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斗气”导致欧洲“断气”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u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之争”,充满了斯拉夫人的共同个性特征。两位当事的主角,竟是来自同一支古老的民族血脉。俄罗斯国家的“摇篮”是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建立于公元9世纪下半叶,是第聂伯河中游的东斯拉夫部落联合的果实。统一的古罗斯民族就这样形成了,后来在其基础上出现了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如今的乌克兰首都基辅,正是在1100多年前的基辅罗斯基础上发展而来,历史比莫斯科还悠久。或许正是因此,每当俄罗斯端起斯拉夫人特有的强硬、不妥协,甚至带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的“臭架子”,乌克兰人往往以更为强硬、傲慢和毫不掩饰的正统优越感,极不客气地顶撞回去。
  自前苏联解体以来,在独联体框架下,对俄罗斯老大“最不服气”,也是俄罗斯最无可奈何的,就是乌克兰!双方各自筹码在手——欧盟各国4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而俄输欧天然气85%以上需要过境乌克兰的管道系统。
  俄、乌间各种烈度的“天然气争斗”,实是“古已有之,今方甚烈”!早在1994年3月,因乌克兰拖欠6亿美元,梅德韦杰夫当时出任董事局主席的俄罗斯国家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便将每日天然气供应量从1.14亿立方米减少到6000万立方米。
  进入新世纪,在时任总统普京的不懈努力之下,俄罗斯的国力有所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俄罗斯人民大国梦想的复苏确定了信心,促使俄罗斯更加步步为营地贯彻其“以能源影响力推动国家实力复苏”的战略,其对外运用“天然气权力”逐渐显得更富有条理,更得心应手。
  2001年1月,因拖欠俄罗斯伊捷拉天然气公司6420万美元,乌克兰被中止供气。这起简单的经济合同纠纷很快得到解决,却为后来的“天然气武器”的使用积累了经验。
  2006年7月5日,随着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了联邦《天然气出口法》规定,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业务就全部由国有公司承担。自此,俄罗斯开启了以国有能源资本垄断天然气等战略能源资源、运营、出口贸易的新时代——俄罗斯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俄罗斯本国全部天然气出口的垄断地位。
  同时,在数年间,俄罗斯还通过目的性极其明确的手段,有效地加强了对环里海——中亚各天然气产地国的气源控制。直到2007年之前,凭借前苏联构建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输气管网的基础设施和地理方位上的垄断优势,俄罗斯向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国“买断”了大量气源,基本锁定了欧洲各国天然气市场的全部上游供应。
  在这个大背景下,向中游的管道网络“宣战”,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2006年冬天、2008年冬天以及2009年冬天,圣诞节和元旦,分别成了普降大雪、气温骤降之下的欧洲各国的“梦魇之日”……
  对于大部分欧洲民众来说,2006年的冬天显然比往年更为寒冷。在一场场的纷飞大雪中,由于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阀门“意外关闭”,欧洲各国的民众亲身体验了寒冬里“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的日子。
  然而,令他们难以想到的是,这种地狱般的体验,在未来的多年中,几乎每个圣诞节或新年元旦都会获得体验。
  2006年的元旦,18个欧洲国家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寒战”——俄罗斯较早时提出的“提高天然气价格”的要求,并未得到乌克兰的积极响应和理性反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1月1日停止对乌克兰的输气。由于俄输欧的天然气中有80%需经乌克兰的管道输送,于是,欧洲各国显得更顾忌乌克兰的态度——担心天然气过境国采取报复行动阻止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因此,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和法国等欧洲各国,在俄气供应量锐减超30%时,便不再容忍,纷纷谴责和施压于俄罗斯,直到俄罗斯承诺“每日额外输送9500万立方米天然气经乌克兰到欧洲”,以恢复欧洲能源供应的总体稳定。
  俄、乌“天然气之战”这次短兵相接,由于欧洲舆论一致地“拉偏架”,俄罗斯也不可能不服从民意。仅仅4天后,俄、乌边境供应欧洲的天然气阀门再次启动。“好在冰天雪地之下,它们还没有被冻住。”欧洲人心中悻悻地想到。
  这一次的俄、乌“斗气”,在欧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巨大压力之下,俄罗斯显然没有得到很大的好处。而作为天然气能源运输的过境国,乌克兰意外地初尝胜果:天然气能源对管道的根本依赖,决定了作为管道过境国能够顺理成章地分享对“天然气能源核武器”的权力。这使之暗中高兴,气焰不免有所助长。
  而俄罗斯也从这次看似“两分”的战果中,看出了几分“苗头”:
  第一,“天然气武器”势必在最为寒冷的季节施用方最为有效。仅“断气”争端的4天,已导致欧洲各国每天的总经济损失达到1.5亿欧元!
  第二,欧洲各国对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的能源依赖,远超过此前该地区的能源战略安全的评估。4天的“断供”,缺乏能源储备理念和设施建设的欧洲各国,便很快吃不住劲了——据称,奥地利、捷克、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法国等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均大幅下降,希腊、土耳其、马其顿等其他巴尔干地区国家甚至一度彻底“没气”了!
  俄罗斯体会到,“能源武器”只要挥师得当,进退有度,师出有名,其杀伤力必然无比强大!
  2008年2月,由于乌克兰没有按时结算供应的天然气费,以追讨“欠费”为借口,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再次提出欠费就停气!俄罗斯以“停止对乌克兰供气”相要挟,其实质上是敦促乌克兰在地区发展、能源合作以及经济贸易方面,放缓靠近欧洲的举动,“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僵持了一个月后,乌克兰这个“欠账”大户再次因欠15亿美元招致“减半供气”的惩罚。
  相应的,对于区域一体化始终首鼠两端,而对于区域集体安全过于自负的欧洲各国,再次面临“挨冻”的局面。不过,考虑到欧洲天然气用户的反响,俄罗斯这次仅仅象征性地降低了输乌气阀的压力,减少了对乌克兰“老赖”的天然气供应。欧洲的天然气用户遭受的“池鱼之殃”极为有限。   自2008年1月起,乌克兰开始通过瑞士俄乌能源公司获取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使对乌出口的天然气价提至179.5美元/千立方米,上涨幅度高达38%!
  截至2008年2月,乌克兰已进口15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欠款近5亿美元。而同期,乌方逾期的天然气欠债已高达15亿美元!
  2008年,对于俄罗斯而言,是深刻感受“冰火两重天”的年度。
  一方面,国民经济的迅速转轨,国际油气市场的迅速斩获,使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正在迅速接近“2万亿美元俱乐部”的指标。俄罗斯在世界十大经济体行列跃升到第八位。俄罗斯的经济快车,与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一同,行进在经济迅猛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宽轨上!
  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的国力不断增强,美国、欧洲等外部制衡势力对其施压的企图也日渐凸显。在欧美的怂恿和支持下,俄罗斯南部邻近高加索地区安全局势迅速恶化。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违背了国际社会百多年来“奥运休战”的和平原则,借北京奥运会召开之机,悍然发动了对其境内的南奥塞梯共和国的军事占领。半个月以后,“俄格冲突”以俄罗斯方面全胜结束。
  战事的发生,刺激着饱经战火的俄罗斯民族充满不安全感的脆弱神经,更敦促着俄罗斯人又一次拿起“能源武器”!这次,轮到俄罗斯出牌了,他们开始不客气了……
  2009年1月1日,“元旦寒冷体验日”再次到来。
  当日,俄罗斯以乌克兰截留俄输往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为由,中断对乌克兰天然气的供应。由于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主要从乌克兰过境,停止向乌克兰供气也就意味着停止向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5天以后的凌晨,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波兰、捷克等欧洲国家都因乌克兰关闭了3条从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而饱受其害——甚于往年的暴风雪和严寒,席卷了欧洲18个国家,“天然气危机”则加速这种寒冷——在全面断气的18天里,各国社会工作者和救援人员,在冰窖般的养老院、巷口、街头、近乎废弃的贫民窟里,陆续找到了十几具冻僵的尸体……
  欧洲人在这个寒冬是实实在在地感受了冬天的严寒。
  与2006年的俄、乌“斗气”相比,2009年的“元旦断气”持续时间更长,从俄罗斯对乌克兰断气算起,到实际全面恢复供应,前后达18天。如果说2006年持续了4天的“断气之厄”只是让欧洲各国打了个寒战,那2009年则是俄罗斯给予了欧洲,特别是那些能源来源单一、自身又不具备能源安全储备的中小国家的致命一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种极为典型的“无妄之祸”,使欧洲国家痛定思痛,彻底反思了自身的能源集体安全战略。
  (摘自石油工业出版社《天然气战争》 作者:崔民选  等)
其他文献
我们都在抽象的层面上知道,当西方文化陷入忙乱的“正常生活”时——不幸的是,东方文化也越来越是如此——我们就很难做出改变人生的决定。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我们做出富有创造性的、敏感的举动,但我们无法做出这样的回应。在恐惧的驱使下,我们的头脑缺乏创造力。21世纪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指出,静默意味着“你能够真正做出负责任的决定,能够有效地应对可怕的、失控的世界。”那种静默时光就像冥想时被敲响的钟声
期刊
谈到中国历史上惩贪污、反腐败最厉害的皇帝,恐怕要属明太祖朱元璋了。这位出身贫寒,讨过饭放过牛,当过游方和尚,从一个马弁干起,最后得了天下的皇帝,对人情世故的了解,比起一般人要透彻深刻得多。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建国后,在一手抓与民休息,一手抓屠杀功臣时,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以猛治吏。  一是立法。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改设都察院后,马上出台的《大明律》明确规定,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
期刊
不只是内地的一些朋友怀念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连少数香港人也都还记得那些年间的旅游经历。那时候的内地,穷是穷了点,然民风淳朴。在国营饭庄吃饭,服务是肯定不行的了,但我们也肯定吃到嘴里的羊肉必定真的出自羊身上,喝到嘴里的酒也绝对害不死人。就连在大街上拿张地图出来认路,骑车路过的都会主动停下来帮忙,就更不必说遇到什么交通意外。万一碰上偷盗了,大伙一定得跑出来救急。那个时候要是向他们预言,未来的中国将是
期刊
2000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泪光和着灯光,给特殊的倾诉对象——朱镕基写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信。  尽管在很多混迹官场多年、深谙周旋之道的人看来,一个小小的乡党委书记明显是自不量力。但我们无法否认,在任何时代的任何角落,任何人都有权利为他们自己所在的群体或所关注的群体殚精竭虑。事实上,政治级别与千里迢迢的距离,并不妨碍他与朱镕基有着相同的鞠躬尽瘁的对象。朱镕
期刊
“将军系”名副其实  1954年1月15日,刘伯承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长篇发言,具体介绍了军事学院设立“战役系”的设想,计划招收学员30到60人,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发言中,他还诚恳地点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到战役系学习。他还呼吁说:“希望年壮的将领有机会来和我们一道学习。我虽然年纪大一点,但仍愿意同诸位年壮的同志
期刊
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1978年国有部门占77.6%,集体部门占22.4%;1992年国有部门占48.3%,集体部门占38.2%,其他非公有制成分占13.5%。在全部国民生产总值中,1978年国有部门提供的份额占56%,集体部门占42%,非公有经济成分占2%;1992年国有部门约占35%,集
期刊
被掠为奴  非洲奴隶被迫跋涉始于内陆,他们在那里被抓俘、被绑架,或因抵债被押,或遭政府逮捕。买家喜欢健壮奴隶,所以在奴隶刚被俘获时,买家会尽量避免损害他们的身体。但漫长艰难的跋涉,海边贸易站和奴隶禁闭营的监禁,终会摧残他们的身体,弄垮他们的精神。  向海港跋涉期间,不计其数的俘虏死于损伤、疾病。约瑟夫·米勒关于中非西部和巴西的奴隶贸易研究显示,1/3的俘虏会在从内陆成为奴隶到抵达海滨的约6个月内死
期刊
2014年4月,美林银行发布一份报告测算,“反腐”至少导致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减少0.6至1.5个百分点,粗略估计,因经济活动减少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有1350亿美元。此结论把一个此前人们尚不便讨论的问题公开化了。  虽然仅从“经济”本身就事论事来说,“反腐”的确对短期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孤立看待反腐的角度,极易放大“反腐”的负面效应。其实,当前“反腐”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经济增速的下滑压
期刊
2013年有一位很知名的所谓“气功大师”被打回原形之后,有个网民如此评论说:“先有大师还是先有信徒,也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倾向先有信徒。亟须被骗的人积累到一定程度,街上随便哪个变戏法的都能化作大师。”这位网民说得很理性,很深奥。说白了,其实就一句话:大众造就了“大师”。那么,在“大师”炼就的过程中,大众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当然, “大众”是由众多的“小众”构成的,“大师”的炼成,“小
期刊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恶化对日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对外投资:对华直接投资明显下滑,对东南亚投资力度增强  目前,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12年1至10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但是“钓鱼岛争端”发生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削减。以并购为例,按金额计算,日本企业对中国企业7~9月的并购额为5亿日元,与4~6月相比减少了约7成。与此相应,日本加大对东盟投资的动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