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上下对精准扶贫工作愈发重视,科技发展带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教育的信息化,从而为高职院校在对信息化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上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教育;扶贫
百年大计,教育為本,教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面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与信息化结合,成为大家的热点。特别是实现通过以科技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为保障,从而实现教育的精准扶贫。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教育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刻,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职教育,进而提高文化水平以及创业就业的生存技能,不仅可以促使一个家庭摆脱贫困,还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扶贫先扶智,国家和社会即使加大了巨大财力和物力投入,但是效果却不明显,一方面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师资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这些都成为教育能否精准扶贫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等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打破了城乡化的界限,让国家的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让教育资源优秀的地区和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紧密相连。通过互联网,各个地区积极建立以“信息化+教育”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高职教育也成为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重要的手段。
一、高职院校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参与教育精准扶贫,为我国的扶贫工作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推进精准扶贫攻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生存技能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高职院校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组织之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接近地区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灵活依照当地的市场环境以及贫困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高职院校精准扶贫
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打破传统教育扶贫模式和局限,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要求,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实践一对一的个性帮扶。教育信息化能够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共享优质教师,避免贫困地区由于教学能力有限造成教育资源不平衡。并且及时通过大数据反馈远程教学学习的效果,有目标的调整教育内容的改变和实施。
“十二五”以来,国家加大力度对示范性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师资素质提高计划等重大决策,中央财政投入数百亿,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师资以及学校硬件设施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偏远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发展依旧缓慢,没有新起色。通过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等技术,可让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最大限度的推广,网络的共享性、无界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要,足不出门就可以实现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实现名师的指导、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的投入费用,节省了学校费用的指出。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高职院校对扶贫机制的精准探索
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除了在解决教育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功利性和盲目性问题外,更多的应该注重使用“信息化+高职教育”模式,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有针对的进行高职教育的定向精准扶贫与细化。
信息化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于差异的存在,导致不同区域需求的个性化差异,传统教育扶贫不能做到定向、个性化帮扶。在新形势下,信息化高职教育的自身优点可以满足。针对不同需求,开展适合当地民生与学生学习特点的专业技能,弥补教育职员薄弱的环节,避免巨额资金投资建设多媒体等资源白白建设而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师资队伍的建设决定着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除了加大对贫困地区师资投入的同时,还要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化为高职教育提供定制化职教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利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为贫困地区的师资提供有力的理论教学水平与技能培训,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四、高职院校健全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一)健全高职院校经费的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相关部门必须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重视,教育扶贫经费应向高职院校倾斜,确保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确保高职院校教育学生的补助金额与普通高校学生的补助金额一致。其次,各项教育经费附加在高职院校教育上的应用比例要高。再次,拓展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各种一切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确保其教育经费充足。最后,配备建立资金使用监督部门、纪委部门,确保资金专项应用与监督。
(二)完善高职院校资源的保障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的教育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发展。为确保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果,政府及相关院校都应助力其资源的不断完善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得完善,使其向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满足时代发展对扶贫对象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要求。另一方面,完善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根据不同课程教育的需要、形式与目的,完善相关的师资力量,不仅可以聘请企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人员进行授课,还可以更好地结合职业技术教学的实践。
(三)完善高职院校宣传的保障机制
当前,许多贫困地区的人员不了解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工作,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影响了该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此,高职院校的相关负责人必须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正确了解职业教育及其精准扶贫工作。要着重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改变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错误认知。突出宣传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理念,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要以实际案例为根据,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认可度。可以真实的故事为贫困者点希望,并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学习科目,为其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四)完善高职院校就业的保障机制
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大幅度有所提升,但其扶贫工作的后续效果偏低,学生毕业后就业得不到有效保障。这需要政府部门等协调下,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保障机制,政府应通过各种保障政策与激励政策,呼吁企业关注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对象,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进一步保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完成。
在新形势下,“信息化+高职教育”时代模式下,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要及时对存在问题做出系统性的分析与探索,有针对想的定制改善方案,进而开辟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EB/OL].[2019-09-12]
[2]马敏.教育扶贫:高校如何精准发力?[J].湖北政协,2017(09):12
作者简介:毕瀚书(1978-),女,吉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教育;扶贫
百年大计,教育為本,教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面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与信息化结合,成为大家的热点。特别是实现通过以科技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为保障,从而实现教育的精准扶贫。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教育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刻,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职教育,进而提高文化水平以及创业就业的生存技能,不仅可以促使一个家庭摆脱贫困,还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扶贫先扶智,国家和社会即使加大了巨大财力和物力投入,但是效果却不明显,一方面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师资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这些都成为教育能否精准扶贫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等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打破了城乡化的界限,让国家的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让教育资源优秀的地区和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紧密相连。通过互联网,各个地区积极建立以“信息化+教育”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高职教育也成为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重要的手段。
一、高职院校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参与教育精准扶贫,为我国的扶贫工作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推进精准扶贫攻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生存技能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高职院校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组织之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接近地区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灵活依照当地的市场环境以及贫困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高职院校精准扶贫
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打破传统教育扶贫模式和局限,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要求,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实践一对一的个性帮扶。教育信息化能够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共享优质教师,避免贫困地区由于教学能力有限造成教育资源不平衡。并且及时通过大数据反馈远程教学学习的效果,有目标的调整教育内容的改变和实施。
“十二五”以来,国家加大力度对示范性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师资素质提高计划等重大决策,中央财政投入数百亿,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师资以及学校硬件设施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偏远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发展依旧缓慢,没有新起色。通过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等技术,可让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最大限度的推广,网络的共享性、无界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要,足不出门就可以实现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实现名师的指导、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的投入费用,节省了学校费用的指出。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高职院校对扶贫机制的精准探索
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除了在解决教育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功利性和盲目性问题外,更多的应该注重使用“信息化+高职教育”模式,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有针对的进行高职教育的定向精准扶贫与细化。
信息化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于差异的存在,导致不同区域需求的个性化差异,传统教育扶贫不能做到定向、个性化帮扶。在新形势下,信息化高职教育的自身优点可以满足。针对不同需求,开展适合当地民生与学生学习特点的专业技能,弥补教育职员薄弱的环节,避免巨额资金投资建设多媒体等资源白白建设而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师资队伍的建设决定着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除了加大对贫困地区师资投入的同时,还要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化为高职教育提供定制化职教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利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为贫困地区的师资提供有力的理论教学水平与技能培训,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四、高职院校健全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一)健全高职院校经费的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相关部门必须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重视,教育扶贫经费应向高职院校倾斜,确保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确保高职院校教育学生的补助金额与普通高校学生的补助金额一致。其次,各项教育经费附加在高职院校教育上的应用比例要高。再次,拓展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各种一切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确保其教育经费充足。最后,配备建立资金使用监督部门、纪委部门,确保资金专项应用与监督。
(二)完善高职院校资源的保障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的教育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发展。为确保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果,政府及相关院校都应助力其资源的不断完善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得完善,使其向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满足时代发展对扶贫对象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要求。另一方面,完善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根据不同课程教育的需要、形式与目的,完善相关的师资力量,不仅可以聘请企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人员进行授课,还可以更好地结合职业技术教学的实践。
(三)完善高职院校宣传的保障机制
当前,许多贫困地区的人员不了解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工作,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影响了该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此,高职院校的相关负责人必须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正确了解职业教育及其精准扶贫工作。要着重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改变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错误认知。突出宣传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理念,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要以实际案例为根据,提升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认可度。可以真实的故事为贫困者点希望,并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学习科目,为其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四)完善高职院校就业的保障机制
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大幅度有所提升,但其扶贫工作的后续效果偏低,学生毕业后就业得不到有效保障。这需要政府部门等协调下,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保障机制,政府应通过各种保障政策与激励政策,呼吁企业关注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对象,为其提供就业机会,进一步保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完成。
在新形势下,“信息化+高职教育”时代模式下,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要及时对存在问题做出系统性的分析与探索,有针对想的定制改善方案,进而开辟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EB/OL].[2019-09-12]
[2]马敏.教育扶贫:高校如何精准发力?[J].湖北政协,2017(09):12
作者简介:毕瀚书(1978-),女,吉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