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方案明确指出:考核与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通过评价,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通过否定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其次,教学评价能给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新课程方案,积极倡导多元化评价。
新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抽象的,其操作性强,更全面的体现了科学素养的要求,它更重过程与方法,重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要知道强调教学是否有效是依据学生是否有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要有质量,可测评性等内容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
以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标准,新的评价观还体现在由重视相对评价转向以绝对评价和内差评价为主,弱化评价的选拔和淘汰功能。相对评价以一个集体的平均水平为标准,对每一个学生作评价,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有利于选拔活动。绝对评价则以《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目标为通用标准,对每个同学所作评价。它适用于促进全体同学达到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它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目标都相吻合,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内差评价是以学生过去的发展状况来评价现有的发展水平,或以自己的长处评价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内差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这是新的价值观更应该体现的。如有些学校设立的最佳进步奖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评价的方法追求个体认识和理解相对性评价
如在书面测验中尽量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试题重在考查个人自学水平与理解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中,多采用观察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适时评价与指导。特别是研究性课题,更强调个人认识水平层次不同,不可采用同一结论来评价,它具有极大的评价弹性。其次更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可以采用提问、作业、书面测验,家庭小测验汇报,化学小晚会表演等;如研究性课题采用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阶段总评,成果展示等评价形式;情感态度的评价可以采用谈话、观察、问卷调查、行为分析等形式。再次,新的评价方法由重在评分转向评语。评语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有个性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指导学生今后更好发展,但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比较、鉴别和竞争活动,可比性差。运用评分,易于鉴别学生之间的高低,可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意识,但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负担,不利于个性特点的发挥,不利于因材施教,况且高分不一定高能,高分不一定有创新能力。因此评语的全面性、个性化、发展性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评价的主体体现个体和小组评分相结合的评价
在实验课或研究型课题以及其他分组活动中,不仅要重视个体评价,更应关注小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相互协调等精神状况。其次,从单项的教师评价转向师评、生评、自评三者相结合,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象每次测验结束之后,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评价,但教师评价往往带有总体性、共同性、一般性,关键是要根据学生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学生之间由于接触频繁,关系交往密切,年龄心理相仿,易沟通,且与师评相比,生评克服了师评代沟大、盲目性、片面性等,生评会更准确、真实、可靠,更能有的放矢。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足见自评之重要,自己不断检查自己,不断评价自己,会弥补不足,扬长避短,发挥潜力。象有的学校已把当日总结直接排入课程表中,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的实施方式。
四、评价的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
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特别强调活动表现评价,注重从课程的起点、过程、终端关注每个学生。形成性评价就是在各阶段各环节中对学生阶段性进步、过程进步给予评价,以便按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调控和改进。终结性评价是一个学习过程完成后所作的评价,它往往带有滞后性、迟缓性,缺乏及时的调整性与灵活性。不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验中,教师随堂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适时评价,及时解决,合理调控教学内容与进度都显得十分重要。
总之,新课程方案必须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观必须贯穿于教师教学实践中去。需要指出的是,人的发展的高层次目标(情感、价值观等),在本质上具有不可测性和不应控制性,评价时应采取一种开放的形式,不强求统一的规格和标准。
一.新课程方案,积极倡导多元化评价。
新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抽象的,其操作性强,更全面的体现了科学素养的要求,它更重过程与方法,重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要知道强调教学是否有效是依据学生是否有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要有质量,可测评性等内容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
以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标准,新的评价观还体现在由重视相对评价转向以绝对评价和内差评价为主,弱化评价的选拔和淘汰功能。相对评价以一个集体的平均水平为标准,对每一个学生作评价,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有利于选拔活动。绝对评价则以《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目标为通用标准,对每个同学所作评价。它适用于促进全体同学达到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它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目标都相吻合,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内差评价是以学生过去的发展状况来评价现有的发展水平,或以自己的长处评价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内差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这是新的价值观更应该体现的。如有些学校设立的最佳进步奖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评价的方法追求个体认识和理解相对性评价
如在书面测验中尽量减少客观性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试题重在考查个人自学水平与理解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中,多采用观察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适时评价与指导。特别是研究性课题,更强调个人认识水平层次不同,不可采用同一结论来评价,它具有极大的评价弹性。其次更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可以采用提问、作业、书面测验,家庭小测验汇报,化学小晚会表演等;如研究性课题采用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阶段总评,成果展示等评价形式;情感态度的评价可以采用谈话、观察、问卷调查、行为分析等形式。再次,新的评价方法由重在评分转向评语。评语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有个性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指导学生今后更好发展,但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比较、鉴别和竞争活动,可比性差。运用评分,易于鉴别学生之间的高低,可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意识,但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负担,不利于个性特点的发挥,不利于因材施教,况且高分不一定高能,高分不一定有创新能力。因此评语的全面性、个性化、发展性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评价的主体体现个体和小组评分相结合的评价
在实验课或研究型课题以及其他分组活动中,不仅要重视个体评价,更应关注小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相互协调等精神状况。其次,从单项的教师评价转向师评、生评、自评三者相结合,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象每次测验结束之后,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评价,但教师评价往往带有总体性、共同性、一般性,关键是要根据学生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学生之间由于接触频繁,关系交往密切,年龄心理相仿,易沟通,且与师评相比,生评克服了师评代沟大、盲目性、片面性等,生评会更准确、真实、可靠,更能有的放矢。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足见自评之重要,自己不断检查自己,不断评价自己,会弥补不足,扬长避短,发挥潜力。象有的学校已把当日总结直接排入课程表中,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的实施方式。
四、评价的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
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特别强调活动表现评价,注重从课程的起点、过程、终端关注每个学生。形成性评价就是在各阶段各环节中对学生阶段性进步、过程进步给予评价,以便按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调控和改进。终结性评价是一个学习过程完成后所作的评价,它往往带有滞后性、迟缓性,缺乏及时的调整性与灵活性。不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验中,教师随堂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适时评价,及时解决,合理调控教学内容与进度都显得十分重要。
总之,新课程方案必须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观必须贯穿于教师教学实践中去。需要指出的是,人的发展的高层次目标(情感、价值观等),在本质上具有不可测性和不应控制性,评价时应采取一种开放的形式,不强求统一的规格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