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杯酒,一席宴,一段人生。
酒品亦人品。豪华厅堂,珍馐佳肴,宾朋堂皇而坐,谦谦君子,你来我往;转眼觥筹交错,人声鼎沸,脸红脖子粗,最后酒洒人翻,满屋子乱窜撒野发狂。到底是酒伤人,还是人伤人?
酒品二字,常被人挂在嘴边,饮酒时却束之高阁。戏曰:饮酒之人最大方。你看吧,给别人斟酒的时候恨不得将瓶中琼浆悉数倾尽,自个儿举杯的时候则想尽说辞浅酌一口甚至用纸巾吸去大半,完了来个底朝天以示自己豪爽。《酒戒》《酒箴》中反复阐明,戒饮斗酒。就是说好胜赌酒,猜拳赌酒虽可以增加酬酢中的热闹气氛,但如果超过限度,就会出现意外。古代的酒礼中也规定必须严格控制饮酒的数量,每饮不超过三爵,否则即是违礼。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顶后,必要下坡。
适当饮酒,可以缓解疲劳,精神振奋,而过度饮酒则玉石俱损。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明代大家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好比做人,大凡懂适可而止者,心神俱怡,似闲庭信步;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者,则时常遭遇“红颜薄命”“英雄折戟”之祸。
三国时魏之主簿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太过聪明,数犯曹操之忌,最后年纪轻轻遭杀身之祸。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宽。又一日,曹操收到酥一盒,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最要命的一次是,魏蜀决战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就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猜透了曹操的心思又动摇了军心,曹操终于杀了杨修,时年34岁。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同生于三国时期的凤雏庞统,生性恃才,私心重,由于其轻敌死于“落凤坡”,让无数英雄扼腕叹息。
范蠡、刘伯温等则大不相同。
史载,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深知勾践“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安乐”,于是就遵循道家经义,功成身退,乘一叶扁舟,偕西施涉三江、入五湖。出越国来到齐鲁经商,成巨富后范蠡更名陶朱公。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从官场的漩涡中抽出身来,急流勇退。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故里,在乡间每日读书吟诗,饮酒弈棋,谢绝同一切官府来往,静心修养,乐哉快哉。
“旺汉四百载的张子房”深谙道家“柔弱胜刚强”、“功成身退”之道理。刘邦建汉之后,张良功成而弗居,以病为由,急流勇退。在家习辟谷之术,道貌岸然,俨然有高士之风。
饮酒亦如此。
明代陈继儒在《酒颠小序》中道:“太醉近昏,太醒近散,非醉非醒,如憨婴儿。胸中浩浩,如太空无纤云,万里无寸草。”会喝与能喝的确是两种境界,会喝者总能把握好火候,喝得恰到好处,体味自由逸悦;能喝不会喝者则往往十碗八碗下肚,烂醉如泥,既失风度,更无境界可言。
在醉与非醉之间,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水井坊有种“公道杯”,雕花的瓷杯和杯托似乎与其他的酒杯别无二致。然而,那杯中却立着一个精美的龙头,如果斟酒超过酒杯的七分,多余的酒将会自龙嘴里尽渗于杯托中。席间无人可以满斟满饮,宾客均可浅酌尽欢,细品酒中真味而不致大醉酩酊,伤人伤心。
白居易七分微醉“酒后独闲步”;李商隐醉眼蒙中“更持红烛赏残花”;李白总借着酒的翅膀在精神海洋上恣意飞行,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试想,如果酒满人满,还能写出这样的千古佳句来吗?
饮酒饮七分,其乐无穷;做人做七分,其乐无穷。
酒品亦人品。豪华厅堂,珍馐佳肴,宾朋堂皇而坐,谦谦君子,你来我往;转眼觥筹交错,人声鼎沸,脸红脖子粗,最后酒洒人翻,满屋子乱窜撒野发狂。到底是酒伤人,还是人伤人?
酒品二字,常被人挂在嘴边,饮酒时却束之高阁。戏曰:饮酒之人最大方。你看吧,给别人斟酒的时候恨不得将瓶中琼浆悉数倾尽,自个儿举杯的时候则想尽说辞浅酌一口甚至用纸巾吸去大半,完了来个底朝天以示自己豪爽。《酒戒》《酒箴》中反复阐明,戒饮斗酒。就是说好胜赌酒,猜拳赌酒虽可以增加酬酢中的热闹气氛,但如果超过限度,就会出现意外。古代的酒礼中也规定必须严格控制饮酒的数量,每饮不超过三爵,否则即是违礼。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顶后,必要下坡。
适当饮酒,可以缓解疲劳,精神振奋,而过度饮酒则玉石俱损。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明代大家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好比做人,大凡懂适可而止者,心神俱怡,似闲庭信步;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者,则时常遭遇“红颜薄命”“英雄折戟”之祸。
三国时魏之主簿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太过聪明,数犯曹操之忌,最后年纪轻轻遭杀身之祸。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宽。又一日,曹操收到酥一盒,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最要命的一次是,魏蜀决战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就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猜透了曹操的心思又动摇了军心,曹操终于杀了杨修,时年34岁。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同生于三国时期的凤雏庞统,生性恃才,私心重,由于其轻敌死于“落凤坡”,让无数英雄扼腕叹息。
范蠡、刘伯温等则大不相同。
史载,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深知勾践“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安乐”,于是就遵循道家经义,功成身退,乘一叶扁舟,偕西施涉三江、入五湖。出越国来到齐鲁经商,成巨富后范蠡更名陶朱公。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从官场的漩涡中抽出身来,急流勇退。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故里,在乡间每日读书吟诗,饮酒弈棋,谢绝同一切官府来往,静心修养,乐哉快哉。
“旺汉四百载的张子房”深谙道家“柔弱胜刚强”、“功成身退”之道理。刘邦建汉之后,张良功成而弗居,以病为由,急流勇退。在家习辟谷之术,道貌岸然,俨然有高士之风。
饮酒亦如此。
明代陈继儒在《酒颠小序》中道:“太醉近昏,太醒近散,非醉非醒,如憨婴儿。胸中浩浩,如太空无纤云,万里无寸草。”会喝与能喝的确是两种境界,会喝者总能把握好火候,喝得恰到好处,体味自由逸悦;能喝不会喝者则往往十碗八碗下肚,烂醉如泥,既失风度,更无境界可言。
在醉与非醉之间,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水井坊有种“公道杯”,雕花的瓷杯和杯托似乎与其他的酒杯别无二致。然而,那杯中却立着一个精美的龙头,如果斟酒超过酒杯的七分,多余的酒将会自龙嘴里尽渗于杯托中。席间无人可以满斟满饮,宾客均可浅酌尽欢,细品酒中真味而不致大醉酩酊,伤人伤心。
白居易七分微醉“酒后独闲步”;李商隐醉眼蒙中“更持红烛赏残花”;李白总借着酒的翅膀在精神海洋上恣意飞行,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试想,如果酒满人满,还能写出这样的千古佳句来吗?
饮酒饮七分,其乐无穷;做人做七分,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