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课是提高课堂实践水平、提升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听课给教师提供了观摩和学习的机会,能够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那么,作为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听课中要有所侧重,不能盲目,更不能应付了事。
[关键词]听课态度 课前准备 注重细节 听评课相结合
听课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听课过程中,教师能从中获取经验,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乃至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听课是教师学习提高的一条捷径,能够迅速补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所需的知识和养分,使教师较快地突破教材关、教法关,取得专业上的长足进展。
一、用心聆听,虚心求教——端正听课态度
听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和授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但在有些教师眼中,听课不是学习和提高,而是无奈与受罪。所以许多教师去听课完全是迫于学校管理的压力,那么自然会“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教育学理论研究表明,听课交流是教师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方法,是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学会听课,学会在听课中思索,学会在思索中成长。
二、有“备”而听,带着“问题”去听——做好课前准备
著名教育专家崔允漷博士曾指出:“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听课评课‘去专业’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听课前了解到听谁的课,听哪堂课,应带哪些相关资料,特别是要对所听的内容了然于胸,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先备后听,听后再认真思考、对比、交流、反思,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呢?
备“课本”:课本、课本、一课之本。要统揽教材,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编排意图,组织结构等,同时兼顾前后,了解本学科有关的“已学内容”和“后续内容”,即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
备“课程标准”: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来衡量。所以,听课教师要理解并领悟新课程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明确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据此去听课,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并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收获。
备“不足”: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考虑听课时听什么。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总是不足,那么听课过程中,就会注重观察授课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的。
三、侧耳倾听,细心品味——听课要注重细节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滴水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最能反映人的修养。正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听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所要关注的细节之一:教师的声音
教师的声音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启发、谈话、组织、讲解、激发、评价、总结等方面,其声音的高低、语调的轻重、语气的扬抑、语速的缓急等变化因素都会影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和质量。
所要关注的细节之一:学生的声音
学生的声音直接的体现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是否准确、清晰、完整,在质疑的过程中是否勇敢、自信,在讨论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有见地,都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所要关注的细节之一:师生的互动
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是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障。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主讲人,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能否平等的和学生进行对话,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解答疑问,偶尔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是评价一名教师合格与否的关健。
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听课记录
听课笔记作为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将上课中存在的问题,可供研究的问题,课堂上的闪光点等等可供参考,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方便课后回顾时,对教学活动进行剖析与反思。
五、不苛求,不奉承——听课与评课相结合
评课就是教学评议,是对教师的预设内容,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这些活动之后所取得的效果的一种判断。而听评课相结合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研活动的有机部分。在日常的评课中,教师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避免“套话”式评课
套话”式评课,就是根据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功、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进行套板式评述。这种点评不能使上课教师跳出庐山看庐山,不能使其他听课教师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获得共同进步的效果。
2、避免“否定”式评课
教学是一门带有遗憾的艺术,十全十美的课堂是十分难求的。这就要求听课者一定要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多挖掘课堂上的闪光点,不要求全责备。事实上,再差的课堂教学总有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地方,再好的课堂教学也总有值得推敲的地方。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更是不公平的。
3、学而不思则罔——做好听课后反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续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学记》也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听课后进行反思,可以提高听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听课教师的教学实践。那么,教师在课后应该反思什么呢?
反思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反思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得当;
反思课堂教学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反思重难点是否明确并得以解决;
反思课堂活动是否有效,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听课作为一门复杂的艺术,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步。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扎扎实实地听好每一节课,并且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体会,才能受益匪浅,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国忠,《听课最需要什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周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听课态度 课前准备 注重细节 听评课相结合
听课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听课过程中,教师能从中获取经验,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乃至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听课是教师学习提高的一条捷径,能够迅速补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所需的知识和养分,使教师较快地突破教材关、教法关,取得专业上的长足进展。
一、用心聆听,虚心求教——端正听课态度
听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和授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但在有些教师眼中,听课不是学习和提高,而是无奈与受罪。所以许多教师去听课完全是迫于学校管理的压力,那么自然会“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教育学理论研究表明,听课交流是教师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方法,是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学会听课,学会在听课中思索,学会在思索中成长。
二、有“备”而听,带着“问题”去听——做好课前准备
著名教育专家崔允漷博士曾指出:“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听课评课‘去专业’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听课前了解到听谁的课,听哪堂课,应带哪些相关资料,特别是要对所听的内容了然于胸,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先备后听,听后再认真思考、对比、交流、反思,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呢?
备“课本”:课本、课本、一课之本。要统揽教材,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编排意图,组织结构等,同时兼顾前后,了解本学科有关的“已学内容”和“后续内容”,即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
备“课程标准”: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来衡量。所以,听课教师要理解并领悟新课程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明确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据此去听课,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并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收获。
备“不足”: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考虑听课时听什么。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总是不足,那么听课过程中,就会注重观察授课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的。
三、侧耳倾听,细心品味——听课要注重细节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滴水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最能反映人的修养。正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听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所要关注的细节之一:教师的声音
教师的声音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启发、谈话、组织、讲解、激发、评价、总结等方面,其声音的高低、语调的轻重、语气的扬抑、语速的缓急等变化因素都会影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和质量。
所要关注的细节之一:学生的声音
学生的声音直接的体现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是否准确、清晰、完整,在质疑的过程中是否勇敢、自信,在讨论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有见地,都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所要关注的细节之一:师生的互动
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是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障。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主讲人,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能否平等的和学生进行对话,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解答疑问,偶尔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是评价一名教师合格与否的关健。
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听课记录
听课笔记作为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将上课中存在的问题,可供研究的问题,课堂上的闪光点等等可供参考,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方便课后回顾时,对教学活动进行剖析与反思。
五、不苛求,不奉承——听课与评课相结合
评课就是教学评议,是对教师的预设内容,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这些活动之后所取得的效果的一种判断。而听评课相结合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研活动的有机部分。在日常的评课中,教师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避免“套话”式评课
套话”式评课,就是根据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功、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进行套板式评述。这种点评不能使上课教师跳出庐山看庐山,不能使其他听课教师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获得共同进步的效果。
2、避免“否定”式评课
教学是一门带有遗憾的艺术,十全十美的课堂是十分难求的。这就要求听课者一定要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多挖掘课堂上的闪光点,不要求全责备。事实上,再差的课堂教学总有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地方,再好的课堂教学也总有值得推敲的地方。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更是不公平的。
3、学而不思则罔——做好听课后反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续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学记》也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听课后进行反思,可以提高听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听课教师的教学实践。那么,教师在课后应该反思什么呢?
反思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反思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得当;
反思课堂教学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反思重难点是否明确并得以解决;
反思课堂活动是否有效,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听课作为一门复杂的艺术,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步。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扎扎实实地听好每一节课,并且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体会,才能受益匪浅,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国忠,《听课最需要什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周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