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发展,传统工程承包模式面临严峻的考验,以投资带动对外工程承包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实践出发,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以投资带动对外工程承包,加快企业传略转型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对外投资 工程承包
当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革,中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传统工程承包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积极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探索以投资带动对外工程承包,从产业链条高端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进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将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未来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展工程相关投资业务有自己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或者业务特点,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以投资带动对外工程承包,笔者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目标定位,寻找适合企业特点的海外投资模式。当前,“工程承包和投资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业主的欢迎,一些中国企业也正在进行探索和实践,这其中既包括BT、BOT、PPP等特许经营性质的工程项目投资,也有房地产、资源开发、工业制造等并购和绿地投资;既有以小投资撬动大承包,主要为拿到项目而进行的投资,也有以获取投资回报为主、以工程承包为辅的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对于有能力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必须明确海外投资战略和发展定位,认真研判市场,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利用主业优势,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海外投资领域和模式。我们认为,由于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的新兴市场及欠发达市场普遍存在政府融资能力弱、偿债能力差等问题,传统的银行债权融资模式存在较大的项目还款风险。与BT、BOT等模式不同,PPP模式在项目初期就可以通过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降低融资难度,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在未来国际工程投资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大多数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而言,应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投资模式,与保险资金、银行、信托等社会资金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融资+建设+运营”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有选择地推进海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房地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水电火电、矿产资源等重点和优势业务,不断积累海外投资的经验,提升企业投融资的意愿和能力,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和挑战。
2.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打造企业海外核心竞争力。当前,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与部分国家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通过对外援助、对外优惠贷款、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国家战略性地提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区域互联互通,大力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等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中国中铁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承包商之一,以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业务范围包括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机场、港口、码头,涵盖了几乎所有基本建设领域,在特大桥、深水桥、长大隧道、铁路电气化、桥梁钢结构、盾构及高速铁路道岔的研发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工程项目遍布全国以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建筑业“纵向一体化”的一揽子交钥匙服务。此外,公司实施有限相关多元化战略,在勘察设计咨询、工业设备制造、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物资贸易、金融等业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只有依托国家重点战略寻找机会,持续打造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综合集成能力、投融资能力,实现从承包商到投资商、运营商、金融服务商等多角色的灵活运用和转换,发挥投融资对工程承包的推动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海外产业优化升级。
3.加强金融支持和创新,提高企业海外投融资能力。近几年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逐步由完全靠政府财政资金主导向社会资本发挥重要作用的方向过渡,工程相关投资业务更加活跃,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中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探索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管理的新模式,在深圳地铁五号线上采用了“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过程回购+回报”的模式,带动了全国BT建设的新高潮;在成都地铁、天府新区等项目上,引入了产业基金,实现了产融结合和表外融资,提高了金融杠杆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中国中铁还相继继成立了中铁信托、中铁财务公司、总部金融管理部等机构着力打造金融板块,集中企业资金资源提升投资能力,提供风险评估及融资支持等业务,推动工程相关投资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外投融资能力建设和金融创新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认为,开展对外投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创新,在国内经验基础上向国外逐步延伸,充分利用银行等外部资源,寻求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与进出口银行、国开行、中信保等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加强与国内商业性银行的对接与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此外,利用国内、国际融资平台,如国新投资、外国投行和基金等,充分利用其在国际投资方面的经验和优势,进行项目融资,也是增强投融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高度重视海外风险,积极稳妥地推动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不同于工程承包,不仅包括前期工程建设投资,还包括后期的运营管理和回报等,项目持续时间更长,风险因素更多,管理难度更大。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海外投资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面临着国家风险、行业风险、具体项目风险等各种风险和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必须高度重视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其次,要坚持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渐次铺开的原则。应充分利用长期海外发展积累的经验和关系网络,顺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重点,选择优势项目积极稳妥地推进投资业务,努力使承包工程和投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三,要健全海外投资风险管控体系。做好评估论证、投资决策、过程控制、兑现考核等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应对和防范。如通过海外投资保险或MIGA(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对投资进行保险,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和业主违约风险;利用国际融资、财务咨询和法律服务机构,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利用中国与东道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保护企业的对外投资利益等。第四,要加强精通融资、投资、国际商务、贸易、财务管理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和团队运作大型复杂项目,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风险可控和利益的最大化。
5.加强研究和反映呼声,借力助推企业对外投资。面对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高铁等政府框架内大项目运作中存在投资额度大、建设工期长、投资回报慢、风险因素多、资金筹措难等问题,我们认为仅仅靠企业自身不能够解决问题。要研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提出工作建议,推动出台相关的鼓励性产业政策,助力企业“走出去”。比如,建议国家设立项目前期开发基金,鼓励建设企业积极为东道国开展项目规划、可研和设计,创造市场和机会,避免企业自身盲目投入而又得不到回报;在项目投资方面考虑引入国家大型专业投资公司参与,承担较大的资本金份额,减轻承包企业出资的压力;建议国家在金融机构融资政策上给予优惠政策,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并实行多元化的担保政策;建议国家在对国有企业考核方式上能有激励政策,鼓励其进行一些长期投资,避免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建议进一步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的协调力量和渠道优势,避免恶性竞争,保障投资权益,增强竞争能力,帮助企业积极与政府机构和市场双向对接,把握机遇,推进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和转型升级。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相信中国企业只要不断坚定市场信心、发展信心,积极培育和增强企业整体优势,主动配合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主动践行合作共赢,以科学布局、市场战略不断探索和开展对外投资和业务创新,就一定能越上新的发展台阶,也一定能够给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合作创造更大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密. 以对外投资突破承包业务发展的平台制约[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3(6):2-4.
[2]袁彬. 融投资带动对外工程总承包经营模式研究. 《工程管理学报》,2012(5):17-22.
[3]李铮. 企业投融资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4(1):53-55.
[4]崔军. 清晰定位 明确目标——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海外投资模式.《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6):10-11.
[5]刘向群. 海外投资风险管理探析.《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6):25-26.
关键词:对外投资 工程承包
当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革,中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传统工程承包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积极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探索以投资带动对外工程承包,从产业链条高端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进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将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未来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展工程相关投资业务有自己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或者业务特点,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以投资带动对外工程承包,笔者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目标定位,寻找适合企业特点的海外投资模式。当前,“工程承包和投资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业主的欢迎,一些中国企业也正在进行探索和实践,这其中既包括BT、BOT、PPP等特许经营性质的工程项目投资,也有房地产、资源开发、工业制造等并购和绿地投资;既有以小投资撬动大承包,主要为拿到项目而进行的投资,也有以获取投资回报为主、以工程承包为辅的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对于有能力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必须明确海外投资战略和发展定位,认真研判市场,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利用主业优势,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海外投资领域和模式。我们认为,由于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的新兴市场及欠发达市场普遍存在政府融资能力弱、偿债能力差等问题,传统的银行债权融资模式存在较大的项目还款风险。与BT、BOT等模式不同,PPP模式在项目初期就可以通过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降低融资难度,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在未来国际工程投资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大多数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而言,应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投资模式,与保险资金、银行、信托等社会资金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融资+建设+运营”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有选择地推进海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房地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水电火电、矿产资源等重点和优势业务,不断积累海外投资的经验,提升企业投融资的意愿和能力,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和挑战。
2.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打造企业海外核心竞争力。当前,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与部分国家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通过对外援助、对外优惠贷款、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国家战略性地提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区域互联互通,大力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等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中国中铁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承包商之一,以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业务范围包括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机场、港口、码头,涵盖了几乎所有基本建设领域,在特大桥、深水桥、长大隧道、铁路电气化、桥梁钢结构、盾构及高速铁路道岔的研发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工程项目遍布全国以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提供建筑业“纵向一体化”的一揽子交钥匙服务。此外,公司实施有限相关多元化战略,在勘察设计咨询、工业设备制造、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物资贸易、金融等业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只有依托国家重点战略寻找机会,持续打造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综合集成能力、投融资能力,实现从承包商到投资商、运营商、金融服务商等多角色的灵活运用和转换,发挥投融资对工程承包的推动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海外产业优化升级。
3.加强金融支持和创新,提高企业海外投融资能力。近几年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逐步由完全靠政府财政资金主导向社会资本发挥重要作用的方向过渡,工程相关投资业务更加活跃,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中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探索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管理的新模式,在深圳地铁五号线上采用了“投融资+设计施工总承包+过程回购+回报”的模式,带动了全国BT建设的新高潮;在成都地铁、天府新区等项目上,引入了产业基金,实现了产融结合和表外融资,提高了金融杠杆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中国中铁还相继继成立了中铁信托、中铁财务公司、总部金融管理部等机构着力打造金融板块,集中企业资金资源提升投资能力,提供风险评估及融资支持等业务,推动工程相关投资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外投融资能力建设和金融创新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认为,开展对外投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创新,在国内经验基础上向国外逐步延伸,充分利用银行等外部资源,寻求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与进出口银行、国开行、中信保等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加强与国内商业性银行的对接与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此外,利用国内、国际融资平台,如国新投资、外国投行和基金等,充分利用其在国际投资方面的经验和优势,进行项目融资,也是增强投融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高度重视海外风险,积极稳妥地推动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不同于工程承包,不仅包括前期工程建设投资,还包括后期的运营管理和回报等,项目持续时间更长,风险因素更多,管理难度更大。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海外投资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面临着国家风险、行业风险、具体项目风险等各种风险和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必须高度重视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其次,要坚持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渐次铺开的原则。应充分利用长期海外发展积累的经验和关系网络,顺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重点,选择优势项目积极稳妥地推进投资业务,努力使承包工程和投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三,要健全海外投资风险管控体系。做好评估论证、投资决策、过程控制、兑现考核等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应对和防范。如通过海外投资保险或MIGA(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对投资进行保险,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和业主违约风险;利用国际融资、财务咨询和法律服务机构,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利用中国与东道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保护企业的对外投资利益等。第四,要加强精通融资、投资、国际商务、贸易、财务管理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和团队运作大型复杂项目,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风险可控和利益的最大化。
5.加强研究和反映呼声,借力助推企业对外投资。面对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高铁等政府框架内大项目运作中存在投资额度大、建设工期长、投资回报慢、风险因素多、资金筹措难等问题,我们认为仅仅靠企业自身不能够解决问题。要研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提出工作建议,推动出台相关的鼓励性产业政策,助力企业“走出去”。比如,建议国家设立项目前期开发基金,鼓励建设企业积极为东道国开展项目规划、可研和设计,创造市场和机会,避免企业自身盲目投入而又得不到回报;在项目投资方面考虑引入国家大型专业投资公司参与,承担较大的资本金份额,减轻承包企业出资的压力;建议国家在金融机构融资政策上给予优惠政策,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并实行多元化的担保政策;建议国家在对国有企业考核方式上能有激励政策,鼓励其进行一些长期投资,避免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建议进一步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的协调力量和渠道优势,避免恶性竞争,保障投资权益,增强竞争能力,帮助企业积极与政府机构和市场双向对接,把握机遇,推进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和转型升级。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相信中国企业只要不断坚定市场信心、发展信心,积极培育和增强企业整体优势,主动配合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主动践行合作共赢,以科学布局、市场战略不断探索和开展对外投资和业务创新,就一定能越上新的发展台阶,也一定能够给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合作创造更大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密. 以对外投资突破承包业务发展的平台制约[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3(6):2-4.
[2]袁彬. 融投资带动对外工程总承包经营模式研究. 《工程管理学报》,2012(5):17-22.
[3]李铮. 企业投融资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4(1):53-55.
[4]崔军. 清晰定位 明确目标——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海外投资模式.《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6):10-11.
[5]刘向群. 海外投资风险管理探析.《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