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卑让初中生没有了希望,失去了动力,充满了不如意。关爱初中生,克服自卑,就是要深入了解、分析他们自卑心理的症结所在,然后针对症状,指导他们克服自我心理。
【关键词】自卑;危害性;原因;自信;关爱
1概况
过度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有强烈的无能感和愧疚感,经常自怨自艾,对诸事持悲观失望的态度,情绪体验相当消极。认为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好,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带着自卑的心态和人交往,容易猜疑别人,可能把别人真诚的欣赏也看作是对自己的讽刺挖苦;带着自卑的心态与人交往,也容易退缩,不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人造成错觉,以为你这个人不坦诚、不真诚,而一个坦诚的人更容易被别人接纳为朋友。
初中时期的学生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这个时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既充满生活与活力,同时又充满各种心理矛盾与冲突。正如日本大板一郎在他的《初中生心理与教育》中指出的一样:少年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的地位,存在特殊的问题”。他们开始摆脱教师、长辈等社会权威影响,产生了简单的自我评价,单独进行自我评价时,常征求同伴、朋友、家长、教师和其他人的意见,缺乏真正意义的独立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具体性、片面性、不稳定性,有时过高估计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有时又过低估量自己,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沉。其实,这是随着心理水平的发展和生理的迅速发育,初中生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长辈的尊重、理解和承认,讨厌成人把他们当小孩看待,开始疏远父母、老师、长辈,乐于和同龄人交往,交往的范围扩大,心理秘密增多,在与人交往中对成人、陌生人保持沉默,而对同伴、朋友则是无话不谈,他们最不愿意向家长和老师吐露心声,他们最反感成年人的干涉,处于心理上的“断奶期”。
2自卑的原因。
2.1个体身心因素。人们常说:“盲者多疑,哑者多嫉,残者多惧”。大凡生理存在缺陷的人,他们的情感神经就异常敏感,在社会环境中总是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从而造成心理上自惭形秽的感觉,最终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日常生活中女孩较关注容貌,当她看见另的女孩因为漂亮倍受宠爱之后,就希望自己也漂亮可爱,受人夸奖,可当她发现事与愿违时,就难免相形见绌,产生自卑心理。
2.2当今社会的贪富差距。这是一部分学生形成自卑心理的物质因素。现在的中学生追求时尚,贪图享受,很多学生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而贫富差距是现在无法消除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不正常的消费心理使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觉得自惭形秽,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到行动上,常常表现为情绪低沉,信心不足,不想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却一天到晚怨天尤人。
2.3不当的家庭教育。这是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家长期望水平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据苏州教科院研究表明:苏州市和教区共有78.9%的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样样争第一”。有的学生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就要受到斥责、漫骂,甚至殴打的惩罚。有的家长又对孩子期望过低,持这种态度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而这些学生没有奋斗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慢慢地就失去了上进心和求知欲。
2.4家长管理方式的影响。一些家长采用娇宠或专制的方式教育子女,或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溺爱娇惯,言听计从;或采取强硬专横的手段,使孩子绝对服从。前者容易使孩子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但妨碍智力发展,还容易形成自傲、任性等不良个性,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后者容易使子女身心受到极大的压抑,形成强烈的自卑感,一旦离开家长的束缚,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效仿父母,把怨恨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2.5特殊家庭的影响。一些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父母离家在外的家庭学生,其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缺少了完整家庭的爱,会使学生的情绪低落,爷爷奶奶的确代抚养导致年龄代沟出现,有些学生自我对生活无追求,缺乏进取心。家庭成员不易治愈的疾病,现实与理想的严重背离,这些都使学生产生自卑,表现出交往少,易形成孤独的特点。
2.6学校教育的疏漏。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但由于家庭教育的差异,有些孩子很难和老师或同学沟通往来,甚至造成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学生由于转学,在新的学校学习生活环境中失去以往学校的优厚条件,而自身又不适应新的环境;部分学生不能承受功课压力,抗拒学习,语言发育迟缓,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对这些孩子,如果老师缺乏必要的关注和爱心,对待的方法只是批评和责备,这就让有充分的借口讨厌学校。“顽劣难以管教的环学生,大多数是把学校视为令人不快的场所。而时时想逃学的孩子,在学校之外,他们会找到志同道合的逃学孩子。从这些同伴处,他们获得了在学校无法得到的赞赏。能够让他们感到兴趣,并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的圈子不是学校,是问题少年组织”。(陈德勤)
3解决方法
3.1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优点。许多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就是无意识地喜欢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自己没有发现,不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还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我真行”这样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奔头。
3.2学会正确归因。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事实上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3.3建立新的兴奋点。当你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以通过有急转移或改做别的事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是最能体现自己才能活动中去,以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冲压力和紧张。
3.4学校教师教育方法。宜采用激励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正视社会的贫富问题,认识到物质上的贫穷并不等于精神上的落后,促使学生改变现状,唤起上进心和求知欲。充分相信他们,发现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树立信心。当然,还要中肯地指出他们自身不足。同时注意语气的把握,千万不能用评定的语气,更不能用教训的口气,应自然而亲切,随时注意他们内心的变化和感受。
3.5建立家校互动制度。当今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本身是多边活动,施教的一方除了老师外,家庭教育也应承担很大的责任,由于每个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体现在教育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家长由于方法得当,教育显得卓有成效,而有的家长由于方法不当,而走向相反。鉴于此,学校除了是学生的学校外,还应成为家长的学校,学校应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家长课堂,对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培训,交流家庭教育中的先进经验和学校教育工体中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教育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自卑;危害性;原因;自信;关爱
1概况
过度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有强烈的无能感和愧疚感,经常自怨自艾,对诸事持悲观失望的态度,情绪体验相当消极。认为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好,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带着自卑的心态和人交往,容易猜疑别人,可能把别人真诚的欣赏也看作是对自己的讽刺挖苦;带着自卑的心态与人交往,也容易退缩,不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人造成错觉,以为你这个人不坦诚、不真诚,而一个坦诚的人更容易被别人接纳为朋友。
初中时期的学生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这个时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既充满生活与活力,同时又充满各种心理矛盾与冲突。正如日本大板一郎在他的《初中生心理与教育》中指出的一样:少年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的地位,存在特殊的问题”。他们开始摆脱教师、长辈等社会权威影响,产生了简单的自我评价,单独进行自我评价时,常征求同伴、朋友、家长、教师和其他人的意见,缺乏真正意义的独立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具体性、片面性、不稳定性,有时过高估计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有时又过低估量自己,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沉。其实,这是随着心理水平的发展和生理的迅速发育,初中生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长辈的尊重、理解和承认,讨厌成人把他们当小孩看待,开始疏远父母、老师、长辈,乐于和同龄人交往,交往的范围扩大,心理秘密增多,在与人交往中对成人、陌生人保持沉默,而对同伴、朋友则是无话不谈,他们最不愿意向家长和老师吐露心声,他们最反感成年人的干涉,处于心理上的“断奶期”。
2自卑的原因。
2.1个体身心因素。人们常说:“盲者多疑,哑者多嫉,残者多惧”。大凡生理存在缺陷的人,他们的情感神经就异常敏感,在社会环境中总是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从而造成心理上自惭形秽的感觉,最终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日常生活中女孩较关注容貌,当她看见另的女孩因为漂亮倍受宠爱之后,就希望自己也漂亮可爱,受人夸奖,可当她发现事与愿违时,就难免相形见绌,产生自卑心理。
2.2当今社会的贪富差距。这是一部分学生形成自卑心理的物质因素。现在的中学生追求时尚,贪图享受,很多学生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而贫富差距是现在无法消除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不正常的消费心理使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觉得自惭形秽,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到行动上,常常表现为情绪低沉,信心不足,不想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却一天到晚怨天尤人。
2.3不当的家庭教育。这是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家长期望水平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据苏州教科院研究表明:苏州市和教区共有78.9%的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样样争第一”。有的学生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就要受到斥责、漫骂,甚至殴打的惩罚。有的家长又对孩子期望过低,持这种态度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而这些学生没有奋斗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慢慢地就失去了上进心和求知欲。
2.4家长管理方式的影响。一些家长采用娇宠或专制的方式教育子女,或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溺爱娇惯,言听计从;或采取强硬专横的手段,使孩子绝对服从。前者容易使孩子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但妨碍智力发展,还容易形成自傲、任性等不良个性,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后者容易使子女身心受到极大的压抑,形成强烈的自卑感,一旦离开家长的束缚,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效仿父母,把怨恨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2.5特殊家庭的影响。一些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父母离家在外的家庭学生,其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缺少了完整家庭的爱,会使学生的情绪低落,爷爷奶奶的确代抚养导致年龄代沟出现,有些学生自我对生活无追求,缺乏进取心。家庭成员不易治愈的疾病,现实与理想的严重背离,这些都使学生产生自卑,表现出交往少,易形成孤独的特点。
2.6学校教育的疏漏。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但由于家庭教育的差异,有些孩子很难和老师或同学沟通往来,甚至造成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学生由于转学,在新的学校学习生活环境中失去以往学校的优厚条件,而自身又不适应新的环境;部分学生不能承受功课压力,抗拒学习,语言发育迟缓,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对这些孩子,如果老师缺乏必要的关注和爱心,对待的方法只是批评和责备,这就让有充分的借口讨厌学校。“顽劣难以管教的环学生,大多数是把学校视为令人不快的场所。而时时想逃学的孩子,在学校之外,他们会找到志同道合的逃学孩子。从这些同伴处,他们获得了在学校无法得到的赞赏。能够让他们感到兴趣,并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的圈子不是学校,是问题少年组织”。(陈德勤)
3解决方法
3.1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优点。许多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就是无意识地喜欢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自己没有发现,不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还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我真行”这样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奔头。
3.2学会正确归因。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事实上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3.3建立新的兴奋点。当你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以通过有急转移或改做别的事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是最能体现自己才能活动中去,以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冲压力和紧张。
3.4学校教师教育方法。宜采用激励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正视社会的贫富问题,认识到物质上的贫穷并不等于精神上的落后,促使学生改变现状,唤起上进心和求知欲。充分相信他们,发现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树立信心。当然,还要中肯地指出他们自身不足。同时注意语气的把握,千万不能用评定的语气,更不能用教训的口气,应自然而亲切,随时注意他们内心的变化和感受。
3.5建立家校互动制度。当今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本身是多边活动,施教的一方除了老师外,家庭教育也应承担很大的责任,由于每个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体现在教育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家长由于方法得当,教育显得卓有成效,而有的家长由于方法不当,而走向相反。鉴于此,学校除了是学生的学校外,还应成为家长的学校,学校应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家长课堂,对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培训,交流家庭教育中的先进经验和学校教育工体中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教育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