了小提琴协奏曲《小河淌水》,首场演出成功后又于2006年1月5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聆听云南”北京大学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专场音乐会,云南民歌以最高的艺术形式和国际顶尖的交响乐团相结合,将这首民歌音乐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了这首传统民歌崭新的生命力。北京大学的演出得到了文化部到场领导的高度评价,北京大学副校长在其10多分钟的发言中用了6分钟的时间肯定了其绝佳的创意和完美的组合,国内专业人士评这首乐曲将成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的又一经典力作。
  
  琴弦与足尖上的经典转换
  
  “《小河淌水》可以成为交响乐,为什么不可以成为芭蕾舞?俄罗斯芭蕾舞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能不能请他们来演绎?”2006年春天,邵筱萍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告诉了远在莫斯科的左贞观先生。她的想法得到左贞观的肯定,左先生向邵筱萍推荐了俄罗斯著名编导、芭蕾舞王子戈尔杰耶夫及其领导的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俄罗斯已经10年没有原创芭蕾舞剧,戈尔杰耶夫高兴地接受了创作的邀请。于是,邵筱萍请中国剧作家李华编写剧本,并又一次赶到俄罗斯与艺术家们相会。当该团的经理维克多看到一位柔弱的东方女子时,又惊讶又激动,他说:“你很伟大,这是一件伟大的事。”
  2006年12月1日,戈尔杰耶夫带领芭蕾舞团来到北京天桥剧场彩排,看完俄罗斯艺术家的演绎,邵筱萍悬着的心放下了。12月5日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6000多人的观众席上座无虚席。随着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艺术家美妙的《小河淌水》音乐在剧场响起,大幕徐徐拉开,俄罗斯的舞蹈家和音乐家们用优雅的芭蕾舞语言和激荡的交响乐讲述了一个动人故事:在云南红土高原的苍山洱海间,龙宫王子爱上了在洱海边独舞的纯真、美丽少女阿薇,而自小与山林为伴的阿泰也想娶阿薇做新娘,但阿薇拒绝了阿泰。少女与王子心心相印,为此,王子永远地放弃了几世修得的龙族身份。阿泰愤怒和绝望,点燃了山林。族人决定用引来灾难的王子祭奠滇池龙王以求得甘露,此时阿泰百感交集,终于站出来要代替王子。王子制止了阿泰,将身躯化作海水升腾成云,以倾盆大雨熄灭了熊熊大火,此时阿薇也随雨水化作了山间的潺潺溪流奔向大海,两人永远相伴。一场演出,30多次掌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等观看了演出。“太美妙了,这部剧作一定能引起轰动。”《中国文化报》记者汪建根激动地说。
  12月6日,许嘉璐在百忙之中会见了邵筱萍。他祝贺《小河淌水》被外交部定为2007俄罗斯中国年的文化交流项目,他说:“《小河淌水》是我国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剧目之后又一部原创芭蕾舞剧,不仅如此,该剧目充分结合了交响乐和芭蕾舞艺术与中国民族元素,做到了中西方艺术形式的融合,这将促进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交流,在文艺界和两国文化交流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高度评价了《小河淌水》音乐创造的高水准,并指出这种国家与国家间的艺术合作和创作强强联合、“远亲嫁接”,以“美”统领一切,凭借舞蹈和音乐的艺术形式,征服和感动了观众。
  采访邵筱萍是去年12月12日,她带领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和爱乐交响乐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芭蕾舞剧后到家乡湖州演出,近200人的庞大演出队伍,从演出开始前的剧场安排、票务落实到演员的行、吃、宿,事无巨细,邵筱萍都指挥得有条不紊。
  她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2006年11月,邵筱萍获得了云南省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企业家(创意人)的称号。
  
  Producer Promotes Symphony and Ballet
  By Tang Jianchi
  
  As the conductor brought the violin concerto Flowing Stream to the end and roaring applauses of a 2,000-people audience brought down the house at Beijing University, Shao Xiaoping wept happily. She had every reason to weep and feel happy: she was the inspiration and motive force behind the concerto coming into being. It was January 5, 2006, a good four years after she had first hit upon the idea of translating the folk song of the southwestern China’s Yunnan Province into a violin concerto.
  In the first few decades of her life, Shao really had nothing to do with Yunnan Province, let alone the folk song that later touched her heart and soul. Shao grew up in Huzhou in northern Zhejiang. Her first job was in a silk factory in Huzhou and four years later she resigned from the state-owned business to start her own business for a better future. In the spring of 2000, she came to Yunnan to operate her advertising agency. At a birthday party in 2002, she heard Flowing Stream, a well known folk song across the countr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uphonious melody and lyrics captivated her there and then.
  A Master of Philosophy, Shao determined to convert the simple folk song into a major musical composition big enough for a symphonic orchestra. Through the recommendation of Cao Peng, an experienced conductor with Shanghai Philharmonic, she got into contact with Tszo Chzhen-Guan, an established 3/4 Chinese-descent Russian composer with the Rus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nd an honored artist of Russia. In September, 2004, the accomplished composer arrived in Yunnan to have the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the wonders of the province. Shao took him around, but she did not hear from Tszo for half a year after the visit. Shao became worried. She knew that might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her credibility. In the spring of 2005, she raised money by selling her old house in Huzhou and went with three colleagues to visit Tszo in Moscow. This time, she convinced him. On December 18, 2005, the master tape of the violin concerto Flowing Stream performed by the Rus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was delivered to Shao Xiaoping. Twelve days later, the orchestra staged the concerto in Yunnan. When it was performed in Beijing on January 5, 2006, some top leaders of the country’s cultural authorities attended. They spoke highly of the concerto.
  Greatly encouraged by the success of the folk song turned violin concerto, Shao conceived another superb idea: to have a ballet choreographed to go with the concerto. In the spring of 2006, Shao discussed the idea with Tszo and the composer recommended Gordeev Vyacheslav,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State Ballet. Shao Xiaoping invied the Chinese playwright Li Hua to write a script and then visited Russia again for the ballet production of Flowing Stream.
  On December 1, 2006, the Russian State Ballet staged a dress rehearsal in Tianqiao Theater, Beijing. After watching the rehearsal, Shao was greatly relieved, believing that the ballet would be a success. On December 5, 2006, the Russian State Ballet debuted Flowing Stream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More than 6,000 people attended, including some top state leaders. It was a sensational success.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later designated Flowing Stream as a participating event for the Year of China in Russia in 2007, following the Year of Russia in China in 2006.
  On December 12, Shao Xiaoping came with the Russian State Ballet to her hometown Huzhou, where Flowing Stream was performed for her hometown people.
  The Yunnan Government has recognized Shao’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vince’s cultural undertakings. In November, 2006, Shao Xiaoping was honored as one of the top ten entrepreneurs of cultural businesses in the province.
  (Translated by David)
其他文献
今年3月12日,一份寄自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礼品,飞越大洋高山送到富春江畔一幢普通的民居里。年轻而淳朴的男主人打开一看,先看到一条淡黄色的毯子,然后看到一只工艺品小白马,还有寄赠礼品的三口之家的一张合照。看了夹在里面的信他才知道:毯子是美国的这户人家自己制作的,是送给主人出生才14个月的儿子的;小白马是吉祥物,希望保佑男主人全家平安;彩色合照寄给他,是期望两家从此心连心,成为异国好朋友。  男主人叫汪
期刊
2006年春,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他70寿辰的时候,应邀到中央电视台作客。  当时,丁肇中正在领导着AMS计划,这个计划由十几个国家的50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  丁肇中领导的AMS计划,1998年就将第一块磁铁通过“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以研究由反物质所组成的宇宙到底存不存在这一科学之谜。  丁肇中在谈到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时,说了这样一番话:“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所以我在获诺贝尔奖演
期刊
孟敏青站在你的跟前,首先用身高和你抗衡。当然,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高度,那就与她比智慧,比那种觥筹交错中的应变能力,比谁的化妆品更有抵抗衰老的效力。你或许有可能成为获胜的一方。  但是,在“味宅”这个地方,你永远也不能超越她,因为这里是孟敏青一手制作出来的,“她就是味宅,味宅就是她。她们是如此相像。”  作家陈祖芬对孟敏青说过,把你放在这里很合适。孟敏青不是那种闹哄哄、善于推杯换盏的餐饮业女流,味宅也
期刊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是世界公认的大旅行家,也称得上是西方第一个“中国通”。他游历了世界众多地方,13世纪后期竟不远万里,横穿欧亚大陆来到元代的中国,居然受到了元代大汗信任和赏识,被元大汗留居17年之久,其间他奉命出使过马八儿(今印度东南),爪哇(今印尼爪哇岛)等国和地区,并受命到全国各地巡查。  由于这个经历,他对远东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有机会在中国各地巡视,他对中国各地均颇为熟悉,特别
期刊
1698年,日本著名的徘句诗人松尾芭蕉在《奥的细道》里说,他在奥羽狭窄或根本无路可循的“路上”,徒步游历5个月,历尽千辛万苦,他感叹:“我不如到世界的尽头!”  受到芭蕉的启示,2006年仲夏时节,我们在日本罗森公司安田勋先生的陪同下,驾车在奥羽地区兜了一圈,行程2000多公里。  奥羽地区在日本本州岛东北,包括青森、岩手、宫城、秋田、山形和福岛6个县。这里巍峨的奥羽山脉纵横全境,形成一条火山脊柱
期刊
温州首家获政府批准的“叶茂钱收藏馆”自改革开放起步,至今已收藏了十大类3万多件文物,其中《永乐大典》、西周铜镜、东晋熊兽罐等国家级珍品及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壶等百余件文物引起了省内外同行们的关注。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慕名前来参观后,大为惊叹:“《永乐大典》我只在故宫博物院看过,这里是平生第二次看到,还有那两件东晋熊兽罐和五代秘色瓷壶,都是顶级藏品啊!”看来,“叶茂钱收藏馆”
期刊
父亲喜欢藏书,写过一篇关于藏书的散文《舱前明月枕边书》,最早刊登在宁波晚报的副刊上,获了藏书征文一等奖,后又被评为该年度宁波市副刊作品一等奖。    普济庵觅宝    在父亲藏书的故事里,每一部珍籍的得失,都潜藏着人生的玄机,见证着时代的风云。  好几次听父亲说起过“普济庵觅宝”的故事。那是1960年,父亲19岁,在渔业队当会计。一天傍晚,队里的一位渔民告诉父亲说,在他捕鱼的王家洋有座普济庵,那里
期刊
二十五年磨一剑    与管波相约会面是在她的家里.在这个充满现代浓郁生活气息的房子里,若不是衣帽间里露出一角的华美戏装,很难看出这是一个京剧演员的家;可见到管波的人,谁都会承认,一眼看上去她就是个京剧演员,她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活脱脱一个荀派花旦。这种发自内心的活泼气质,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损。  2006年9月3日晚上,保利剧院花团锦簇、掌声雷动,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交响音乐会在这里举行。时而
期刊
启功是清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家学渊源。他的诗、书、画有“三绝”之称,享誉国内外;他在文物鉴赏、鉴定上独具慧眼;他对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古诗词等教学与研究上下过苦功,自出机杼为学人垂范;为奖励后学他无偿捐出许多珍贵字画,创立以恩师命名的“励耘奖学助学金”……他对国家民族、对九三学社的贡献自有定评,是“贵胄天潢”之后中自食其力、非同寻常的人才。可是最让后辈感念的,却是他与朋友们纯真如
期刊
在大陆文坛早已声名远播的上海著名女作家程乃珊,于1991年3月去香港定居,在这之前她已在香港客居了一年多。  程乃珊在上海有个温馨的家。丈夫严尔纯堪称模范丈夫,女儿天真可爱,聪慧过人,可是乃珊还是告别了上海这个令人羡慕的温馨小家庭去了香港。如今这个三口之家天各一方,分居三地:丈夫留守上海,女儿飞越重洋去美国留学,而她则在香港孤身拼搏,有时只好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往返走动……    对香港情有独钟  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