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于当时所表现的消费思想,以至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消费思想。重视先秦时期的消费思想对现时期良好消费风气的形成,意义重大。文章主要对先秦诸子中的孔子、孟子、旬子以及管子等人的消费思想进行了梳理论述。
关键词 先秦诸子 消费思想 奢俭
学术界对先秦时期的消费思想有较多的研究,论及消费必然牵扯到奢俭,何谓奢俭?这是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先秦时期晏子有这样的观点:“食,饱;饮,足以通气合好;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居:避风避湿,土事不镂,足以便生;行:敝车鸳马,以奉其身1。”已经表达了早期一种崇尚节俭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则认为“礼”是衡量奢俭的标准,这就是强调消费要有等级,“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死也,有棺而无掉,吾不徒行以为之掉,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可见,孔子强调在统治阶级内部阶级消费差别上要求严格遵照各自的身份和地位。只要超过“礼”所定的标准就是奢:而达不到“礼”的标准谓之俭,奢与俭都不好,最佳的消费是符合“礼”的规定2。另一方面,孔子承认对奢侈生活的追求源于人内心的欲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用道德仁义来约束自身的自发欲望。
到了孟子,其奢俭观又有了很大的进步,提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岁免于死亡。”以民生状态的底线作为反映统治者奢俭与否的标志,对于君王那种建立在压迫剥削劳动大众基础上的奢逸享乐给予猛烈的抨击,“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此率兽而食人也,畜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将政治、经济、伦理道德与奢俭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综合的消费观念。到战国时期,荀子也继承了孔孟的消费观,不过其更强调等级之分,并且崇尚节俭不能过分,“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悖,必时藏余。”
学术界对孔子、孟子、荀子的消费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多有对节制消费思想的述及。虽研究角度各有不同,但在对节制消费思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方面都较为一致,即认为孔子是一种注重节俭的等级性消费思想;而孟子亦是反对奢侈、主张寡欲,但他淡化了孔子的等级消费思想;荀子是一种强本节用的等级消费思想。这些观点对了解先秦儒家的节制消费思想不无裨益。
在先秦诸子的消费思想中,不可忽视的是墨子独具一格的节用观念,在对墨子消费思想的研究方面,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并强调着:“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不仅如此,人死之后也要节葬,“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得无节于此乎?” 4甚至还讲了具体节葬的方式、方法,包括“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袁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母及泉,上母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墨子强调的节约立足现人,认为“劳者得息”可见其对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深深的体恤之情。墨子是反对等级消费的,尤其是反对统治者的奢侈性消费。墨子的节用消费思想进行了相当详细的分述,如墨子的“节用”、“节葬”、 “非乐”的思想都很有特色。
在对先秦道家消费思想的研究方面,主要的研究有:郭金鸿的《老子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尹世杰的《略论庄子的消费思想》《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等。郭金鸿认为,老子是以尚俭为核心,以自我满足为旨归的消费思想;尹世杰认为,庄子是注重天人合一、逍遥自然的消费思想。在《老子》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5。”认为个人消费旨在满足人的自然需要,知止知足的应对。“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追求无止境的欲望,不可能获得心境平和。“持而盈之,不如其己6。”对于外部财物,最好的办法是适可而止。知止是对贪求行为的节制,知足则是对无限贪求欲心的制止。这些研究对笔者论述西汉前期的节制消费思想有寻根溯源之功,因为黄老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即在道家思想之中。
在对先秦法家消费思想的研究中要特别提到的是对《管子》的研究。主要的论文有:李宗茂的《<管子>消费经济思想简论》《消费经济》1986年第4期),曹俊杰的《<管子>的消费思想管见》《管子学刊》2000年第2期),周俊敏、陈立龙的《论<管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消费经济》2001年第5期)等。管子消费思想的特点在于:俭侈并重,而不是一味的强调保持节俭。赞成一定条件的侈,提出了很独特的侈靡论。“兴时代若何莫善于侈靡。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故贱粟米而为敬珠玉,好礼乐而为贱事业,本之始也7。”这些研究的基本观点都认为,《管子》是颇为重视消费的,而且崇尚节俭是其消费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同时又关注侈靡的重要性,是一种较为辩证的消费思想。这些研究,对笔者论述西汉桑弘羊与《管子》消费思想的关系,以及论述桑弘羊与贤良文学进行奢俭之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2] 苏学愚、李中明、唐铁建:《我国古代奢俭的划分标准初探》,《探求》2005年第4期。
[3]《论语·先进》
[4]《孟子·梁惠王上》
[5]《老子·十二章》
[6]《老子·四十七章》
[7]《管子·侈靡篇》
关键词 先秦诸子 消费思想 奢俭
学术界对先秦时期的消费思想有较多的研究,论及消费必然牵扯到奢俭,何谓奢俭?这是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先秦时期晏子有这样的观点:“食,饱;饮,足以通气合好;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居:避风避湿,土事不镂,足以便生;行:敝车鸳马,以奉其身1。”已经表达了早期一种崇尚节俭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则认为“礼”是衡量奢俭的标准,这就是强调消费要有等级,“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死也,有棺而无掉,吾不徒行以为之掉,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可见,孔子强调在统治阶级内部阶级消费差别上要求严格遵照各自的身份和地位。只要超过“礼”所定的标准就是奢:而达不到“礼”的标准谓之俭,奢与俭都不好,最佳的消费是符合“礼”的规定2。另一方面,孔子承认对奢侈生活的追求源于人内心的欲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用道德仁义来约束自身的自发欲望。
到了孟子,其奢俭观又有了很大的进步,提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岁免于死亡。”以民生状态的底线作为反映统治者奢俭与否的标志,对于君王那种建立在压迫剥削劳动大众基础上的奢逸享乐给予猛烈的抨击,“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此率兽而食人也,畜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将政治、经济、伦理道德与奢俭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综合的消费观念。到战国时期,荀子也继承了孔孟的消费观,不过其更强调等级之分,并且崇尚节俭不能过分,“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悖,必时藏余。”
学术界对孔子、孟子、荀子的消费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多有对节制消费思想的述及。虽研究角度各有不同,但在对节制消费思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方面都较为一致,即认为孔子是一种注重节俭的等级性消费思想;而孟子亦是反对奢侈、主张寡欲,但他淡化了孔子的等级消费思想;荀子是一种强本节用的等级消费思想。这些观点对了解先秦儒家的节制消费思想不无裨益。
在先秦诸子的消费思想中,不可忽视的是墨子独具一格的节用观念,在对墨子消费思想的研究方面,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并强调着:“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不仅如此,人死之后也要节葬,“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得无节于此乎?” 4甚至还讲了具体节葬的方式、方法,包括“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袁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母及泉,上母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墨子强调的节约立足现人,认为“劳者得息”可见其对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深深的体恤之情。墨子是反对等级消费的,尤其是反对统治者的奢侈性消费。墨子的节用消费思想进行了相当详细的分述,如墨子的“节用”、“节葬”、 “非乐”的思想都很有特色。
在对先秦道家消费思想的研究方面,主要的研究有:郭金鸿的《老子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尹世杰的《略论庄子的消费思想》《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等。郭金鸿认为,老子是以尚俭为核心,以自我满足为旨归的消费思想;尹世杰认为,庄子是注重天人合一、逍遥自然的消费思想。在《老子》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5。”认为个人消费旨在满足人的自然需要,知止知足的应对。“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追求无止境的欲望,不可能获得心境平和。“持而盈之,不如其己6。”对于外部财物,最好的办法是适可而止。知止是对贪求行为的节制,知足则是对无限贪求欲心的制止。这些研究对笔者论述西汉前期的节制消费思想有寻根溯源之功,因为黄老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即在道家思想之中。
在对先秦法家消费思想的研究中要特别提到的是对《管子》的研究。主要的论文有:李宗茂的《<管子>消费经济思想简论》《消费经济》1986年第4期),曹俊杰的《<管子>的消费思想管见》《管子学刊》2000年第2期),周俊敏、陈立龙的《论<管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消费经济》2001年第5期)等。管子消费思想的特点在于:俭侈并重,而不是一味的强调保持节俭。赞成一定条件的侈,提出了很独特的侈靡论。“兴时代若何莫善于侈靡。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故贱粟米而为敬珠玉,好礼乐而为贱事业,本之始也7。”这些研究的基本观点都认为,《管子》是颇为重视消费的,而且崇尚节俭是其消费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同时又关注侈靡的重要性,是一种较为辩证的消费思想。这些研究,对笔者论述西汉桑弘羊与《管子》消费思想的关系,以及论述桑弘羊与贤良文学进行奢俭之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2] 苏学愚、李中明、唐铁建:《我国古代奢俭的划分标准初探》,《探求》2005年第4期。
[3]《论语·先进》
[4]《孟子·梁惠王上》
[5]《老子·十二章》
[6]《老子·四十七章》
[7]《管子·侈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