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ong85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入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 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为中心的学科,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让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让科学课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这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一、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就是一个导火索,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对科学课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动机,对所呈现的科学知识表现出积极的认知倾向与行为,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振奋的智力状态投身于探究性活动中,这样才能为探究性活动的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导入枯燥无味,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学生消极情绪滋生,这样会阻碍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只会让学生对科学课学习失去兴趣,对探究活动失去激情。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科学课学科特点,设计出巧妙而充满趣味性的导入,以取得上课伊始趣已生的良好效果。
  1.实验导入。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学习《食盐的溶解》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2.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多媒体展现的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内容,而是将难以理解的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3.悬念导入。小学生好奇心强,运用悬念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如在学习磁铁时,教师可以将磁铁提前放于衣袖中、口袋中,放于乒乓球中,为学生表演魔术,随着衣袖的移动,可以将乒乓球吸附于衣服上。学生跃跃欲试,但是学生拿在手里就不灵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
  二、创设情境,引领发现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即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与探索者,这种心理需求在儿童的世界更为强烈。可以说学生虽小,但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激励着学生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引领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去引领学生去发现。如在学习“哪杯水更热”时,我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在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中放入同样多、但温差很小(在2度以内)的热水。然后让学生来观察这两杯水,走上讲台来摸一摸杯子的外壁,来认真体会与感受这两杯水有何不同?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与触摸,总结出:这两杯水都是热水,温度不一样。那么哪杯水的温度高,哪杯水的温度低呢?对此学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分歧,学生自然就会心中产生困惑,产生强烈的探究动机。此时教师就可因势导入引导学生来探究哪杯水的温度高些。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点转移到对实验体验结果的探究上来,有的学生提出再次用手来触摸来感觉;有的提出和温度计来测量等,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的方法不尽相同,这些不同自然会再次引发学生之间的争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用手摸,观察热气等存在一定的误差,只有用温度计测量才是最准确、最安全、最科学的。在这样的教学中不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与灌输,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教学中的发现因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引领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探究。
  三、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教师要根据学生好问的特点,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如在学习《观察土壤》时,我首先让学生课下采集土壤,课上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采集土壤是为了研究,那么我们要研究土壤的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展开认真而积极的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提出要研究土壤的成分、是否含有水分等。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探究热情更高。当然小学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提出的问题难免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不可武断地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我们要发挥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放妥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再现真理发现全过程。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这一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中凡.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读与写,2015(5).
  [2]舒华丽.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4(58)
其他文献
【摘要】简单、快乐的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快乐教学的提出,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  【关键词】数学课堂 快乐教学 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数学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无味,如果一味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势必使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可言,更难以让学
【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巨大优势,本文从深化想象训练、开展探究性阅读、拓展性阅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个性化认识等几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因
小学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
【摘要】树人先立德。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内涵丰厚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要认真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在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及和谐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小学语文所选的课文,都具有丰富的
【摘要】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而部分学生数学能力不强,其关键就是逻辑能力不行。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根据、有理论的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小学生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那么不仅仅对于其数学成绩的提升,而且对于其综合、分析乃至比较、观察能力的拓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 逻辑 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摘要】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启蒙的重要阶段,结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怎样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就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小学生带入一个精美的文化殿堂。如果能被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必能改善课堂质量。这也正是本文要研究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儿童文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对“薄弱学校”的治理,以“班班通”为载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越来越多了进入了农村学校课堂,并被广大农村教师应用和重视。多媒体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创设情景时、在导入新课时、在讲解重难点时、在练习巩固时、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运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单位
目的:调查和分析国内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现状,为政府和高校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和培养专门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6名假肢矫形工程师及相关领域从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