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驱车赶往萍乡就当地的扶贫开发情况进行实地采访之前,其实我们已然了解,相对江西的其它城市而言,萍乡本就不大,其贫困面积较小,主要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但我们依然对此次采访满怀期待,因为我们想亲眼见证之前我们已有耳闻的,关于近年来萍乡在扶贫开发领域流播的赞誉与佳话——在静默中急行,在悄然中奋进!于是,我们在赶到萍乡的第一时间便立即采访了该市扶贫系统的最高行政长官——扶贫办主任谢有林;并在该市扶贫办副主任欧阳成奖的陪同下,前往了萍乡所辖的芦溪与莲花两县进行了实地采访。
谢有林主任在调任萍乡扶贫系统的最高行政长官之前,曾于该市市委担任副秘书长;而就在他担任这一职务期间,谢主任就一直关注农村工作,对“三农”问题颇有研究与见地。他与人合作撰写的《创新投资机制建设农村新社区》一文,发表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调查研究报告》(2005年9月26日)和《经济日报》(2005年12月12日),不少基于调研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则被次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采纳。
谢主任说,萍乡的芦溪、莲花等贫困县,由于地处武功山脉和罗霄山脉,同时又是革命老区,拥有不少山区乡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是该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是该市开展此项工作较为难啃的“硬骨头”。因此,要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必然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动真情,在措施上动脑筋,在落实上动真格。具体来讲,就是要注重四个结合:结合新农村建设,从整体上推;结合深山区移民计划,从整体上搬;结合“雨露计划”,从技能上帮;结合现代农业建设,从产业上扶。而萍乡的扶贫开发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统筹规划而大力开展的。
一、社会扶贫:芦溪,爱之溪流浇灌“山野绿洲”
在欧阳副主任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地处武功山脚下的芦溪县。在芦溪这个拥有美丽名字的县城,通过听取该县扶贫办主任许家和的介绍,我们始获悉,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该县的经济发展曾一度面临重重困难。是社会扶贫的爱之溪流,将贫瘠的芦溪浇灌成了今天的“山野绿洲”,该县所辖的石溪村就是一个绝好的代表。
石溪村,这个2002年以前曾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经营农业和外出务工,且70%以上的农户饮水困难,全村人均收入尚不足600元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产业结构极度单一。是在2002年,萍乡市委副书记黎德廉同志亲自带领由市纪委、市电信局、市人寿保险公司组成的定点扶贫工作小组进驻了该村,并自此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定点扶贫工作,石溪村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集中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村级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定点扶贫工作组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首先从改变该村的交通状况人手,狠抓公路建设。工作组想方设法筹集了资金43万元,修通了连结6个村小组的7公里长的泥沙公路,还修建了三座水泥桥梁,这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亦为该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解决用水问题。定点扶贫工作组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及耕地干旱问题,又筹集了资金5万元,架设了自来水管2500多米,维修了水圳2000多米,建造了陂坝3座;之后,90%的农户都用上了自来水,300多亩农田告别了干旱。再次,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定点扶贫工作组争取到了资金34万元,工作组用这笔钱兴建了一座建筑面积达365平米的欧式风格小学综合办公楼,改造了校居660平方米;此外,工作组还争取到了上海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和市广电局两家的捐款5万元和捐赠的课桌200套;工作组还让40名贫困学生与乡村两级干部职工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小学至初中的学业。最后,构建通讯网络。定点扶贫工作组争取到立项资金30万元,架设了2个村小组的闭路电视线1500米,3个村小组的电信电缆2000米,安装了优惠电话80部,全村的电话普及率现已达90%以上。
在村级经济发展领域,为了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米袋子”胀起来,定点扶贫工作组经常邀请农业专家来村传授种植和养殖技术,以期优化该村的产业结构。通过学习,农民的种养本领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由原来的700市斤/亩增至了1150市斤/亩;50户农户种植了西瓜60多亩,每亩收入高达2000多元;养羊专业户由原来的5户增加到20户;3户农户种植了天麻1500窖,每年每户增收1万余元;50户农户种植了杜仲树300亩,预计5年后可增收10万余元。
此外,为使该村丰富的山水资源尽快转换成经济发展优势,定点扶贫工作组全力招商引资。工作组首先引进了“天天上”矿泉水公司至该村开办分厂,生产大桶矿泉水,安置了劳动力60名,拉动了相关行业发展,全村人均增收500余元。其后,工作组又引进资金90万元,建造了一座装机容量250千瓦、年发电量100万度的小水电站。2003年8月,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年纯收入18万元,年利润10万元,极大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实力。
二、移民扶贫:莲花,御景湾的“琼楼玉宇”
当我们从芦溪转战至莲花这个全国唯一的以花命名的县城时,我们欣喜地发现,莲花这个以花之美名冠名的美丽县城,更拥有一位同样以花之美名冠名的女性扶贫办主任——金春兰,且人如其名,金主任兰质蕙心、端庄雅致。她首先将我们引领至莲花的御景湾,让我们观摩了移民新村的“琼楼玉宇”;而后又将我们带往莲花的红豆杉生态园,让我们领略了莲花产业化扶贫的“绿野仙功”。
莲花自2004年实施移民扶贫以来,便紧紧围绕“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工作目标,并始终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择优安置,依法办事,循序渐进,统一规划,自筹自建,适当补助”的工作思路,先后从深山区整体搬迁了自然村落97个,实现了保护生态与移民扶贫的双赢。
御景湾移民新村是2004年8月由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配套国家的移民扶贫政策大力兴建的目前全省起点较高、设计较新、规模较大的新村。新村总占地面积约9.92公顷,距县城中心约0.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幼儿园、村级医院、购物超市和餐馆饭店一应俱全)。新村居民全部为深山移民安置户,共有民宅206栋,居民1120人,户型设计为二层或三层的欧式风格庭院小楼,每户平均建筑面积约120平米,且屋前屋后皆预留了11.5平米的间距。新村内还兴建了一个1800平米的休闲广场和一栋集办公、学习及群众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面积达608平米的综合楼。
当我们游走于这样一个有如欧式别墅群一般的移民新村时,那一座座高耸的尖塔顶和一根根坚实屹立的罗马柱,真的让我们难以相信这会是深山移民的崭新家园;那优美的环境、异域的风情,几乎让 我们一行人均从心里油生了几分对当地移民的羡慕。金主任说:“对御景湾新村的‘硬件’打造,我们投入很大、付出很多;而之于‘软件’建设,我们也丝毫没有偏废,御景湾最具特色的‘软件’工程就是社区的‘安居乐业’工程。”
通过金主任介绍,我们才了解到,所谓的“安居乐业”工程指的是:安——推行“社区邻里守望”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居——实施净化、亮化、美化“三化”工程,加强街巷环卫整治,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乐——开展“邻里和谐文化月”系列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业——开展“社企共建和谐创(就)业”服务,破解社区居民的就业创业难题,提高居民的致富能力和生活水平。“安居乐业”工程的有效实施,使御景湾新村内形成了“夜不闭户、居有其屋、乐有其好、业有门路”的良好氛围。有这样相辅而行的“软硬兼施”,难怪新村移民文水先老人在得知我们是前来采访的记者时,便紧紧攥住我们的手说:“党的移民政策好啊,圆了我们山里人的梦,我的儿子再不愁打光棍了!”
三、产业扶贫:莲花,红豆杉的“绿野仙功”
莲花的西坑村多丘陵且地势较为平坦,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产业。该县扶贫办经深入细致的考察之后,决定以农业产业特色化为突破口来帮助该村的农户脱贫致富。森美公司这家以经营农林产业为主,2008年曾一度荣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美誉的“领头羊”,在该县扶贫办的大力引荐下,于该村建立了曼地亚红豆杉生态园(基地)。曼地亚红豆杉是美国FDA组织认定的提取抗癌一线药——紫杉醇的首选植物,是我国东北红豆杉与欧洲红豆杉的天然杂交种,它不仅有着“抗癌”的“仙功”,还树姿端庄、叶色苍翠,常绿针叶铺就如茵绿野,是上好的观赏花木。
到目前为止,森美公司已征地4500亩(其中西坑村1500余亩),种植曼地亚红豆杉3000亩,总投资6000万元。2008年,基地共安排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其中西坑村50人,村民劳务收入16万元)。到2012年公司计划种植红豆杉1万亩,2014年建成生物制药厂;届时即可安排劳动力就业3000人以上,村民劳务也将增收1亿元。自2008年以来,曼地亚红豆杉项目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在2008年12月26日省委书记苏荣曾一度前来基地视察指导工作。自此,“森美”的干劲更足了,投入也逐步加大,受益农户越来越多,公司的曼地亚红豆杉项目更被萍乡市列入了第一产业重点项目。
今年以来,在森美公司周边村庄的农户(西坑村等)基本上都以专业小组的形式参与了红豆杉基地的种植;紧张时期甚至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红豆杉项目的成功推进,使得周边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均得到了有效利用与培训,其中要数特困户黄元华的感受最为深刻,他感慨地说:“以前仅靠5亩薄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而现在一年额外还能赚个万把元钱,真是太感谢政府为我们在家门口创办了一个不出门便能挣钱的龙头企业。”
结语
我们想,萍乡的扶贫开发之所以会流播“在静默中急行,在悄然中奋进”这样的赞誉与佳话,一是因为其贫困村大多集中于僻远的山脉地段(武功山脉和罗霄山脉),路途崎岖、人迹罕至,并不为众人所知;二则因为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萍乡的扶贫干部队伍却依然不声不响地克服一切困难,如墙里的柱子般暗暗使劲,以至终使该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得如今天这般有声有色!应该说,这种“急行”与“奋进”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值得我们效法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谢有林主任在调任萍乡扶贫系统的最高行政长官之前,曾于该市市委担任副秘书长;而就在他担任这一职务期间,谢主任就一直关注农村工作,对“三农”问题颇有研究与见地。他与人合作撰写的《创新投资机制建设农村新社区》一文,发表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调查研究报告》(2005年9月26日)和《经济日报》(2005年12月12日),不少基于调研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则被次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采纳。
谢主任说,萍乡的芦溪、莲花等贫困县,由于地处武功山脉和罗霄山脉,同时又是革命老区,拥有不少山区乡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是该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是该市开展此项工作较为难啃的“硬骨头”。因此,要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必然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动真情,在措施上动脑筋,在落实上动真格。具体来讲,就是要注重四个结合:结合新农村建设,从整体上推;结合深山区移民计划,从整体上搬;结合“雨露计划”,从技能上帮;结合现代农业建设,从产业上扶。而萍乡的扶贫开发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统筹规划而大力开展的。
一、社会扶贫:芦溪,爱之溪流浇灌“山野绿洲”
在欧阳副主任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地处武功山脚下的芦溪县。在芦溪这个拥有美丽名字的县城,通过听取该县扶贫办主任许家和的介绍,我们始获悉,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该县的经济发展曾一度面临重重困难。是社会扶贫的爱之溪流,将贫瘠的芦溪浇灌成了今天的“山野绿洲”,该县所辖的石溪村就是一个绝好的代表。
石溪村,这个2002年以前曾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经营农业和外出务工,且70%以上的农户饮水困难,全村人均收入尚不足600元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产业结构极度单一。是在2002年,萍乡市委副书记黎德廉同志亲自带领由市纪委、市电信局、市人寿保险公司组成的定点扶贫工作小组进驻了该村,并自此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定点扶贫工作,石溪村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集中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村级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定点扶贫工作组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首先从改变该村的交通状况人手,狠抓公路建设。工作组想方设法筹集了资金43万元,修通了连结6个村小组的7公里长的泥沙公路,还修建了三座水泥桥梁,这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亦为该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解决用水问题。定点扶贫工作组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及耕地干旱问题,又筹集了资金5万元,架设了自来水管2500多米,维修了水圳2000多米,建造了陂坝3座;之后,90%的农户都用上了自来水,300多亩农田告别了干旱。再次,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定点扶贫工作组争取到了资金34万元,工作组用这笔钱兴建了一座建筑面积达365平米的欧式风格小学综合办公楼,改造了校居660平方米;此外,工作组还争取到了上海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和市广电局两家的捐款5万元和捐赠的课桌200套;工作组还让40名贫困学生与乡村两级干部职工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小学至初中的学业。最后,构建通讯网络。定点扶贫工作组争取到立项资金30万元,架设了2个村小组的闭路电视线1500米,3个村小组的电信电缆2000米,安装了优惠电话80部,全村的电话普及率现已达90%以上。
在村级经济发展领域,为了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米袋子”胀起来,定点扶贫工作组经常邀请农业专家来村传授种植和养殖技术,以期优化该村的产业结构。通过学习,农民的种养本领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由原来的700市斤/亩增至了1150市斤/亩;50户农户种植了西瓜60多亩,每亩收入高达2000多元;养羊专业户由原来的5户增加到20户;3户农户种植了天麻1500窖,每年每户增收1万余元;50户农户种植了杜仲树300亩,预计5年后可增收10万余元。
此外,为使该村丰富的山水资源尽快转换成经济发展优势,定点扶贫工作组全力招商引资。工作组首先引进了“天天上”矿泉水公司至该村开办分厂,生产大桶矿泉水,安置了劳动力60名,拉动了相关行业发展,全村人均增收500余元。其后,工作组又引进资金90万元,建造了一座装机容量250千瓦、年发电量100万度的小水电站。2003年8月,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年纯收入18万元,年利润10万元,极大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实力。
二、移民扶贫:莲花,御景湾的“琼楼玉宇”
当我们从芦溪转战至莲花这个全国唯一的以花命名的县城时,我们欣喜地发现,莲花这个以花之美名冠名的美丽县城,更拥有一位同样以花之美名冠名的女性扶贫办主任——金春兰,且人如其名,金主任兰质蕙心、端庄雅致。她首先将我们引领至莲花的御景湾,让我们观摩了移民新村的“琼楼玉宇”;而后又将我们带往莲花的红豆杉生态园,让我们领略了莲花产业化扶贫的“绿野仙功”。
莲花自2004年实施移民扶贫以来,便紧紧围绕“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工作目标,并始终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择优安置,依法办事,循序渐进,统一规划,自筹自建,适当补助”的工作思路,先后从深山区整体搬迁了自然村落97个,实现了保护生态与移民扶贫的双赢。
御景湾移民新村是2004年8月由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配套国家的移民扶贫政策大力兴建的目前全省起点较高、设计较新、规模较大的新村。新村总占地面积约9.92公顷,距县城中心约0.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幼儿园、村级医院、购物超市和餐馆饭店一应俱全)。新村居民全部为深山移民安置户,共有民宅206栋,居民1120人,户型设计为二层或三层的欧式风格庭院小楼,每户平均建筑面积约120平米,且屋前屋后皆预留了11.5平米的间距。新村内还兴建了一个1800平米的休闲广场和一栋集办公、学习及群众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面积达608平米的综合楼。
当我们游走于这样一个有如欧式别墅群一般的移民新村时,那一座座高耸的尖塔顶和一根根坚实屹立的罗马柱,真的让我们难以相信这会是深山移民的崭新家园;那优美的环境、异域的风情,几乎让 我们一行人均从心里油生了几分对当地移民的羡慕。金主任说:“对御景湾新村的‘硬件’打造,我们投入很大、付出很多;而之于‘软件’建设,我们也丝毫没有偏废,御景湾最具特色的‘软件’工程就是社区的‘安居乐业’工程。”
通过金主任介绍,我们才了解到,所谓的“安居乐业”工程指的是:安——推行“社区邻里守望”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居——实施净化、亮化、美化“三化”工程,加强街巷环卫整治,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乐——开展“邻里和谐文化月”系列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业——开展“社企共建和谐创(就)业”服务,破解社区居民的就业创业难题,提高居民的致富能力和生活水平。“安居乐业”工程的有效实施,使御景湾新村内形成了“夜不闭户、居有其屋、乐有其好、业有门路”的良好氛围。有这样相辅而行的“软硬兼施”,难怪新村移民文水先老人在得知我们是前来采访的记者时,便紧紧攥住我们的手说:“党的移民政策好啊,圆了我们山里人的梦,我的儿子再不愁打光棍了!”
三、产业扶贫:莲花,红豆杉的“绿野仙功”
莲花的西坑村多丘陵且地势较为平坦,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产业。该县扶贫办经深入细致的考察之后,决定以农业产业特色化为突破口来帮助该村的农户脱贫致富。森美公司这家以经营农林产业为主,2008年曾一度荣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美誉的“领头羊”,在该县扶贫办的大力引荐下,于该村建立了曼地亚红豆杉生态园(基地)。曼地亚红豆杉是美国FDA组织认定的提取抗癌一线药——紫杉醇的首选植物,是我国东北红豆杉与欧洲红豆杉的天然杂交种,它不仅有着“抗癌”的“仙功”,还树姿端庄、叶色苍翠,常绿针叶铺就如茵绿野,是上好的观赏花木。
到目前为止,森美公司已征地4500亩(其中西坑村1500余亩),种植曼地亚红豆杉3000亩,总投资6000万元。2008年,基地共安排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其中西坑村50人,村民劳务收入16万元)。到2012年公司计划种植红豆杉1万亩,2014年建成生物制药厂;届时即可安排劳动力就业3000人以上,村民劳务也将增收1亿元。自2008年以来,曼地亚红豆杉项目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在2008年12月26日省委书记苏荣曾一度前来基地视察指导工作。自此,“森美”的干劲更足了,投入也逐步加大,受益农户越来越多,公司的曼地亚红豆杉项目更被萍乡市列入了第一产业重点项目。
今年以来,在森美公司周边村庄的农户(西坑村等)基本上都以专业小组的形式参与了红豆杉基地的种植;紧张时期甚至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红豆杉项目的成功推进,使得周边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均得到了有效利用与培训,其中要数特困户黄元华的感受最为深刻,他感慨地说:“以前仅靠5亩薄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而现在一年额外还能赚个万把元钱,真是太感谢政府为我们在家门口创办了一个不出门便能挣钱的龙头企业。”
结语
我们想,萍乡的扶贫开发之所以会流播“在静默中急行,在悄然中奋进”这样的赞誉与佳话,一是因为其贫困村大多集中于僻远的山脉地段(武功山脉和罗霄山脉),路途崎岖、人迹罕至,并不为众人所知;二则因为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萍乡的扶贫干部队伍却依然不声不响地克服一切困难,如墙里的柱子般暗暗使劲,以至终使该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得如今天这般有声有色!应该说,这种“急行”与“奋进”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值得我们效法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