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皇位要继承吗?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35岁才有第一个孩子,在此之前,我娘的催生大法已经炉火纯青。比如吃饭吃到一半,她会感叹“要是多个人一起吃该多好”;出门逛街时,她會突然直奔母婴店拿起小衣服细细摩挲;参加同学聚餐、同事聚会时更不得了,每次回来都要怨气冲天地细数一番,谁给她看了孙子的照片,谁给她看了孙女的视频,谁给孙女买了好玩的玩具……
  我试图引导:“你的同事、同学里总有人还没有孙子和孙女吧?”我娘眼神哀戚,“没有了,我是最后一个。”
  好吧,垂死挣扎失败。
  本以为催生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后来我查到一些研究美国催婚的论文,其中一篇的标题就叫《父母想抱孙的压力对年轻人进入婚姻与同居状态的影响》,研究结论是母亲倘若渴望孙辈,对其子女进入婚姻或同居有着“巨大的、独立的、显著的影响”。
  还有一篇《对进入父母身份的代际影响:妈妈的偏好如何影响子女的家庭与非家庭行为》,结论是母亲越是认可“早婚、大家庭、低学历、全职妈妈”,其子女就越早结婚生娃。父母为什么要催生?原因可能很复杂:首先,年轻一辈会感到体内的“为人父母生物钟”在滴答作响,年长一辈也有“为人祖父母生物钟”在倒计时,后者每天都离死亡更近一点,就觉得自己抱孙的希望更渺茫一点。
  其次,孙辈可以带来不少收益——有些家长无事可做,希望孙辈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有些家长认为孙辈能保障自己子女的晚年;还有些家长真心喜爱小孩,希望再度体验养育小孩的感觉,同时还能帮助回收这些年给出去的红包。
  第三,孙辈自带“传承感”。网上那句戏谑之言“你家有皇位要继承吗”正中真相,家长往往希望自家的血脉、姓氏、辛苦积攒的家族财富或产业有人继承。就连我这种家里只有一套小房子的家庭,我娘都会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叹息:“你说你都没个孩子,以后这套房子留给谁呀?”
  我劝我妈,说咱们不要这么想,世事往往出乎意料,比如突然地震把这套房子震塌了,你到时就会觉得,当初烦恼“这套房子留给谁”实在太傻了……
  我娘说:“鸡毛掸呢?我那根祖传的鸡毛掸呢?”
  女儿啾啾出生后,我娘一心扑在她身上,每天眉开眼笑,连扫都不扫我一眼,懒得理我。
  有时我也在想,等啾啾长大后,我会不会也以“希望你体会一下我当初有你的喜悦”为理由而开始催生。不过我又读到了一篇文章,里面建议想要催生的父母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多出去走走跑跑——这么说来,也许到时候我就变成一位老年马拉松选手了,谁知道呢?
  (达雯雯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其他文献
抵达哈瓦那的第一天,我们坐计程车,那辆车子只能用大、老、旧、破四个字来形容。开动时,噪音很大,车门摇摇欲坠,车窗处处有裂痕。我甚至担心用力顿一顿脚,踏板便会应声落地。我忍不住问司机:“你这车子用了几年了?”没想到他竟一脸得意地说:“车子是1954年出厂的。”天呀,车龄居然高达55年!  古巴曾经辉煌,哈瓦那曾经风光。在1959年革命之前,哈瓦那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城市,有“加勒比海小巴黎”的称号。当时
在梵高一生写给弟弟迪奥的八百封信件里,使我读起来感到最难受的内容,是他与迪奥谈钱。迪奥是他惟一的知音和支持者。他十年的无望的绘画生涯全靠着迪奥在经济上的支撑。迪奥是个小画商,手头并不宽裕,尽管每月给梵高的钱非常有限,却始终不弃地来做这位用生命祭奠艺术的兄长的后援。这就使梵高终生被一种歉疚折磨着。他在信中总是不停地向迪奥讲述自己怎样花钱和怎样节省。解释生活中哪些开支必不可少。报告他口袋里可怜巴巴的钱
小时候总听到老人说南纸店。新年要贴春联,老人会说去南纸店买点红纸。买来的红纸上有层油脂,不吸墨,写春联前要先用干布擦拭几遍。新年是一年之中最为大红的日期,以红为喜,这时候的红,衬着白雪,就是城市里的梅花。  我知道南纸店是卖纸的,“南纸”这两字写法,却是我读周作人散文,读到“南纸店”,才知道的。我消失的童年好像也跟着一个手持银烛台的人的背影,上楼了。我从没见到过南纸店的招牌。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
我在大学有一段时间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那时,我的成绩和业余爱好都算不得出色,自己想要为之努力的写作也毫无进展。这种时候,我就不停地给自己制订“成就”目标,幻想自己在某些方面大放异彩。可是常常事与愿违,某一年并没能做出我给自己定的杰出目标,下一年也没完成目标,这让我十分焦虑。常常临近年末就用尽办法想赶上进度,如被退稿的作品发疯似的修改,期望在年内发表出来,完成我对自己设定的目标。而越这样就越不成
家跟前的用春诊所,里面姓缪的医生四十岁上下,文静清冷,不多说话,唯有替人诊病时才问几句话,一只纤细劲瘦的手,五指像弹琴一样起落,凝神屏息地感受病人的脉搏,问诊结束立马告诉助手取什么药,通常是十几块钱就能看好寻常病症,每天去他诊所的人络绎不绝。我端详过几次他把脉,总觉得那个时刻他整个人都是发着光的。  还是我家附近,菜市场口的重庆面条铺,老板是一個不到三十岁的白净姑娘,为人称面时手指翻飞,白净脸庞上
時间:  在书籍的焚烧中开始和终结的工作;  犹如天空那么硕大的子宫,  从中降临出嗜好自己桎梏的人们。  时间:  比沙漠多,比一棵树少。  踏着似乎遥无边际的黑暗之梯降临到空间。  时间:  蜘蛛布成的雷达在跟踪自由的翅膀,  其语言是大海,但沙漠才是它的话语,  其双肩是两座大山,死亡的驼队在其间踱行。  时间:  那里的自由是我们皮肤下面的铃铛,  生活将它撂倒,我们一无所闻。  时间: 
恐怕没有哪个制度像高考一样,如此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每个读过高中的人。  而高考的背后,是从小学就开始为之做好准备的应试教育。  我的小学实行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全省素质教育的典范。初中以后全市对小升初的学生进行过一次摸底考试,据说我们小学的成绩让校长脸上无光。几年前和小学数学老师聊天得知,如今母校已经向应试教育靠拢,高年级学生不再学音体美,这些课程的时间都被用来专攻语数外,为升初中做好準备。  如今
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最高票答案不但精炼,而且耐人寻味: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他到死都是轻狂浪漫的,像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  所以我们说李白是仙,是诗仙,是酒仙,是剑仙,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好像因为他是李白,他就应该这样浪漫,这样轻狂,这样无欲无求、无惧无畏一样。  但成仙之前,李白也是人。是人就有痛苦。却没有人谈论李白的
彼时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待过一家在业内知名度还不错的创意企业。刚入职的一个月还是兴奋的,纵然发现手里的项目愈加繁重,客户仍旧跟其他广告公司手里的客户一样矫情难缠,广告狗的苦逼日子没有随着公司的知名度而好过一点点——改到吐血的文案,改到死的设计,然后内外一夹击,AE被逼哭。日复一日,没有尽头。  然而我仍旧是忙碌而开心的,一边痛苦一边打鸡血,仍旧愿意在客户突然有需求的情况下通宵加班,赶完手里的一组稿子
亨利·大卫·梭罗的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他生在麻省康柯德镇,1817年7月12日诞生,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