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兵法》说:兵者,奇道、诡道,不得已而用之。对于奇道、诡道,一般人理解为奇谋秘计、变化诡谲,实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表不知其里。
  孙武,齐国人,将兵法献给吴王阖闾后受到赏识,并得以在宫中选出180人来小试练兵之道。于是,他將这些人分为左右两队,以吴王的两位宠妃为队长。约定规则后,孙武陈设斧钺执法台。接着开始击鼓,指挥队伍向右,但众人都笑成一片。孙武感叹“指令不明、解释不清,是将军之罪”,继而又对规定加以重复说明。
  再次击鼓的时候,孙武指令队伍向左。谁知,众人依旧笑成一片。孙武道:“指令不明、解释不清,是将军之罪。既已解释清楚,仍不按命令操作,则是兵长之罪!”于是,欲斩杀左右队长。
  吴王在台上观看,见孙武要杀自己的爱妃,急忙派遣使者下令制止。孙武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不为所动,一举斩杀两个队长以示众。众人见此皆晾惧。孙武又任他人为队长,重新击鼓操练时,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坐、起立等皆合乎指令。
  经过此事,吴王知道孙武善于用兵,即命其为将军,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于诸侯。
  从表层处看,这场吴宫杀人事件反映了兵道的重要内容:治军严明,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且军法公正,不阿一人。同时,用兵之际,将帅为三军主心,可不接受国君指令,随机行事。
  进一步来看,它还反映了用兵之道贵在“知己知彼”。此次演练事件可视为孙武与吴王之间的一场战争。起初,战争主动权在吴王手中:吴王首先发难,临时要求孙武演示兵法,且以妇女为士,显然有些戏弄的意思。但是,孙武掌握了决定胜败的基本要数,即对吴王和天下的了解。
  我们现在知道,对这场战争起到转折性、决定性作用的是斩杀吴王的宠妃。孙武为何敢于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吴王并非昏君,而对天下有着异于常人的野心。
  想要实现这个野心,吴王就必须展现给世人一个爱惜贤能的君主面貌。这是被历史以及当时社会所一再证明的道理,吴王不会不知更不会不遵从。即便是出于表演,他也必须演下去。从这一层面来说,孙子早已立于不败之地。
  这场吴宫杀人事件还反映了兵者奇道、诡道的本质。兵者不是正道、人道,而是人脱离正常轨道后的非常现象和行为。从深层处来看,这场吴宫杀人事件不是吴王和孙武之间的战争,而是吴王、伍子胥、孙武与吴国其他大臣之间的战争。
  当时,吴王、伍子胥等人早有攻打楚国的欲念。吴王是一个弑君夺位的君主,前朝旧臣依然在楚国鞭挞他的恶行。他想通过吞没楚国,让世人看到自己的英明神武。这从灭楚战争爆发后,他不遵从孙武劝诫、执意攻入楚都等事,可以看出迹象。
  吴王、伍子胥有灭楚之心,但吴国一众大臣纷纷反对,更不允许伍子胥推荐之人担任大将,何况此人还是从齐国来的无名之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开头看到的这一场练兵。
  他们练的不是宫中的这群妇人,而是那些反对发动战争的大臣。孙武斩杀两名宠妃,吴王却重用他,是向大臣们露出的君王之獠牙。最终的结果是,朝堂上的大臣与宫中的妇人一样“噤若寒蝉”。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场吴宫杀人事件中,两个可怜的宠妃是吴王等人事先就准备好的牺牲品。
  朱权利荐自《解放日报》2019年6月18日
其他文献
市委全会后的这几天,我们上海的党员干部中热议的一个中心话题,莫过于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当下,上海要摆正“白手起家、从头开始”的创业姿态。我们要重振小平同志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唤醒的“那么一股气呀劲呀”,每个干部都要争当“负重前行的人、挑燈夜战的人、鞠躬尽瘁的人”……  说起这个“挑灯夜战”,便想起一个“996”的领导干部来——这是外地一个单位的一把手,“硬档”,自上任后,做出“牌子”,每晚9时
期刊
近日,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公安局发布通告称:“为了治赌,依法对全县范围内营业性棋牌室、麻将馆、宾馆麻将房等予以取缔。”  “麻将馆禁令”发布不久,因为涉及到治理赌博,有人“举双手表示赞同”;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忧“江西地面已经容不下一张麻将桌”,认为治理方法存在“一刀切”的嫌疑,虽有助于打击赌博,但也漠视了普通群众正当合法的娱乐需求。  近些年来,舆论场对于“一刀切”式的治理方法可谓并不陌生。此前就曾
期刊
一  对于钱,要能省则省。我希望过一种最低成本的生活,能吃八毛饱了,就不花一块。这样会觉得踏实,一是多花那两毛没有用,二是生活中肯定有一个大洞不知在哪儿等着你,到了洞口,不知要用多少两毛钱来填充。  对于钱,我们要有敬畏之心。钱能解决那么多问题,能划分迥然不同的境遇,不是神明而胜于神明啊。那两毛钱虽然微末,但亦不可怀有轻侮之心。就好像打牌有个说法:来了好牌却没打好,以后好牌就会躲着你走了。在现实的
期刊
年少读鲁迅《故乡》,心情跟着瞎沉重,缘由是鲁迅说的:“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指老屋)而来的。”不说永别,也是一去不复返,于谁也伤感。  后来插队时读,发现理解可能有误。鲁迅那一次回故乡,不好的心绪确有,然好心绪也在,结尾处就显现出来:“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
期刊
从成都来到深圳,我在公司附近短租了一问房子。这是三室一厅中的一问,我来的时候,最大的带卫生问的卧室,住了一个女孩。剩余的两间卧室,我选了较大的一间,两天后剩下的一间住进来一个小伙子。  合租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这对我来说是很新奇的体验,让我想起刚从学校毕业时的岁月。客厅很大,装修得也很好,有餐桌和沙发,但是大家都不在客厅活动。每个房间都装有智能锁,从外面回来,输入密码,就进入了自己的房间,以致于住了
期刊
倉鼠  李育蒙  这个长相萌萌的“小家伙”很容易“招宠”,尤其是腮帮子塞满食物的时候,异常可爱。为了养好它,我特意给它在笼子里装了小木屋,准备了饮水器,铺上了木屑,还专门准备了小磨牙棒。  说来也怪,有时我上了一天班回到家,特别喜欢静静地看着它吃东西。当它的颊囊里塞满食物时,身为旁观者的我也满足感爆棚。  有时我会思考自己到底该不该羡慕它的生活?虽然有“房子”,但始终摆脱不了“笼子”;虽然家囤“余
期刊
有一年春节前,我应邀担任一场文学活动的颁奖嘉宾,觉得这是个简单活儿,无非把奖杯或奖状递给获奖者。开奖嘉賓是熟识的批评家李敬泽先生,他可能是遵从主办方授意,为活跃气氛、加深人们对这个奖的印象,未开奖,先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从全年的长篇小说中选出一部自己喜欢的作品,你的标准是什么?”  虽然有些意外,但在评选过程中我写过审读意见,便临时组织了几句:“在粗粝躁急的人文环境下,我喜欢能显现文学的精致和从容
期刊
杂文家邵燕祥先生曾著一文,认为公文中常在“同志”一词前冠以“该”字,“殊为不妥”。我也有同感。用“该”字称呼同志,不仅未表示敬意,还有一种居高临下之势。如果我被人称为“该同志”,会隐隐产生不大受尊重的感觉。  这种“该”字的用法起源于何时,我没做过考证,但从所见材料来看,大概在明清时代就已经很流行了。晚清小说家李伯元的《南亭笔记》卷十四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余晋珊中丞联沅为侍郎时,曾奏请将屈原从祀
期刊
读者:你是凤姐的贴身丫环.更确切些说是贴心丫环。凤姐燥热,你出汗。凤姐着凉,你打喷嚏。  平儿:是的,连我家二奶奶不也说“我是恐怕你心里眼里只有了我,一概没有他人”的么。  读者:当读到“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看到你“收拾外边拿进来的衣服铺盖,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绺青丝来”时,心想这下又有好戏看了,贾琏要出丑了。可是你又“忙藏在袖内”,这是咋的?你不是心里眼里只有一个琏二奶奶么?  平儿:回目里不是写
期刊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时届新世纪新时代,孙悟空又演绎一出四打白骨精的新篇。  孙悟空护卫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圆满,被封为斗战胜佛,四季闲暇,尽情游览,好不快活。一口,他来云游到了东土上空,偶生探视故乡情愫,于是按下云头,隐身而降,落在某市民公同内。  一位老妇人,唇红如血,服饰俏妖,拍手打掌,嘴冒白沫,滔滔不绝,边扭边吆喝:  “老身娘胎里面干革命,活到新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