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一节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性质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也是判定平行四边形以及后面矩形、棱形、正方形教学的基础。性质教学讲得容易,一句话就可以讲完,但学生不易理解。性质是通过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不断观察、推理、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论断,学生要经历操作过程,一边想一边做,才能了解性质的真实含义。在教学中,笔者运用演示、推断、自悟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一、两图对比悟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性质
教材在前言部分安排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内容,然后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笔者认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个性质,也是最主要的性质,如果这样提出来了,学生被迫接受,只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为此,笔者采取了演示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体会出以上性质。“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一个梯形。请同学们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拿到图形以后,学生一眼就看出两图有明显的不同,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开始动手演示操作起来。从量角度大小到量边长度,最后大家都把两图重叠起来,发现了梯形有一组对边不平行,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点。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提出自己的结论和依据,使学生从图形的直观上升到文字表达,对这一性质有了深刻的体会。
二、对折演示悟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性质
先让学生度量几个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学生发现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分别相等。学生感到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上,先用字母或数据标出每一条边与每一个角。然后,把对角对折起来,形成两个三角形。沿着对折线撕开,让学生把两个三角形重叠,发现原来两个三角形全等。在重叠时候,让学生写出哪条边是对边,哪个角是对角。然后还原两个三角形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个边、各个角的关系,也就会自己推断梳理出教材中的证明思维过程:添加连线—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同理,可以推出对应角相等。
三、多点连接归纳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性质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对这个性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证明完成。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引导学生画出多条垂线段,再度量这些垂线段的长度,学生会发现这些垂线段的长度相等。学生会思考:“为什么有这样情况?”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擦去大部分的垂线段,只保留两条,于是学生发现这两条垂线段与两平行线之间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性质,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四、拆图观察推断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性质
关于这个内容的教学,教材采用勾股定理来证明,其实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复杂的关系中走出来,在一目了然的观察和操作中自悟性质。
给学生准备几个形状各异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图形上连接两条对角线,并用字母标出角、边的标志。如图(18.1-8)所示:
指导学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撕开,分成4个三角形,把三角形重叠起来,学生会发现是两组分别全等的三角形。重叠以后看看标志,知道两个相对位置的三角形分别全等。由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BO=OD,AO=OC,即对角线互相相等(平分)。再让学生如此操作,拆开几个平行四边形为4个三角形,学生会发现:无论如何都有两组全等三角形,对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即对角线互相平分)。
接下来,只要证明相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教材图18.1-9为例:由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可知AB=CD;从对顶角相等性质,得出∠COD=∠BOA;从AC⊥BC推理出,∠OCD=∠OAB,于是ΔCOD全等于ΔBOA。
教材在开篇教学能力培养建议中也提出,要进一步体会研究图形几何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即通过观察、类比、特殊化等途径和方法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再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它们。以上教学方法,正是笔者运用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演示、推断、自悟,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学生又在操作中探索,自己分析体会和总结,学会数学知识。
一、两图对比悟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性质
教材在前言部分安排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内容,然后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笔者认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个性质,也是最主要的性质,如果这样提出来了,学生被迫接受,只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为此,笔者采取了演示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体会出以上性质。“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一个梯形。请同学们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拿到图形以后,学生一眼就看出两图有明显的不同,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开始动手演示操作起来。从量角度大小到量边长度,最后大家都把两图重叠起来,发现了梯形有一组对边不平行,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点。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提出自己的结论和依据,使学生从图形的直观上升到文字表达,对这一性质有了深刻的体会。
二、对折演示悟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性质
先让学生度量几个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学生发现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分别相等。学生感到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上,先用字母或数据标出每一条边与每一个角。然后,把对角对折起来,形成两个三角形。沿着对折线撕开,让学生把两个三角形重叠,发现原来两个三角形全等。在重叠时候,让学生写出哪条边是对边,哪个角是对角。然后还原两个三角形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个边、各个角的关系,也就会自己推断梳理出教材中的证明思维过程:添加连线—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同理,可以推出对应角相等。
三、多点连接归纳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性质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对这个性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证明完成。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引导学生画出多条垂线段,再度量这些垂线段的长度,学生会发现这些垂线段的长度相等。学生会思考:“为什么有这样情况?”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擦去大部分的垂线段,只保留两条,于是学生发现这两条垂线段与两平行线之间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性质,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四、拆图观察推断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性质
关于这个内容的教学,教材采用勾股定理来证明,其实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复杂的关系中走出来,在一目了然的观察和操作中自悟性质。
给学生准备几个形状各异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图形上连接两条对角线,并用字母标出角、边的标志。如图(18.1-8)所示:
指导学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撕开,分成4个三角形,把三角形重叠起来,学生会发现是两组分别全等的三角形。重叠以后看看标志,知道两个相对位置的三角形分别全等。由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BO=OD,AO=OC,即对角线互相相等(平分)。再让学生如此操作,拆开几个平行四边形为4个三角形,学生会发现:无论如何都有两组全等三角形,对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即对角线互相平分)。
接下来,只要证明相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教材图18.1-9为例:由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可知AB=CD;从对顶角相等性质,得出∠COD=∠BOA;从AC⊥BC推理出,∠OCD=∠OAB,于是ΔCOD全等于ΔBOA。
教材在开篇教学能力培养建议中也提出,要进一步体会研究图形几何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即通过观察、类比、特殊化等途径和方法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再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它们。以上教学方法,正是笔者运用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演示、推断、自悟,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学生又在操作中探索,自己分析体会和总结,学会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