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国际化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中国优秀的纪录片从此有了自己的国际媒体播放平台。纪录频道全球化的定位要求在其平台上播放的纪录片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再次受到关注。本文将从创作的角度对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纪录片;创作;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92-01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纪录频道目前以中英两种语言播出,是中国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以播放国产纪录片为主。开播以来,相继播出的《美丽中国》、《玉石传奇》、《地球脉动》等受到了观众的热捧,成了央视新年的收视热点。尤其是和BBC合拍的《美丽中国》以及呈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更是体现了国际化的水准。
  作为刚刚开通的频道,纪录频道的收视份额和观众到达率,远远超过央视近年来其他新设频道的同期数据。海外媒体评价“中国纪录片进入国际媒体平台播放,将是其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飞跃。”多家境外电视台更是要求获得纪录频道播出权。于是,国内的纪录片制作人纷纷惊呼,国产纪录片的春天已经到来。然而,中国纪录片的春天真正到来了么,中国纪录片是否已经真正的走向了国际化,在走向全球化的道路上又将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中国纪录片如何走出困境,本文将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对以上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纪录片创作国际化的现状
  
  (一)题材选择
  选题没有国际性,题材和表现手法过于本土化是让中国纪录片无法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在国际纪录片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中国纪录片是人文历史题材类,鲜有现实题材类,这是因为我们自己拍的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意识形态色彩比较鲜明。另外,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大多是栏目性的、杂志式的,制作不够精良,题材也有局限,大部分又不是高清制作,进入不了国际市场。
  
  (二)制作手法
  在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中,导演和摄影往往受到重视,后期的合成和制作却经常被忽略。大量资金可以投入到电视剧,娱乐节目等其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设备上,纪录片却很少能用到先进的后期制作设备。质量水准高的纪录片不光需要好的导演、摄像,配乐、效果、语言、字幕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三)叙事手法
  西方纪录片导演多以直线思维的方式,运用开门见山、直切主题的叙事方法。中国纪录片导演多以迂回婉转的思维方式见长,在节目的头几分钟做许多故事的背景介绍、人物的铺垫等,使观众在头几分钟内已失去了兴趣。在故事发展的叙事过程中,西方纪录片要求主题集中不能分散,而在一些中国的纪录片中,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太多,结果使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西方观众不知所云。
  
  二、推进中国纪录片创作国际化的策略
  
  (一)选择题材国际化
  在国际纪录片交易市场上,自然、地理历史类等节目交易成绩较好。在纪录片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选择易于被国外观众接受的题材。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张力也得到充分的展示。2010年就涌现出了大量以国际化题材为内容的电视纪录片。我国第一部用电视的方式表现世界公司的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第一次触及到以往被纪录片忽略的公司题材,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起源、发展、演变、创新做了前所未有的梳理。
  
  (二)话语方式国际化
  中国纪录片要想进入世界市场,在话语方式上也要下功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设置悬念,层层深入。在纪录片的叙述中贯穿悬念,设置兴奋点,一步步地揭开谜底。去年的《公司的力量》在艺术上最富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其对故事化手法的灵活运用,悬念屡生、环环相扣,自然、深入地引领观众。第二,用画面讲故事。较之语言讲述性节目,画面语言类节目更易于被接受。因此,对于过去的事件创作者可以充分使用情景再现,或者运用3D数字动画技术等手段,尤其是对考古、历史等探索发现类的纪录片用这种形式去重构历史,会获得较好的效果。2006年9月推出的大型史诗纪录片《圆明园》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最真实的数字化还原,开创了纪录片三维特效的制作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制作包装规范化
  目前我们的节目制作中常见的几种不规范现象有:时间长度不规范;没有国际声道,没有解说词,不该有字幕的国际版打上了字幕;图像清晰度低,声音信号不稳定,同期聲采访杂音大,效果声不真实等。作为出口节目,存在这样的问题都是次品。中国的纪录片要进入国际市场,所有的节目都必须达到国际普遍认可的技术标准。其次,要注意镜头的稳定性、构图的完整性、剪辑的节奏等制作细节,尤其要注意解说词。纪录片要向海外观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解说词必须简洁、准确、信息量大,很多情况下还要富于戏剧感并充满激情。
  再次,国际市场通行长度为30分钟和1个小时的节目。较长较大的片子应在国内播出的同时,做缩编本向国际市场发行,给国际市场上的电视节目商以多种选择。例如《故宫》就是缩编后才向海外出售的。此外,在国际节目交易中,高清制作已经成为一个入门的门槛,这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来说也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
  中国纪录片真正走进国际化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在创作理念上作出转变,同时在市场操作上也要不断尝试与国际接轨,要有长远的眼光,做长远的计划,逐步在国际市场中树立品牌和形象。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必须依靠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要认真总结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特色,力争使中国电视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中国的纪录片真正成为“国家相册”。
其他文献
摘要:《白鹿原》作为一部能反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更长时间内小说艺术达到的高度和水平的成熟文本,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多角度的。其中有对《白鹿原》的纵向研究(即研究其艺术手法),也有对《白鹿原》的横向研究(即研究其思想内容),尤其是站在悲剧美学的角度审视其中的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这极大地丰富了《白鹿原》的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但是人们往往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那些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男权角色一朱先生、白嘉轩、鹿
期刊
摘要:一部战国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纵横策士的叱咤史。作为纵横策士中的崢嵘人物,苏秦扮演着贤人与反间之人于一身的复杂角色,也因为他的贤人之能与反间之术,使得其人生就如传奇般“有意思”,本文尝试以品读传奇之心态,探讨苏秦身份的双重性和趣味性,于此探索其“玩转”战国过程中或悲或喜的人生传奇。  关键词:苏秦之性;贤人之能;反间之术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又与现实发生尖刻的矛盾,极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体现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轨迹。但,其人文主义思想也存在时代局限。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5-01    一、引言    14到16世纪,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交换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
期刊
摘要:本文浅析了巴赫与亨德尔的异同。  关键词:巴赫;亨德尔;异同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02-0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位音乐巨匠长屹其中,那就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由于出生在同一时期,使得人们在谈论其中任何一位时都不不禁提到另一位,并拿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比较。虽然他们很多优点都是对立的,但
期刊
摘要:深度报道被媒体作为市场竞争的突破口和重型武器。深度报道是社会变革的产物。所以一定程度上,深度报道是一个社会时代的缩影。近20年来,中国的电视媒体深度报道伴随着社会的变革飞速发展,取得了成就,存在着问题。  关键词:电视;深度报道;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93-01    一、电视媒体深度报道的特点    电视新闻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一系列反映八零后婚姻和感情生活的都市青春剧引起热议,给观众带来了众多抚慰心灵的精神盛宴。2010年下半年,《婚姻保卫战》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学视角——该剧本身的精良制作和传播学视角——该剧满足了受众多方面心理需求从而受到受众青昧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婚姻保卫战》的热播现象,以及都市青春剧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都市青春剧;赵宝刚;婚姻保卫战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代电影艺术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因素。无论是3D还是AE,越来越多的高级操作技术被运用到电影艺术中,为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震撼的视觉享受。电影艺术在不断吸纳着来自网络的信息和由网络技术所带来的观念的变革时,也因为网络的传播方式与理念带来了自身的改变。但是,在电影发展与互联网结合日益紧密的今天,却出现了一个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网络电影盗版日益猖狂。这对于电影艺术的传播和电影工业的
期刊
摘要: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为例,探讨中西方新闻传播的差异,找出西方媒体为何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得出中国媒体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妖魔化中国;中西新闻传播;差异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8-01    一、从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中寻找“妖魔化中国”的原因    西方“妖魔化中国”由来已久,这其中有诸如意识
期刊
摘要:闽台艺术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于福建美术教育来说,有责任继承和弘扬闽台艺术,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本文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入手,探讨闽台文化与美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研究。  关键词:地域文化;闽台文化;美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97-0
期刊
摘要:蒙太奇是创作者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不同镜头,然后再按照作者的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使他们产生对比、连续、衬托、联想、悬念、强弱、快慢的节奏等用途,从而形成一部完整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主题思想的作品。它是电视纪录片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本文以《英与白》为例,对蒙太奇在纪录片中的作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蒙太奇;纪录片;英与白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