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调控探微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因此,教学调控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详略分明,调控教学内容
  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学情确定教什么、教多少;凡学生自己能够感受的内容,就应尽量少讲或不讲,如欣赏与评述部分;凡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掌握的内容,就应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如造型与表现;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则应浓墨重彩,讲深讲透,如设计与运用。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条分缕析,唯恐有半点疏漏。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难以获得学习需要上的满足和愉悦。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必需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突出重点、主攻难点、解决疑点,从而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二、快慢相宜,调控教学速度
  教育心理学认为,讲课速度过快,容易使学生思维受阻,造成“消化不良”;速度过慢,容易使学生思维松弛,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恰当调控教学速度。一般的知识点、关键的问题,思维活动量大,讲授的速度应放慢些,要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听懂弄通,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作进一步的探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保证感知的量,又保证感知的质,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另外,还要合理使用教学时间,防止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教学速度的快慢要以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发挥想像为前提,做到节奏紧凑而不浮华,速度舒缓而不浪费时间,快慢相宜,错落有致。
  三、张弛结合,调控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张弛结合,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具体地说,要注意两点:一是避免学习低潮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原有美术基础以及内容难易度改变等复杂因素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往往出现波浪式的潮起潮落现象。画得成功,学生的情绪就激昂,即出现潮涨现象;而一旦画糟了,学生情绪就低落,即出现低潮现象。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可能避免学习低潮的出现,把课堂气氛逐步推向高潮。二是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而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制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兴奋活跃状态。
  四、疏密相间,调控思维流量
  课堂教学必须控制好知识密度。因为知识密度小,学生的思维活动频率低,思维流程行进缓慢,效率必然就低;密度过大,学生思维活动频率太高,就会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效率必然也低。课堂教学要设置好知识的密度,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教学信息,提高思维密度。有的教师将一节课的内容分几课进行;有的教师上欣赏课只将课本上的文字复述一遍就让学生看书做作业;还有的教师设置问题缺少一定的难度,学生不用多加思考便能回答出来,结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学生的绘画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讲或辨,或议或练,加大密度,加大容量,加快节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第二,留出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画家在一幅画面上恰到好处地留出一些空白,就能形成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主次有别、布局和谐的优美艺术。美术课亦应恰到好处地留下空白,让学生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生理特征,切实把握好知识的密度、容量,做到有疏有密、疏密相间,恰当地控制学生思维流量,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的技巧和手段。教师要像驾驶员一样掌控着课堂,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的调控,力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细微处见功力,在用心处见精神,让课堂教学在有序高效中运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高二年级哲学常识的特点是抽象、深奥、难理解,如何促成知识由直观、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而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中要讲究教学艺术。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与教学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合理选择教学艺术形式和内容,恰当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教学艺术形式、内容和手段都是为特定的主题服务的,如何实现二者和谐统一?笔者认为,一节成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想让课堂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要在导入上下功夫。语文课堂导入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浅谈六种方法。  音像造势导入。音像导入是指采用放录音、录像、幻灯片等手段引渡新篇目新知识。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音像新鲜、生动,强烈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能迅速带领学生进入课堂需要的特定情境。例如,讲杜牧的《赤壁》,可让学生欣赏电视剧《三国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使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
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是只被动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学法指导  1.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分为单元预习和课时预习。单元预习要求学生在每单
新课标指出:“应用新课程教学,教师不再是单纯满堂灌输的施教者,而要成为教学研究的研究者,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是指导,重在创设情境,激励引导,提供条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更多的是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这种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从“唯我论”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一、语文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重视课堂中教学法的应用。  以往的案例和个人的实践研究证明,案例教学法无疑是其中很好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丏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以看出大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培养。那么,立足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朗读课文,诱发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将其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在不少人的眼里,思想政治课是枯燥的、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多展示的是难记的概念、枯燥的理论、无用的框条,而政治教师大多严肃而淡漠,缺少艺术审美,总而言之,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无生机无活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前后联系,又要注意本国史和世界史的横向联系,还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六个方面的联想。  1.同类知识的联想  历史知识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内容。在学习时将同类知识联想归纳,不但可以避免知识记忆的混淆,还有利于巩固知识
一、阅读理解的思维方法    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但还是可以总结成几个阅读理解的思维方法。  1.具体化  有人说:任何一个词,如果不放在句中,我就不知道其含义。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词不离句。翻词典查到的词的含义是抽象的,当词运用在句中时具体的语言环境赋予了该词特定的含义,使该词抽象的含义具体化,我们应当理解的是这具体化的含义。  2.形象化  语言都具有形象性,英语也不例外,它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