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农村中小学的特点,从自身因素和压力、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及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因素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分析,为减轻和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在新课改中提出,教师作为引导学习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高强度,长时间的与学生互动工作的同时,还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种种诉求,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工作与生活角色的转换等,伴随着教学压力的增加,使得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焦躁、身心疲惫、缺乏工作激情,进而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处于职业倦怠下的教师,一直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就会造成工作激情下降,无法较好的体验到教学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由于缺乏职业认知感,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必要的交流,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其创造力的培养。由于农村地区存在教师和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在新课改下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教师个体在面对实际与需求矛盾时,产生诸多不良适应,需对教师职业倦怠采取必要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1.根据近年的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自身原因和承受的压力是造成倦怠的因素之一教师的工作场所单一,往往需要久站和久坐,由于缺乏必要的户外锻炼,造成教师身体素质下降,在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中因身体疲劳造成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容易使教师怀疑自身的工作能力而厌倦工作。對于新进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从事的工作期望很高,在实际工作之后发现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和工作环境与期望值存在较大的偏差,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平衡,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动力,渐渐转化为厌倦教学工作;在新课改提出后,对教师的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年老的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对于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无法较好的跟进,无法很好的为学生进行答疑和教学,造成其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失落和自责,进而引发职业倦怠。
教师的工作,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和家庭期望。新课改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授课教师在应对日常教学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满足日益变化的教学环境,但是高强度和高压力态势下,容易造成教师顾此失彼,疲惫之下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学校作为教师工作的单位,为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校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教学评比、教学考核和升学的压力,学校都希望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但实际的情况是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在原本繁重的教学任务下还要满足学校的要求,必然是使教师身心俱疲,无力应对。
2.社会地位和认可度的影响社会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职责,在社会整体结构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承受较大社会压力的同时,其社会地位与取得的收入不匹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比城镇教师的收入低,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等也较之落后,根据文献和调查分析,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收入较低。在生活的窘迫和努力的工作中感到迷茫,在怀疑所从事的职业和实现的人生价值的矛盾中,渐渐丧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出现反感和厌倦的情况。
教师的工作得到认可可以提升教师个人成就感。目前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对犯错误的学生家访时,家长与子女交流较少,其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小孩听话懂事,认为在学校教师未管教好学生。学生对于课程和教师的喜爱,同样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认可。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班级较少,每个班级中学生数量较多,加上教师所带班级较多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有的敏感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这种疏忽认为其不重视他,与教师的渐渐疏远出现厌学的情况;与此同时,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教师的唠叨和频繁的让其改正,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张,出现矛盾激化的情况,造成教师为学生的教导方式和认可度而感到苦恼,在失望与无助中衍生职业厌倦的情绪。
3.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将“人性化”的概念引入对教师的管理也逐渐被广大学校接受。部分农村中小学,规章制度更新滞后,一些缺乏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会伤害教师的自尊,也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对于缺乏公正公平的规章制度,部分教师会因为不公正的待遇而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上进心。还有部分学校由于制度的限制,使得教师无法通过校外培训和学习而提升自己,教师渐渐丧失创新力和活力,对待工作激情消退。
单一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容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信心降低,教师的考核主要是教学评比和绩效考核,除此之外,年终优秀评选,只有部分教师获得,一些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因为其得不到奖励而出现怀才不遇和不满的情绪。对于教师职称的评定中,除了教学业绩外还需要考察发表的论文和项目成果等,对于教学能力强但不会写论文的教师,往往在职称的评定中感到迷茫与无助。
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教师在工作之余应加强体育锻炼,正视自己的工作,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建立以“学生为受教者,教师为施教者”的观念。在工作中,积极树立短期的教学目标,摆正心态,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教学资源较少,应通过网上课堂,订购教学期刊等方式,学习教学新方法和新理念。教师应加强自我素质修养,在受到压力后,主动积极通过运动、游玩和听音乐看书的方式进行缓解,同时可以向家人和朋友倾述,在解决压力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积极营造教师社会信任氛围,使教师获得来自社会的自信和成就感;建立同工同酬、优劳优酬制度,教育部门应将教师工资补贴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同时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师的生活实际困难。家长应该和教师良好的配合,为学生创造合理的学习环境,家长对老师和学生的期望应该合理适中,并相信教师的管理。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落后的面貌,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必要设施。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性化规章制度,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积极落实激励制度,将内在的奖励和表扬机制同外在的评优和晋升职称的机制联系起来,实行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对于教学工作出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应公平公正的及时采用物资奖励以激发其对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校内和校外的培训工作,学校还可以减少班级人数,增加教师数量来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情况;对于职业倦怠较为严重的教师,可以通过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为其心理开导,并积极同同事、朋友和亲人沟通,转变思路和想法,共同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在新课改中提出,教师作为引导学习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高强度,长时间的与学生互动工作的同时,还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种种诉求,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工作与生活角色的转换等,伴随着教学压力的增加,使得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焦躁、身心疲惫、缺乏工作激情,进而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处于职业倦怠下的教师,一直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就会造成工作激情下降,无法较好的体验到教学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由于缺乏职业认知感,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必要的交流,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其创造力的培养。由于农村地区存在教师和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在新课改下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教师个体在面对实际与需求矛盾时,产生诸多不良适应,需对教师职业倦怠采取必要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1.根据近年的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自身原因和承受的压力是造成倦怠的因素之一教师的工作场所单一,往往需要久站和久坐,由于缺乏必要的户外锻炼,造成教师身体素质下降,在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中因身体疲劳造成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容易使教师怀疑自身的工作能力而厌倦工作。對于新进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从事的工作期望很高,在实际工作之后发现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和工作环境与期望值存在较大的偏差,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平衡,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动力,渐渐转化为厌倦教学工作;在新课改提出后,对教师的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年老的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对于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无法较好的跟进,无法很好的为学生进行答疑和教学,造成其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失落和自责,进而引发职业倦怠。
教师的工作,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和家庭期望。新课改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授课教师在应对日常教学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满足日益变化的教学环境,但是高强度和高压力态势下,容易造成教师顾此失彼,疲惫之下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学校作为教师工作的单位,为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校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教学评比、教学考核和升学的压力,学校都希望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但实际的情况是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在原本繁重的教学任务下还要满足学校的要求,必然是使教师身心俱疲,无力应对。
2.社会地位和认可度的影响社会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职责,在社会整体结构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承受较大社会压力的同时,其社会地位与取得的收入不匹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比城镇教师的收入低,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等也较之落后,根据文献和调查分析,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收入较低。在生活的窘迫和努力的工作中感到迷茫,在怀疑所从事的职业和实现的人生价值的矛盾中,渐渐丧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出现反感和厌倦的情况。
教师的工作得到认可可以提升教师个人成就感。目前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对犯错误的学生家访时,家长与子女交流较少,其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小孩听话懂事,认为在学校教师未管教好学生。学生对于课程和教师的喜爱,同样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认可。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班级较少,每个班级中学生数量较多,加上教师所带班级较多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有的敏感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这种疏忽认为其不重视他,与教师的渐渐疏远出现厌学的情况;与此同时,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教师的唠叨和频繁的让其改正,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张,出现矛盾激化的情况,造成教师为学生的教导方式和认可度而感到苦恼,在失望与无助中衍生职业厌倦的情绪。
3.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将“人性化”的概念引入对教师的管理也逐渐被广大学校接受。部分农村中小学,规章制度更新滞后,一些缺乏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会伤害教师的自尊,也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对于缺乏公正公平的规章制度,部分教师会因为不公正的待遇而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上进心。还有部分学校由于制度的限制,使得教师无法通过校外培训和学习而提升自己,教师渐渐丧失创新力和活力,对待工作激情消退。
单一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容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信心降低,教师的考核主要是教学评比和绩效考核,除此之外,年终优秀评选,只有部分教师获得,一些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因为其得不到奖励而出现怀才不遇和不满的情绪。对于教师职称的评定中,除了教学业绩外还需要考察发表的论文和项目成果等,对于教学能力强但不会写论文的教师,往往在职称的评定中感到迷茫与无助。
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教师在工作之余应加强体育锻炼,正视自己的工作,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建立以“学生为受教者,教师为施教者”的观念。在工作中,积极树立短期的教学目标,摆正心态,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教学资源较少,应通过网上课堂,订购教学期刊等方式,学习教学新方法和新理念。教师应加强自我素质修养,在受到压力后,主动积极通过运动、游玩和听音乐看书的方式进行缓解,同时可以向家人和朋友倾述,在解决压力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积极营造教师社会信任氛围,使教师获得来自社会的自信和成就感;建立同工同酬、优劳优酬制度,教育部门应将教师工资补贴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同时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师的生活实际困难。家长应该和教师良好的配合,为学生创造合理的学习环境,家长对老师和学生的期望应该合理适中,并相信教师的管理。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落后的面貌,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必要设施。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性化规章制度,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积极落实激励制度,将内在的奖励和表扬机制同外在的评优和晋升职称的机制联系起来,实行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对于教学工作出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应公平公正的及时采用物资奖励以激发其对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校内和校外的培训工作,学校还可以减少班级人数,增加教师数量来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情况;对于职业倦怠较为严重的教师,可以通过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为其心理开导,并积极同同事、朋友和亲人沟通,转变思路和想法,共同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