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霆,他凭什么活在我们心里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983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认输
  陈伟霆,最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是《醉玲珑》里把战火纷飞的乱世和敦煌都当作“秀场”的“元凌”。他身着铠甲,气场很足,不再如《古剑奇谭》里的大师兄般温润如玉,反而开始借由角色诠释“胸怀天下,侠骨柔情”这8个字。
  演什么像什么,最大限度发挥个人魅力,这都是套路,陈伟霆从小就懂。
  “中学时,念男校。有次开派对,其他学校的女生过来联谊。我上台一跳舞,那些女生就疯狂了,我才发现原来跳舞可以这么帅,然后便开始学舞蹈。”18岁的香港少年陈伟霆,生了一副完美校草的皮囊,他想要的是被关注的青春。他参加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华人新秀歌唱大赛,成为香港地区的第一名。那场比赛之后,陈伟霆还做了整个少年时代里最cool的决定——拒绝英国名校的录取,签约英皇娱乐公司。
  博取关注的浅薄爱好,不承想竟成为以后一生的信仰。后来,陈伟霆站上了娱乐圈的风口浪尖,想要得到更多人发自内心的认可。
  开始只当青春年少,意气用事。他也真的靠着性感的舞步闯荡了几年,还跟张致恒、麦子豪组成男子团体Sun Boy's。通告不少,露脸不少,人气却从未真正旺过。“万年新人王”的帽子,好像是为他量身打造。“不认识的伟霆”是香港人永远玩不烂的梗,连港剧都不忘故意调侃他:“我不认识伟霆啦!”
  天蝎座的男生永远没有认输的那一天,他选择出走、放弃,又重新开始。他似乎是有一种“征服欲”,用他的话来说:“表面无所谓,经历多次失败,却依旧保持童真的心,这就是我向往的方式,也是我敬佩的雅痞精神。”
  转型演戏初期,他好不容易在《窃听风云》里得到与大咖搭戏的机会,却因紧张过度连续NG,愣是让古天乐吃到“吐”。古天乐和善地安慰,陈伟霆的手心里却捏出一把汗,还差点自责到要去海边裸奔。
  看起来玩世不恭的陈伟霆,实则是太过认真。因为,在陈伟霆看来:丢了自尊没关系,只要千万别弄丢了梦想。于是现在,只要有机会独挑大梁,他一定是最敬业的那个演员——武戏他亲自上场。速度,高速旋转的躲闪;力量,打斗破坏力高;精准,动作不拖沓,直奔结果。与此同时,他所说的每句台词,都要铿锵有力。
  天生带有贵气的陈伟霆,就是凭借自己的不认输,才拥有了今时今日最真实的底气。你可以不喜欢他,却绝对不能小瞧他。
  我就很酷
  也许是受了唱跳歌手这一身份的影响,陈伟霆的穿衣打扮总是很有范儿,他特立独行,大胆前卫,有着属于自己的气质格调。也正因此,在香港他被导演陈德森直中要害:我不喜欢用歌手做演员,尤其偶像派的,放不下偶像包袱太难拍。
  在香港尤其凉薄的娱乐圈里,知名人士的一句话,往往会让无名人士更无名。陈伟霆屡屡试戏,屡屡惨败,没人愿意给他机会。既然他能拼的资历为零,唯一可供养的便是态度,反正一无所有便无所畏惧,心甘情愿地从龙套做起。
  2013年,基本不會说什么普通话的陈伟霆开始到内地拍电视剧。在片场,他往往讲着讲着就会突然冒出一句广东话,大家都笑场了。一次两次的笑场还好,可NG的次数多了,跟他对戏的即便不是“大牌”,也会失去好脾气而感到冒火。
  那段龙套时光,陈伟霆无畏又任性,甚至接拍的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他都从来没有考虑过到底能不能让自己红。“反正我自己喜欢就行了,所有的角色都是应该学习的对象”。若是放在青春的滥情片里,这又是主角光芒四射的一幕。
  事实上,陈伟霆的戏路确实也很广。他在《古剑奇谭》里演行侠仗义的大师兄,在《老九门》里是话少、人暖、技艺好的“佛爷”……他每次都有不一样的表演,也希望不给自己设限,尝试更多的角色。陈伟霆也不再是当初香港半山的男学生,仅仅渴望着身穿花样外衣,享受女同学的注目。
  “我希望自己除了拍戏,还是能够继续歌唱、跳舞”,成熟之后的陈伟霆依然在等候最初的梦想,他的坚持、上进和执着还是会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很显然,陈伟霆“火了”之后,并没有膨胀。他还是像台湾知名影视制作人陈玉珊所说的那样——“青春就是不管去哪个地方,都用跑的。”他活在永不落幕的青春里,坚持己见,却又非简单地自我标榜,自我欣赏。
  我很温柔
  在横店,也有很多有关陈伟霆“体贴又周到”的传说——不是去扶摔倒的群演,就是捡散落在地上的道具;他还曾对一个饰演“尸体”的小姑娘说:“等下我要用棍子挑开你的外衣,可能会有些凉,你要忍一忍。”陈伟霆细腻、温柔,就像自己所唱的那般:“乱世能给你保护,融化你又无难度。”
  而这,即是他的雅:每一个小动作、每一句话都不失礼节,充溢着满满的温柔,却也是他的痞: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时刻,他都想做真正的男子汉,让他人可以放心地去依靠。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里写:“这很好,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将你爱怜得疯疯癫癫。”这,确实很好——能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努力方向,不认输、不怨天尤人、不过分乞求爱,只求对得起良心,活得尽兴。
  这,真的没什么不好。
  陈伟霆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此刻,他就在我们心里,没有任何距离。
其他文献
6月微风拂面的时令一过,那场让所有考生日夜奋斗不眠的考试也就一晃而过了。  两个月的假期和三年的漫长日夜相比,不过是白驹过隙。9月份某个余热还未褪尽的日子,我终于站在了大学的校园里。津城的大学充满了异域的情调,一座座欧式的小别墅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露痕迹地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灵魂。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的,在高中那三年里,用尽全力,希望能站在传说中的大学校园里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我期待着这
期刊
高三之时,我们正处于彷徨不安的时候,内心在焦灼地渴望长大,又唯唯诺诺地缩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不愿面对这眼前世界。  在那段焦灼的时光里,我总是乘月而归,微曦而出,不能停息,不敢放松。面对自己内心的焦灼与压抑,不知所措,不敢松弦。高三里,我有那么一次失败之后,便过得更为努力,因为除了努力,我不知道我该如何面对曾经的失败。那时每天5点半打开台灯,开始每日固定的两篇英语阅读,随后才去洗漱,等待寝室阿姨悠
期刊
曾经看到过一个话题:“你曾经为了高考有多拼命?”后面的回答很热血,高中三年下午饭没有出去吃过,中午买了饼夹菜放在桌上,倒上热水,一边学习一边吃。课间没有玩过,一直在刷理综,路上听英语听力背单词,回家整理错题集。  要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大概是我当年上高中时最想知道的答案。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习惯早上被梦想叫醒的瞬间,更习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看那颗天空中最亮的星,梦想开始的那一瞬间,一切
期刊
大年初七闺密小聚,地点是校本部附近的甜品店。  经过学校,张一一看到学生们陆续返校,她还在为明天就要上班而苦恼,没想到莘莘学子已经在为心中的大学奋斗在前线。  “他们这么早就返校了?”张一一惊讶道。  我提醒她:“这不是‘惯例’吗?我们那时好像还是初五就开学了。”  校本部是高三毕业生的大本营,写不完的模拟卷、背不完的知识点、短暂的假期,那是当时我们想挣扎而出的怪圈,现在却是想要重返的乐园,人有时
期刊
路远曲折,咬牙前行  说起电视剧女演员,人人都会想到孙俪这个“电视剧女王”,同时还会想到“芈月”“甄嬛”这两个经典角色。剧中孙俪将两个古代女子的宫斗人生饰演得动人之至,每一个神态动作更是刻画得入木三分。爆红的古装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周莹不受封建礼数和传统教条的束缚,敢于质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种愚昧说法,引起了上亿观众爆炸式的共鸣。  荧幕前的孙俪可以说将观众的眼球和心抓得
期刊
很多年轻人的心中都有个军旅梦,一身军装英姿飒爽,手握钢枪保家卫国。还是小女孩时,张钦就有一个军人梦,终于在大二时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在2016年赴南苏丹维和,被授予“和平荣誉勋章”,成为一只维护世界和平的“火凤凰”。  高考时,张钦特别懊恼自己没能考入军校,所以在进入大学后就开始报名应征入伍。入伍后,张钦训练刻苦,表现出色,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就从通信执勤站战士到了师预提士官集训队,参
期刊
他是一个爱好广泛的90后小伙子,大学本科毕业后却成了一名技术工人。不过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他就掌握了工作所需的飞机维修技能,荣获了号称技能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优胜奖,先后获得了“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及景德镇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钳工钟福强。  出生在“航空世家”的钟福强,从小就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对机械表现出强烈的热爱。大学
期刊
还未经历高三时,向往中带着恐惧,想要逃避却又有着憧憬;走过高考念及高三,回忆中不乏留恋,细想来满是感动。高三的迷人就在于此,磨炼,成长。高三,不是地狱,走过之后会发现,那是人生中少有的能为一件事情一个目标全力以赴且心无杂念的阶段。面对高三,不必恐慌,大胆地走好每一步,重在心态,“非宁静无以致远”。  “时光慢慢的,阳光暖暖的,我是蔚蓝的,在岁月的边缘张望着。”哼唱着这首《浅唱》,心中的畅想竟不由得
期刊
20岁遇见最美的它  曾經无数次坐在窗台边在脑海中幻想着将要生活四年的大学,幻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会有怎样的容颜。每当沉浸在假想中的大学生活时,嘴角都会不自觉地上扬,奋斗了12年,在一张“河大”的录取通知书面前,我就那样展开了对未来的向往。  高高的主教楼前是来来往往的人群,虽然我脸上带着奔波的疲惫和汗水,但言语上仍然掩饰不住来到梦想殿堂的喜悦和兴奋。初到“河大”时,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高楼耸立、
期刊
偶然会梦见那段有点久远的岁月,想起那个追风而行的少年,在落败如秋季的高中生涯里,苏岩像是夏天的使者,把炎炎热情洒满世间每一个角落,令人想来始觉美好。  知道苏岩这个名字还是高一的下学期,那时班级以成绩论定流动学生,我往往记不清新同学的名字就很少再见他了,而苏岩却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烙印在脑海中。彼时,英语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当她视线瞄向一个角落时,话语戛然而止,苏岩正在窗前摆弄什么,转身时才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