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为发展中国现代音乐文化所作出的极大的贡献。本文对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进行分析,通过对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特点的分析研究,来提升我们对于這首作品理解,以便于更好的演绎这首作品。
【关键词】:黄自;艺术特征;演唱特色
三、艺术特征
(一)黄自选择《点绛唇·赋登楼》为词的原因
黄自创作的的艺术歌曲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以古典诗词所谱写的歌曲。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九一八”事变,我国的东北地区被日本强行占领,1932年,淞沪抗战,日本对中国发起了新的进攻,蒋介石的卖国政策使得爱国志士们愤怒不已,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黄自写出了很多表达自己愤恨之情,慷慨激昂的爱国作品。《点绛唇·赋登楼》是王灼在山河破碎、外族入侵的情况下所作,与当时黄自所处的背景十分相似,所以以此为词,更能表达黄自的爱国、忧国之心以及无处可施的报国之志。
(二)旋律、诗词的融合
1.特点
黄自在创作艺术歌曲时比较注重诗词的节律与歌曲的节奏两者间的结合,他擅长用音乐来表达诗词中所想阐述的思想。他的作品中借鉴了很多西方的作曲手法,如曲式结构、和声处理、调式与调性等,同时也将带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创作手法与之融合。虽然他借鉴学习了西方的创作手法,但是他本人却并不主张全部照搬西方的作曲手法,他选用一些好的方面,加入到古诗词的编曲中,这样讲民族风格的音乐特色发挥到了最大程度。《点绛唇·赋登楼》中就有很浓厚的民族音乐风格。
2.具体词句分析
从上阙的第一句开始是全曲的基本乐思,并在最后统一于这一乐思。平淡的第一句引出了比较激动的第二句,“试来把酒留春住”,是有起伏,有强弱变化的一句,“试来把酒留”都是弱起后慢慢变强,“春”的时候是最强,“住”字的时候又渐弱下来。与此同时,钢琴伴奏也产生了变化,从第一句的平稳简单节奏型,变成了第二句的复杂节奏型。前面的渐强部分采用了附点的节奏型,更是在最后一个“住”字上,右手的钢琴伴奏还加了部分延长,声断琴未断,使得倾听者听到了明显的钢琴伴奏。演唱时的强弱对比与钢琴的配合,充分表达出黄自此时内心的激动之情,也将王灼对春的不舍表达的淋漓尽致。“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这两句是下行的进行,特别是最后几个字,演唱的弱、缓慢,就像是对现实的无奈。这里出现了民族调式的离调、转调。在第三小节演唱完毕,钢琴的间奏位置,旋律从D宫离调到了b羽调,在这一句的结束又离调回了D宫调。钢琴伴奏左手是三度重叠的D宫调,右手是双四度的和弦,二者重叠在一起,将民族化的音乐写作手法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阙的第一句,“一掬愁心”与上阙的第一句的主题材料相同,在曲式结构里,属于第一乐思的再现。下阙的第二乐句“强欲登高赋”也是与上阙的第二乐句相同,但是作者在这里将过门的地方提高了三度,使得这四个小节与上阙的并不一样,就像是强调此时的感情,特别坚定地,一定要登到高处赋诗一首,只有登到最高点,仰望苍穹,才能抒发自己的愁绪。最后的两句,以长时值的形式,使得整首作品达到了前后统一。因为上下阙的字数不同,这首艺术歌曲变成了复乐段结构。最终达到了全曲统一的效果。
(三)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艺术性
一般歌曲中的鋼琴伴奏都是带有演唱中的旋律,而黄自创作的《点绛唇·赋登楼》中的伴奏却几乎没有主旋律,旋律都交给了声乐演唱者,钢琴伴奏起烘托气氛、帮助离调转调等作用,使得整首歌的表达效果更加完美。
全曲的钢琴声部以左手带有装饰性的八分音符节奏所展开,而右手则以切分为主。在感情激动之处,左右手的节奏密度与和声密度加大,力度加大,与演唱的旋律一起,达到完美的结合,激昂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人。随后,右手伴奏开始逐渐平复,从激昂的情绪中走出来,慢慢走向最后的尾声。
四、演唱特色
(一)呼吸与音量的控制
1.起音
这首歌的起音需要采用软起音的方法,声带闭合的同时气息通过腔体,发声时要放松舌头、舌根、下巴、喉咙、胸腔等位置,保证全身的状态,这样气息才能深深地扎根到肚子里,然后顺着管道,通过声门,振动后发出声音。这样的呼气,才能使起音有控制地、平稳流畅地发出。特别是第一句的起音是弱起,所以更要做到放松,气吸进肚子里,同时音量减弱。
2.弱起部分
在这首作品里,有大量的弱起句子。上阙的一、二、三句与下阙的一、二、五句等,都是比较明显的弱起。演唱时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起音时的弱,如何做到弱呢?首先气要沉,不能漂,在气沉丹田的同时放松下巴,胸部,保持高位置。其次就是要控制音量,弱起的音量相对较小。这几个音的音高都不高,在演唱时要唱出弱音量的宽广、雄厚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头腔共鸣要柔和且富有弹性。
3.渐弱部分
在这首作品里,渐弱也非常多。如上阙的二、四句与下阙三、四句等。渐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字头的地方重读,而且还要做到不僵硬。“帘卷西山雨”最后的三个字,要一字一字的音量渐弱,气息减少,因为每个字的时值都够长,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渐弱的效果。“山无数”的“山”,“烟波无数”的“波”都要做到重读,只有这个字音量与气给的足够充足,后面的渐弱才能明显地做出来。
(二)咬字与吐字的处理
这首歌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咬字的归韵,下面我们具体来举几个例子。上阙“休惜余春”的“休”,这个字特别容易会被咬的特别亮,原因是“休”(xiou)的x被咬的又重又长,正确的咬字方法应该是往韵母ou上咬。“试来把酒留春住”中的“来”,韵尾是元音i,这一句的咬字要咬在元音a上,而且要延长韵母部分,韵尾i要咬的短而弱。“强欲登高赋”中的“强”、“登”都有一个ng,是后鼻韵,这个时候吐字要放松,嘴巴开得大一点,挂住高位置,不能咬的太死,是吐出来的,不是咬出来的。
(三)整体情感的把握
前面的部分具体分析了每一句的感情,但是整体在演唱时要把握一点,就是整首歌都包含在作者的忧国深思之中,但是并没有完完全全表露出来,是压抑的。因为当时的有志之士们对国家的未来忧心忧虑,感觉前途一片迷茫。但是实在是找不到一条光明又正确的道路所以整体的情感都要透露着一种压抑,想改变现状,一展雄心壮志但是又无能为力,无计可施的悲哀之情。 希望演唱者演唱时能把这种感情带入到作品中。
五、结语
《点绛唇·赋登楼》这是一首比较短的艺术歌曲,但是并不是一首好唱、好懂的艺术歌曲。想要完整的诠释两个时代的两位大家所想表达的意境,还需要我们更加细致的研究与推敲,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只不过是皮毛罢了。要了解诗词作品的含义、写作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以及谱曲者生活的时代,所想表达的意境,而后才能去表达这首艺术歌曲中蕴涵的古典艺术元素。演唱这样的歌曲,极大地提高了演唱者的艺术修养与音乐感觉,从而使得自己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资料:
[1]陆建珍,黄自艺术歌曲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
期刊资料:
[1]李海燕,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J],《乐府新声》,2014(2)
[2]秦德祥,“尾腔”--吟诵音调的标记性特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年第3期
[3]牛茹,黄自的艺术歌曲及其创作特征[J],美与时代2007年03期。
文献图书:
[1]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2]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关键词】:黄自;艺术特征;演唱特色
三、艺术特征
(一)黄自选择《点绛唇·赋登楼》为词的原因
黄自创作的的艺术歌曲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以古典诗词所谱写的歌曲。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九一八”事变,我国的东北地区被日本强行占领,1932年,淞沪抗战,日本对中国发起了新的进攻,蒋介石的卖国政策使得爱国志士们愤怒不已,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黄自写出了很多表达自己愤恨之情,慷慨激昂的爱国作品。《点绛唇·赋登楼》是王灼在山河破碎、外族入侵的情况下所作,与当时黄自所处的背景十分相似,所以以此为词,更能表达黄自的爱国、忧国之心以及无处可施的报国之志。
(二)旋律、诗词的融合
1.特点
黄自在创作艺术歌曲时比较注重诗词的节律与歌曲的节奏两者间的结合,他擅长用音乐来表达诗词中所想阐述的思想。他的作品中借鉴了很多西方的作曲手法,如曲式结构、和声处理、调式与调性等,同时也将带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创作手法与之融合。虽然他借鉴学习了西方的创作手法,但是他本人却并不主张全部照搬西方的作曲手法,他选用一些好的方面,加入到古诗词的编曲中,这样讲民族风格的音乐特色发挥到了最大程度。《点绛唇·赋登楼》中就有很浓厚的民族音乐风格。
2.具体词句分析
从上阙的第一句开始是全曲的基本乐思,并在最后统一于这一乐思。平淡的第一句引出了比较激动的第二句,“试来把酒留春住”,是有起伏,有强弱变化的一句,“试来把酒留”都是弱起后慢慢变强,“春”的时候是最强,“住”字的时候又渐弱下来。与此同时,钢琴伴奏也产生了变化,从第一句的平稳简单节奏型,变成了第二句的复杂节奏型。前面的渐强部分采用了附点的节奏型,更是在最后一个“住”字上,右手的钢琴伴奏还加了部分延长,声断琴未断,使得倾听者听到了明显的钢琴伴奏。演唱时的强弱对比与钢琴的配合,充分表达出黄自此时内心的激动之情,也将王灼对春的不舍表达的淋漓尽致。“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这两句是下行的进行,特别是最后几个字,演唱的弱、缓慢,就像是对现实的无奈。这里出现了民族调式的离调、转调。在第三小节演唱完毕,钢琴的间奏位置,旋律从D宫离调到了b羽调,在这一句的结束又离调回了D宫调。钢琴伴奏左手是三度重叠的D宫调,右手是双四度的和弦,二者重叠在一起,将民族化的音乐写作手法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阙的第一句,“一掬愁心”与上阙的第一句的主题材料相同,在曲式结构里,属于第一乐思的再现。下阙的第二乐句“强欲登高赋”也是与上阙的第二乐句相同,但是作者在这里将过门的地方提高了三度,使得这四个小节与上阙的并不一样,就像是强调此时的感情,特别坚定地,一定要登到高处赋诗一首,只有登到最高点,仰望苍穹,才能抒发自己的愁绪。最后的两句,以长时值的形式,使得整首作品达到了前后统一。因为上下阙的字数不同,这首艺术歌曲变成了复乐段结构。最终达到了全曲统一的效果。
(三)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艺术性
一般歌曲中的鋼琴伴奏都是带有演唱中的旋律,而黄自创作的《点绛唇·赋登楼》中的伴奏却几乎没有主旋律,旋律都交给了声乐演唱者,钢琴伴奏起烘托气氛、帮助离调转调等作用,使得整首歌的表达效果更加完美。
全曲的钢琴声部以左手带有装饰性的八分音符节奏所展开,而右手则以切分为主。在感情激动之处,左右手的节奏密度与和声密度加大,力度加大,与演唱的旋律一起,达到完美的结合,激昂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人。随后,右手伴奏开始逐渐平复,从激昂的情绪中走出来,慢慢走向最后的尾声。
四、演唱特色
(一)呼吸与音量的控制
1.起音
这首歌的起音需要采用软起音的方法,声带闭合的同时气息通过腔体,发声时要放松舌头、舌根、下巴、喉咙、胸腔等位置,保证全身的状态,这样气息才能深深地扎根到肚子里,然后顺着管道,通过声门,振动后发出声音。这样的呼气,才能使起音有控制地、平稳流畅地发出。特别是第一句的起音是弱起,所以更要做到放松,气吸进肚子里,同时音量减弱。
2.弱起部分
在这首作品里,有大量的弱起句子。上阙的一、二、三句与下阙的一、二、五句等,都是比较明显的弱起。演唱时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起音时的弱,如何做到弱呢?首先气要沉,不能漂,在气沉丹田的同时放松下巴,胸部,保持高位置。其次就是要控制音量,弱起的音量相对较小。这几个音的音高都不高,在演唱时要唱出弱音量的宽广、雄厚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头腔共鸣要柔和且富有弹性。
3.渐弱部分
在这首作品里,渐弱也非常多。如上阙的二、四句与下阙三、四句等。渐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字头的地方重读,而且还要做到不僵硬。“帘卷西山雨”最后的三个字,要一字一字的音量渐弱,气息减少,因为每个字的时值都够长,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渐弱的效果。“山无数”的“山”,“烟波无数”的“波”都要做到重读,只有这个字音量与气给的足够充足,后面的渐弱才能明显地做出来。
(二)咬字与吐字的处理
这首歌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咬字的归韵,下面我们具体来举几个例子。上阙“休惜余春”的“休”,这个字特别容易会被咬的特别亮,原因是“休”(xiou)的x被咬的又重又长,正确的咬字方法应该是往韵母ou上咬。“试来把酒留春住”中的“来”,韵尾是元音i,这一句的咬字要咬在元音a上,而且要延长韵母部分,韵尾i要咬的短而弱。“强欲登高赋”中的“强”、“登”都有一个ng,是后鼻韵,这个时候吐字要放松,嘴巴开得大一点,挂住高位置,不能咬的太死,是吐出来的,不是咬出来的。
(三)整体情感的把握
前面的部分具体分析了每一句的感情,但是整体在演唱时要把握一点,就是整首歌都包含在作者的忧国深思之中,但是并没有完完全全表露出来,是压抑的。因为当时的有志之士们对国家的未来忧心忧虑,感觉前途一片迷茫。但是实在是找不到一条光明又正确的道路所以整体的情感都要透露着一种压抑,想改变现状,一展雄心壮志但是又无能为力,无计可施的悲哀之情。 希望演唱者演唱时能把这种感情带入到作品中。
五、结语
《点绛唇·赋登楼》这是一首比较短的艺术歌曲,但是并不是一首好唱、好懂的艺术歌曲。想要完整的诠释两个时代的两位大家所想表达的意境,还需要我们更加细致的研究与推敲,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只不过是皮毛罢了。要了解诗词作品的含义、写作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以及谱曲者生活的时代,所想表达的意境,而后才能去表达这首艺术歌曲中蕴涵的古典艺术元素。演唱这样的歌曲,极大地提高了演唱者的艺术修养与音乐感觉,从而使得自己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资料:
[1]陆建珍,黄自艺术歌曲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
期刊资料:
[1]李海燕,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J],《乐府新声》,2014(2)
[2]秦德祥,“尾腔”--吟诵音调的标记性特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年第3期
[3]牛茹,黄自的艺术歌曲及其创作特征[J],美与时代2007年03期。
文献图书:
[1]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2]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