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节奏强、跳跃大、文言语多、意义浓缩性大,教师应把理解古诗词意思、体会古诗词含义、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作为教学重点;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古诗词背景较久远,加之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缺乏知识,因而对古诗词理解与情的体会、感悟自然就成了古诗词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 古诗教学;案例设计
一、 教学设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教师引导学生要读得字正腔圆,掌握好诗的节奏韵调。学生在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后,教师分别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恰当、精要的点评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这是什么节日?
生:过年,春节……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过年会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包饺子。
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过年时常见的——(引读)习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宋朝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教师板书课题)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有感情朗读《元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读,老师目光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哪位同学第一个朗读?
师:你读得真响亮!生字“爆”“屠”的音特别准!谁还想读?
(另一个学生读)
师:不仅字音准确还读出了诗的节奏美,很欣赏你!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读出节奏。(学生齐读)
师:(过渡)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古诗读正确了,真不错!不过学习古诗光读正确还不行,还得——(引读)理解诗意。
师:解诗先从诗题入手,谁能结合预习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板书:解诗题)
生:春节。
生: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师:对。像纪元,元旦,元始中的“元”都是开始、第一的意思。元旦是指公历的第一天,而元日是指——(引读)农历的正月初一,两者是不一样的。同学们你们在预习时还遇到了哪些不懂的词句可以现在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生:老师,“屠苏”是什么意思?
师:好,哪位同学知道“屠苏”是什么吗?
生:一种酒。
生:屠苏草泡的酒。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可以暖身,消灾。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可以连起来说一说。屠苏草泡的酒,过年时喝,可以暖身,用以消灾辟邪。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诗。(学生读)
生:老师,“爆竹”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知道?
生:就是鞭炮。
生:原来是火烧竹子发出的声音。
師: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读这句诗,并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喝着屠苏酒,春风也吹得暖暖的。
师:同意吗?(同意)那大家带着理解来读好这句诗。(生读)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我在预习中对“曈曈日”这个词不明白。
师:好。谁想来说?
生:太阳光照耀。
师:“日”就是——(引说)太阳。“曈曈”是——(引说)形声字。看偏旁我们知道了——(引说)跟太阳有关。对!“曈曈”就是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情景?
生:我暑假跟爸爸妈妈去海南玩,早上看到一轮红日从海面缓缓升起,特别漂亮!
师:那你就来读读这一句吧!(学生读)还有吗?
生:我记得有一次跟大人们去黄山看日出,一大早就登上山了,又困又累。当看到太阳升起时,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很温暖。
师:那请你读读这句诗。同学们可以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生:老师,“新桃”“旧符”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伸出援助之手?大胆说,说错算老师的!
生:就是春联!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以前是桃木板画神像挂门边辟邪驱鬼的,后来演变成了春联。
师:对!说得真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查资料的。
师:非常好。查资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桃符”原来是用来——(引说)驱邪避鬼的,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对联,都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本上的插图中就有一副对联,它可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第一副春联呢!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好,这一句诗你明白了吗?你来说说看!(生说)两句放在一起谁敢挑战一下,说说它们的意思。
生: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人们都高高兴兴地把春联换成了新的。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
师: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板书:明诗意,齐读全诗)
师:同学们,我们过年都说辞旧迎新。你们看元日中的“元”就是开始,第一的意思。第一天是不是新的一天,那诗中的“新”还体现在哪呢?你能找到说一说吗?
生:是的。还体现在“曈曈日”上,初升的太阳当然也是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
师:掌声送给他。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真棒!还有吗?别人说过的就不能再说咯。 (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
生:我还从“一岁除”看出了“新”。你看,过了一年你长了一岁,进入了一个新的年龄层。
生:“春风送暖”是指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上一个年度过了,春天的风又吹来了,预示着新的一年四季开始。
生:还有最后的新春联。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都非常棒。的确,这首诗从头到脚都洋溢着“新”的气息。同学们喜欢新的东西吗?
生齐说:喜欢。
师:那就把这份喜欢之情带到诗中有感情读出来吧!(学生齐读)从你们的脸部表情我看出了你们内心的欢乐,是吗?
生齐说:是!
师:好。诗歌学到这里我们似乎还忘记介绍一个重要的人,他就是本诗的作者——(引说)王安石。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王安石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点,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大家对这首诗还有什么更“新”的理解吗?大胆想象,大胆说,说错老师来帮你。
生:“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的不仅是旧的一年,还有不好的制度。
生:“千门万户曈曈日”中的“曈曈日”不仅仅是初升的太阳,还有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生:作者还抒发了自己即将大展宏图,实现自己愿望的欣喜之情。(板书:悟诗情)
师:四年级的孩子能基本读懂几千年前的经典诗句,真了不起!边读边品味文字带来的感受。同学们不仅和诗的内容在一起,与诗人的心也融在了一起。这样优美的诗句,这样美好的愿望,我们不记下来怎么能行?(学生自由背诵)
师:这热闹的场景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你的心中。 (指名背)
师:王安石的志向就在这28个字中。(指名背)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师: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真了不起!希望大家能把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应用到学习其他古诗上,能做到吗?
生齐说:能!
师:声音不响亮,信心不足吗!能不能啊?
生齐说:能!
二、教學评析
古诗词中的词语一直困扰学生理解诗意,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而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再加上联系现有的生活实际,“授之以渔”。学生因理解而产生探究诗意的兴趣,也因此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元日》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新”字,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进而整合而成。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元日》课程教学在识字、解词、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从刚开始的画面出现,到后来寻找这首诗里面的意象。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诗中看到春节的热闹再就抓住“新”字,而这个“新”字就是“题眼”。教师将这首诗所表现的属于王安石这个特定的人,特定的情景,特定的情感展现出来。
(二)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元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宽松和谐并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例如:教师让学生理解“曈曈”这个词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探究,感受并理解,效果很好。教师提出:“诗中的‘新’还体现在哪里?”而事实证明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已经通过教师提纲挈领的问题将这首诗的意境一下子就给抓住了。教师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渐渐地将写的秘密揭开,让这个秘密成为孩子们下一次再去阅读,再去写作的秘密。所以这个秘密就在这里,让孩子们拿到这个秘密离开这间教室,这就是语文教师需要承担的。
[关键词] 古诗教学;案例设计
一、 教学设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教师引导学生要读得字正腔圆,掌握好诗的节奏韵调。学生在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后,教师分别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恰当、精要的点评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这是什么节日?
生:过年,春节……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过年会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包饺子。
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过年时常见的——(引读)习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宋朝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教师板书课题)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有感情朗读《元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读,老师目光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哪位同学第一个朗读?
师:你读得真响亮!生字“爆”“屠”的音特别准!谁还想读?
(另一个学生读)
师:不仅字音准确还读出了诗的节奏美,很欣赏你!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读出节奏。(学生齐读)
师:(过渡)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古诗读正确了,真不错!不过学习古诗光读正确还不行,还得——(引读)理解诗意。
师:解诗先从诗题入手,谁能结合预习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板书:解诗题)
生:春节。
生: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师:对。像纪元,元旦,元始中的“元”都是开始、第一的意思。元旦是指公历的第一天,而元日是指——(引读)农历的正月初一,两者是不一样的。同学们你们在预习时还遇到了哪些不懂的词句可以现在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生:老师,“屠苏”是什么意思?
师:好,哪位同学知道“屠苏”是什么吗?
生:一种酒。
生:屠苏草泡的酒。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可以暖身,消灾。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可以连起来说一说。屠苏草泡的酒,过年时喝,可以暖身,用以消灾辟邪。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诗。(学生读)
生:老师,“爆竹”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知道?
生:就是鞭炮。
生:原来是火烧竹子发出的声音。
師: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读这句诗,并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喝着屠苏酒,春风也吹得暖暖的。
师:同意吗?(同意)那大家带着理解来读好这句诗。(生读)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我在预习中对“曈曈日”这个词不明白。
师:好。谁想来说?
生:太阳光照耀。
师:“日”就是——(引说)太阳。“曈曈”是——(引说)形声字。看偏旁我们知道了——(引说)跟太阳有关。对!“曈曈”就是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情景?
生:我暑假跟爸爸妈妈去海南玩,早上看到一轮红日从海面缓缓升起,特别漂亮!
师:那你就来读读这一句吧!(学生读)还有吗?
生:我记得有一次跟大人们去黄山看日出,一大早就登上山了,又困又累。当看到太阳升起时,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很温暖。
师:那请你读读这句诗。同学们可以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生:老师,“新桃”“旧符”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伸出援助之手?大胆说,说错算老师的!
生:就是春联!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以前是桃木板画神像挂门边辟邪驱鬼的,后来演变成了春联。
师:对!说得真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查资料的。
师:非常好。查资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桃符”原来是用来——(引说)驱邪避鬼的,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对联,都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本上的插图中就有一副对联,它可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第一副春联呢!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好,这一句诗你明白了吗?你来说说看!(生说)两句放在一起谁敢挑战一下,说说它们的意思。
生: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人们都高高兴兴地把春联换成了新的。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
师: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板书:明诗意,齐读全诗)
师:同学们,我们过年都说辞旧迎新。你们看元日中的“元”就是开始,第一的意思。第一天是不是新的一天,那诗中的“新”还体现在哪呢?你能找到说一说吗?
生:是的。还体现在“曈曈日”上,初升的太阳当然也是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
师:掌声送给他。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真棒!还有吗?别人说过的就不能再说咯。 (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
生:我还从“一岁除”看出了“新”。你看,过了一年你长了一岁,进入了一个新的年龄层。
生:“春风送暖”是指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上一个年度过了,春天的风又吹来了,预示着新的一年四季开始。
生:还有最后的新春联。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都非常棒。的确,这首诗从头到脚都洋溢着“新”的气息。同学们喜欢新的东西吗?
生齐说:喜欢。
师:那就把这份喜欢之情带到诗中有感情读出来吧!(学生齐读)从你们的脸部表情我看出了你们内心的欢乐,是吗?
生齐说:是!
师:好。诗歌学到这里我们似乎还忘记介绍一个重要的人,他就是本诗的作者——(引说)王安石。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王安石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点,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大家对这首诗还有什么更“新”的理解吗?大胆想象,大胆说,说错老师来帮你。
生:“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的不仅是旧的一年,还有不好的制度。
生:“千门万户曈曈日”中的“曈曈日”不仅仅是初升的太阳,还有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生:作者还抒发了自己即将大展宏图,实现自己愿望的欣喜之情。(板书:悟诗情)
师:四年级的孩子能基本读懂几千年前的经典诗句,真了不起!边读边品味文字带来的感受。同学们不仅和诗的内容在一起,与诗人的心也融在了一起。这样优美的诗句,这样美好的愿望,我们不记下来怎么能行?(学生自由背诵)
师:这热闹的场景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你的心中。 (指名背)
师:王安石的志向就在这28个字中。(指名背)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师: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真了不起!希望大家能把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应用到学习其他古诗上,能做到吗?
生齐说:能!
师:声音不响亮,信心不足吗!能不能啊?
生齐说:能!
二、教學评析
古诗词中的词语一直困扰学生理解诗意,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而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再加上联系现有的生活实际,“授之以渔”。学生因理解而产生探究诗意的兴趣,也因此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元日》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新”字,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进而整合而成。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元日》课程教学在识字、解词、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从刚开始的画面出现,到后来寻找这首诗里面的意象。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诗中看到春节的热闹再就抓住“新”字,而这个“新”字就是“题眼”。教师将这首诗所表现的属于王安石这个特定的人,特定的情景,特定的情感展现出来。
(二)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元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宽松和谐并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例如:教师让学生理解“曈曈”这个词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探究,感受并理解,效果很好。教师提出:“诗中的‘新’还体现在哪里?”而事实证明在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已经通过教师提纲挈领的问题将这首诗的意境一下子就给抓住了。教师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渐渐地将写的秘密揭开,让这个秘密成为孩子们下一次再去阅读,再去写作的秘密。所以这个秘密就在这里,让孩子们拿到这个秘密离开这间教室,这就是语文教师需要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