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对小学数学教学也重新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作出方法上的革新,体现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和三维的教学目标。本文从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入手分析,将提出几点合理的教学创新方法,供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不是盲目的创新,仅仅强调形式上的改变。而是要在根本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转变下带动创新,是一次深入的、全面的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也将在这一新形势下改头换面,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学习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加快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彻底推翻了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授课模式。首先在教学的目标上,需要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过去单方面的传授知识需要变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學法等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支撑的新方法,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课堂上,学生是“主人”,需要以自主、合作等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只负责在重难点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可见,这些要求显现出了新时期教学在根本目标上的转变,只有调整数学教学方法才能够与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接轨[1]。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尽管小学生的智力水平、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弱,但他们正处在打下能力、兴趣、知识基础的重要学习阶段,教师必须大胆放手,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让学生对近十二年的年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后,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出现了“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我发现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发现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进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再共同归纳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识。然后,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心中自己发现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什么样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完成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2]。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另一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但同时也加入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是如今人才在社会上工作、学习、发展的必备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渗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人人参与,就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合作实践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也要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或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达到主动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3]。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以6人为一小组先对给出的长方形的长与宽进行测量,有不会测量或测量不准的,其他成员就给他解释方法。有些学生把四边都测量出来,而有些学生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通过人人参与讨论交流,后者给前者解释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原因,最后达到共识。通过测量,量得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接下来就是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接着让他们把自己想出的办法写在本子上,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对比各自的做法。有的学生想出6+6+4+4=20(厘米),有的想出6+4+6+4=20(厘米),有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想出(6+4)×2=20(厘米)。通过小组内学生间相互对照比较,相互叙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人帮人学、人助人乐的良好学习氛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情境导入,实现基本数学知识的自然引入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动力,通过生活化与数学味适度结合的生活情境导入能够较好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对所掌握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合理同化。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一方法,实现生活情境的合理导入。
比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知道的学生自然会回答:“××千克、公斤或斤。”这样就可以自然引出“克”与“千克”的概念,然后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体重秤,鼓励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A同学有30千克,B同学有60克,请问A和B哪个同学更重一些?”学生可能会有“A比B重、B比A重或一样重”等不同的回答,此时,教师就可以公布正确答案,从而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思考。随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电子秤、水果和小零食等教学工具,提议大家一起通过试验来证明答案的正确性。在经过多次的物品称量试验以及教师的说明后,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了[4]。这样既能够实现基本数学知识的教学,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来辅助数学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与革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各小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突破日常数学教学难点、培育具有较高基本数学素养小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改为基准、以教学实际情况为根本,进行适度合理的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令俊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25):157-158.
[2]宋金胜.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188.
[3]聂雁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17(10):176-177.
[4]施恩贵.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师,2017(17):42.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不是盲目的创新,仅仅强调形式上的改变。而是要在根本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转变下带动创新,是一次深入的、全面的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也将在这一新形势下改头换面,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学习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加快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彻底推翻了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授课模式。首先在教学的目标上,需要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过去单方面的传授知识需要变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學法等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支撑的新方法,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课堂上,学生是“主人”,需要以自主、合作等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只负责在重难点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可见,这些要求显现出了新时期教学在根本目标上的转变,只有调整数学教学方法才能够与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接轨[1]。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尽管小学生的智力水平、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弱,但他们正处在打下能力、兴趣、知识基础的重要学习阶段,教师必须大胆放手,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让学生对近十二年的年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后,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出现了“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我发现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发现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进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再共同归纳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识。然后,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心中自己发现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什么样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完成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2]。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另一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但同时也加入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是如今人才在社会上工作、学习、发展的必备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渗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人人参与,就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合作实践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也要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或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达到主动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3]。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以6人为一小组先对给出的长方形的长与宽进行测量,有不会测量或测量不准的,其他成员就给他解释方法。有些学生把四边都测量出来,而有些学生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通过人人参与讨论交流,后者给前者解释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原因,最后达到共识。通过测量,量得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接下来就是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接着让他们把自己想出的办法写在本子上,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对比各自的做法。有的学生想出6+6+4+4=20(厘米),有的想出6+4+6+4=20(厘米),有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想出(6+4)×2=20(厘米)。通过小组内学生间相互对照比较,相互叙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人帮人学、人助人乐的良好学习氛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情境导入,实现基本数学知识的自然引入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动力,通过生活化与数学味适度结合的生活情境导入能够较好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对所掌握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合理同化。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一方法,实现生活情境的合理导入。
比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知道的学生自然会回答:“××千克、公斤或斤。”这样就可以自然引出“克”与“千克”的概念,然后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体重秤,鼓励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A同学有30千克,B同学有60克,请问A和B哪个同学更重一些?”学生可能会有“A比B重、B比A重或一样重”等不同的回答,此时,教师就可以公布正确答案,从而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思考。随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电子秤、水果和小零食等教学工具,提议大家一起通过试验来证明答案的正确性。在经过多次的物品称量试验以及教师的说明后,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了[4]。这样既能够实现基本数学知识的教学,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来辅助数学的学习。
三、结语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与革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各小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突破日常数学教学难点、培育具有较高基本数学素养小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改为基准、以教学实际情况为根本,进行适度合理的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令俊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25):157-158.
[2]宋金胜.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188.
[3]聂雁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17(10):176-177.
[4]施恩贵.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师,2017(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