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的新理念,教学的多维目标促进了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但如果过于追求花样形式,就会华而不实,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在“活”中再“实”一些呢?笔者将从坚持训练,打好基础关;学法指导必不可少;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不容忽视方面出发,浅谈语文课堂改革要注重实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实效性;训练;学法;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83
课改的新理念,教学的多维目标促进了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师生合作共同发展,这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宽更广的舞台,有利于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增加语文教学艺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百舸争流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教室,你会惊喜的发现,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学生主动性提高了。“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出现;课上学生发言此起彼伏,争辩之声不绝于耳。侃侃而谈,敏于应答的人日渐增多。课下,查找资料的人多了,读名著的人多了。认识到只有引进源头活水,大力开展课外语文的学习,多读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再看教师:课下,博览群书,切磋教法,更新观念;课上,旁征博引,拓展延伸,积极调动。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但如果过于追求花样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效率,就会华而不实,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在“活”中再“实”一些呢?
一、坚持训练,打好基础关
近年来,语文教学强调了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关注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淡化了基础,而一切的提升与拔高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就像建高楼必须有良好的地基一样,因此扎实的基本功至关重要。
1、常用字。中国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真正理解其内涵,识字是第一步,如果每天有专人负责五到八个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讲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不断加深对字的认识与理解,又能体会到到台前讲解的乐趣。另外,每课前的预习,应抓牢抓实,听写词是老而有效的办法,课后的小楷更是认准字形,形成字体的关键。
2、词句的积累。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听说读写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每课中都有值得大家借鉴的好词好句,找出来记在心里,还可重新组词,造句,连文,这是省而有力的积累办法,不但可以理解词句的含义,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名言佳句,精美诗文都应内化成学生永久的储备。
3、朗读背诵。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道出了朗读背诵的好处。坚持每周读两篇好文章,每周背两首诗,不但丰富了知识,对阅读和写作也有好处。
训练讲究一个“恒”字,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你会发现学生的语文功底将非常深厚。
二、学法指导必不可少
课改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注意力也往往集中的学生积极合作的状态中,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很多学生盲目地学习,不讲究技巧和方法,而收获甚微,这时教师就应适时介入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只有完整的感悟其人文的内容和精神脉络,全面的感知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主旨、事理,才能明确文章内部的相互联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的背景、写作的意图、题目的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的结构特点、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在通读课文中,通过了解文章的话题以及写作对象,捕捉信息,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主旨,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流向。
局部揣摩是第二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应围绕未能解决的难题和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直接和课本、客观世界对话,学会质疑和推理,进而引发新的见解,赋予所读的内容新的意义,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积累知识是第三步。在阅读中通过整体把握、细节揣摩来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这样文章中吸引你的词句、文学常识、修辞、文体知识等将成为你积累的内容。另外,文中丰富多彩的自然图景,日新月异的生活画卷,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也将是你增加阅历的宝贵财富。
学会运用是最关键的一步。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运用学过的技巧方法去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反复实践,长期有效的训练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三、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不容忽视
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和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學习用途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而有的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综合性学习当做简单的阅读训练,读一遍,感悟到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就行了;也有的教师把它当作操作训练,照搬照抄综合性学习中的示范引例,这都限制了学生的活动,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我认为最好是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的步骤,同时各小组也可以展开不同的形式,办报、开展朗读比赛或者到社会参加实践,写调查报告等,只要能够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学生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教师就不要过于干涉,把时间和空间尽量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合作探究中揣摩提升,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和管理者。
总之,课堂改革以来,笔者作为课堂改革实践探索中的一员,切身感到课堂改革的力度之大,效果之显,师生学习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更希望参与课改的同仁在教学时间中能更多地注意一些细节,既求“活”又重“实”,那么语文课改之路将会锦上添花,一路风光无限。
参考文献
[1]谢冬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7(21).
[2]高志广.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课堂实效[J].大观周刊,2012,000(035):227-227.
关键词:语文课堂;实效性;训练;学法;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83
课改的新理念,教学的多维目标促进了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师生合作共同发展,这为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宽更广的舞台,有利于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增加语文教学艺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百舸争流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教室,你会惊喜的发现,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学生主动性提高了。“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出现;课上学生发言此起彼伏,争辩之声不绝于耳。侃侃而谈,敏于应答的人日渐增多。课下,查找资料的人多了,读名著的人多了。认识到只有引进源头活水,大力开展课外语文的学习,多读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再看教师:课下,博览群书,切磋教法,更新观念;课上,旁征博引,拓展延伸,积极调动。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但如果过于追求花样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效率,就会华而不实,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在“活”中再“实”一些呢?
一、坚持训练,打好基础关
近年来,语文教学强调了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关注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淡化了基础,而一切的提升与拔高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就像建高楼必须有良好的地基一样,因此扎实的基本功至关重要。
1、常用字。中国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真正理解其内涵,识字是第一步,如果每天有专人负责五到八个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讲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不断加深对字的认识与理解,又能体会到到台前讲解的乐趣。另外,每课前的预习,应抓牢抓实,听写词是老而有效的办法,课后的小楷更是认准字形,形成字体的关键。
2、词句的积累。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听说读写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每课中都有值得大家借鉴的好词好句,找出来记在心里,还可重新组词,造句,连文,这是省而有力的积累办法,不但可以理解词句的含义,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名言佳句,精美诗文都应内化成学生永久的储备。
3、朗读背诵。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道出了朗读背诵的好处。坚持每周读两篇好文章,每周背两首诗,不但丰富了知识,对阅读和写作也有好处。
训练讲究一个“恒”字,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你会发现学生的语文功底将非常深厚。
二、学法指导必不可少
课改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注意力也往往集中的学生积极合作的状态中,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很多学生盲目地学习,不讲究技巧和方法,而收获甚微,这时教师就应适时介入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只有完整的感悟其人文的内容和精神脉络,全面的感知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主旨、事理,才能明确文章内部的相互联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的背景、写作的意图、题目的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的结构特点、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在通读课文中,通过了解文章的话题以及写作对象,捕捉信息,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主旨,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流向。
局部揣摩是第二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应围绕未能解决的难题和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直接和课本、客观世界对话,学会质疑和推理,进而引发新的见解,赋予所读的内容新的意义,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积累知识是第三步。在阅读中通过整体把握、细节揣摩来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这样文章中吸引你的词句、文学常识、修辞、文体知识等将成为你积累的内容。另外,文中丰富多彩的自然图景,日新月异的生活画卷,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也将是你增加阅历的宝贵财富。
学会运用是最关键的一步。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运用学过的技巧方法去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反复实践,长期有效的训练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三、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不容忽视
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和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學习用途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而有的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综合性学习当做简单的阅读训练,读一遍,感悟到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就行了;也有的教师把它当作操作训练,照搬照抄综合性学习中的示范引例,这都限制了学生的活动,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我认为最好是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的步骤,同时各小组也可以展开不同的形式,办报、开展朗读比赛或者到社会参加实践,写调查报告等,只要能够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学生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教师就不要过于干涉,把时间和空间尽量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合作探究中揣摩提升,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和管理者。
总之,课堂改革以来,笔者作为课堂改革实践探索中的一员,切身感到课堂改革的力度之大,效果之显,师生学习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更希望参与课改的同仁在教学时间中能更多地注意一些细节,既求“活”又重“实”,那么语文课改之路将会锦上添花,一路风光无限。
参考文献
[1]谢冬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7(21).
[2]高志广.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课堂实效[J].大观周刊,2012,000(035):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