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纪律本质分析
1.课堂纪律的本质
关于课堂纪律,它指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反映课堂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受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以往我们过多地重视纪律的手段作用,即它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实质上,课堂纪律既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它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形成需要必要的教师指导与控制,以及同伴、集体、准则、舆论的约束。因此说,体育新课堂在提倡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不应放松对课堂纪律的关注,因为课堂纪律不仅仅是为了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堂纪律的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化及个性的形成。
2.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民主与约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自由与纪律,他们是一对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无法得到正确的执行。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有这样一个理念,即自由是与纪律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课堂中有了学生的自由,纪律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而要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就必然牺牲学生的自由。成功课堂管理的目的,并不在于限制学生们享受自由的机会,而是通过帮助他们,更充分地享受彼此合作、相互尊重带来的利益,来增加他们享受自由的契机与质量。纪律带给学生的不应是束缚和制约,而应该是自由和快乐。
二、体育课堂纪律的双重特性
体育课堂纪律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课堂常规,体育课堂与其它课堂相同,需要课堂常规以保证教学的高效率进行,而且体育课大多在操场上进行,需要经常变换组织教法,同时学生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大,相应的纪律就更复杂些,管理的难度更大,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必然会降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其二是体育课堂的纪律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层面上。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纪律教育的良好素材,因为每一运动项目都有相应的规则与礼仪,如网球、高尔夫等运动,不仅仅是比球技,更应该体现该运动的规则与礼仪。而这些运动成为学校教材后,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运动所体现的礼仪,学生们在学习该内容时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否则会阻碍活动的进行,遭到同伴的批评和谴责。在体育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对学生们个性品质及社会化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影响体育课堂纪律制定的学生因素分析
1.年龄差异
体育课伴随着学生度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各个阶段,而学生也随之逐渐成熟,在制定体育课堂纪律时,年龄因素是不能被忽视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尚未学会如何按照社会普遍接纳的方式行事,更加需要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纪律性的培养。而年龄稍长的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未必是忽视了规定程序或者没有能力做出符合要求的行为,很有可能是无事生非或是精心策划要扰乱课堂。称职的教师应当深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必须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
2.能力水平
制定体育课堂纪律时,学生的能力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体育课堂中,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可谓千差万别,如果教师选择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致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就可能产生纪律问题,没有什么事能比连续失败更加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了,也没有什么事比它更有可能诱发课堂纪律问题了。失败成自然的学生往往将一切归咎于学校和教师,以便维护自尊。实践中,教师喜欢更多地关注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同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学习环境,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这种待遇,而这恰恰是引发纪律问题的导火索。
3.性别因素
由于男女同学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其纪律问题。男同学一般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很希望教师给自己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如果这种表现欲望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产生纪律问题。而女同学则恰恰相反,她们大多数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害怕在众人面前出丑,自尊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应该对她们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在语言的使用上要非常谨慎,一旦损伤了女同学的自尊心,那么,纪律问题就很可能无法控制了。在纪律问题的呈现方式上,男女同学也有区别,男同学往往在课堂中表现出各种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而女同学则采取消极练习的方式,不响应教师要求的各种练习。
四、 新课程背景下贯彻体育课堂纪律的方法
1.实行人文管理
实行人文管理,实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早期的体育课堂管理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非常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强化的关系,纪律成为强化的手段,行为矫正就成为课堂纪律研究的重要理论模式。此后,课堂纪律的研究理论中出现了生物观,他们更加关注课堂的外部环境,强调环境的某些因素如温度、噪音等对纪律的重要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关注课堂纪律对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功能,认为课堂纪律并非是对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强制性的约束与控制,而更加关注纪律对于学生行为的促进。
2.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责任心和集体概念
一个对集体有归属感的人,会有责任感的滋生、集体概念的强化,会把个体的错误行为扼杀在发生之前。我们不是为纪律而纪律,超越纪律,其实是寻求纪律的替代物,实质是寻求学习动机。而集体概念、学习动机,又必须摒弃以往的说教和枯燥的灌输,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形成认识。良好的纪律活在体验中,活在集体活动的愉快之中,活在责任心和荣誉感之中。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特别是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的学习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条件,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时刻牢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3.纪律的执行应当公平一贯
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管理的实际中,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在班级的地位和表现的差异,而无意间做出不同的反应。当学生以同一方式违反了纪律,教师对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或体育骨干可能视而不见;相反,运动能力差或普通学生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与惩罚。这样做,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使学生对于课堂纪律的认知、情感、行为出现矛盾,而且会使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
4.课堂纪律的执行中应尽量采取积极的强化方式
课堂纪律一经确定,就需要对学生的各种反应方式进行强化,强化的目的是使学生纪律逐渐巩固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分为正向强化与负向强化,正向强化有助于激励学生的理想行为,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负向的强化则可能造成学生的恐惧与不安,甚至使师生关系变坏。因此,课堂管理实际中,应更加注意多采用正向强化,即使是在迫不得已使用负向强化时,也应注意不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攻击。
规则、纪律、快乐、自由,可以说是体育课堂纪律功能与价值的几个关键词。纪律是永恒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应有纪律存在,都要关注纪律,体育新课堂亦如此。体育新课堂只讲学生个性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误解。体育新课堂应当在解放与规范、自由与严格、民主与约束中求得最佳平衡点,任何避讳体育课堂纪律甚至取消纪律的做法都是有害的。
1.课堂纪律的本质
关于课堂纪律,它指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反映课堂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受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以往我们过多地重视纪律的手段作用,即它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实质上,课堂纪律既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它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其形成需要必要的教师指导与控制,以及同伴、集体、准则、舆论的约束。因此说,体育新课堂在提倡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不应放松对课堂纪律的关注,因为课堂纪律不仅仅是为了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堂纪律的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化及个性的形成。
2.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民主与约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自由与纪律,他们是一对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无法得到正确的执行。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有这样一个理念,即自由是与纪律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课堂中有了学生的自由,纪律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而要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就必然牺牲学生的自由。成功课堂管理的目的,并不在于限制学生们享受自由的机会,而是通过帮助他们,更充分地享受彼此合作、相互尊重带来的利益,来增加他们享受自由的契机与质量。纪律带给学生的不应是束缚和制约,而应该是自由和快乐。
二、体育课堂纪律的双重特性
体育课堂纪律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课堂常规,体育课堂与其它课堂相同,需要课堂常规以保证教学的高效率进行,而且体育课大多在操场上进行,需要经常变换组织教法,同时学生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大,相应的纪律就更复杂些,管理的难度更大,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必然会降低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其二是体育课堂的纪律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层面上。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纪律教育的良好素材,因为每一运动项目都有相应的规则与礼仪,如网球、高尔夫等运动,不仅仅是比球技,更应该体现该运动的规则与礼仪。而这些运动成为学校教材后,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运动所体现的礼仪,学生们在学习该内容时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否则会阻碍活动的进行,遭到同伴的批评和谴责。在体育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对学生们个性品质及社会化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影响体育课堂纪律制定的学生因素分析
1.年龄差异
体育课伴随着学生度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各个阶段,而学生也随之逐渐成熟,在制定体育课堂纪律时,年龄因素是不能被忽视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尚未学会如何按照社会普遍接纳的方式行事,更加需要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纪律性的培养。而年龄稍长的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未必是忽视了规定程序或者没有能力做出符合要求的行为,很有可能是无事生非或是精心策划要扰乱课堂。称职的教师应当深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必须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
2.能力水平
制定体育课堂纪律时,学生的能力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体育课堂中,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可谓千差万别,如果教师选择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致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就可能产生纪律问题,没有什么事能比连续失败更加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了,也没有什么事比它更有可能诱发课堂纪律问题了。失败成自然的学生往往将一切归咎于学校和教师,以便维护自尊。实践中,教师喜欢更多地关注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同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学习环境,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这种待遇,而这恰恰是引发纪律问题的导火索。
3.性别因素
由于男女同学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其纪律问题。男同学一般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很希望教师给自己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如果这种表现欲望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产生纪律问题。而女同学则恰恰相反,她们大多数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害怕在众人面前出丑,自尊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应该对她们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在语言的使用上要非常谨慎,一旦损伤了女同学的自尊心,那么,纪律问题就很可能无法控制了。在纪律问题的呈现方式上,男女同学也有区别,男同学往往在课堂中表现出各种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而女同学则采取消极练习的方式,不响应教师要求的各种练习。
四、 新课程背景下贯彻体育课堂纪律的方法
1.实行人文管理
实行人文管理,实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早期的体育课堂管理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非常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强化的关系,纪律成为强化的手段,行为矫正就成为课堂纪律研究的重要理论模式。此后,课堂纪律的研究理论中出现了生物观,他们更加关注课堂的外部环境,强调环境的某些因素如温度、噪音等对纪律的重要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关注课堂纪律对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功能,认为课堂纪律并非是对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强制性的约束与控制,而更加关注纪律对于学生行为的促进。
2.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责任心和集体概念
一个对集体有归属感的人,会有责任感的滋生、集体概念的强化,会把个体的错误行为扼杀在发生之前。我们不是为纪律而纪律,超越纪律,其实是寻求纪律的替代物,实质是寻求学习动机。而集体概念、学习动机,又必须摒弃以往的说教和枯燥的灌输,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形成认识。良好的纪律活在体验中,活在集体活动的愉快之中,活在责任心和荣誉感之中。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特别是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的学习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条件,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时刻牢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3.纪律的执行应当公平一贯
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管理的实际中,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在班级的地位和表现的差异,而无意间做出不同的反应。当学生以同一方式违反了纪律,教师对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或体育骨干可能视而不见;相反,运动能力差或普通学生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与惩罚。这样做,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使学生对于课堂纪律的认知、情感、行为出现矛盾,而且会使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
4.课堂纪律的执行中应尽量采取积极的强化方式
课堂纪律一经确定,就需要对学生的各种反应方式进行强化,强化的目的是使学生纪律逐渐巩固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分为正向强化与负向强化,正向强化有助于激励学生的理想行为,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负向的强化则可能造成学生的恐惧与不安,甚至使师生关系变坏。因此,课堂管理实际中,应更加注意多采用正向强化,即使是在迫不得已使用负向强化时,也应注意不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攻击。
规则、纪律、快乐、自由,可以说是体育课堂纪律功能与价值的几个关键词。纪律是永恒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应有纪律存在,都要关注纪律,体育新课堂亦如此。体育新课堂只讲学生个性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误解。体育新课堂应当在解放与规范、自由与严格、民主与约束中求得最佳平衡点,任何避讳体育课堂纪律甚至取消纪律的做法都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