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经验简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能力的体现,一方面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其综合能力的提高。现代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然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从各个方面入手,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字】小学语文 创新 教学 经验
  一、创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环境塑造人才”,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之大的道理,当今仍然一样。现代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在相对比较愉悦、宽松的环境下,人的各项能力更能得到充分体现,智力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心理特性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各项能力、智力都将发挥到最好的水平,也便于他们创造力的学习与体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给学生提供最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很多教育难题都可以一一解决。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以及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前提,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的为学生创造最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师是学生的长辈”、“教师是高高在上的长者”、“严师出高徒”等观念,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朋友,与学生和谐相处,把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面尽量隐蔽起来,而更多的关注其矛盾统一的一面。比如教导学生上课的时候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有不懂的尽可向教师发问等等。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教师是主动的教,学生是被动的学,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一个主体地位,学生始终是教学中的客体。所以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客随主便,老师让我干嘛我干嘛,老师让我做作业我就做,不让做我就不做,我这是听老师的指挥,学习纯粹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左耳进右耳出,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新课改以来,要求教师转变之前的教育理念,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指挥者”,而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学中把更多的自由权利放给了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而不是“强加”与“命令”。我们知道:求知的动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做好学生求知欲望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去求结果,去追根揭底,然后把“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因为求知的欲望才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被动的学生是没有创新的思维的。
  二、多施技巧,发展创新思维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会学生创新方面的知识,教师自己也要有足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紧自己所能,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好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引导要巧妙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是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法则的,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教学的过程中,处处都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入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要给学生把知识讲清楚,而且也要善于引导,很多知识也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比如《灰雀》一课。讲的是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文章在末尾的时候没有出现小男孩,只是提到灰雀还在公园里面,这只是一个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男孩哪里去了?为什么第二天小男孩没有出现?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呢?这样以来,不仅引发学生的思考,还是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更强,也更容易达到文章的教育目的。
  2.点拨要巧妙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感悟能力有限,文章的内容他们刚开始可能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点拨,去解释,比如在《草地夜行》一文,刚开始的时候讲的小战士是又饥饿又疲劳,为什么后面却又“迈开大步”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详细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得多。
  三、鼓励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是单单坐下来听就能全面理解、体会的,还需要学生主动的去动手、去实践。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小学语文是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的教学科目,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如果能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正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俩换一下,我们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换一下,我们就各有两个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多引导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对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这就需要我们:
   1.端正语文教学思想,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语文不仅是一个专业的科目,而且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具学科,做好语文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实施步骤。在日常的备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时刻树立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理念。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力体现训练过程
  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个目标,进行合理的课堂规划,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消化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教材的实际要求。
   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新课标规定了新的教育理念,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之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变之前的“老师要我学”为“我要主动学”,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形成了这种习惯,教学的过程必将会将事半功倍,素质教育的目标也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平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育艺术》2008第3期
  [2]戴丽萍.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9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最早的科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它关乎到学生未来学业生涯,甚至是以后的工作、生活,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数学教学一直以来也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容易发现:就算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以及成绩差距都会很大,由此导致种种的教学问题,很难实现教学的均衡发展。本文就笔者任教以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纳入生活元素,促进学生的
19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数学也不例外,波罗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精确而严谨,给人以“枯燥无味,没有情感”的感觉,但是,数学——这一人类智慧的奇葩,具有一种很含蓄的美、冷峻的美、理性的美。它需要去观察、去挖掘、去发现、去品位。  一、数学教材的美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增加了许
期刊
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认识是学生的认识。教师传授的是间接经验,学生探究到的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优于间接经验。所以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应体会到自己的主人地位。这种说法已经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实践上,也卓有建树。那么如何在我们的生字词教学上也实践这一点呢?笔者就生字词的确定,生字词的解决,生字词的巩固做了一番尝试。  生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要:对于课堂学习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要学会预习。通过这个预习,使我们的学生不再把时间花费在能否顺利接受知识的征途上,而能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主动地思考、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上来。  关键词:预习 预习方法 自学能力 创新能力  0引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课前预习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
小学作文对于一部分学生和老师来说成了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
期刊
长期以来,高中创新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和期待,高考作文指导的相关文章中,也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个性表达要求,但实际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多困难以至于收效甚微甚至有些裹足不前,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没有解决好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笔者不才,只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粗浅的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学生被动的写作心里亟需解决。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的心里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愁了老师,难了学生。在高考指挥棒有力地
期刊
我们学校厕所的墙壁是原始的水泥墙,灰褐色,学生常用粉笔在上面乱写乱画,恰巧男厕所是我们班男生的卫生责任区,所以,我常常带领学生们很费劲地去擦掉那些厕所涂鸦。一开始觉得,尽管学生乱写乱画是不良习惯,而且有碍观瞻,很不文明,但有些文字多多少少却道出了学生的心声,如“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真狠。”“某某,我爱死你了”等等。从这些涂鸦中不但可以窥见学生的内心世界,死堵不如活疏,让学生在上面发泄一下倒也无大妨碍
期刊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由于自学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以及不良学习习惯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掉了队,形成了学困生,从而他们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些情况,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培养自信,消除心理障碍。  当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掉了队,感觉学习起来无所适从,这时,如果我们不及时用心交流、用心劝导,学生就会患上“英语恐惧症”,对英语学科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