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而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实际能力的重要窗口。那么,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废除以老师过多讲解挤掉或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模式。建立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阅读教学机制。新大纲提倡讨论式阅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改革阅读,必须把阅读归还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个体为基础的群体阅读。不能把教学参考书的课文分析定于一尊,硬塞给学生。而应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教师的导读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拓展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迁移两个层面上培养阅读创新能力。封闭性的阅读只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只在读者和读物之间兜圈子。开放的阅读不仅要解文,而且要知人、论世、察己,跨越读者与读物、与作者、与社会、与自我的四大距离,学会在四者之间彼此往返,自由驰骋。翱翔于阅读的内宇宙,才会高度发挥读者的智力潜能。
其次,要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我们不主张刻意地讲授字、词、句,脱离整体的探究其微言大意的阅读教学方式,也反对只重全篇,而不深入文章的内部,只停留在浅层的结构、线索、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正确的做法是:对一篇阅读材料,应先通过视线的迅速扫描,从整体上把握要旨,即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把兴奋点集中在对记叙描写内容及其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的全面把握上;集中在说明对象、事理的整体把握上;集中在对作者观点、意图和思路的整体把握上。在对材料的中心和主旨做到完整认知、全面把握的前提下,确定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即研究把握文后每道问题的内容,再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对关键的字词句段进行理解揣摩,最后再回复到整体即整篇文章的高度,全面领会和把握要点和目标,对其语言、结构、部分间的关系部分在全文中的地位作进一步的探究。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才能准确、迅速、全面。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多给他们提供一些与之阅读能力相当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有计划地开出每一学期的阅读数目,指导订阅报刊杂志,让学生在多读多看中,扩大知识领域,在广泛的阅读的基础上,摸索阅读规律和技巧,自觉主动的提高阅读水平,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 生活中吸取课外阅读的甘甜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尤其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电视、广播、电影、戏曲、广告、电话、书信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外读物。面对减负的呼声,我们要将课外阅读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也可结合写作,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起,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养成向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3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1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3.2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进行速读训练。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即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个烂笔头。”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心得体会,即读后感。
3.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精妙 ,教师指导的同时,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体,开展诸多读书报告会、演讲辩论会、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办报刊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一本书就是一艘知识的航船,可以让孩子在知识海洋中自由遨游。老师要做好指航明灯,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航线航行。
首先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废除以老师过多讲解挤掉或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模式。建立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阅读教学机制。新大纲提倡讨论式阅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改革阅读,必须把阅读归还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个体为基础的群体阅读。不能把教学参考书的课文分析定于一尊,硬塞给学生。而应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教师的导读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拓展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迁移两个层面上培养阅读创新能力。封闭性的阅读只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只在读者和读物之间兜圈子。开放的阅读不仅要解文,而且要知人、论世、察己,跨越读者与读物、与作者、与社会、与自我的四大距离,学会在四者之间彼此往返,自由驰骋。翱翔于阅读的内宇宙,才会高度发挥读者的智力潜能。
其次,要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我们不主张刻意地讲授字、词、句,脱离整体的探究其微言大意的阅读教学方式,也反对只重全篇,而不深入文章的内部,只停留在浅层的结构、线索、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正确的做法是:对一篇阅读材料,应先通过视线的迅速扫描,从整体上把握要旨,即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把兴奋点集中在对记叙描写内容及其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的全面把握上;集中在说明对象、事理的整体把握上;集中在对作者观点、意图和思路的整体把握上。在对材料的中心和主旨做到完整认知、全面把握的前提下,确定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即研究把握文后每道问题的内容,再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对关键的字词句段进行理解揣摩,最后再回复到整体即整篇文章的高度,全面领会和把握要点和目标,对其语言、结构、部分间的关系部分在全文中的地位作进一步的探究。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才能准确、迅速、全面。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多给他们提供一些与之阅读能力相当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有计划地开出每一学期的阅读数目,指导订阅报刊杂志,让学生在多读多看中,扩大知识领域,在广泛的阅读的基础上,摸索阅读规律和技巧,自觉主动的提高阅读水平,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 生活中吸取课外阅读的甘甜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尤其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电视、广播、电影、戏曲、广告、电话、书信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外读物。面对减负的呼声,我们要将课外阅读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也可结合写作,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起,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养成向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3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1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3.2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进行速读训练。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即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个烂笔头。”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心得体会,即读后感。
3.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精妙 ,教师指导的同时,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体,开展诸多读书报告会、演讲辩论会、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办报刊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一本书就是一艘知识的航船,可以让孩子在知识海洋中自由遨游。老师要做好指航明灯,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航线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