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涵育综合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以“新忠义”精神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 的形成,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竖起支柱。本文 主要分析了 “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的特点以及研究了小学“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在教学 中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审美素养,最终涵育综合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新忠义”微课程 综合素养
  一、“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的特点
  小学“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是指教师从社会需 求、学校发展、师生兴趣能力等出发,以“新忠义”精神为 主题,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 价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而编制的微型课程群。该微 课程群以融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中的“忠义”因子为特 色,由若干子课程形成序列,供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
  江阴被称为“忠义之邦”,涌现了许多忠义之士,如 春秋延陵季子、战国春申君、明代徐霞客等。目前,已诞 生的能独立成课的小学“新忠义”课程主要分为爱祖国、 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爱亲人、爱自己三类。其中爱 祖国、爱家乡一类主要以江阴本地传统地域文化为依托 进行设计与开发。例如:“医学家曹颖甫” “永远的艺术 家——上官云珠”等微课程,选取了江阴本地具有代表 性的名人作为课程主题,通过让学生参观故居、展览馆, 寻访相关人物、査询相关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江 阴忠义人物的事迹,感知他们的新忠义精神。再让学生 进行故事演讲、相关诗文诵读,进一步传承江阴地域文 化。同时,“’非遗’马蹄酥——不变的老味道” “江鲜小 食蟻蝶螯”,将马蹄酥、螃螟螯等地道的江阴美食带进了 小学课堂,这些带着浓浓的江阴本土味道的微课程受到 了学生们的欢迎,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
  2.课程类型丰富,有层次
  “忠义”是世界各国育人做人之准则,但其内涵因国 情不同而各具本土特色。我校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要求以及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必备品格”,结合“立 德树人,求实创新”的校训,提出了 “新忠义”的概念。小 学“新忠义”主题微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是:爱祖国、爱家乡,为社会负责。已开发的课程主要有: “中国红” “忠义老街” “难忘的红色之旅”等。第二层次 是:爱学校、爱班级,为集体负责。已开发的课程主要有: “关爱他人” “校园植物知多少”“多彩绘本,助力入学” 等。第三层次是爱亲人、爱自己,为家庭负责。已开发的 课程主要有:“如何和同学相处” “年味分享”等。三个 层次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 能力,以“新忠义”精神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 的形成,涵育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涵育综合素养之法
  1.生活经验交汇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在一个丰富真实的 情景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有足够的自我知识建构的 空间。目前学生的道德教育缺少真正适合学生的生动内 容,学生在教师灌输式的道德说教中所接触的是抽象的 时代或地域的人、事、物,是一种干巴巴的形象,这很难让 学生在现实中结合实践去模仿体验,更难以使学生内化。 我校小学“新忠义”微课程以贴近生活,选取生活素材来 设计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式、故事式、问题式等多种类型 的情境,让学生多角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启发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 的。同时,通过搜集人事物、査找资料、课外拓展等形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架起桥梁。
  例如,孝顺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 要素。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学生 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懂得感 恩父母,让孝丿倾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我校开设 了微课程“微微一’孝’很倾城”,该课程以三八节为契 机,开展了护蛋活动,让学生体验家长培养自己成长的艰 辛,感受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 通过读绘本《我妈妈》,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讲述自己对画 面内容的理解,感悟真挚深切的亲子深情,夸夸自己的妈 妈。最后,学生用语言、行动祝妈妈“妇女节快乐”。
  2.跨科领域融合法
  “STEM教育整合理念提出的广域课程模式取消了 学科间的界限,将所有学科内容整合到新的学习领域,通 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各学科的知识”。作 为校本课程的小学“新忠义”微课程,将其他学科的知识 有效地融入课程当中,更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 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将 有利于小学“新忠义”微课程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其他 学科的学习,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革命烈士钱振标”这一微课程中,在收集 资料、了解相关事迹之后,学生们通过画钱振标像、讲述 钱振标事迹,制作美篇、PPT等方式汇报学习成果,记录 并分享活动心得,将革命烈士钱振标的教学内容与语文 的听说读写能力、美术的色系知识、信息技术的制作技能 等融进自己的作品里,放飞自己的想象,进一步传承革命 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这正是小学“新忠义”微课程与其 他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地融合,滋润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的体现。
  3.巧用社会资源法
  社会资源是“一池活水”,有效引进社会资源参与课 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说 过:“社会即学校,必须在大社会里,才能收获丰富的真教 育。”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让学生接触社会并 融入社会。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感兴 趣的活动内容,大胆开发创新课程,将社会资源有机融合 到小学“新忠义”微课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在开 放、探索、互动的氛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非遗’马蹄酥——不变的老味道”微課程 中,学校邀请了制作马蹄酥的师傅走进小学课堂,让学生 听师傅讲解马蹄酥的故事,亲自动手跟着师傅制作马蹄 酥。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学生参观马蹄酥工厂,进一步了 解马蹄酥制作过程。
  4.贴近学生需求法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课程变革的基本准则,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是课程变革的核心目标。精准 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校微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议 题。在实际开发微课程过程中,应减少微课程内容与学 生的心理差距,减少学习需求与课程的现实差距,促进学 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我校小学“新忠义”特色主题 微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将最大限度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满足小学生社会交往需要,获得 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保障。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 洛认为,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的重要 组成部分。与同伴的交往,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这些基本 需要。因此,我校开发了微课程“我会交朋友”。在该课 程中,设计了讲故事、情景剧、你画我猜等活动,通过课 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敢于和他人交朋友;让学生认识 到嫉妒心理的表现、感知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己的危害; 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 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对于民族风俗、文明及精神的概括总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时间沉积下的文化精髓.纪录片作为一种节目形态,
期刊
伴随着教育界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如何上好历史这门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成为中学历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2016年起逐步推行的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六册3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单元主题。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无视单元主题的存在,按部就班地执行着各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背离了统编教材的编写初衷,也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我钻进车里,来回倒上两把,让车头对准大门口。王莉拉着女儿坐进来。父母站在车边,透过玻璃往里看,跟孙女说话。我把玻璃降下,让小家伙听见爷爷奶奶的话,可她像什么也听不见,木然望着前方,就和她妈妈一样。  大年初三,年还没有过完,可我们要离开这里。我的妻子王莉,是城里人,独生女,也有父母需要孝敬。实际上,王莉并非恪守凡俗礼节之人,甚至对传统观念持保留意见,在她看来,要不要早日回城给自己的父母拜年,并不重
期刊
【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和管理 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结合、教学模式从以 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优质资源的共享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瓶颈的突破,形成了具有 智能元素的“未来教室”。本文从物联网环境下小学未来教室的现状出发,分析在探寻教学改革新 模式过程中产生的利弊。  【关键词】物联网未來教室智
低空的灰色云团越来越浓,天色突然黯淡了,几个当地人匆匆忙忙地从舞台上抬下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香山踮起脚尖也看不清躺在担架上的人的脸。香山小跑着跟在黑人后面喊道,Amigos,Amigos(西班牙语:朋友)!他们只顾赶路,没有理睬他。老旦默默看了眼喘着粗气的香山。香山弯下腰,他的拖鞋襻脱落了。要死了!香山骂道。他在行人背后举起右手做一个枪毙的手势,嘴噘着,发出“彪”的口型。  雨季天黑得有些早了,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