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就是深层次的学习,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从而批判性地吸收新知识,形成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深度学习,让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得以全面优化,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统编教材为例,对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意义进行阐述,以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意义
深度学习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学习者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完全理解,构建知识内容体系,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打好语文基础,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主动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探索和创造,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度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得语文在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立场提出教学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紧扣统编教材精神,又不偏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进行有效的探究。
(一)紧抓预习环节,引导自主积极投入学习
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小学生养成预习这一良好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掌握学科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如何抓好预习环节?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设计有效的预习导学案。其次,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例如,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进行小组合作,还可以求助家长、老师等。预习课文,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借助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结构,通过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与疑问等。
(二)重视阅读环节,课内课外双向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所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把全部的内容分析以后直接灌输给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教给學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所以仅仅靠课上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让学生课下拓展,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所以,语文教材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范本,教师要通过范本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量,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金色的鱼钩》一课时,虽然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要急于讲述文章的故事内容,而是要先让学生自主快速阅读一遍,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询问课文的一些细节,让学生简单讲述出读到的内容,比如: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情?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描写人物的时候都用了什么手法?等等。学生初步阅读后无法全部了解这些内容,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让学生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关注文中的细节,进行一次细致的阅读。接着叫学生起来回答前面的问题,同时说出自己对文章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让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更加全面。当然肯定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一遍。通过三遍阅读,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文章讲解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学习得更快,理解得更透彻,同时教师讲述的内容也能够更加深入,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深度学习,让学生除掌握课本上的语文知识之外,还能更好地学习老班长的精神。
课后,教师再给学生分享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阅读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再让他们把好的词句摘抄下来,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当然任务布置了,就需要有检查的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读书交流会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分享自己读的好书,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师开展读书体验活动,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广泛而大量的阅读中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如此一来,也很好地验证了深度学习强调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认知。
(三)注重课堂体验,多维互动深度参与学习
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想学生不断进行探索和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就需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度和参与度。
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推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交流碰撞,在积极思考中深入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科学合理地设定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深入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深度学习。
比如,在进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将学生的问题罗列到黑板上,在课堂上逐步解决。同时教师也要从题目、文章内容、文章主旨等多方面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比如:①这篇文章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②文章讲述了谁的故事?简要概括一下故事内容。③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抓住外貌、神态、言行描写的?④你如何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思维的发展,随着这些问题的推进而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在实践中锤炼,知行合一促进思维深度发展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科教育绝对不能只单单依靠教材,而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为学生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内化学到的知识,在知行合一中使得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度学习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因此,将深度学习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方面思考,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思维框架,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语文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意义
深度学习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学习者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完全理解,构建知识内容体系,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打好语文基础,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主动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探索和创造,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度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得语文在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立场提出教学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紧扣统编教材精神,又不偏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进行有效的探究。
(一)紧抓预习环节,引导自主积极投入学习
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小学生养成预习这一良好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掌握学科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如何抓好预习环节?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设计有效的预习导学案。其次,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例如,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进行小组合作,还可以求助家长、老师等。预习课文,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借助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结构,通过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与疑问等。
(二)重视阅读环节,课内课外双向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所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把全部的内容分析以后直接灌输给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教给學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所以仅仅靠课上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让学生课下拓展,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所以,语文教材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范本,教师要通过范本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量,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金色的鱼钩》一课时,虽然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要急于讲述文章的故事内容,而是要先让学生自主快速阅读一遍,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询问课文的一些细节,让学生简单讲述出读到的内容,比如: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情?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描写人物的时候都用了什么手法?等等。学生初步阅读后无法全部了解这些内容,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让学生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关注文中的细节,进行一次细致的阅读。接着叫学生起来回答前面的问题,同时说出自己对文章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让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更加全面。当然肯定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一遍。通过三遍阅读,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文章讲解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学习得更快,理解得更透彻,同时教师讲述的内容也能够更加深入,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深度学习,让学生除掌握课本上的语文知识之外,还能更好地学习老班长的精神。
课后,教师再给学生分享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阅读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再让他们把好的词句摘抄下来,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当然任务布置了,就需要有检查的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读书交流会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分享自己读的好书,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师开展读书体验活动,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广泛而大量的阅读中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如此一来,也很好地验证了深度学习强调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认知。
(三)注重课堂体验,多维互动深度参与学习
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想学生不断进行探索和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就需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度和参与度。
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推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交流碰撞,在积极思考中深入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科学合理地设定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深入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深度学习。
比如,在进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将学生的问题罗列到黑板上,在课堂上逐步解决。同时教师也要从题目、文章内容、文章主旨等多方面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比如:①这篇文章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②文章讲述了谁的故事?简要概括一下故事内容。③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抓住外貌、神态、言行描写的?④你如何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思维的发展,随着这些问题的推进而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在实践中锤炼,知行合一促进思维深度发展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科教育绝对不能只单单依靠教材,而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为学生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内化学到的知识,在知行合一中使得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度学习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因此,将深度学习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方面思考,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思维框架,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语文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