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教授了多种方法,但是学生的文章常常千人一面,难以打动人,更难以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挖掘其产生根源,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渴望从中唤醒学生内心的“美”。
关键词: 审美素养 审美知识 唤醒 高中作文教学
在探讨高中作文教学审美教育时,更多的人提到了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学中,不难发现写作的经验和理论可以让学生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价值观积极向上,结构和技巧上都符合要求,但是文章千人一面,难有更高造诣。
一、舍本逐末,强调“能力”忽视“知识”
想要在作文上有所造诣,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应该包括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可见审美的基础应该是审美知识的储备。
而今每一位教师在提出自己对作文的看法的时候,都会提出以下四点“有思、有料、有序、有文”,议论文渴望它美起来,必谈思维之美,语言的逻辑之美;谈到记叙文一定会提真情实感,会提以小见大。如果一篇作文有一定思考、有较强的层次性,但是拿不到理想的分数,则不难做出以下判断:其一,这个学生积累不够;其二,就是这个学生文采不够,没有学习语文的天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后天“审美知识”的储备出了问题,或者说是基础审美的知识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太多人急功近利,忽视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舍本逐末,脱离了基础大谈特谈能力。殊不知,“审美是以感性体验为主要特征,若离开了必要知识的审美活动一定是盲目低水平的”。
一篇议论文模式无可挑剔,却拿不到高分。不是这个孩子没有天赋,也不是这一个孩子不够努力,更不是生来蠢笨。这个对语文不够敏感的孩子,实际上是还没有学会甄选出合适的审美知识。记叙文积累了大量议论语言,加以运用,议论文侧重记叙和抒情,如何鞭辟入里,以理服人?
二、立足基础,先扶后放
面对后天积累不足、语文敏感度不够的学生,在教习作文之前,教师不应推责于“先天不足”,应该让学生先明白什么样的词语、句子是美的,怎样的内容不但能打动自己而且能说服他人。例如,在教学议论文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好的议论文必须包含深刻的论点、丰富恰切的论据及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教育者更需要立足学情,立足基础,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观点是深刻的,怎样选择典型论据,如何进行合理叙例,什么样的议论文语言是具有哲理性的语言,什么样的名言引用起来是有价值、引人深思的……
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学会审美,怎么会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呢?而这些从初中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刚刚接触到议论文写作,他们不是天生神力的哪吒,下地就能蹦跳,都需要教师立足基础,像扶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一样耐心,让学生慢慢熟悉如何迈步,如何找到平衡,直到他们找到一定的诀窍,自己能够很好地走,即使跌倒也能爬起来继续前进。所以,在议论文教学之初要不厌其烦地引导初学者做好积累工作。
三、想方设法,潜移默化唤醒内心的美
在积累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与写作的愉悦。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积累的过程不再枯燥,让学习过程在分享中生动且丰富起来。
1.利用好课前三分练
课前三分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平台,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更是一个很好的审美知识积累的渠道。首先,它是需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的演讲,所以演讲者要进行精心的准备,从中,可以发现好词、好句、好事例,从而引导同学们做好积累的工作;其次,这时听到的内容,老师所提醒关注的审美知识,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记忆,积累的工作也将事半功倍;再次,演讲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给予的肯定,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享受这一个过程带来的乐趣时,也会更加注重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变得更加爱写;最后,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同学影响,在耳濡目染中审美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直观反映在作文中。
2.适时分享优秀的文学作品
想要增加学生的审美知识储备,并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接受什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兴趣。
现在是一个快餐文化泛滥的年代,更多学生喜欢的是动态的画面和不用自己进行梳理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比如在平时介绍一些有意思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拿出专门的课时满足同学间的阅读分享、交流和讨论的需求,从而激发同学们阅读和交流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8天,若是一曝十寒,若是只有一个人努力,而其他人都在干扰他,则会使所有努力功亏一篑,所以培养共同的兴趣也是调动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关键。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未必能走得好,一群人向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前行,必将走得又远又好。当同学们都爱上阅读何愁没有审美能力呢?
3.注重教师的教学语言
“你想要给学生一滴水,你首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是这绝不是废话,特别是对于作文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审美储备来说,你的“一桶水”就至关重要。
在看到一段材料的时候你能不能给出严谨的观点,在你对一个问题阐述看法的时候能不能说得有深度,有说服力,都影响学生对于美的体验。
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带给你美的享受之前,自己先要做好准备。
费尔巴哈曾说:“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而鉴赏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之前,应该先让他们有足够的审美知识储备,“一口吃不成胖子”,教育者要有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唤起他们心中对美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杜卫.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4(11).
[2]沈玉荣.高中作文教学审美化思考[N].江苏教育报,2009年10月29日第六版.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关键词: 审美素养 审美知识 唤醒 高中作文教学
在探讨高中作文教学审美教育时,更多的人提到了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学中,不难发现写作的经验和理论可以让学生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价值观积极向上,结构和技巧上都符合要求,但是文章千人一面,难有更高造诣。
一、舍本逐末,强调“能力”忽视“知识”
想要在作文上有所造诣,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应该包括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可见审美的基础应该是审美知识的储备。
而今每一位教师在提出自己对作文的看法的时候,都会提出以下四点“有思、有料、有序、有文”,议论文渴望它美起来,必谈思维之美,语言的逻辑之美;谈到记叙文一定会提真情实感,会提以小见大。如果一篇作文有一定思考、有较强的层次性,但是拿不到理想的分数,则不难做出以下判断:其一,这个学生积累不够;其二,就是这个学生文采不够,没有学习语文的天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后天“审美知识”的储备出了问题,或者说是基础审美的知识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太多人急功近利,忽视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舍本逐末,脱离了基础大谈特谈能力。殊不知,“审美是以感性体验为主要特征,若离开了必要知识的审美活动一定是盲目低水平的”。
一篇议论文模式无可挑剔,却拿不到高分。不是这个孩子没有天赋,也不是这一个孩子不够努力,更不是生来蠢笨。这个对语文不够敏感的孩子,实际上是还没有学会甄选出合适的审美知识。记叙文积累了大量议论语言,加以运用,议论文侧重记叙和抒情,如何鞭辟入里,以理服人?
二、立足基础,先扶后放
面对后天积累不足、语文敏感度不够的学生,在教习作文之前,教师不应推责于“先天不足”,应该让学生先明白什么样的词语、句子是美的,怎样的内容不但能打动自己而且能说服他人。例如,在教学议论文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好的议论文必须包含深刻的论点、丰富恰切的论据及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教育者更需要立足学情,立足基础,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观点是深刻的,怎样选择典型论据,如何进行合理叙例,什么样的议论文语言是具有哲理性的语言,什么样的名言引用起来是有价值、引人深思的……
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学会审美,怎么会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呢?而这些从初中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刚刚接触到议论文写作,他们不是天生神力的哪吒,下地就能蹦跳,都需要教师立足基础,像扶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一样耐心,让学生慢慢熟悉如何迈步,如何找到平衡,直到他们找到一定的诀窍,自己能够很好地走,即使跌倒也能爬起来继续前进。所以,在议论文教学之初要不厌其烦地引导初学者做好积累工作。
三、想方设法,潜移默化唤醒内心的美
在积累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与写作的愉悦。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积累的过程不再枯燥,让学习过程在分享中生动且丰富起来。
1.利用好课前三分练
课前三分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平台,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更是一个很好的审美知识积累的渠道。首先,它是需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的演讲,所以演讲者要进行精心的准备,从中,可以发现好词、好句、好事例,从而引导同学们做好积累的工作;其次,这时听到的内容,老师所提醒关注的审美知识,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记忆,积累的工作也将事半功倍;再次,演讲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给予的肯定,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享受这一个过程带来的乐趣时,也会更加注重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变得更加爱写;最后,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同学影响,在耳濡目染中审美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直观反映在作文中。
2.适时分享优秀的文学作品
想要增加学生的审美知识储备,并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接受什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兴趣。
现在是一个快餐文化泛滥的年代,更多学生喜欢的是动态的画面和不用自己进行梳理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比如在平时介绍一些有意思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拿出专门的课时满足同学间的阅读分享、交流和讨论的需求,从而激发同学们阅读和交流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8天,若是一曝十寒,若是只有一个人努力,而其他人都在干扰他,则会使所有努力功亏一篑,所以培养共同的兴趣也是调动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关键。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未必能走得好,一群人向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前行,必将走得又远又好。当同学们都爱上阅读何愁没有审美能力呢?
3.注重教师的教学语言
“你想要给学生一滴水,你首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是这绝不是废话,特别是对于作文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审美储备来说,你的“一桶水”就至关重要。
在看到一段材料的时候你能不能给出严谨的观点,在你对一个问题阐述看法的时候能不能说得有深度,有说服力,都影响学生对于美的体验。
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带给你美的享受之前,自己先要做好准备。
费尔巴哈曾说:“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而鉴赏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之前,应该先让他们有足够的审美知识储备,“一口吃不成胖子”,教育者要有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唤起他们心中对美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杜卫.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4(11).
[2]沈玉荣.高中作文教学审美化思考[N].江苏教育报,2009年10月29日第六版.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