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机制是由奥斯本于1957年提出来的,目的为激发学生写作的潜能。当今学生普遍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作文教学运用激励机制,能有效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打通学生作文思路,为学生作文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美感是以情感为主,包容着理智和意志的心理功能,因此,情感是美感的核心”。“美感中不仅要有感觉和情感、想象,而且还要包含着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快慰,就会激起追求无止境的成功的情感力量。”激励性评价功能主要指被评价者通过接受多样化的评价以后,能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在教师对其优点的充分肯定与放大下,激起发扬优点、扬长避短、争取更大进步的作文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内在的情感力量就表现为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写作的灵感因此被激发。
教师如果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成人的目光、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学生作文,学生只好为满足教师的要求,为赢得好评,硬生生编出一番假话、套话来哄骗老师。那么,学生如何能真心袒露、真趣回归、真情再现、释放于作文中呢?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师,更是学生知心的读者。让我们一起用一种充满欣赏和爱的眼光走进中学生作文吧。
一、 筹划段
“厚积薄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首先要囤积丰厚的食粮也就是写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获得过程,并根据其过程给予恰当评价,这是作文评价的首要机制。
“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杨再隋语)要引导学生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融入社会生活;要擦亮学生明亮的双眼,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之充满幻想和想象。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教师的关爱和信任帮助他们进入“成功——信心——成功”的良性循环,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写作的热情,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中学生绘真心、露真情,以一双慧眼描绘多姿多彩的世界。体现中学生独特的视觉角度,展现他们充满魅力的心灵地带。“好材料,新角度”,用赏识的眼光发现这些作品,推荐这些作品,即使他们的语言还不怎么成熟,学生会得到心理上的无限满足,写作的热情自然被激发出来。
二、 修改段
1. 首先要重视的是当堂修改。叶圣陶说得好:“文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这也是个好习惯。”作为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的自我修改:字、词、句的润色加工,段落之间的顺畅过渡,挑亮一两根亮丽的线索……学生再加工的过程,就是对自我作品的一次重新认识,也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希望工程”,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认可。对于学生这样一个写作态度,教师应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对学生的这一思维冶炼过程给予嘉奖。学生改完后,教师要阅读改后习作,进行总结,好的适时表扬,对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认真记录,为在习作批改时酌情提高等次作为依据。教师要把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作为修改的范例和学生比较品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修改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常常归纳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训练重点,选取较典型的文章作“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理由,再以学生的佳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良方”。
2. 评分后的二次修改。学生在师评以后,再次梳理自己的想法,结合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作文再做修改。有了老师的点拨,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突破。学生可以把修改汇成心得写在师评之后,建立师生之间的“回音”效果,师生相长。“红杏枝头春意闹”“风随柳转声皆绿”,本来烦琐枯燥的作文修改就有了乐趣,写作自然变成一个其乐无穷的乐事。
三、 发展段
学生的写作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在积累、创作、修改、评价、反馈中不断更新自我,保存写作经验,其写作潜力不容低估。教师更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可能尚为幼稚的文章,应以发展的眼光来欣赏那一块块璞玉。
所谓“发展性等级”也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作文等级,分“起跑级”、“加速级”、“保持级”和“冲刺级”,一个一个阶梯状的级别中其实蕴涵着对于学生的期待。一旦学生把教师的一次次期待与鼓励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那么学生的作文能力必然可以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作文评价的等级不能只是一个静止的固定的“80”、“60”,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丧失自信、丧失动力;反之给予学生一个充满期待的“级别”,给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鼓舞,激发出兴趣和自信,进而体现出发展性作文评价的非量化测定和人文关怀,也使学生有了预设的目标。
当然,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互评互改、自我元认知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等多种综合性、开放性评价来对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时间、参与方式、参与品质、参与效果等进行立体的、动态的评价。同时在考核问题上要充分放开时间,以体现对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关注,对学生心灵人性化的关怀。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连环画,编辑优秀作文集册,办小型手抄报,办杂志,引入竞争机制,体现多元化的物性评价方式。这样开放性的评价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对知、情、意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很大的促进与提高。网络化评价,也是一种方便迅捷创新的评价方式。教师可利用网络的虚拟环境,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互联网上发表,每个人都可以有发表作品的机会,“墙内开花墙外香”,真正进入到作品发表的“平民时代”。
“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情感与趣味的,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采用多元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呵护其写作中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的写作变成情感的勃发,作文教学将成为一个师生相长、其乐无穷的过程。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美感是以情感为主,包容着理智和意志的心理功能,因此,情感是美感的核心”。“美感中不仅要有感觉和情感、想象,而且还要包含着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快慰,就会激起追求无止境的成功的情感力量。”激励性评价功能主要指被评价者通过接受多样化的评价以后,能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在教师对其优点的充分肯定与放大下,激起发扬优点、扬长避短、争取更大进步的作文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内在的情感力量就表现为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写作的灵感因此被激发。
教师如果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成人的目光、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学生作文,学生只好为满足教师的要求,为赢得好评,硬生生编出一番假话、套话来哄骗老师。那么,学生如何能真心袒露、真趣回归、真情再现、释放于作文中呢?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师,更是学生知心的读者。让我们一起用一种充满欣赏和爱的眼光走进中学生作文吧。
一、 筹划段
“厚积薄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首先要囤积丰厚的食粮也就是写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获得过程,并根据其过程给予恰当评价,这是作文评价的首要机制。
“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杨再隋语)要引导学生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融入社会生活;要擦亮学生明亮的双眼,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之充满幻想和想象。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教师的关爱和信任帮助他们进入“成功——信心——成功”的良性循环,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写作的热情,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中学生绘真心、露真情,以一双慧眼描绘多姿多彩的世界。体现中学生独特的视觉角度,展现他们充满魅力的心灵地带。“好材料,新角度”,用赏识的眼光发现这些作品,推荐这些作品,即使他们的语言还不怎么成熟,学生会得到心理上的无限满足,写作的热情自然被激发出来。
二、 修改段
1. 首先要重视的是当堂修改。叶圣陶说得好:“文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这也是个好习惯。”作为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的自我修改:字、词、句的润色加工,段落之间的顺畅过渡,挑亮一两根亮丽的线索……学生再加工的过程,就是对自我作品的一次重新认识,也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希望工程”,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认可。对于学生这样一个写作态度,教师应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对学生的这一思维冶炼过程给予嘉奖。学生改完后,教师要阅读改后习作,进行总结,好的适时表扬,对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认真记录,为在习作批改时酌情提高等次作为依据。教师要把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作为修改的范例和学生比较品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修改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常常归纳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训练重点,选取较典型的文章作“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理由,再以学生的佳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良方”。
2. 评分后的二次修改。学生在师评以后,再次梳理自己的想法,结合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作文再做修改。有了老师的点拨,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突破。学生可以把修改汇成心得写在师评之后,建立师生之间的“回音”效果,师生相长。“红杏枝头春意闹”“风随柳转声皆绿”,本来烦琐枯燥的作文修改就有了乐趣,写作自然变成一个其乐无穷的乐事。
三、 发展段
学生的写作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在积累、创作、修改、评价、反馈中不断更新自我,保存写作经验,其写作潜力不容低估。教师更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可能尚为幼稚的文章,应以发展的眼光来欣赏那一块块璞玉。
所谓“发展性等级”也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作文等级,分“起跑级”、“加速级”、“保持级”和“冲刺级”,一个一个阶梯状的级别中其实蕴涵着对于学生的期待。一旦学生把教师的一次次期待与鼓励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那么学生的作文能力必然可以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作文评价的等级不能只是一个静止的固定的“80”、“60”,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丧失自信、丧失动力;反之给予学生一个充满期待的“级别”,给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鼓舞,激发出兴趣和自信,进而体现出发展性作文评价的非量化测定和人文关怀,也使学生有了预设的目标。
当然,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互评互改、自我元认知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等多种综合性、开放性评价来对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时间、参与方式、参与品质、参与效果等进行立体的、动态的评价。同时在考核问题上要充分放开时间,以体现对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关注,对学生心灵人性化的关怀。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连环画,编辑优秀作文集册,办小型手抄报,办杂志,引入竞争机制,体现多元化的物性评价方式。这样开放性的评价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对知、情、意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很大的促进与提高。网络化评价,也是一种方便迅捷创新的评价方式。教师可利用网络的虚拟环境,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互联网上发表,每个人都可以有发表作品的机会,“墙内开花墙外香”,真正进入到作品发表的“平民时代”。
“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情感与趣味的,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采用多元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呵护其写作中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的写作变成情感的勃发,作文教学将成为一个师生相长、其乐无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