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互联网上看过到这样一个大标题:“地球上最幸福的地方是……”我点击了这个链接,非常吃惊地看到了这样的视频:电视节目“60分钟”(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办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编者注)的主持人莫利·塞弗宣布了在英国莱斯特大学进行的一项国际研究的结果。令我非常惊讶的是,最幸福的国家是——丹麦。
丹麦是一个只有550万人口、位于北欧的国家,那里的气候并不是最好的,居民也不是最富裕的,缺少真正的军队也使它一直没有能力应对侵略。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排在第二十三位,连前10名都没有进,可以说是令人震惊地被芬兰、哥斯达黎加这样的一些国家击败了。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报告”继续揭示,丹麦之所以高居榜首,而美国排名落后与国民的期望值相关。南丹麦大学的教授考尔·克里斯滕森考察了他的男女同胞为什么这么幸福快乐的原因。克里斯滕森认为,典型的丹麦人拥有较低的期望值,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极少失望。所以当事情的结果不是他们预期的那样坏时,他们就会感到幸福了。
美国人在期望值和成功方面却采取了非常不同的姿态。在“60分钟”节目中接受采访的丹麦学生似乎十分明确地诠释了这种差异。其中一个人这样描述了他衡量成功的标准,“我想要幸福快乐,以及有很多的时间和我的家人待在一起。”第二个学生说,“我更多考虑的是软价值,比如我所从事的工作既不感到压力,也没有什么激情。也许这份工作不会给我带来许多收入,但是我却乐意每天起床后去做这份工作。”
这些都不是普遍的美国准则。我们生活的大部分都是以我们职业的声望和工资为中心的,这样工作就成了支配的力量。我们习惯上认为我们一周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但是你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没有计算在内,这实际上使你离开家人或者不能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增加了。根据2007年的“盖洛普调查”显示,工人们每天上下班路上平均花费的时间是46分钟。这项民意调查还显示,上下班路上所花的时间越多,给工人带来的压力也越大。
我认为,如果一个单项的活动耗去了我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那么我就要求完全满意于这一项活动。这是最起码的,道理很简单,我不满意的时间越多,那么满意的时间就越少,这就意味着让我幸福的机会在减少。
那么金钱呢?你可能无数次听到这句话“金钱买不来幸福。”尽管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正确的,但是研究表明,也许这样说会更为准确:“金钱可以买来幸福,但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使我想起了米·怀斯特的一句伟大的语录:“我富有过,也贫穷过。相信我,富有更好。”在大多数社会,那些挣钱多的人一般都会比挣钱少的人幸福。幸福的底线是拥有一定基本数量的金钱或物資,但使许多人吃惊的是,财富的增加,并不总是导致快乐的增加。
2007年进行的一项“盖洛普调查”,研究了美国人和他们基于各种因素(包括金钱)的生活满意度。那些年薪在7.5万美元左右或者更多的人,他们当中幸福快乐的人的百分比是最高的;而那些低收入的人年薪低于3万美元的,他们当中幸福快乐的人的百分比是最低的。所以你可以从这项调查中得出结论,那就是人们挣钱越多就越幸福快乐,也就是说,靠增加你的收入和净资产的方式,你是可以变得越来越幸福的。
不过很快就有研究表明,当达到一个节点后,金钱的作用就不很明显了。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指出,在过去的50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但幸福指数却没有明显的提高。收入对于幸福而言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一条直线。当收入增加的时候,幸福并不一定也等量增加。真实的关系是这样的:幸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过了一个特定的点之后,无论你获得了多少的金钱,你的幸福快乐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保持不变的。
研究还表明,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对别人的慷慨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这比在银行有个大户头更能够创造深入、持久的幸福感。
(摘自中国长安出版社《幸福感——简单几步让你收获内心真正所需》 作者:[美]伊恩·K.史密斯 译者:胡晓阳)
丹麦是一个只有550万人口、位于北欧的国家,那里的气候并不是最好的,居民也不是最富裕的,缺少真正的军队也使它一直没有能力应对侵略。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排在第二十三位,连前10名都没有进,可以说是令人震惊地被芬兰、哥斯达黎加这样的一些国家击败了。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报告”继续揭示,丹麦之所以高居榜首,而美国排名落后与国民的期望值相关。南丹麦大学的教授考尔·克里斯滕森考察了他的男女同胞为什么这么幸福快乐的原因。克里斯滕森认为,典型的丹麦人拥有较低的期望值,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极少失望。所以当事情的结果不是他们预期的那样坏时,他们就会感到幸福了。
美国人在期望值和成功方面却采取了非常不同的姿态。在“60分钟”节目中接受采访的丹麦学生似乎十分明确地诠释了这种差异。其中一个人这样描述了他衡量成功的标准,“我想要幸福快乐,以及有很多的时间和我的家人待在一起。”第二个学生说,“我更多考虑的是软价值,比如我所从事的工作既不感到压力,也没有什么激情。也许这份工作不会给我带来许多收入,但是我却乐意每天起床后去做这份工作。”
这些都不是普遍的美国准则。我们生活的大部分都是以我们职业的声望和工资为中心的,这样工作就成了支配的力量。我们习惯上认为我们一周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但是你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没有计算在内,这实际上使你离开家人或者不能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增加了。根据2007年的“盖洛普调查”显示,工人们每天上下班路上平均花费的时间是46分钟。这项民意调查还显示,上下班路上所花的时间越多,给工人带来的压力也越大。
我认为,如果一个单项的活动耗去了我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那么我就要求完全满意于这一项活动。这是最起码的,道理很简单,我不满意的时间越多,那么满意的时间就越少,这就意味着让我幸福的机会在减少。
那么金钱呢?你可能无数次听到这句话“金钱买不来幸福。”尽管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正确的,但是研究表明,也许这样说会更为准确:“金钱可以买来幸福,但是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使我想起了米·怀斯特的一句伟大的语录:“我富有过,也贫穷过。相信我,富有更好。”在大多数社会,那些挣钱多的人一般都会比挣钱少的人幸福。幸福的底线是拥有一定基本数量的金钱或物資,但使许多人吃惊的是,财富的增加,并不总是导致快乐的增加。
2007年进行的一项“盖洛普调查”,研究了美国人和他们基于各种因素(包括金钱)的生活满意度。那些年薪在7.5万美元左右或者更多的人,他们当中幸福快乐的人的百分比是最高的;而那些低收入的人年薪低于3万美元的,他们当中幸福快乐的人的百分比是最低的。所以你可以从这项调查中得出结论,那就是人们挣钱越多就越幸福快乐,也就是说,靠增加你的收入和净资产的方式,你是可以变得越来越幸福的。
不过很快就有研究表明,当达到一个节点后,金钱的作用就不很明显了。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指出,在过去的50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但幸福指数却没有明显的提高。收入对于幸福而言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一条直线。当收入增加的时候,幸福并不一定也等量增加。真实的关系是这样的:幸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过了一个特定的点之后,无论你获得了多少的金钱,你的幸福快乐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保持不变的。
研究还表明,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对别人的慷慨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这比在银行有个大户头更能够创造深入、持久的幸福感。
(摘自中国长安出版社《幸福感——简单几步让你收获内心真正所需》 作者:[美]伊恩·K.史密斯 译者:胡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