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瓜熟蒂落的秋天。韩天宇受王志良邀请,去县文化馆,传授苗族祖宗的芦笙器乐演奏。在县文化馆讲课的第二天,韩天宇衣兜里的手机铃声响了,老婆张小美在电话里哭着说:“家里芦笙不在了,被人偷了。”
  韩天宇急忙给王志良馆长请假,往家里跑。
  晚上回到家,家门早被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见着他,急切地问这问哪,有人戳着他的背脊骨说:“你跑哪去了?爷爷的芦笙给贼偷了,等于把祖宗的血脉弄没了,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韩天宇说:“这只老芦笙,以往我都是不离身的,这回去文化馆讲课,我偷懒了,没想到给贼留了机会啊,真是倒大霉!”
  晚上。韩天宇睡不着觉,次日天没放亮,就忙着起床。老婆张小美看了看窗外黑漆漆的天空,关切地说:“天没亮,起那么早整哪样?”韩天宇劈头盖脸大骂:“你是一头猪,连家
  里的一个东西也守不住。”张小美被他骂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韩天宇不解恨,接着再骂:“芦笙是祖宗的
  血脉,真丢了,我就生不如死啊!”张小美吓得全身哆嗦,赶紧穿衣起床,跟随韩天宇离开村庄,走向村头那个深深的岩洞。
  路上,韩天宇说:“岩洞有灵性,是爷爷韩树林从贵州威宁迁徙来时,住过的神洞,我们去祈求祖宗保佑芦笙!”
  他们走进不算宽大的岩洞,下跪祈祷,前面是洞里的一块平台,爷爷韩树林当年就在这个神台上传授芦笙演奏。韩天宇念念有词,请爷爷的魂灵保佑,尽快找到丢失的芦笙。
  求神拜佛后,韩天宇带着张小美来到村文化活动室,打开装服装道具和芦笙的柜子箱子,再次翻个遍,仍然一无所获。
  韩天宇朝乡派出所走去。
  李所长听了韩天宇的报案,对他说:“韩大哥,这把芦笙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你爷爷韩树林祖传下来,现在已经属于村里公有了,丢失了不得了啊!”
  二
  夜幕降临。这晚,韩天宇酒喝高了。他醉醺醺的躺在堂屋沙发上,昏睡不醒。忽然,张小美大喊,李所长来电话了,韩天
  宇吓个半醒,接过电话,急切地说:“所长兄弟啊,芦笙找到了吗?”李所长郑重其事地说:“有点眉目了,只是
  这个偷芦笙的人,我说出来,你千万不要难过。 ”“是谁?他应该被千刀万剐。”“你的女徒弟韩梅。”韩天宇打了个寒颤,大张着嘴。李所长接着说:“还只是分析,不用着急,
  有人举报,韩梅离你最近,偷芦笙的嫌疑最大。
  不过,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现在缺的是证据。 ”“谁举报的?”韩天宇问。李所长说:“不能告诉你,要保密的。”韩天宇关掉手机,对妻子张小美说:“韩梅
  偷的芦笙,怎么可能?”张小美说:“既然是李所长说的,就有可能。”
  韩天宇急切地说:“她是我二兄弟的二闺女呀,我教她吹芦笙教得那么好,她也非常爱芦笙啊!”
  第二天清晨,房顶上的两只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吵得懒在床上的韩天宇难以入睡,他走进厨房洗把脸,来到火塘边坐下,抱着烟筒抽烟。
  突然,韩梅跨进了家门,“扑通”跪到韩天宇的面前,哭着问:“师傅,谁说芦笙是我偷的?谁说的呀?”
  韩天宇赶紧把韩梅扶起来说:“没有人说呀,你从哪里听来的?有话好说。快起来。”“村里人说芦笙是我偷的,师傅你相信吗?”韩梅焦急地问。“孩子别急,等李所长查清再说。”韩天宇安慰她。
  韩天宇说话模棱两可,韩梅似乎有些失望,她站了起来,慢慢退出房门,抹着眼泪走了,半小时后,村里传出惊人消息,韩梅喝下了一瓶农药。
  幸好家人在场,紧急送她去乡医院,才捡回一条命。
  三
  一连数日,韩天宇像丢了魂似的。
  他每天饮酒,半醉半醒,不停地哭泣。这天晚饭后,韩天宇出奇的安静,一人躲在火塘边的旮旯里抽闷烟。
  突然,张小美放在堂屋中间老式八仙桌上冲电的手机铃声响了。她赶紧忙过去把手机拿起来,转身笑着对韩天宇说:“是儿子小林的电话。”
  韩天宇有些奇怪,儿子打来电话,当然高兴,但老婆的激动,好像有些过分。他正想把老婆张小美的电话接过去打,她却已经抱着电话说开了:“喂。儿子啊,这么早打电话,肯定有啥喜事?”电话那头的小林欢喜地说:“是啊,刚才张姨妈打电话说了,叫我准备一下,这几天就要去市歌舞团上班了。”听到儿子小林工作一下有着落,张小美激动得热泪盈眶。
  韩天宇问:“啥事这样高兴啊?”张小美说:“你的宝贝儿子,工作整成了,
  去文工团吹芦笙。”韩天宇问:“你莫非是找了表妹帮忙?”张小美说:“哪能不找人呢?大表妹是什么
  人物?市文化单位的大局长,安排侄儿有何难?小菜一碟。”张小美神采飞扬,满脸的高兴。
  韩天宇痛苦地说:“他倒是去文工团了,我这边,芦笙还丢了,要不要把这个事告诉儿子小林?”
  张小美说:“这千万不能告诉儿子,不要影响他的好心情。”韓天宇无奈地说:“芦笙找不回来,儿子有工作我也高兴不起来啊。”张小美神秘兮兮地说:“别急嘛,我想很快就会破案了,偷芦笙的人会抓到的。”韩天宇投出蔑视的目光说:“你能掐会算
  呀,鬼才信呢?”“你就等着瞧吧。”她开门扬长而去了。这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像一口烧红的铁
  锅,笼罩着牛头山苗族村。
  村外的公路上,驶来一辆拉着警报的警车,警报声由远至近,越来越急,声声敲打在人的心上。村民紧盯着警车,提心吊胆,有人悄悄嘀咕,是不是要把韩天宇抓走?可警车没开往韩天
  宇家,是开往破烂不堪的张小明家房前。恰好张小明在家。被李所长逮个正着。村民围观过来,看抓人的场面。杨老村长有些生气地说:“警察疯了吗?张
  小明是什么人?是百家饭的老光棍,精神病人啊,这样的人他们也敢抓。”两位民警轻松拿下张小明,把他双手反扣,戴上手铐,拎鸡鸭一样送进警车。张小明在车里嚎啕大哭:“芦笙不是我偷   的,抓错人了!”警车拉起警报,一溜烟跑了。张小明患神经病二十多年,但从不惹事生
  非,也不讨人恨,平白无故被派出所抓走,有些
  冤枉,村里好多人摇头叹气。两天后,张小明被放回来了。冬天灰蒙蒙的天空,飘着冰冷的雨丝,韩天
  宇骑着摩托去乡派出所,把张小明接回来,村民把张小明围在村子的中央广场问长问短,张小明却答不出所以然,有些发呆。
  杨老村长说:“进了派出所的人,要脱两层皮的,看看小明哪里被打伤了?”
  几个年轻汉子上去,掀起张小明的衣服,可是看到张小明身上有伤,村民无话可说,感到抓人这事有些奇怪,整不懂。
  冬天的雨丝仍然飘飘洒洒,寒风刺骨,村民同情张小明,从各家给他拿来些吃的穿的,广场上很快积累了一堆送张小明的东西。
  张小明蹲在地上,呜呜地哭。
  四
  然而,韩天宇做梦也没想到,在县医院住了好多天院的韩梅,刚出院,就带着在市公安局当警察的未婚夫,找上自家门上来了。
  韩梅的未婚夫警察怒气冲冲地对韩天宇说:“你把韩梅差点害死了。”韓梅说:“我不吹芦笙了,不认你作师傅了。”韩天宇哭笑不得地说:“韩梅,不吹芦笙,
  是你自己的事,找我嚷叫什么呢?”韩梅的未婚夫警察吼叫说:“她的命差点被你弄没了,我不整你,别人也不会放过你的。”韩天宇没想到,自己的徒弟竟然这样无理取闹,骂得这般恶毒,他的心像刀戳般疼。两个月后,韩梅的那个未婚夫开始报复了,韩天宇被警察抓走。
  那是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洗脚后准备睡觉,两名穿制服的警察闯进家来,把他抓走了。张小美一夜哭得死去活来,第二天早上,急忙赶来县看守所探望。
  一位老警察微笑着说:“你来找哪位?”张小美说:“我男人,他叫韩天宇。”老警察问:“他昨天进来,我晓得他芦笙吹
  得最好!”张小美流着泪连连点头。老警察说:“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事,
  他进省城吹芦笙,获过金奖,为家乡增光添彩了。”张小美赶紧说:“这样的大好人,咋个要把他抓进来?抓错人了啊!”老民警摇摇说:“等等看吧,如果错了,会放他走的,不要着急。”
  张小美求警察让他去探望老公,警察告诉她,没有判刑,探望不了,她垂头丧气,慢慢离开,来到县文化馆,走进了馆长的办公室。王志良馆长看到她,格外惊喜,热情让座,还给她沏茶。
  他说:“婶子啊,昨天我参加县里的大会,县长说,我们县创建芦笙之乡,工作进展太慢了,我和局长都着急,明天要去你家,请韩师傅赶紧进城呢,没想到你还找上门来了。”
  张小美泪流满面。王志良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张小美伤心地说:“王馆长,他被公安的抓
  了,关在县看守所呢。”王志良吓得手一抖,水杯差点掉在地上。张小美异常痛苦地摇头。王志良说:“我知道丢芦笙的事,可怎么要
  抓人呢?难道是他自己偷的?警察也太乱整了。
  婶子你先回去,我赶紧去问问,你老公是名人,
  县长都知道他呢,还能乱抓吗?”张小美感激地说:“谢谢王馆长啦!”张小美回到家,夜色已深,冷风鬼哭狼嚎似
  的,呜呜吼着,像要把小村卷走。蜷缩在火塘边沙发上的张小美,像一个昏睡的蚕茧,似动非动。
  五
  几天后早饭刚过,被雨雾笼罩的牛头山苗族村,突然云开雾散,天空湛蓝,像翠绿的玉块,太阳把小村照耀得妩媚动人。村民抬着小凳子,一窝的聚在一起晒太阳,聊些家长里短的话。
  小村遥遥相望的山头上,飘来了如泣如诉的芦笙恋歌:
  高高苗山芦笙响,
  小妹想起小哥郎,
  妹想小哥走山梁,
  只望嫁郎做新娘
  村民吓蒙了,这山叫鬼山,二十多年没人敢进去了,什么人吃了豹子胆,敢闯入芦笙恋歌场的禁区?大家七嘴八舌嚷开了,是不是村上又出了一个神经病?
  那女人的歌声仍然时断时续传来,很快,她竟然吹起了芦笙曲子。杨老村长幡然醒悟地说:“是张小美,为了韩天宇,她才冒着生命危险走进鬼山去的。”一个村民说:“万一她被鬼吃了,咋办
  呢?”杨老村长说:“呵呵,不会的。”这座山,老早以前,过路人走进去,不是掉
  进山沟,就是迷路,好像撞鬼,后来,韩天宇跟张小美认识,两人跑进那座山,互诉衷肠,白天晚上唱歌,还吹芦笙玩,演奏苗族老祖宗的芦笙曲子。随后,两人在山上搭个草房,成了家。生了儿子,才搬回村里来住,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很多人啊,所以,他们搬出那座山以后,再有人进去,山上也不会闹鬼了。
  现在,张小美一个人进山唱歌,还吹芦笙,天知道会不会再闹鬼?
  六
  山上没闹鬼,张小美却把韩天宇唱回家来了。
  天刚放亮,韩天宇走出县看守所,在门口等候王志良馆长,扑上去紧握住韩天宇的手。
  两人紧紧拥抱。
  回家的路上,王志良馆长说:“我从公安那里得知,偷芦笙的人已经抓到,就叫他们赶紧放人。”
  韩天宇说:“谢谢你啊!王馆长。”
  王志良馆长问:“你知道是谁偷的芦笙吗?”
  韩天宇摇摇头。
  王馆长说:“我说出来,你可不要着急哦。”
  韩天宇说:“我怎么会着急?高兴还来不及呢,说给我听,谁偷的芦笙?”王志良馆长叹息一声说:“唉,是你老婆张小美。”
  韩天宇惊呆了。
  几天后,韩天宇去乡派出所做证,见到了关押在看守所的老婆张小美,一起关起来的,还有那个文化局的表妹局长。原来,张小美为了儿子找工作,趁韩天宇不在家,偷偷把村里的宝物,一只老芦笙拿走,送给了表妹。
  在乡派出所里,张小美流泪告诉韩天宇,她跑去鬼山上唱歌,不是想把他从派出所唱出来,而是为了两人的爱情,她知道自己惹祸了,早晚会被抓进派出所,说完,她呜呜地哭得瘫倒在椅子上。
  韩天宇也流泪,但暗暗庆幸,那只老芦笙,终于找回来了。
  责任编辑 张庆国 王丽娇
其他文献
寸杨勇,纳西族,1988年 5月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开始创作。  五月  布谷鸟的歌声是半圆形的,  隐藏着 从芭蕉叶里团出的忧郁。  樱桃是矮墙上的红色裙子。  我们沉沦在绿色之中。  忽然觉得,一生并不夠相爱。  在月亮下,赶着马离开甜蜜的海子的,  应该就是我们的影子,我猜想,我希望。  五月天,  雪花落成淡淡的杜鹃,  流淌成山谷里第一支泉水的歌曲。  我觉得
期刊
杨清敬,1990年生,现居云南保山。作品见于《边疆文学》《中国诗歌》《飞天》等,出版诗集《高原序曲》(合著)。  歌者  逃蝉鸣  拉二胡老人坐在榕树下  声音比夏天长  老人捋衣袖  深灰的布像经书被卷起  一扬手  树叶一片接着一片落下  ……寂静包围过来  鱼骨  透过光下沉的鱼  在水的淘洗中,骨头发亮  鱼鳞脱离身体  朝着不同的方向,飘起  又沉下  鱼骨卡在一朵花上  花的周围  是
期刊
她本来要问你昨晚到哪里去了,那么晚才回来?结果口腔里却跑出来:你昨天是不是和小三在一起?  他牵着女儿下楼梯。楼梯有点窄,还是不锈钢的,踏板不干时,就稍稍有点滑。当初对复式楼装修时就没考虑这么多。小时候,女儿在楼梯上滑倒过几次,长了记性,只要爸爸在家,一定要爸爸牵手下楼。现在女儿已经十五岁了,都上高一了,依然要他牵。每次牵的时候他就会想,如果女儿一辈子要他牵,他也愿意。  他和辰辰都不做声,司空见
期刊
郑贤奎,1994年生,丽江宁蒗人。现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中文系。作品散见于《边疆文学》《散文诗》等。  万格山顶的雪  住在高山上的人都搬走了  剩下一些老人世袭着他们的土地  只有上学,识字,读书才能走出大山  以至于还有几只小羊羔  在山冈处掉队  下雪时它们像那个老爷爷一样在等候  等一场雪逼回远行者的脚步  一只鸟扑哧一声扎进雪地  经过几次颤抖也没能爬起来  一张弓撑在爷爷的心坎 
期刊
超玉李,1984年生,居双柏,彝族,本名李玉超。在《滇池》《边疆文学》《诗潮》《星星》《诗选刊》《人民日报》《民族文学》《诗刊》等发过作品。  藏着,并不代表死亡  内心的那块陆地,藏着  一个岛屿,一个岛国:  藏糙石,总想被打磨  有沙滩,总认为能淘到金  有大海,总感觉可以  清洗伤口  也藏荆棘,只是  你没有看到,得告诉你一声  或许会真的,刺伤你  或别人  黄昏,在公墓林园散步  这
期刊
苏燕,云南省双柏县大庄人,1972年生。作品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等刊物发表。  黑白胶片  流着泪  我们给您梳洗、化妆  换上旧社会地主家小姐穿的缎子衣裳  打上粉底和腮红  涂上时尚的口红和眼霜  购一乘八抬花轿  母亲,我们送您出嫁  转棺后  英姿勃发的父亲  正骑着那匹雄健的白马  等着掀开您的红盖头  黑白胶片之二  我开始害怕那些办事潦草的人  更恨那个办事潦草的阎王 
期刊
杨增娣,彝族,丽江宁蒗人。有诗歌发表于《云南日报》《边疆文学》等。  倒影  我们都爱看倒影  风大一些,月亮就碎成  一汪一汪的  我们也都是  星星,在人间上的倒影  不知道是什么将我们吹散  我想你  风让我想你  它吹在我的脸上  好像一双手轻轻抚摸我  风停了,我还在想你  雨让我想你  它落在我的手上  犹如一滴滴热泪落下来  雨停了,我还在想你  夜让我想你  世界全部变暗  只有你
期刊
1  九月十五晚上,父亲从田坝村赶夜路回我们麦地村,他背上的背箩里装着两只刚满双月的小猪。那段时间外婆家在修缮房屋,母亲叫父亲去帮几天忙,顺便捉两只小猪回来喂养。父亲在外婆家忙到九月十五,那天下午他打算吃了晚饭就背着小猪回家,可是我二外公家骟牛请他去摁,他只好去帮忙。摁完牛,天早已黑了。那段时间我们麦地正计划通电,每家都要出劳力去栽电杆、架电线,我们家六口人,奶奶、父亲、母亲、哥哥、我和妹妹,只有
期刊
一九八○年代的挖色苍洱  苍山麓望洱海,只远处一带静水。像一段遥远的岁月给人情怀,像一位外表宁静内涵丰富的女子给人魅心的感动。登上苍山望洱海,洱海和天空成了两片蓝天上下对视,对出白云白帆互动,鸥鹭鹰雁互相亲密。步软沙的海滩望身边的洱海,真弄不懂高高巍巍、耸立矗立的一大高原,怎么突然就柔柔水域荡荡海面。这高原的海,确像一位人生绚丽命运多彩的母亲,有多少视角就有多少美的发现 ,有多少探密就有多少美的蕴
期刊
“它破败  它空无一人  我嗅到了我点燃的清香  我看到了花木上拂过的泠风”  这首题为《我主持圆通寺的一个下午》的四句短诗是诗人独化津津乐道并亲力广播的一首代表作。记得第一次在《诗歌月刊》读到它的时候,我刚刚举家迁往平凉,安家于南山下,南望南山一脉,北眺城市楼梢,最具古风和禅意的是,登山于半坡,有一香火去处——圆通寺。山和寺都是无所谓前世今生的,禅,信其有,就无所不在。走过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庙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