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峡区域经济发展低碳化要求逐步提高,但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低碳意识及技术、服务、能源、资金、对外交流等问题,要抓住三峡后工程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建立考核机制,强化低碳意识,加强技术研发,建立服务体系,完善低碳能源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外交流,促进三峡区域低碳经济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低碳经济;三峡区域;现状;问题
作者简介:彭卫民(1958-) ,男,湖北天门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2.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01-03
“三峡区域”泛指三峡水库淹没所及的22个市县,属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跨湖北省和重庆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在三峡库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施资源环境战略、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该区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发展现状
(一)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过去10多年,三峡区域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数据。[1]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7.32亿元,同比增长15.8%,而增幅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的湖北全省增长为14.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47.47亿元,增长25.5%,全省增长为2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79亿元,增长22.7%,增幅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的全省增长为19%,;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4亿元,增长27.9%,全省增长24.1%(资料来源:宜昌市、湖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重庆市万州等8个三峡库区的区县经济增速也比全市快,2008年增速比全市快2.7个百分点,2009年快于全市3.1个百分点,2010年年均增速又比全市快2个百分点(资料来源:2009年2010年201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低碳化要求逐步提高
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提出要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要实施资源环境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到2012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20%;库区长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显著下降,库区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201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扎实推进库区水污染防治。要求开局之年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1天以上。这些指标反映了三峡区域经济发展低碳化要求不断提高。
(三)民营企业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三峡区域已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经济项目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1、民营企业本身即为低碳经济型企业。如宜昌市科力生实业有限公司,业务涉及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三大领域,主要从事天然气、生物技术研究、农业科技开发等,应用CO2施肥、节水灌溉等节能减排的现代技术,取得了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获得了三十多项专利,被授予国家科技部龙头企业创新中心,是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宜昌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再如重庆市巫山县纯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拥有麻竹基地近3万亩,生产有地方特色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竹笋、菇类、大头菜等,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入选“中国健康绿色食品”企业。
2、民营企业参与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如重庆市云阳县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苗木基地项目的建设,由云阳县中添苗木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而该公司就是由国有云阳县中苗林业有限公司和民营重庆添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再如前述的宜昌市科力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宜昌年产3亿株现代化种苗工厂项目,参与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利用工业生产余热及CO2废气,实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3、民营企业参与低碳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如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夷陵区太平溪镇现代茶园及蔬菜基地项目建设,宜昌市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秭归县晚熟脐橙标准园及冷链物流项目建设,重庆市农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县竹溪现代化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建设等。
4、库区政府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庆市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力争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000亿元。出台资本金扶持、财税支持和融资担保等政策,促进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重庆市还制定了《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给予财政创业培训补贴、资本金补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及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如巫山县政府对小型企业升级改造的按总投资的20%-30%给予补助,对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补贴每户3万元。湖北省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力争市场主体总户数突破200万户。
二、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优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第二和第一产业。重庆三峡库区民营经济主体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洗选、纺织、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家具制造等14大行业,其发展有所不足,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宜昌市民营企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总数的44.6%,增加值占总数的65.9%,劳动者收入占总数的54.7%。在第二产业中又以食品及矿产资源加工业为主,有许多是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2]这虽与地方农业发展、资源开采紧密联系,但反映出民营经济总体产业结构不优,对低碳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二)低碳意识淡薄
现在全球低碳经济方兴未艾,发达地区企业已有了较强的低碳意识。而在三峡区域,虽然有一些民营企业在积极参与低碳经济项目建设,客观上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但由于该区域地理位置偏僻,信息落后,对碳排放过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浑然不觉,低碳意识淡薄。有些工商个体户及规模不大且较封闭的民营企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还不知低碳经济为何物,更不用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及制定规划、方案时积极采取低碳化措施。
(三)技术水平偏低
低碳化是对原有落后技术水平的摒弃,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有高科技技术水平支撑。目前,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中优势产业较少,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大多数民营企业多集中于采矿、水电、商贸、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业等领域,产品单一,多属劳动密集型,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十分有限,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参差不齐,科技含量较低,影响其发展空间。
(四)服务体系尚缺
目前在三峡区域,帮助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虽不完善,多少犹存。但针对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尚缺,如低碳统计与计量服务、低碳金融及碳汇服务、节能减排培训及技术指导服务、低碳产业培育服务、低碳领域事项(如低碳产品、低碳技术认定等)中介服务等尚无踪影。
(五)能源压力较大
如前所述三峡区域发展比较迅速,则能源消费与排放有刚性增长需求。尽管三峡区域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要大量转化成现实的能源并非易事,且不可能优先满足民营经济能源需求。再加上该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理想,不少处于高能耗产业,使得其增加使用清洁能源及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能源的碳排放方面有着较大压力。
(六)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核心是取得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离不开对相关技术的大规模研发投人。[3]而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是融资渠道受限。多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不多,内源性融资有限;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较高,间接融资又难以达到信用借贷条件,即外源性融资渠道也较窄。另一方面是研发新技术能否成功具有较大的风险,使得其有限的资金不敢贸然投入。
(七)对外交流不够
民营企业加大对外技术、信息等交流合作,能提升企业面向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意识,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规模效应。而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因为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有的企业处于深山僻壤,在本地范围自我服务,加上封闭自守的传统习惯影响,因此与外界交流较少。
三、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集群
三峡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应抓住三峡后工程机遇,利用三峡经济区水电优势,加快民营经济产业升级和优化,培育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型战略性产业,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使其成为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增长极。一是立足本地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及矿产、农产品、旅游等丰富的自然特色资源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如湖北省宜昌市应着重培育精细磷化工和多晶硅材料等工业产业集群;柑橘、茶叶、蔬菜、茶油等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种植加工的农业产业集群;围绕西陵峡、三峡大坝等旅游景点扩展上下游链的旅游产业集群。重庆市可围绕万州、涪陵、长寿三大化工基地发展工业产业集群,以榨菜、蚕桑、畜牧、苎麻、柑橘、杨梅几大特色资源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等。二是大力发展混缘产业集群,如排放物相互利用的低碳循环经济工农产业混合集群,旅游业与农业等混合的观光产业集群,融工、农、商、居、旅为一体的低碳园区产业集群等。
(二)建立考核机制,强化低碳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使民营经济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也是其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越的重大机遇。因此三峡区域的各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各行业机构直至民营企业,要抓住这一契机,各个层面共同努力,除了新闻媒体部门营造低碳文化氛围,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低碳意识外,还要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将采用低碳技术、节能降耗及碳排放量等纳入有关部门及企业内部的考核体系,并逐级落实发展低碳经济责任制,定期检查监督,以强化人们的低碳意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三)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低碳技术属于高新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一是要借智,吸引、鼓励其他地区技术力量为三峡区域民营经济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帮助其提高技术水平。二是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本身增加科研资金投入,主动地研发、使用低碳技术与产品, 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三是要引导、鼓励三峡区域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针对本区域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帮助本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
(四)建立服务体系,促进低碳发展
建立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服务体系,一是政府公共部门服务体系要增加、完善为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服务的事项;二是建立专业服务体系,如为节能减排领域民营企业提供以碳交易、碳汇等为代表的低碳金融服务体系,以循环经济、低碳产业为代表的工程设计、培训指导、能源合同管理等低碳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以低碳统计与计量为代表的低碳产品、低碳技术鉴证认定考评等低碳中介服务体系等。
(五)完善低碳能源体系,降低高碳能耗
三峡区域除了尽量开发利用丰富的水电能源外,还要拓展太阳能、沼气、垃圾发电、高能锂电等清洁能源和天然气等低碳能源形式,积极开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试点,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以水电、太阳能、天然气为主导的多元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如宜昌市可依托猇亭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努力扩大太阳能光伏产品在民营经济中的应用规模。要尽量满足民营经济低碳能源需求,提高三峡区域低碳、无碳能源的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效率,降低高碳能耗,排解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压力。
(六)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及低碳经济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全方位的措施,但这在短时期又难于实现。从目前来看可尝试以下措施:一是增加政府对三峡区域民营经济的资金援助,采取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形式,增加对绿色环保型民营企业的融资。二是允许部分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三是利用产业信用担保基金,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低碳项目提供担保,改善民营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条件,拓宽间接融资的渠道;有条件的可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国际间合作贷款机制。四是设立民营经济低碳化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吸引各类投资者,将社会化资本转化为民营低碳产业资本,减轻新技术研发的风险压力,以增加资金投入。
(七)加大对外交流,争取各方合作
三峡区域民营企业应创造条件走出去,扩大对外交流。可充分利用所在的湖北省、重庆市较多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借助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和沿海沿江转移产业契机,实行联姻嫁接;还可争取与国外先进的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民营经济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弥补民营企业信息、技术、资金等的匮缺,以利于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卫民、蔡厚清.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 特区经济,2009,(08):192-193.
[2] 蔡厚清.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探讨[J].中国市场,2009,(05):74-75.
[3] 高英. 浅谈低碳经济在民营企业中的发展[J]. 企业导报,2011,(07):88.
关键词:民营经济;低碳经济;三峡区域;现状;问题
作者简介:彭卫民(1958-) ,男,湖北天门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2.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01-03
“三峡区域”泛指三峡水库淹没所及的22个市县,属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跨湖北省和重庆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在三峡库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施资源环境战略、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该区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发展现状
(一)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过去10多年,三峡区域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数据。[1]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7.32亿元,同比增长15.8%,而增幅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的湖北全省增长为14.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47.47亿元,增长25.5%,全省增长为2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79亿元,增长22.7%,增幅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的全省增长为19%,;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4亿元,增长27.9%,全省增长24.1%(资料来源:宜昌市、湖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重庆市万州等8个三峡库区的区县经济增速也比全市快,2008年增速比全市快2.7个百分点,2009年快于全市3.1个百分点,2010年年均增速又比全市快2个百分点(资料来源:2009年2010年201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低碳化要求逐步提高
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提出要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要实施资源环境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到2012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20%;库区长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显著下降,库区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201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扎实推进库区水污染防治。要求开局之年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1天以上。这些指标反映了三峡区域经济发展低碳化要求不断提高。
(三)民营企业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三峡区域已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经济项目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1、民营企业本身即为低碳经济型企业。如宜昌市科力生实业有限公司,业务涉及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三大领域,主要从事天然气、生物技术研究、农业科技开发等,应用CO2施肥、节水灌溉等节能减排的现代技术,取得了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获得了三十多项专利,被授予国家科技部龙头企业创新中心,是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宜昌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再如重庆市巫山县纯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拥有麻竹基地近3万亩,生产有地方特色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竹笋、菇类、大头菜等,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入选“中国健康绿色食品”企业。
2、民营企业参与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如重庆市云阳县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苗木基地项目的建设,由云阳县中添苗木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而该公司就是由国有云阳县中苗林业有限公司和民营重庆添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再如前述的宜昌市科力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宜昌年产3亿株现代化种苗工厂项目,参与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利用工业生产余热及CO2废气,实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3、民营企业参与低碳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如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夷陵区太平溪镇现代茶园及蔬菜基地项目建设,宜昌市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秭归县晚熟脐橙标准园及冷链物流项目建设,重庆市农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县竹溪现代化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建设等。
4、库区政府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庆市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力争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000亿元。出台资本金扶持、财税支持和融资担保等政策,促进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重庆市还制定了《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给予财政创业培训补贴、资本金补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及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如巫山县政府对小型企业升级改造的按总投资的20%-30%给予补助,对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补贴每户3万元。湖北省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力争市场主体总户数突破200万户。
二、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优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第二和第一产业。重庆三峡库区民营经济主体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洗选、纺织、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家具制造等14大行业,其发展有所不足,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宜昌市民营企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总数的44.6%,增加值占总数的65.9%,劳动者收入占总数的54.7%。在第二产业中又以食品及矿产资源加工业为主,有许多是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2]这虽与地方农业发展、资源开采紧密联系,但反映出民营经济总体产业结构不优,对低碳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二)低碳意识淡薄
现在全球低碳经济方兴未艾,发达地区企业已有了较强的低碳意识。而在三峡区域,虽然有一些民营企业在积极参与低碳经济项目建设,客观上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但由于该区域地理位置偏僻,信息落后,对碳排放过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浑然不觉,低碳意识淡薄。有些工商个体户及规模不大且较封闭的民营企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还不知低碳经济为何物,更不用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及制定规划、方案时积极采取低碳化措施。
(三)技术水平偏低
低碳化是对原有落后技术水平的摒弃,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有高科技技术水平支撑。目前,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中优势产业较少,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大多数民营企业多集中于采矿、水电、商贸、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业等领域,产品单一,多属劳动密集型,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十分有限,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参差不齐,科技含量较低,影响其发展空间。
(四)服务体系尚缺
目前在三峡区域,帮助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虽不完善,多少犹存。但针对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尚缺,如低碳统计与计量服务、低碳金融及碳汇服务、节能减排培训及技术指导服务、低碳产业培育服务、低碳领域事项(如低碳产品、低碳技术认定等)中介服务等尚无踪影。
(五)能源压力较大
如前所述三峡区域发展比较迅速,则能源消费与排放有刚性增长需求。尽管三峡区域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要大量转化成现实的能源并非易事,且不可能优先满足民营经济能源需求。再加上该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理想,不少处于高能耗产业,使得其增加使用清洁能源及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能源的碳排放方面有着较大压力。
(六)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核心是取得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离不开对相关技术的大规模研发投人。[3]而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是融资渠道受限。多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不多,内源性融资有限;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较高,间接融资又难以达到信用借贷条件,即外源性融资渠道也较窄。另一方面是研发新技术能否成功具有较大的风险,使得其有限的资金不敢贸然投入。
(七)对外交流不够
民营企业加大对外技术、信息等交流合作,能提升企业面向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意识,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规模效应。而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因为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有的企业处于深山僻壤,在本地范围自我服务,加上封闭自守的传统习惯影响,因此与外界交流较少。
三、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集群
三峡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应抓住三峡后工程机遇,利用三峡经济区水电优势,加快民营经济产业升级和优化,培育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型战略性产业,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使其成为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增长极。一是立足本地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及矿产、农产品、旅游等丰富的自然特色资源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如湖北省宜昌市应着重培育精细磷化工和多晶硅材料等工业产业集群;柑橘、茶叶、蔬菜、茶油等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种植加工的农业产业集群;围绕西陵峡、三峡大坝等旅游景点扩展上下游链的旅游产业集群。重庆市可围绕万州、涪陵、长寿三大化工基地发展工业产业集群,以榨菜、蚕桑、畜牧、苎麻、柑橘、杨梅几大特色资源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等。二是大力发展混缘产业集群,如排放物相互利用的低碳循环经济工农产业混合集群,旅游业与农业等混合的观光产业集群,融工、农、商、居、旅为一体的低碳园区产业集群等。
(二)建立考核机制,强化低碳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使民营经济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也是其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越的重大机遇。因此三峡区域的各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各行业机构直至民营企业,要抓住这一契机,各个层面共同努力,除了新闻媒体部门营造低碳文化氛围,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低碳意识外,还要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将采用低碳技术、节能降耗及碳排放量等纳入有关部门及企业内部的考核体系,并逐级落实发展低碳经济责任制,定期检查监督,以强化人们的低碳意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三)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低碳技术属于高新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一是要借智,吸引、鼓励其他地区技术力量为三峡区域民营经济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帮助其提高技术水平。二是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本身增加科研资金投入,主动地研发、使用低碳技术与产品, 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三是要引导、鼓励三峡区域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针对本区域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帮助本区域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
(四)建立服务体系,促进低碳发展
建立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服务体系,一是政府公共部门服务体系要增加、完善为民营经济低碳化发展服务的事项;二是建立专业服务体系,如为节能减排领域民营企业提供以碳交易、碳汇等为代表的低碳金融服务体系,以循环经济、低碳产业为代表的工程设计、培训指导、能源合同管理等低碳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以低碳统计与计量为代表的低碳产品、低碳技术鉴证认定考评等低碳中介服务体系等。
(五)完善低碳能源体系,降低高碳能耗
三峡区域除了尽量开发利用丰富的水电能源外,还要拓展太阳能、沼气、垃圾发电、高能锂电等清洁能源和天然气等低碳能源形式,积极开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试点,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以水电、太阳能、天然气为主导的多元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如宜昌市可依托猇亭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努力扩大太阳能光伏产品在民营经济中的应用规模。要尽量满足民营经济低碳能源需求,提高三峡区域低碳、无碳能源的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效率,降低高碳能耗,排解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压力。
(六)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及低碳经济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全方位的措施,但这在短时期又难于实现。从目前来看可尝试以下措施:一是增加政府对三峡区域民营经济的资金援助,采取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形式,增加对绿色环保型民营企业的融资。二是允许部分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三是利用产业信用担保基金,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低碳项目提供担保,改善民营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条件,拓宽间接融资的渠道;有条件的可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国际间合作贷款机制。四是设立民营经济低碳化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吸引各类投资者,将社会化资本转化为民营低碳产业资本,减轻新技术研发的风险压力,以增加资金投入。
(七)加大对外交流,争取各方合作
三峡区域民营企业应创造条件走出去,扩大对外交流。可充分利用所在的湖北省、重庆市较多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借助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和沿海沿江转移产业契机,实行联姻嫁接;还可争取与国外先进的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民营经济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弥补民营企业信息、技术、资金等的匮缺,以利于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卫民、蔡厚清.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 特区经济,2009,(08):192-193.
[2] 蔡厚清.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探讨[J].中国市场,2009,(05):74-75.
[3] 高英. 浅谈低碳经济在民营企业中的发展[J]. 企业导报,2011,(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