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吴冠中不同时代作品《春曲》《花雨》《藤花》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吴冠中不同时代作品《春曲》《藤花》《花雨》作为分析主题。《春曲》为素白时期作品,《藤花》为艳黑时期作品,《花雨》正值抽象作品巔峰时期,是他抽象绘画成熟作品,三幅墨彩画作为他不同时期的绘画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以空间的虚实的极端表现、绘画的线条性为主轴及基本色彩的使用,成为作品构图的元素。空间的虚实、形式的点线面、色彩的构成是分析吴冠中墨彩画不可或缺的元素。《春曲》《藤花》《花雨》形式都以线条为主要、“彩点”为辅助构成。空间的虚实运用,可以由年代来分析。
  【关键词】空间;形式;色彩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81-03
  【本文著录格式】李先瑞.试论吴冠中不同时代作品《春曲》《花雨》《藤花》[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81-183.
  吴冠中说:“八十年代以水路为主,到九十年代,油画的份量又加重,水路陆路还得交替前进。”因此他戏称自己“水路兼程,辛辛苦苦赶什么路,往哪里去?愿作品能诉说赶路人的苦难与欢乐!”以吴冠中不同时代作品《春曲》《藤花》《花雨》作为分析主题。《春曲》为素白时期作品,《藤花》为艳黑时期作品,《花雨》正值抽象作品巅峰时期,是他抽象绘画成熟作品。笔者从众多作品选择此三幅作品具有共通点:(1)作品为时空背景与心情转折。(2)墨彩画作品。(3)作品题材相似。(4)《春曲》《藤花》《花雨》均以线条作为作品的主轴。(5)分析吴冠中素白时期与艳黑时期作品,厘清空间虚实、形式与色彩。
  一、《春曲》《藤花》《花雨》作品背景
  (一)1986年《春曲》
  《春曲》(图1)正是“85思潮”过后所绘。当时西方绘画,正如火如荼地进入中国。吴冠中感慨中国画家囫囵吞枣的态度,只是盲目的跟从,不见西方绘画真正意涵,画家表现不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春曲》谈论到三个主轴。一,“文革”时期被批判的形式主义,现今却如火燎原般开展。二,吴冠中绘画以“结合中西”作为改革方向,如今却面临两难的局面。他说:“油画民族化将被西洋人讥为土油画,中国画现代化又被遗老遗少骂忘祖了,丢掉了古人笔墨。”三,《春曲》是吴冠中素白时期的作品,空间表现为“疏可走马”,成为绘画的主轴。他不取物象真实,《春曲》以基本形式点、线构成节奏与韵律,表达创作时心中的感伤。
  (三)2000年《花雨》
  《花雨》(图3)是吴冠中2000年抽象绘画成熟时期的作品,由画中滂沱大雨线条的张狂与细雨霏霏的悠然,表现出心境的转换。他以墨色线条的力道与韵律感,表现心情的起伏,他表示“进入画面,那是动荡、奔放、多变的力量。”自然界的狂风暴雨可以表现狂雨(曲条)迎风抽象美感。狂风打落的花瓣在空中纷飞,他说“我赋予采点纷飞,名《花雨》,实美好心愿寄寓。”表达心情的转换。
  二、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以吴冠中《春曲》《藤花》《花雨》三幅墨彩画作为他不同时期的绘画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以空间的虚实的极端表现、绘画的线条性为主轴及基本色彩的使用,作为作品构图的元素。如前所述,本文以作品空间的虚实表现、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作为作品分析依据。
  (一)空间的实虚与线条的表现
  吴冠中的绘画是极端的。他表示“绘画中有疏密对照美,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各走极端,艺术美往往体现在特性夸张中,走极端。”白色时期走“疏”;黑色时期走“密”,各有极端,亦各有其美感。本文以吴冠中《春曲》(素白时期的作品)空间表现为“虚”与《藤花》(艳黑时期的作品)、《花雨》空间填满为“实”差异性,作为空间构成分析依据。再以素白时期与艳黑时期作品,作为绘画不同时期色彩比较。
  1.《春曲》空间构成
  《春曲》只有线条与色彩。其特点有二:第一:素白背景与黑色线条。第二:画中配角─“彩点”。吴冠中素白时期的绘画特色,他常以背景的“虚”白,放入黑色的“实”体线条,画中曲线表现抽象性的律动,共构“疏可走马”的空间。他善用线条,纵然以大山大海等气势磅礡景物,绘画空间却显辽阔。《春曲》律动线条,却如同音符跃动,阅读《春曲》文章,可窥见吴冠中当时的心境,“85思潮”过后西方绘画浪潮在中国掀起波澜,他对当时的绘画风潮感到无奈与感伤。
  2.《藤花》空间构成
  《藤花》经阳光的照射下,枝叶盘绕着藤蔓。《花雨》更有如万马奔腾的线条。两幅“密不透风”的作品中,《藤花》空间构成以灰黑墨色为背景,表现墨黑的藤蔓,再以“彩点”点缀空间,使空间添加活泼的氛围。空间在墨韵的线条与缤纷“彩点”中呈现“实”与“满”。   3.《花雨》空间构成
  《花雨》直落的细雨和狂乱的暴雨,是黑白线条的对比,成为直线与曲线的对照。《花雨》线条呈现狂放的生命力和律动,画中似乎可以听见狂风、暴雨交织的声响。《花雨》空间构成具有层次感,画中曲条的色调由黑白灰三色构成,白色与黑色为前进色与后退色构成空间层次。因《花雨》主题为描写雨景,他用笔多以润墨为主,墨色层层堆栈应为破墨效果。
  (二)作品线条与色彩分析
  翟墨曾为吴冠中20世纪80年代的素白时期下了批注:“‘素以为绚’。虽然块面亦黑、线条亦灰、彩点亦艳,但它们只是画面结构乐句的重音、分节点、句逗号,包容的空间多而占据的空间少。慷慨的白,吝啬的黑,浓缩的形,构成了大绚若素的高境。”艳黑时期以后的作品,吴冠中则表示:“黑白灰,红黄绿,点线面,是我这时期(指20世纪90年代)作画主料。”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已有上述的形式(点线面)、用色(黑白灰,红黄绿)风格。绘画他常用红、绿、黄三色以“彩点”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常用红、绿、黄等颜色,后期也极少再做改变。这三色成为他日后固定使用的色彩。
  因应空间的实与虚,吴冠中调整色彩的明度与彩度。《春曲》稀疏的“彩点”,他放低色彩的明度与彩度。《藤花》为表现空间的瓜藤缠绵,空间具有紧密性与扎实感,他拉高了明度与彩度,表现画面的张力感。红、绿、黄等“彩点”在不同的画,扮演不同角色,他早已拿捏得宜。吴冠中以形式和色彩表现出抽象画的轮廓,使人易懂其中的意涵。
  1. 1986年《春曲》
  《春曲》画符号,基本形式由曲条与“彩点”交织而成,为其作品特色。曲线是主角、“彩点”是配角。吴冠中不仅想以曲线表达出“抽象美”,画中更带有《春曲》文章中所想表达的失落与惆怅的情绪。
  曲线──主角。《春曲》以线条的形式表达抽象美感,可见吴冠中认为形式的重要性。《春曲》似乎诉说40年来的绘画路程。曲线构成的崎岖画面,如山路般难行。吴冠中说“有人说我的‘风筝不断线’的线断了!也许,但我自己认为即便断了有形的线,却没放弃手中的遥控。”这一条线如同风筝的线,没有过往大江大海大漠的线条气势,只有如风筝细长的线,唱着独角戏。
  彩点──配角。指的是春天的乐曲?或是心情的转折?或是在绘画路程中的心得与收获?吴冠中在《春曲》文中没有载明。“彩点”如五线谱的音符,韵律般舞动。线条看似缤纷却又散乱,红、绿、黄、黑等缤纷色彩,是画中唯一的色彩,亦是吴冠中惯用的颜色。
  2. 1995年《藤花》
  关于藤蔓的描述,吴冠中说“文征明手植的紫藤,苍劲虬曲,穿插缠绵,彷佛书法大草与狂草,即使排除紫藤实体,只剩下线的形式,其美感依然存在。”藤蔓所呈现的抽象美感,表现于“枝藤”系列作品。如同1995年《藤花》、2008年《紫藤》(图4)作品。
  他在《藤花》文章中表示“尤其当落叶的秋冬季节,枝藤交错的穿插更显壮观,似龙蛇搏斗,具翻江倒海气概。我画不尽紫藤,画不尽藤情节。”他将感情传达于绘画线条,交错的线条,表现于落叶过后的藤蔓,他对藤蔓的留恋寄情《藤花》及《紫藤》的线条中。
  线条──线条是吴冠中擅长的基本形式,他加入情感与意境,成为不同的绘画风格。1995年《藤花》与2008年《紫藤》两幅时间相隔七年的作品,线条运用更趋老练,表现藤蔓不同的美感。《藤花》是20世纪90年代艳黑时期的作品,层迭的墨色和画面的“溢满”是其特色。《藤花》藤蔓中透出光线,墨黑的线条堆栈在淡墨的藤蔓,空间的层次,表现出墨色的轻重浓淡。《紫藤》可见书法性的线条,线条的随心及韵律展现在素白的背景中。
  彩点──《藤花》吴冠中以“彩点”表现出藤蔓上的花朵与绿叶。衬托虬曲老藤。他以惯用色,红、绿、黄等颜色呈虚线S线状排列,构成老藤线条的实线与“彩点”构成的点状“虚线”,颇富趣味。
  3. 2000年《花雨》
  《花雨》集结很多过去写生的痕迹,如:1980年的《天府梯田》、1983年的《春雪》、1986年的《朱墨春山》、1988年的《雪山》、1990年的《鱼乐》1994年的《苏醒》等。吴冠中以大笔刷蘸墨,刷出流畅的线条,墨色的浓淡表现出《花雨》空间的层次感。
  线条──吴冠中在线条的运用显得比过往更为成熟。尤其是曲线与直线共组画面,丰富了空间的构成。《花雨》的线条以灰为底、黑居中。有了灰色的铺陈使大笔刷过的墨色得到彰显,更显艳黑张狂。白色的线条则表现细雨纷纷与狂风吹过雨丝与墨黑呼应。他的墨彩画以笔力共构黎黑的墨线,如书法的“屋漏痕”在宣纸上形成重量感,再以质感较轻的素白线条,表现细雨霏霏与“彩点”花瓣洒落于天空。使《花雨》的形式与色彩形成极端的对比。
  彩点──延续20世纪90年代艳黑时期的作品风格,吴冠中似乎想把很多自然界的元素放入《花雨》。画中疾风扫过的线条在空中飞舞,线条是《花雨》文章描述的沙尘暴、雨、沙、冰雹或柳絮,难以确定。《花雨》落花与落叶的“彩点”在黑色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
  空间的虚实、形式的点线面、色彩的构成是分析吴冠中墨彩画不可或缺的元素。《春曲》《藤花》《花雨》形式都以线条为主要、“彩点”为辅助构成。空间的虚实运用,可以由年代来分析(白色时期“虚”、艳黑时“实”)。他的作品以基本形式——点所构成的抽象绘画作品数量极少。如:1993年的《中国城》。吴冠中笔下的线条可以多元的呈现。如山脉、海浪、老藤、雨丝、柳条等的轮廓。点的运用更是千变万化。如:山石、雨点、花瓣、叶、冰雪、房舍、帆船、飞鸟等,笔墨难以道尽的形式。吴冠中彻底实现物象的“形”与“变”,展现形式的独立性。若说《藤花》是他思乡的惆怅,《花雨》则以线条的力道,融入于生命的淬炼。晚年吴冠中曾说,我的灵魂本身没有变,但就艺术来讲是越来越浓缩与洗练。
  參考文献:
  [1]吴冠中.生命的画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冠中.朱墨春山[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
  [3]吴冠中.吴冠中文集[M].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 .
  [4]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5]吴冠中.画外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先瑞(1975-),男,山东临沂,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与表演系教学科副科长,中级,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当下,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云展览”作为一种展览形式逐渐出现,由此就可以利用资源集成与服务共享的方式,向社会当中的公众传播文物数字化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构建出知识图谱的信息服务系统。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就基于新时期下的博物馆所开展的云展览传播模式,以及如何构建云展览的具体路径进行相应的分析与阐述,以此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云展览;互联网;
【摘要】旅游业作做为战略性产业,对地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国内景区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因此,景区的宣传推广模式的创新和推进成为各个景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五大道风景区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对比国内外优秀视觉形象的设计案例,提出五大道风景区视觉专属形象的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视觉专属形象的设计带动景区经济收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宣
【摘要】在数不胜数的钢琴作品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就是经过改编的曲目,其中钢琴作品《我的祖国》就是由蒋泓教授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后经钢琴家郎朗在音乐舞台上进行了演奏。它的音乐中充满了爱国情感,优美的旋律让人难以忘却,由此可见,其经过改编变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针对《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关键词】钢琴作品;《我的祖国》;音乐风格;演奏方法  【中图分类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泰山所提供的平台不同,人的视野也不同。  对于一座城市、一个省份来说,所拥有的交通等资源条件不同,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不同。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建成启用,将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为区域发展带来良机,打造一个更高的平台,由“东山”而为“泰山”。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很多人喜欢从字面上玩味:地点位于“青岛”,却服务于“胶东”,面向“国际”。这种“释义”倒也不无道理,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对广西少数民族雕塑衣纹的点、线、面、体这四大构成要素及韵律节奏进行分析说明,从不同角度分析雕塑衣纹中各要素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与共性,以期增强民族服饰雕塑衣纹的整体效果,给人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官印象,深化民族雕塑作品的价值与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雕塑衣纹;构成要素;韵律节奏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7
人们对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初印象,大多源自早期公布的效果图——从空中俯瞰,犹如海星展翼,逐梦蓝天。从此,它便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海星”。走进这颗硕大的“海星”之前,先让我们用一组数字了解它: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占地16.25平方公里,总投资 360.39 亿元;建设2条平行远距跑道,长度均为3600米,间距2184米;航站楼(T1)面积47.8万平方米,机位总数184个,其中近机位76个。规划
期刊
机场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更是“晴雨表”。曾经,服务城市发展是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8月12日零时,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实施转场运营,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同步关闭。  风雨兼程的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曾经是国内重要的开放口岸和国家面向日韩的重要门户,在《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2017)中被定位为干线机场,培育区域枢纽功能。不仅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吞吐量最高的机场,也是山东航空
期刊
【摘要】在莫言的小说中,通过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许多立体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既有着对爱情的执着,又敢于在親情中承担责任,也有在苦难的环境中对自由的渴望。这些女性角色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女性的独特魅力,既是莫言小说中中国自由女性的写照,也是现实生活中新时代下勇敢与困难做斗争的表现。本文将对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了解莫言笔下女性的立体形象。  【关键词】莫言小说;女性形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史把新时期以后由知青作家创作的,表现知青生活、反思知青历史与知青个人命运的文学作品称作知青文学。内蒙古知青文学作为知青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汇入了知青文学的大潮,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扩大了研究范围,将新时期以前和21世纪之后的内蒙古知青文学创作与纪实性知青文学作品都纳入了研究范围,并在系统整理内蒙古知青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类型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