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 色诗性美 音乐美 词藻美 意境美
诗体小说的代表人物有孙犁先生,而能写诗般的散文的代表人物有很多,称得上大师级人物的也不少,却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他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现代著名的散文大家,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更是有“美文”之称。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很多人并不陌生,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笔触细腻、语言清丽(具有鲜明的口语性)、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淡淡”的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叶,“弯弯”的杨柳……,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如:“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韵律协调下,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质朴清丽,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比喻,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扩大了意境,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星星似的荷花,昏黄的街光,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犹如历历在目,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如:“泻”字,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强烈的动感,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从不堆砌词藻,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形成一个“圆”形结构,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来说,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写法,这一意境,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在作者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丽,荷香清淡,月色如雾,月光如水,月影如乐……而这一切,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似是万物有情,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所以他的作品,就笔致简约,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让读者为之动情,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朦朦胧胧的情感中,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随之喜悦,随之哀愁,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却时而不舍挥去,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可讲是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诗情画意交融之下,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从此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戴成社.<荷塘月色>赏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2.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荷塘月 色诗性美 音乐美 词藻美 意境美
诗体小说的代表人物有孙犁先生,而能写诗般的散文的代表人物有很多,称得上大师级人物的也不少,却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他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现代著名的散文大家,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更是有“美文”之称。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很多人并不陌生,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笔触细腻、语言清丽(具有鲜明的口语性)、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淡淡”的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叶,“弯弯”的杨柳……,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如:“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韵律协调下,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质朴清丽,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比喻,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扩大了意境,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星星似的荷花,昏黄的街光,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犹如历历在目,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如:“泻”字,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强烈的动感,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从不堆砌词藻,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形成一个“圆”形结构,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来说,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写法,这一意境,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在作者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丽,荷香清淡,月色如雾,月光如水,月影如乐……而这一切,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似是万物有情,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所以他的作品,就笔致简约,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让读者为之动情,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朦朦胧胧的情感中,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随之喜悦,随之哀愁,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却时而不舍挥去,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可讲是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诗情画意交融之下,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从此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戴成社.<荷塘月色>赏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2.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