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串”教学法有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二是为学生提供蕴含知识串的情境串。下面,笔者将从什么是“情境串”教学法、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基本流程两方面出发,浅谈运用“情境串教学法”构建概念教学模式。
关键词:情境串;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一、什么是“情境串”教学法?
1.产生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仍轩老师带领他的团队结合当地的青岛教材,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并且完善了《“情境串”教学法》理论体系,并且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2017年第4期上。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亲自为刘仍轩老师的专著作序,认为:刘老师团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源自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关注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了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其研究成果具有“以儿童发展为本,将数学思维外显化,将数学概念结构化等特点。”
2.基本理念
“情境串”教学法有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二是为学生提供蕴含知识串的情境串。它倡导用两条线贯穿整堂课,一条是情境线(即课堂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一条是探索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概括起来,情境串教学法就是在蕴含“知识串”的“情境串”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串”,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得到综合能力的发展。
3.总的流程
“情景串”教学法的总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与问题有关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提出、解决问题的动机。特别提出注意,这里设置的情境要贯穿课堂的始终。
(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梳理并提出数学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筛选数学信息的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促进数学思考目标的落实。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出问题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4)引导构建、解决问题。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走进学生,成为所有学生主要的资源来源,并在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作为引领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之上要进行大班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多种策略,老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优化,将新知构建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5)回归情境、拓展应用。至本环节,学生已经解决了由情境引出的主要问题,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新知去解决情境中的其他问题了。这样多个连续的情境就构成了情境串,其中蕴含的多个问题构成了问题串。
4.基本课型
在总的教学流程框架指导下,“情景串”教学法针对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三类课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对于新授课,又根据内容细分为10类:分别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规律性质、解决问题、测量教学、统计教学、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对于每一类教学内容,“情境串”教学法都提炼出了相应的基本教学流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的流程。
1.概念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是:
有时根据需要,在第三环节之后还要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2.进行教学时,每个流程又该如何操作呢?要注意些什么呢?
①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首先,好的情境应当有利于将学生引向数学实质。判断一个问题情境是否创设得好,关键是看问题是否指向于数学知识的实质,而不是看外在的情境是否精美、是否现代,是否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本与末不可倒置。
其次,好的问题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理解的,问题情境的一个作用就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之能成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创设的情境,要能合理地將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现实融合在一起。需要强调的是情境并不一定必须联系现实生活,能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哪怕是由数学到数学,抑或是从其他学科到数学,同样是好情境。
②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当学生通过刚刚创设的情境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猜想、验证、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成功对接,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③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概念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教师给了学生这个概念,经历学习活动之后,就能马上建立起这个概念,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这时的课堂上仿佛交织着很多不同的思维“线”,有的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的只有一个开头,有的则毫无边际,这些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此,在本环节进行大班汇报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通过有效的追问放大生成点帮助学生进行辨析。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质疑、争辩,发生思维碰撞,让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深刻,实现由经历到经验、能力的转化,共同揭示出概念,建构起科学、严谨的数学知识体系。
④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还是要延用前面的主题情境,以形成情境串。练习的设计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从基本题(巩固)入手,过渡到变式练(加深和灵活运用),提升到综合题(对比沟通),延伸到发展题(启智升华)。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不是机械和僵硬的,要因人、因材、因时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删、穿插、渗合。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不是机械的,教条的,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把握了“教学有法”,合理运用“教无定法”,就能使“教学得法”。
参考文献:
[1]王文平.情境串教学法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旬刊,2012,000(008):P.7-7.
[2]刘仍轩.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法”课题研究[J].学周刊,2014(29):36-36.
关键词:情境串;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一、什么是“情境串”教学法?
1.产生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仍轩老师带领他的团队结合当地的青岛教材,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并且完善了《“情境串”教学法》理论体系,并且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2017年第4期上。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亲自为刘仍轩老师的专著作序,认为:刘老师团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源自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关注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了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其研究成果具有“以儿童发展为本,将数学思维外显化,将数学概念结构化等特点。”
2.基本理念
“情境串”教学法有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二是为学生提供蕴含知识串的情境串。它倡导用两条线贯穿整堂课,一条是情境线(即课堂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一条是探索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概括起来,情境串教学法就是在蕴含“知识串”的“情境串”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串”,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得到综合能力的发展。
3.总的流程
“情景串”教学法的总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与问题有关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提出、解决问题的动机。特别提出注意,这里设置的情境要贯穿课堂的始终。
(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梳理并提出数学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筛选数学信息的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促进数学思考目标的落实。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出问题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4)引导构建、解决问题。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走进学生,成为所有学生主要的资源来源,并在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作为引领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之上要进行大班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多种策略,老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优化,将新知构建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5)回归情境、拓展应用。至本环节,学生已经解决了由情境引出的主要问题,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新知去解决情境中的其他问题了。这样多个连续的情境就构成了情境串,其中蕴含的多个问题构成了问题串。
4.基本课型
在总的教学流程框架指导下,“情景串”教学法针对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三类课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对于新授课,又根据内容细分为10类:分别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规律性质、解决问题、测量教学、统计教学、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对于每一类教学内容,“情境串”教学法都提炼出了相应的基本教学流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的流程。
1.概念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是:
有时根据需要,在第三环节之后还要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2.进行教学时,每个流程又该如何操作呢?要注意些什么呢?
①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首先,好的情境应当有利于将学生引向数学实质。判断一个问题情境是否创设得好,关键是看问题是否指向于数学知识的实质,而不是看外在的情境是否精美、是否现代,是否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本与末不可倒置。
其次,好的问题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理解的,问题情境的一个作用就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之能成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创设的情境,要能合理地將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现实融合在一起。需要强调的是情境并不一定必须联系现实生活,能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哪怕是由数学到数学,抑或是从其他学科到数学,同样是好情境。
②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当学生通过刚刚创设的情境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猜想、验证、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成功对接,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③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概念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教师给了学生这个概念,经历学习活动之后,就能马上建立起这个概念,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这时的课堂上仿佛交织着很多不同的思维“线”,有的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的只有一个开头,有的则毫无边际,这些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此,在本环节进行大班汇报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通过有效的追问放大生成点帮助学生进行辨析。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质疑、争辩,发生思维碰撞,让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深刻,实现由经历到经验、能力的转化,共同揭示出概念,建构起科学、严谨的数学知识体系。
④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还是要延用前面的主题情境,以形成情境串。练习的设计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从基本题(巩固)入手,过渡到变式练(加深和灵活运用),提升到综合题(对比沟通),延伸到发展题(启智升华)。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不是机械和僵硬的,要因人、因材、因时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删、穿插、渗合。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不是机械的,教条的,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把握了“教学有法”,合理运用“教无定法”,就能使“教学得法”。
参考文献:
[1]王文平.情境串教学法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旬刊,2012,000(008):P.7-7.
[2]刘仍轩.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法”课题研究[J].学周刊,2014(29):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