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培养探索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_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其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根据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要求,探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具体工程应用能力的路径。针对学生无法直观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对实际现场缺乏了解以及专业知识无法快速运用等问题,本文提出虚拟仿真实验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策略,以增强学生对应用场景的了解,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场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案例进行实际操作,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工程应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057-03
  焊接技术是工业生产和国民制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造船、钢结构、轨道车辆和汽车等各个行业,需求量大,工程化应用显著,而且尤其注重理论与生产密切结合。焊接专业具有实际操作要求强、授课内容难以理解,较难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等特点。学者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本科生对工程实际场景的理解薄弱,缺乏一线工作经验,难以将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在短时间内难以转化为与工程相结合 [1-2]。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地将自己所学与工程相对应,并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是目前焊接专业课面临的突出问题 [3-4]。
  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导论作为焊接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课,对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船舶、海洋工程及焊接专业基础知识,如何将三方面知识合理结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将虚拟仿真的课程与学生无专业基础和无工程经验基础相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快速地理解,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学生从零基础向专业理论与工程背景相结合打下基础 [5]。
  一、工程技术综合应用型人才教学的必要性
  (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在与多家船舶与海工企业的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毕业后到工厂工作时,难以快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相融合,需要厂方安排大量时间进行现场实习才能够熟悉现场的具体需求,如何快速将学生所学和工厂现场融合,是用人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船舶与海工制造在高附加值产品中的拓展,更加注重生产与理论相融合来切实提高制造效率和焊接质量,对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尤为迫切,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工程实际应用与理论结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焊接专业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1. 工程应用背景缺乏,理解难度大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具有焊接方法多、专业性强、实践能力强和应用场景广等特点,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较多,综合了多学科的特点,难以保证理论学习和特定工程应用背景相结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专业性强,且没有现场实际经验,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面临教学开展困难、学生理解难度大的问题,学生在毕业后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 专业工程应用性强,学生缺乏实际经验
  大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较为薄弱,缺乏分析工程背景下的焊接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焊接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的突出问题,必须进行课程的优化改革,优化专业课教学,解决学生缺乏工程应用背景、理解难度大等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性,在工程案例的分析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思考
  职业教育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目前很多学校都购置了大量设备,但仍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入实际操作缺少中间过渡环节,实训教学存在“高投入、高危险、难实施、难观摩”等多种问题。而虚拟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来模仿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与工程虚拟仿真有机结合
  工程应用背景在专业课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工程应用背景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有较大的实施难度。通过虚拟仿真将焊接工程应用背景与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可以将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掌握实践工作应用场景。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复杂的工程应用场景更清晰地描述出来,还能增加对场景的其他知识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所学的每个环节与实际工程场景应用之间的关联性。
  (二)以应用场景为主线,多知识点耦合
  由于学生对实际工程应用场景知识的缺乏,专业课基本是填鸭式教学,在专业课程开始时,学生专业知识薄弱,难以快速掌握纯理论教学知识。以应用场景为主线,将知识点围绕应用场景、使用环境、技术要求以及实际的工程需求进行耦合,有意识地把理论知识嵌入其中,使抽象的理论和应用背景快速融合,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听课和授课效率,还会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中将知识快速耦合打下基础。
  (三)课堂教学与虚拟仿真相结合,增强工程实践性
  针对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将虚拟的场景应用到课堂中,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点和工程实践的融合,尤其适用于才开始学习的学生。既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即了解实际生产制造时的工程结构、现场实际情况和整个制造环节的过程,还可激发学生探索更多新知识,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和兴趣,同时使学生对专业能够有直观的认识,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开展项目化虚拟仿真实践验证,缩短理论与工程距离
  在构建虚拟仿真平台时,应针对教学内容,以多个工程背景项目形式加入课后练习中,与实际工程应用需求相结合,着重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并开展项目化虚拟仿真实践验证。通过虚拟实验操作与专业理论知识共同配合开展教学,能增强学生對工程应用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线上虚拟仿真与线下的理论学习相融合,能缩短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的距离,为培养具有丰富工程应用经验的学生奠定基础。与纯理论教学相比,该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看到参数的变化和焊接过程,让学生对焊接知识及其应用具有新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回顾明确自己的难点,使被动变为主动;另一方面,学生还能通过文献或案例去探索新知识,可以有效缩短焊接理论学习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距离。
  (五)以虚拟仿真作为理论与工程的纽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结合虚拟操作,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操作过程中联系前后知识,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引发学生对重难点的主动思考。结合虚拟操作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困境,改善其对专业知识的抽象理解,从而围绕这些专业场景和实际案例积极探索其他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让他们体会到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也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科研中主动思考,帮助其在今后就业过程中,将自身所学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结语
  焊接是国家制造的基础,其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对科研、船舶海洋工程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将虚拟场景、实际应用背景和理论知识三方面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认知。针对专业授课难度大,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等问题,可以将虚拟仿真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提升对专业场景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理论知识与工程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刘文斐. 基于虚拟仿真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034(01):34-41.
  [2] 肖洁,洪连环,方平. 基于Proteus仿真的《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软件,2019,40(02):65-68.
  [3] 单丹,王宁海. “双一流”背景下跨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初探[J]. 现代职业教育,2018(35):68.
  [4] 王淑青,雷桂斌,杨婧灵. 虚拟仿真实验在海洋仪器使用与维护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2020(02):84-86.
  [5] 余建平,付佳. 虚拟仿真与传统实验教学的结合[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000(32):18-19.
  (荐稿人:石铭霄,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部推进高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应用类高校广告学专业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中,山西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运用教练教学法,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师资队伍为灵魂,以合作机构为保障,与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形成研究案例,形成基于双创教育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探索应用类高校双创教育与广告学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应用类高校;广告学专业;双创教育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十四五”教育规划纲要,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神,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实际情况,通过美术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有效构建职前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成就。突出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新时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素养能力的新型教育者。  关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题选取粤港澳大湾区180个钟表制造企业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客观地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希望能有助于上级部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遇到瓶颈及其深层次原因,以便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
期刊
摘 要:在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新形势下,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积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秉持“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推出一流课程”的思想,进行专业课程多元化建设,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在此背景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定位教学目标、坚持创新导向、不断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一流本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针对“气象信息系统保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围绕大气探测(装备保障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气象行业基层气象台站业务需求,分析了学校“气象信息系统保障”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气象信息系统保障;教学内容;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矿物加工专业为例,以模型制作为突破口,通过将课堂理论知识、现场实习经验与模型制作相结合,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专业培养方案的完善,形成了由创新思维系列课程、创新系列实践、专业创新实践、课外创新实践组成的一整套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地矿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模型制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以实践取向为理念依据、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诉求为研究价值,以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引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要求,探索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模式,从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方面探究该体系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行动研究;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小学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716
期刊
摘 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弘扬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我国社会形态的本质反映,也是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鉴于此,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人才输出和培养的主阵地,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语文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借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公共课教学中的案例,并结合案
期刊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是新形势下有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的有效路径,也是推进地方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就产教融合做了广泛探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本研究以南通开放大学开展产教融合实践为案例,在对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文化融合、队伍建设、科研有效衔接等角度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积淀是探索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课程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的基础。本科高校德语专业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应结合机电、汽车、制造、经贸等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实施德语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此体现其应用性特点,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德语语言人才。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德语本科;德语加专业;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