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起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的独特民俗文化风貌,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时期,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独创性,同时也促进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生活中、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充分挖掘生活情趣,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
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通过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探索怎样激发幼儿剪纸活动的兴趣,怎样收集剪纸材料,及探索幼儿园剪纸活动的组织方法,怎样有效坚持家园互动、师幼互动的原则,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与团结协作能力。
一、利用环境培养幼儿剪纸兴趣
《纲要》指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指教师创造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老师,正是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起到了暗示的作用,诱发了幼儿的积极行为,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为了让幼儿认识剪纸,走进剪纸活动,我在教室的墙上设置了一个“剪纸欣赏”的专栏,里面张贴了由老师和幼儿家长共同动手完成的作品:有十二生肖、各种窗花、剪纸图片实物等。它们颜色各异,非常精致和漂亮。当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新奇作品时,都“哇”地叫了起来。有些甚至高兴地拍手,不停地赞美着……孩子们对剪纸好奇地不得了。在一次剪汽车的活动中,首先,我让幼儿收集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汽车。在班上也开了一个汽车展览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汽车,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其次,我又在幼儿面前采用“小剪刀变魔术”的方法,激发幼儿剪汽车的欲望。当孩子们看到我剪出来的汽车时都拍起了手。孩子们也都主动拿起小剪刀,自由地、随意地设计自己的汽车。
二、教学中培养幼儿发现美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在欣赏剪纸“脸谱”的活动中,我出示一张写实的脸谱与剪纸脸谱,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两张脸谱的不同,从颜色、花纹、材料上做比较,从而感受剪纸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花纹的镂空、图案的对称。此外,我还提问:“两张脸谱的面部特征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观察分析,感受脸谱的特征,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喜欢哪张脸谱,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幼儿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可见,收集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三、将趣味性寓于剪纸活动中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趣味性剪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创造力。剪纸不仅可以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还可以用它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窗花、拉花、吊饰等。剪出的人物、动物还可以制成有趣的皮影戏、川剧变脸进行游戏。剪纸活动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因此在剪纸教学的活动中可以插入一些小插曲,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将根据幼儿的需要,一如既往、科学有序地开展民间剪纸活动。
四、将幼儿生活与剪纸活动结合运用
“有生活才会有创造探索”。那么,在剪纸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转化为更形象、直观的感悟呢?除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外,我们还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对各个生活环境加以观察,充分感知、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我们的家乡——漳浦是有名的剪纸之乡,街道上、居民房的客厅里、窗户上到处可见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甚至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也常常能见到点缀其间的剪纸作品,如“猪脚花”、“饭勺花”。我们通过“剪纸艺术节、民俗剪纸、生活中的剪纸、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在说一说、看一看、剪一剪中,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拓宽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创作出美丽的剪纸作品,同时,剪纸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剪纸的魅力。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时期,在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中,为培养创造力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剪纸在幼儿园中的运用是与各教育活动密切相连、融会贯通的,润物无声似有声,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审美、观察、想象、协调等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制作、创新技能和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剪纸特色教育正是以剪纸为载体,以教育活动为依托,是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通过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探索怎样激发幼儿剪纸活动的兴趣,怎样收集剪纸材料,及探索幼儿园剪纸活动的组织方法,怎样有效坚持家园互动、师幼互动的原则,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与团结协作能力。
一、利用环境培养幼儿剪纸兴趣
《纲要》指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指教师创造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环境”是我们的第三位老师,正是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起到了暗示的作用,诱发了幼儿的积极行为,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为了让幼儿认识剪纸,走进剪纸活动,我在教室的墙上设置了一个“剪纸欣赏”的专栏,里面张贴了由老师和幼儿家长共同动手完成的作品:有十二生肖、各种窗花、剪纸图片实物等。它们颜色各异,非常精致和漂亮。当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新奇作品时,都“哇”地叫了起来。有些甚至高兴地拍手,不停地赞美着……孩子们对剪纸好奇地不得了。在一次剪汽车的活动中,首先,我让幼儿收集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汽车。在班上也开了一个汽车展览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汽车,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其次,我又在幼儿面前采用“小剪刀变魔术”的方法,激发幼儿剪汽车的欲望。当孩子们看到我剪出来的汽车时都拍起了手。孩子们也都主动拿起小剪刀,自由地、随意地设计自己的汽车。
二、教学中培养幼儿发现美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在欣赏剪纸“脸谱”的活动中,我出示一张写实的脸谱与剪纸脸谱,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两张脸谱的不同,从颜色、花纹、材料上做比较,从而感受剪纸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花纹的镂空、图案的对称。此外,我还提问:“两张脸谱的面部特征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观察分析,感受脸谱的特征,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喜欢哪张脸谱,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幼儿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可见,收集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三、将趣味性寓于剪纸活动中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趣味性剪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创造力。剪纸不仅可以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还可以用它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窗花、拉花、吊饰等。剪出的人物、动物还可以制成有趣的皮影戏、川剧变脸进行游戏。剪纸活动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因此在剪纸教学的活动中可以插入一些小插曲,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将根据幼儿的需要,一如既往、科学有序地开展民间剪纸活动。
四、将幼儿生活与剪纸活动结合运用
“有生活才会有创造探索”。那么,在剪纸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转化为更形象、直观的感悟呢?除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外,我们还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对各个生活环境加以观察,充分感知、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我们的家乡——漳浦是有名的剪纸之乡,街道上、居民房的客厅里、窗户上到处可见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甚至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也常常能见到点缀其间的剪纸作品,如“猪脚花”、“饭勺花”。我们通过“剪纸艺术节、民俗剪纸、生活中的剪纸、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在说一说、看一看、剪一剪中,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拓宽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创作出美丽的剪纸作品,同时,剪纸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剪纸的魅力。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时期,在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中,为培养创造力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剪纸在幼儿园中的运用是与各教育活动密切相连、融会贯通的,润物无声似有声,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审美、观察、想象、协调等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制作、创新技能和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剪纸特色教育正是以剪纸为载体,以教育活动为依托,是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