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实情况调查.
2010年上半年,我对本校3个年级近10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上网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1、目的:上网学生中,只有少数学生是为了查阅有关信息或获取学习资料等,大多数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聊天和交友,目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借以弥补空虚的心灵。
2.人数:占到了全校学生的30%左右,各班级有过上网经历的人数大都在35%以上,这说明,在农村尽管限于条件,但学生上网的人数不少。
3.主要地点:网吧。据调查,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公开课,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学生在营业性网吧上网的人数占75%以上。
二、上网利弊分析
中学生上网尽管有利弊兼得之说,但总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中学生上网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增强了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计算机学习成绩;打字速度快,盲打水平高;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比他人敏捷。
中学生上网存在着诸多不利,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影响正常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听歌等,严重影响学生学业,浪费了学习的大好的青春时光,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影响身体健康。农村网吧环境较差,许多上网者往往是一些年轻的烟民,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上网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的学生因为上网时间太长,导致引发了很多疾病。甚至累死在网吧里。
(3).影响健康成长。目前,一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会使他们减少和同学,老师以及家长交流的愿望,甚至会上网成瘾,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经常网络聊天的同学不利于身心健康,很容易上当受骗。
(4).诱发少年犯罪行为。当代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在外打工,管理力度不够,加之本身自制力相对较弱,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容易导致这部分中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问题。有些黄色软件,会诱惑中学生产生尝试的欲望,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5).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学生偶尔上网,经济上尚能承受得起,但长时间上网或上网次数过多,甚至在网吧里包夜或包月就需要较多的支出,会加重家庭的负担。有的学生因为要解决上网费用,而导致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
三、主要导致原因.
1、主管部门管理不善或监管不力。有关当地政府对农村网吧难以有效监管,甚至掉以轻心,公安部门缺乏对黄色网站跟踪追查,文化部门对暴力和色情游戏的稽查也只是例行公事,对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进入网吧不闻不问,甚至隐瞒。有些部门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偏袒或纵容黑网吧。因此黄色和暴力成为一些黑心网吧老板招揽学生的手段。部分网吧用黑夜来掩盖自己的罪状。
2.社会对网站管理失控。现在社会上的网吧很多,但与学习有关的软件几乎没有,而其他的信息类网吧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上网主要是进行游戏,网络聊天或网络交友等娱乐活动。而一些网络的内容极其不健康,从而使男学生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和淫秽思想,飘渺虚无的网络内容容易让少女们向往,一些单纯的女学生更容易上当受骗,结果导致一生痛苦。
3、部分学校教育不当。当今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脆弱、好奇心强的特点,而且逆反心理很严重,大多数学校只是一味禁止学生上网,对上网的学生经常是从严处理或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而不注重心理疏导教育。社会也缺少对上网学生的关心和正确的引导、教育,也是导致学生迷恋网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笔者的几点建议
1.对家庭的建议:
(1).家长要了解一些网络的知识,有的放矢的对子女进行正确的网络教育。
(2).针對一些黑网吧,家长们可以借助法律武器,要求相关部门强制取缔。
(3).要控制子女日常活动时间,了解他们的活动规律,采取必要的果断措施,疏导,管理子女,让他们远离网吧。
2.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主题教育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1)科学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把学生从营业性网吧中吸引过来,使他们既可在网络的海洋中畅游,又可免遭不良信息的侵袭。
(2)学校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网络教育内容,吸引中学生的视听,在满足中学生的求知和娱乐需求过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教师应加强网络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中学生上网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管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上网,回避各种不良网站。并利用免费电子邮件向学生发送各种信息。如:“如何适应中学生活?”、“中学生学习经验谈”、“中学生心理情感之因及分析”、“如何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等等,借此传递思想、观念;交流彼此看法,密切师生关系。远离不良网络。
3.对行政部门的建议:
(1)呼吁政府加强网络管理。政府部门对非法网吧应坚决予以取缔,要加大对农村网吧的有效监管力度。
(2)要严格把好农村网吧的审批关,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络的内容、营业时间和网民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4.对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建议:
(1)要堵、疏结合,打造中学生“绿色”网络环境。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禁止在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内设立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厅。
(2)作为社会应特别要对已经患上网成瘾的中学生实行心理救助。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咨询。成立针对"网络成瘾"问题的救助机构,积极宣传健康的网络知识,帮助患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症"的中小学生尽快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2010年上半年,我对本校3个年级近10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上网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1、目的:上网学生中,只有少数学生是为了查阅有关信息或获取学习资料等,大多数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聊天和交友,目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借以弥补空虚的心灵。
2.人数:占到了全校学生的30%左右,各班级有过上网经历的人数大都在35%以上,这说明,在农村尽管限于条件,但学生上网的人数不少。
3.主要地点:网吧。据调查,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公开课,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学生在营业性网吧上网的人数占75%以上。
二、上网利弊分析
中学生上网尽管有利弊兼得之说,但总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中学生上网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增强了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计算机学习成绩;打字速度快,盲打水平高;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比他人敏捷。
中学生上网存在着诸多不利,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影响正常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听歌等,严重影响学生学业,浪费了学习的大好的青春时光,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影响身体健康。农村网吧环境较差,许多上网者往往是一些年轻的烟民,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上网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的学生因为上网时间太长,导致引发了很多疾病。甚至累死在网吧里。
(3).影响健康成长。目前,一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会使他们减少和同学,老师以及家长交流的愿望,甚至会上网成瘾,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经常网络聊天的同学不利于身心健康,很容易上当受骗。
(4).诱发少年犯罪行为。当代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在外打工,管理力度不够,加之本身自制力相对较弱,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容易导致这部分中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问题。有些黄色软件,会诱惑中学生产生尝试的欲望,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5).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学生偶尔上网,经济上尚能承受得起,但长时间上网或上网次数过多,甚至在网吧里包夜或包月就需要较多的支出,会加重家庭的负担。有的学生因为要解决上网费用,而导致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
三、主要导致原因.
1、主管部门管理不善或监管不力。有关当地政府对农村网吧难以有效监管,甚至掉以轻心,公安部门缺乏对黄色网站跟踪追查,文化部门对暴力和色情游戏的稽查也只是例行公事,对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进入网吧不闻不问,甚至隐瞒。有些部门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偏袒或纵容黑网吧。因此黄色和暴力成为一些黑心网吧老板招揽学生的手段。部分网吧用黑夜来掩盖自己的罪状。
2.社会对网站管理失控。现在社会上的网吧很多,但与学习有关的软件几乎没有,而其他的信息类网吧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上网主要是进行游戏,网络聊天或网络交友等娱乐活动。而一些网络的内容极其不健康,从而使男学生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和淫秽思想,飘渺虚无的网络内容容易让少女们向往,一些单纯的女学生更容易上当受骗,结果导致一生痛苦。
3、部分学校教育不当。当今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脆弱、好奇心强的特点,而且逆反心理很严重,大多数学校只是一味禁止学生上网,对上网的学生经常是从严处理或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而不注重心理疏导教育。社会也缺少对上网学生的关心和正确的引导、教育,也是导致学生迷恋网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笔者的几点建议
1.对家庭的建议:
(1).家长要了解一些网络的知识,有的放矢的对子女进行正确的网络教育。
(2).针對一些黑网吧,家长们可以借助法律武器,要求相关部门强制取缔。
(3).要控制子女日常活动时间,了解他们的活动规律,采取必要的果断措施,疏导,管理子女,让他们远离网吧。
2.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主题教育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1)科学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把学生从营业性网吧中吸引过来,使他们既可在网络的海洋中畅游,又可免遭不良信息的侵袭。
(2)学校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网络教育内容,吸引中学生的视听,在满足中学生的求知和娱乐需求过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教师应加强网络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中学生上网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管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上网,回避各种不良网站。并利用免费电子邮件向学生发送各种信息。如:“如何适应中学生活?”、“中学生学习经验谈”、“中学生心理情感之因及分析”、“如何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等等,借此传递思想、观念;交流彼此看法,密切师生关系。远离不良网络。
3.对行政部门的建议:
(1)呼吁政府加强网络管理。政府部门对非法网吧应坚决予以取缔,要加大对农村网吧的有效监管力度。
(2)要严格把好农村网吧的审批关,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络的内容、营业时间和网民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4.对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建议:
(1)要堵、疏结合,打造中学生“绿色”网络环境。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禁止在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内设立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厅。
(2)作为社会应特别要对已经患上网成瘾的中学生实行心理救助。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咨询。成立针对"网络成瘾"问题的救助机构,积极宣传健康的网络知识,帮助患有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症"的中小学生尽快走出困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