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是写作的源泉。所谓作文的“技法”只是在写作的形式上有所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情感作为蕴藏在生命体中的微妙因素,它的意识趋向往往影响着文章的选材、遣词、修辞运用及思想表达,能在不自觉的情状下完成对文章的最好表述,这是所谓的技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写作上激发学生的某些情感因素,对提高写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情感; 独立性;广延性; 细腻性
作文教学改革不能忽略学生的微观世界,即对学生情感的探索研究。若过分地传授所谓“技法”“指南”,或多或少地笼罩着一些“公式化”“程式化”的色彩,不利于学生在写作“质”上获得突破。而情感,是人作为一个生命的自然意向和客观事物相撞击、融合、发酵、升华所形成的抽象物质,是一种激荡于个体内部的勃勃气韵。写作技法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情感的参与,那文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应有的灵气。
一、情感的自我独立性,可赋予文章悠长而又独特的灵性
自然赋予人的种种感觉功能具有先天的不统一性,这对外界事物的感应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人作为个体,他所拥有的生活环境、地域风俗、人文观念、认识水平等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一切就决定着情感带有明显的个体生命的独特指向,即有着不同于别种生命的自知、自控和自立。情感的这种独立特性,会促使个体运用在社会生活中所触发的独特感悟,去洞悉事物,抒发意趣,直接赋予文章以超然不群而又悠长深邃的灵性。古典名曲如《阳关三叠》的凄绝哀婉、《关山月》的博大沉郁、《十面埋伏》的宏伟肃杀、《高山流水》的清幽峻拔,都是作者用独特情感铸造的并带卓然绝立气韵的旷世之作。
再如《白蝴蝶之恋》,刘白羽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幽深的感悟,阐释了“生命”这一主题。在作者笔下,小小的蝴蝶已是执意寻觅春意爱抚的精灵,是敢于和酷寒抗战而又不懈追求的勇士。它的形象是至爱至勇的象征,是弱者树起的求爱丰碑。可见,如果没有作者独特情感的渗透,蝴蝶的形象就不会如此完美、动人。正是因为作者独特的情感触及到人生意义的核心,才让人产生了共鸣,读后让人感触至深,激动不已。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给人的开篇印象就是质朴、激昂、粗犷,那狠命的鼓声,就是独特情感的宣泄和表现,整篇文章飞扬着浓郁的个性情怀,激荡着雄壮的黄土意兴,鲜明的形象、狂放的气氛,让人久久沉溺其中。
情感的自我独立特性,可使文章满蕴着个性气质,洋溢着悠长而又独特的灵性,自觉地避免了万人同声、千人一面的局面,使文章给人留下深刻、动人的印痕。
二、情感的广延性,是促发开拓创新的动力
情感的广延性,是指自然生理感官受外界刺激时,潜意识地要求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内在思维倾向和意识辐射。当一个人的情感受到一定的影响,才思受到一定的激发,那么他固有的思维广延因素,会得到一定的冲举,从而冲破思想的藩篱,产生新的思考方式。
我曾经以“假如”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有些学生就结合自己的知识及生活经历,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各自角度创立了一个个新鲜的立意。有的说:假如就是一种逃避生活的表现,是自己畏缩不前的借口,所以人生只有进取,不能有假如;有的说:假如是一种自信和希望,是攀登者依附的藤蔓,是探索者理想的曙光;还有的说:假如我是搏击长空的苍鹰,我要用锐目洞察道貌岸然者的灵魂,用利爪掏撕离经叛道者的脏腑,这些立意皆是气势凌厉、意蕴深远,充塞着磅礴之气。产生这些新颖见解,不是偶然的,而是情感意识向外延发并有独特发现的结晶。
情感的这种广延性,所蕴含着的创新动机人人都有并时时相伴于各自的情感中,它一旦得到适时地撞击,会立即产生开拓创新的意念。学生作文要想有所创新,离开了这样的情感素质,那创新就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
三、情感的细腻性,能锻造文章的语言
情感的本身就潜存着敏感而又微妙的因素。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着积极地关注和深切而细密的意向时,这个敏感而又微妙的因素会一触即发,最终形成悠远绵长的细腻情感。只有丰富的、细腻的情感,文章的语言才是生动的、逼真的、形象的。我在要求学生以“喜欢”为话题写作文时,有个学生在作文《我喜欢回家》中写道:“回家的感觉像在飞,两旁树丛中,那翠色欲滴的绿叶中,闪现着妈妈慈祥的面容……”这句话借景抒怀,思家之情呼之欲出;一个“飞”字更值得品味,它饱含了对“家”的向往和期盼。如果没有对“家”细致入微的感受,是写不出这样传神、生动的文句的。情感的这种细腻特性,能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心灵中那一刹那的思绪,这不仅能奇迹般锻造优美细致的语言,还能把文意表达得更委婉曲折,幽思动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有效地启动学生潜在的情感智源,并将这种智源运用到写作中去,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智慧的泉水才会从笔端汩汩流出,文章才会笼罩着新颖独特的智慧之光。
(邳州市议堂中学)
关键词:情感; 独立性;广延性; 细腻性
作文教学改革不能忽略学生的微观世界,即对学生情感的探索研究。若过分地传授所谓“技法”“指南”,或多或少地笼罩着一些“公式化”“程式化”的色彩,不利于学生在写作“质”上获得突破。而情感,是人作为一个生命的自然意向和客观事物相撞击、融合、发酵、升华所形成的抽象物质,是一种激荡于个体内部的勃勃气韵。写作技法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情感的参与,那文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应有的灵气。
一、情感的自我独立性,可赋予文章悠长而又独特的灵性
自然赋予人的种种感觉功能具有先天的不统一性,这对外界事物的感应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人作为个体,他所拥有的生活环境、地域风俗、人文观念、认识水平等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一切就决定着情感带有明显的个体生命的独特指向,即有着不同于别种生命的自知、自控和自立。情感的这种独立特性,会促使个体运用在社会生活中所触发的独特感悟,去洞悉事物,抒发意趣,直接赋予文章以超然不群而又悠长深邃的灵性。古典名曲如《阳关三叠》的凄绝哀婉、《关山月》的博大沉郁、《十面埋伏》的宏伟肃杀、《高山流水》的清幽峻拔,都是作者用独特情感铸造的并带卓然绝立气韵的旷世之作。
再如《白蝴蝶之恋》,刘白羽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幽深的感悟,阐释了“生命”这一主题。在作者笔下,小小的蝴蝶已是执意寻觅春意爱抚的精灵,是敢于和酷寒抗战而又不懈追求的勇士。它的形象是至爱至勇的象征,是弱者树起的求爱丰碑。可见,如果没有作者独特情感的渗透,蝴蝶的形象就不会如此完美、动人。正是因为作者独特的情感触及到人生意义的核心,才让人产生了共鸣,读后让人感触至深,激动不已。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给人的开篇印象就是质朴、激昂、粗犷,那狠命的鼓声,就是独特情感的宣泄和表现,整篇文章飞扬着浓郁的个性情怀,激荡着雄壮的黄土意兴,鲜明的形象、狂放的气氛,让人久久沉溺其中。
情感的自我独立特性,可使文章满蕴着个性气质,洋溢着悠长而又独特的灵性,自觉地避免了万人同声、千人一面的局面,使文章给人留下深刻、动人的印痕。
二、情感的广延性,是促发开拓创新的动力
情感的广延性,是指自然生理感官受外界刺激时,潜意识地要求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内在思维倾向和意识辐射。当一个人的情感受到一定的影响,才思受到一定的激发,那么他固有的思维广延因素,会得到一定的冲举,从而冲破思想的藩篱,产生新的思考方式。
我曾经以“假如”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有些学生就结合自己的知识及生活经历,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各自角度创立了一个个新鲜的立意。有的说:假如就是一种逃避生活的表现,是自己畏缩不前的借口,所以人生只有进取,不能有假如;有的说:假如是一种自信和希望,是攀登者依附的藤蔓,是探索者理想的曙光;还有的说:假如我是搏击长空的苍鹰,我要用锐目洞察道貌岸然者的灵魂,用利爪掏撕离经叛道者的脏腑,这些立意皆是气势凌厉、意蕴深远,充塞着磅礴之气。产生这些新颖见解,不是偶然的,而是情感意识向外延发并有独特发现的结晶。
情感的这种广延性,所蕴含着的创新动机人人都有并时时相伴于各自的情感中,它一旦得到适时地撞击,会立即产生开拓创新的意念。学生作文要想有所创新,离开了这样的情感素质,那创新就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
三、情感的细腻性,能锻造文章的语言
情感的本身就潜存着敏感而又微妙的因素。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着积极地关注和深切而细密的意向时,这个敏感而又微妙的因素会一触即发,最终形成悠远绵长的细腻情感。只有丰富的、细腻的情感,文章的语言才是生动的、逼真的、形象的。我在要求学生以“喜欢”为话题写作文时,有个学生在作文《我喜欢回家》中写道:“回家的感觉像在飞,两旁树丛中,那翠色欲滴的绿叶中,闪现着妈妈慈祥的面容……”这句话借景抒怀,思家之情呼之欲出;一个“飞”字更值得品味,它饱含了对“家”的向往和期盼。如果没有对“家”细致入微的感受,是写不出这样传神、生动的文句的。情感的这种细腻特性,能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心灵中那一刹那的思绪,这不仅能奇迹般锻造优美细致的语言,还能把文意表达得更委婉曲折,幽思动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有效地启动学生潜在的情感智源,并将这种智源运用到写作中去,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智慧的泉水才会从笔端汩汩流出,文章才会笼罩着新颖独特的智慧之光。
(邳州市议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