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生对于教师的指导或评讲及时反馈,善于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图并付诸写作实践。教师或同学指出作文的不足,能尽快找出原因,纠正得力。自变更新,不固执己见,能从善如流,通过再认识,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从而加以更新。
【关键词】写作心理;口头表达
写作心理是指从事写作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中学生写作实际来看,写作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观察、想像、思维等。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本文主要阐述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以及指导作文的心理特点。
教师只有认识写作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学生写作心理与其他语文活动心理的差异
1.1写作与阅读的不同心理特点
阅读的一般心理过程是:先感知具体的文字材料,进而由文字材料进行再造想像。使其反映的事物在头脑里复活起来,再对这些事物及其联系进行思索、消化,以认识其体现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字技巧。而写作的心理活动则与此相反:首先审视写作命题或提供的材料以确定文章中心;继而依据中心来搜寻记忆仓库中的有关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加工,去粗取精;最后,才考虑用相应的形式具体表述。其心理过程和阅读呈逆反方向发展。
1.2写作与口头表达的不同心理特点
口头表达因为是处在具体的环境中,听者就在眼前,往往可以借助表情、动作、音色、语调等辅助手段,既可以采用语言的简缩形式,也可以将没说明白的内容重复一遍,因而口头表达比较随便。然而,写作虽然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它不能用声调和表情帮助表达,也不允许重复。它向学生提出了比口头表达更高更严的要求——学生写作必须带有更多的规范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必须深入思考,仔细推敲,因而学生写作比口头表达更要严肃认真。
2 优生写作心理特点
优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心理特点。
2.1兴趣浓厚。充满信心
优生喜欢写作,盼望上作文课。作文课上情绪好,兴致高,精力集中,对于写好作文充满信心,常流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和成功的喜悦。一名优生在同教师交谈时说:“一周的课,我最喜欢的是作文课,不管是指导课还是讲评课,我常常沉浸在异常兴奋之中。有人说作文是苦差事,而我却认为苦中有无穷的乐趣。我坚信勤练笔,就会不断提高,而且对写好每篇作文总是充满自信的。”
2.2动机明确。富有创造
优生对作文有明确的动机,坚持自觉练笔,富有进取、创造精神。写作中,他们不满足现有的构思,而是用心寻找最优化方案。
2.3及时反馈,自变更新
优生对于教师的指导或评讲及时反馈,善于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图并付诸写作实践。教师或同学指出作文的不足,能尽快找出原因,纠正得力。自变更新,不固执己见,能从善如流,通过再认识,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从而加以更新。优生有写“作文后记”或“作文追记”的习惯,借此主动自我评价,以求更新。
2.4呈开放状态
优生作文从不遮遮掩掩,草稿和作文本常摊在桌上,别人要看他们的习作。便慨然应允,因而优生的作文读者面很宽:初稿刚写成,就有同学借阅;修改草稿时,水平相近的同学又乐于互相切磋:经过教师品评,又在班里推荐,于是读者扩大到全班,有时会传人别班,甚至全校。这种开放状态,不仅使习作者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得到启发与教益,而且会使他们对写作信心倍增。
优生总是这样信心十足地、一丝不苟地写作,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一般都是亢奋、乐观而积极的。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当然容易写出好的习作。
3 差生写作心理特点
差生的作文心理有如下特點。
3.1兴趣淡薄,常为“无米下锅”而苦恼
差生几乎没有对作文有兴趣的。由于教师讲课缺乏感染力,造成学生对语文课以至对写作缺乏兴趣;或者由于教师作文指导不得法,学生对写作的甘苦体会不深,使之对作文兴趣淡薄。因此,他们很少考虑积累材料,不善于从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中广泛搜集写作材料,作文时,常为“无米下锅”而苦恼。不少差生见了作文就怕,想起作文就愁,以至完全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教师很注意引导他们熟记一些警句格言,背诵一些精彩语段,写观察日记,编论据手册。他们一旦用自己的“米”做成饭,写作兴趣便会日渐浓厚。
3.2缺乏写作欲望和自信
没有写作欲望和缺乏自信心是差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又一心理障碍。差生对自己多次接触的事物偶尔也会产生写作欲望,但力不从心,随之自叹文字功底差,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写作天赋。自信心的丧失,使偶尔产生的写作欲望也自生自灭。实践证明,对差生缺乏自信心的心理特点,适时帮助,热情鼓励,往往能奏效。
3.3意志力弱,没有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差生无论在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方面还是在课外练笔方面都缺乏持久性。动笔写作,不列提纲,认为麻烦;作文完成,从不检查、修改,也不愿意写“作文后记”,及时总结。这些不仅反映出他们的意志品质比较差,也说明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善于诱发开导,立规成习,在写作的实践中,逐渐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养成好的习惯。
3.4呈封闭状态
作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造成了差生的自卑心理。他们写作时总是遮遮掩掩,写好之后也从不拿给同学看,教师成了他们作文的惟一读者。当然,他们轻易也不看别人的作文,这并非不愿学习别人的长处,而是怕别人以看他们的作文来作为交换条件。因而,他们的习作活动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如果教师让他们在“作文后记”中谈谈对自己的作文的看法,他们往往给自己的文章贴几条标签而没有具体分析;提到优点,即使是确实存在的,也多是羞羞答答。针对这种情况,应有意识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作文和写作心理进行评价,方法可以是师生交谈,亦可给题目作文。通过自我评价,会使他们明确方向,克服缺点,不断前进。
【关键词】写作心理;口头表达
写作心理是指从事写作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中学生写作实际来看,写作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观察、想像、思维等。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本文主要阐述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以及指导作文的心理特点。
教师只有认识写作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学生写作心理与其他语文活动心理的差异
1.1写作与阅读的不同心理特点
阅读的一般心理过程是:先感知具体的文字材料,进而由文字材料进行再造想像。使其反映的事物在头脑里复活起来,再对这些事物及其联系进行思索、消化,以认识其体现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字技巧。而写作的心理活动则与此相反:首先审视写作命题或提供的材料以确定文章中心;继而依据中心来搜寻记忆仓库中的有关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加工,去粗取精;最后,才考虑用相应的形式具体表述。其心理过程和阅读呈逆反方向发展。
1.2写作与口头表达的不同心理特点
口头表达因为是处在具体的环境中,听者就在眼前,往往可以借助表情、动作、音色、语调等辅助手段,既可以采用语言的简缩形式,也可以将没说明白的内容重复一遍,因而口头表达比较随便。然而,写作虽然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它不能用声调和表情帮助表达,也不允许重复。它向学生提出了比口头表达更高更严的要求——学生写作必须带有更多的规范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必须深入思考,仔细推敲,因而学生写作比口头表达更要严肃认真。
2 优生写作心理特点
优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心理特点。
2.1兴趣浓厚。充满信心
优生喜欢写作,盼望上作文课。作文课上情绪好,兴致高,精力集中,对于写好作文充满信心,常流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和成功的喜悦。一名优生在同教师交谈时说:“一周的课,我最喜欢的是作文课,不管是指导课还是讲评课,我常常沉浸在异常兴奋之中。有人说作文是苦差事,而我却认为苦中有无穷的乐趣。我坚信勤练笔,就会不断提高,而且对写好每篇作文总是充满自信的。”
2.2动机明确。富有创造
优生对作文有明确的动机,坚持自觉练笔,富有进取、创造精神。写作中,他们不满足现有的构思,而是用心寻找最优化方案。
2.3及时反馈,自变更新
优生对于教师的指导或评讲及时反馈,善于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图并付诸写作实践。教师或同学指出作文的不足,能尽快找出原因,纠正得力。自变更新,不固执己见,能从善如流,通过再认识,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从而加以更新。优生有写“作文后记”或“作文追记”的习惯,借此主动自我评价,以求更新。
2.4呈开放状态
优生作文从不遮遮掩掩,草稿和作文本常摊在桌上,别人要看他们的习作。便慨然应允,因而优生的作文读者面很宽:初稿刚写成,就有同学借阅;修改草稿时,水平相近的同学又乐于互相切磋:经过教师品评,又在班里推荐,于是读者扩大到全班,有时会传人别班,甚至全校。这种开放状态,不仅使习作者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得到启发与教益,而且会使他们对写作信心倍增。
优生总是这样信心十足地、一丝不苟地写作,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一般都是亢奋、乐观而积极的。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当然容易写出好的习作。
3 差生写作心理特点
差生的作文心理有如下特點。
3.1兴趣淡薄,常为“无米下锅”而苦恼
差生几乎没有对作文有兴趣的。由于教师讲课缺乏感染力,造成学生对语文课以至对写作缺乏兴趣;或者由于教师作文指导不得法,学生对写作的甘苦体会不深,使之对作文兴趣淡薄。因此,他们很少考虑积累材料,不善于从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中广泛搜集写作材料,作文时,常为“无米下锅”而苦恼。不少差生见了作文就怕,想起作文就愁,以至完全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教师很注意引导他们熟记一些警句格言,背诵一些精彩语段,写观察日记,编论据手册。他们一旦用自己的“米”做成饭,写作兴趣便会日渐浓厚。
3.2缺乏写作欲望和自信
没有写作欲望和缺乏自信心是差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又一心理障碍。差生对自己多次接触的事物偶尔也会产生写作欲望,但力不从心,随之自叹文字功底差,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写作天赋。自信心的丧失,使偶尔产生的写作欲望也自生自灭。实践证明,对差生缺乏自信心的心理特点,适时帮助,热情鼓励,往往能奏效。
3.3意志力弱,没有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差生无论在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方面还是在课外练笔方面都缺乏持久性。动笔写作,不列提纲,认为麻烦;作文完成,从不检查、修改,也不愿意写“作文后记”,及时总结。这些不仅反映出他们的意志品质比较差,也说明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善于诱发开导,立规成习,在写作的实践中,逐渐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养成好的习惯。
3.4呈封闭状态
作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造成了差生的自卑心理。他们写作时总是遮遮掩掩,写好之后也从不拿给同学看,教师成了他们作文的惟一读者。当然,他们轻易也不看别人的作文,这并非不愿学习别人的长处,而是怕别人以看他们的作文来作为交换条件。因而,他们的习作活动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如果教师让他们在“作文后记”中谈谈对自己的作文的看法,他们往往给自己的文章贴几条标签而没有具体分析;提到优点,即使是确实存在的,也多是羞羞答答。针对这种情况,应有意识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作文和写作心理进行评价,方法可以是师生交谈,亦可给题目作文。通过自我评价,会使他们明确方向,克服缺点,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