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集体智慧的摇篮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集体备课日益受到学校、教师、研究者的关注。在应用这一教研模式过程中,很多问题凸现出来。
  【关键词】误区;意义;要求;特征;流程;原则;注意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围绕一个主题,“确定授课内容,研究教学重点、难点,寻求教学方法、推介学习方法,清晰教学思路,优化课堂质量”的过程。是一种同伴互助、资源共享、校本培训群体性教研活动方式。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实际上,每一名教师都在教学的实践和反思中有很多感悟、体会、经验和教训,集体备课正是为大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但是受时间、地点或者意识的制约,领导和教师们往往忽视了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1集体备课存在的主要误区
  
  1.1强调集体教案,忽视教案的来源。为了应付上面领导和学校领导检查,凭空杜撰的集体教案;“值周式”的摊派,由备课组安排,每人一周分写个案,完工后汇总成册成为集体备课;“捡垃圾式”的拼盘,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许多网上与新教材相似内容的教案进行下载,不管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全盘吸收,装订成册后成为集体教案。
  1.2强调课前准备,忽视课后反思。现在,许多学校对于集体备课,课前十分重视,而忽视了课后,在备课的过程中,大家很积极,对备课花了很大的气力,而教师没有把在课堂中的错误,不足,经验,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等感悟记录下来与同组人员交流,这样又减少了教师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更有效地丰富,教学水平不能最有效地提升。
  1.3强调共案,忽视教师个性发展。有些学校要求每节课都要集体备课,过于强调集体备课,不给教师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不给教师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是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很难变化;所以我们要给教师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
  
  2新时期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
  
  2.1实施新课程需要集体备课。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新理念,以“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新知识体系出现时,就其备课形式而言,谁都没有经验,虽然在各地的实验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仍然存在很多困惑,所以我们要从头做起;从新课程体系而言,其体系庞大,学科众多,跨学科问题比比皆是,远远超出教师原有的知识范围;从新课程上课内容而言,我们上好一节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我们没有这样的精力去完成;从每一位教师本身而言,其知识层次,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千差万别,不可能设计出十分完美的教学流程,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他人的成果经验的同时,又需要同行更加密切的分工、协作与实现资源有效地使用和共享。
  2.2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既有利于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更有利于老教师的进一步提高。在集体备课中,老教师对章节教材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热点的透析,乃至对“课标”、“考纲”层次要求的理解,可使新教师少走弯路,乃至不走弯路,在教学中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层次和难度,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早成为学科组中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新教师对高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老教师学习高新教育技术热情,促进了老教师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好氛围。
  2.3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需要我们从理性和智慧的层面研究课堂,当我们理解课堂的实践功能与价值时,必须面对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让学生在合作,参与,对话,创新中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研究的首要方向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求我们要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充沛的精力,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而学生的创新与创造,需要我们用智慧最大限度地去雕琢,我们采用个体的力量显得身单力薄,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
  2.4教师减负需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有利于减轻各位教师的工作负担,加大全体教师投入教研教改的力度。集体备课一改过去个人独立思考,不分轻重缓急地备全册教学内容,转变为教师精诚合作、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一单元或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对每位教师而言,可以节省时间,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主备课部分,进而使每位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改、加大教学中的科研力度。
  
  3集体备课要求
  
  3.1每一个备课主题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重点突破、练习设计等带有共性问题的研讨和新课程如何实施的学习培训。要求认真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备课主题,明确集体备课主讲人员。
  3.2备课组活动要事先做好“一思、二研、三定、四必须、五统一、六备”的准备工作。“一思”是指:在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反思集中在:一是捕捉和感悟;二是吸取和改进。反思内容可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二研”是指: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研读课标;“三定”是指:定时间、地点、内容;“四必须”是指: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教学文本预案;其他教师必须将预案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班上的学生情况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结合,再作调整补改,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五统一”是指: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资料、达标题目和考核要求;“六备”是指:备学情、备三维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设计。
  3.3备课组长和教师应施其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积极发挥指导和互动作用。
  3.4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学设计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知识构建的引导者。学会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尝试,逐步掌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4集体备课的特征、流程和原则
  
  4.1集体备课的特征。
  4.1.1资源共享,同伴互助。集体备课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不是教师的“教案综合”,不是专家说了算的“学者制”,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结论,而是全体教师对事物认识的互补、互助、共享和共识。
  4.1.2探究问题,沟通交流。集体备课必须围绕问题进行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争辩,对需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过程到方法,从操作到推断”形成共识。
  4.1.3目标方法,操作共识。集体备课要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授内容的深浅程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的练习容量,检测的指向等方面达成一致意向,从操作方法上去突破目标。
  4.2集体备课的流程。
  4.3集体备课的原则。
  4.3.1合作性。参与备课的教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现1+1>2的效果。
  4.3.2实效性。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服务,为教师课堂技能达标服务。
  4.3.3研究性。要用研究者的视角去参与集体备课,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让研究活动渗透到集体备课的全过程,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研究型教师,参与备课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群体。
  4.3.4创新性。集体备课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新赋予集体备课活动以生机和活力。没有创新,集体备课活动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和价值。要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集体备课活动,用创新的思想来解决集体备课中的问题,破解教学中的难题。
  
  5集体备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1合作是关键,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精诚合作,人人主动参与发言,只有在不断的交流探讨中,相互沟通情感,实现真理愈辩愈明,在老教师唱主角的前提下,新教师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真正实现上下连动协调一致。
  5.2形散神聚,每个人备的课要有特色,围绕集体备课的预案,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教学虽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没有规定共同的格式。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长去组织教学,而不是大家共同采用同一个教案,要是那样,在教学中就没有体现出各自的教学风格了,而在从因材施教这个角度来论,那就更加离谱了。
  5.3有效利用说课活动,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通过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整体设计、环节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方法等来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成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成为无数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大量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主要机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但集体备课要真正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每所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者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集体备课的形式,进一步丰富集体备课的内涵。只有这样的集体备课,才会充满旺盛的教研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集体备课的原则》侯全民《教书育人》2001.5
  [2]《关于集体备课的思考》于明《校长阅刊》2006.4
  [3]《新课改中的集体备课探索》杨光轩《信息技术教育》2005.3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强调兴趣比知识更重要。德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科学家把兴趣对学习的作用看得何等重要。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都把兴趣比作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主动学习的启动力。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答曰:“
期刊
【摘要】“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教师要从意识上重视“写”,明确“写”是促进阅读理解,突破阅读难点,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要从行动上落实“写”,采用“仿写”、“补写”、“续写”等多种形式展开训练。  【关键词】读写结合;意识;行动    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张田若教授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从60年代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的改革和
期刊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
期刊
我校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底蕴厚重学校。尤其是近三五年,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班级数由05年29个班扩展到现在的40个班,学生数由当初的150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2355名。因此,近几年从大学毕业分配和从其他学校调入我校的青年教师急剧增加,目前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半边天强。如何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全面素质,让金华四中可持续、健康蓬勃地
期刊
有这样一句深入人心的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我们许多人的一生并不缺少才华、能力和机会,却总与成就和财富擦肩而过,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一年来进
期刊
【摘要】诚信是人类永恒的美德,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爱国、守法、诚信、知礼”这八字公民准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也就是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符合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内容上要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方式方法上要一张一弛和循序渐进。  【关键词】诚信;人格;严慈;真实;针对性强;循序渐进    诚信是人类永恒的美德,它乃五常之本。在中国古今上下
期刊
师生互动的概念来源于“互动”。互动又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过程。  要让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作为主体,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于一个“动”字。这样一来,全方位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但在教学实
期刊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同一内容和同一知识的理解程度各尽不同。同一班级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承受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个体,自然也拥有与他人不同的特点。我认为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发现特点,找出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1了解学生,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同一
期刊
中学生物因其内容上的博杂、琐碎而显得有些零散,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而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但如能结合具体内容特点,赋予一定方法,则可使记忆过程轻松且易记。下面笔者以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抛砖引玉。    1口诀记忆法    将需要记忆的东西仔细分析其特点,总结其规律,组织成琅琅上口的文字,以致熟读数遍,张口即来。  1.1三磷酸腺苷ATP的结构简式:A-P∽P∽P.可记为:一杠两拐三个P。 
期刊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2006-JKGHAG-401)。    刚刚踏上讲台的教师都会经历一个角色的转变过程,从学生变成老师,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传授者,这个过程充满了兴奋与憧憬,也搀杂着苦闷与失望,而这些都能使新教师褪去清涩转向成熟。然而每位新教师都应该知道的是,此时的教室已不是大学里学习锻炼的模拟教室,下面坐着的已经是一群希望获得知识的学生,他们期盼的是一个上课熟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