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关键词 转变观念 遵循规律 改进方法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由此看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总的来说,语言能力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其实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为此,要着重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英语和母语的关系以及听读和说写的关系。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终生学习。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學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编辑 郑云东)
关键词 转变观念 遵循规律 改进方法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由此看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总的来说,语言能力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其实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为此,要着重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英语和母语的关系以及听读和说写的关系。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终生学习。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學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编辑 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