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产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对中国百年水产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文献的视角分析我国早期水产教育的历史沿革,对研究了解我国早期水产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水产教育;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文献;出版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1-0179-02
中国幅员辽阔,湖河众多,海域宽广,水产丰富,千百年来,渔民沿袭传统方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赖以生存。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先进的水产教育、科学技术的传播,在一些有识之士的热心倡议下,中国正式的水产教育机构在津门诞生了,这就是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该校的前身是1910年(宣统二年)由孙子文创办的直隶水产讲习所,之后多次易名,先后称为水产学校、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河北省立水产专门学校、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水产品捕捞、制作、加工等方面人才的专门职业学校。沦陷期间该校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
数十年间,该校培养了大批水产界的优秀人才。岁月更迭,从清末到如今,中国的水产教育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在中国水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时值中国水产教育百年纪念,笔者拟从天津图书馆珍藏的该校出版物的视角对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的创办与发展历史加以探讨,阐述其基本内容与认识价值,以供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
天津图书馆珍藏有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抗战前编辑出版的文献图书6种、期刊2种,简介如下。
一是具有校史性质的学校一览。1917年出版的《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一览》由严修署检封面,该书明确了该校“宣统三年三月二十日始业”的具体时间,是目前所见该校最早的校史文献;1932年、1934年和1936年出版的《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一览》,后两种分别由于右任、胡汉民题写书名。四部一览均由图片和文字组成,基本包括了学校历史沿革、纪要、各项章程、组织大纲、统系表、各科学程、学生实习成绩一览表、教职员及学生名录等,涵盖了该校方方面面的情况,内容承上启下,互有增补,详细记录了学校的创办、校务情况及发展历程。
二是专著。1935年1月出版的《渔业》,由张仁琦著,张崧冠(元第)校订。该书介绍了渔业的浅显常识及世界渔业和中国渔业的概况,并附有所用渔船、渔具之插图。1936年6月出版的张元第所著《河北省渔业志》,除著者自行调查的内容之外,多取材于该校出版的《水产学报》、《水产季刊》,以及日本关东州之渔业调查报告等,经编辑而成。记载了上迄清代、下至民国二十三年河北沿海、内陆河流、湖泊分布,旧式渔业和渔民生活及渔类产品贩卖法(分海上交易和陆上交易),河北省对水产品的需求、渔业行政沿革、水产教育及水产贸易的状况等,并附有天津渔店之调查,河北省沿海河流湖泊图,以及渔民所用渔具构造、使用方法、渔民生活、水产包装及售卖等图表与图片数幅,为我国北方渔业方面的专门志书,极为珍贵。
三是期刊。1923年直隶水产学校出版的《水产季刊》,现天津图书馆仅藏一册,是目前所见该校最早介绍水产信息、水产知识与论文的刊物;1931年7月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开始出版《水产学报》,每年一期,现今仅存一至五期,以“宣传水产,介绍学术,发展内河外海之水产业,振兴海权渔利”为主旨,内容包括照片、题词及文字三部分,被誉为“凤毛麟角,不可多睹”的水产学术专刊。
上述图书文献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对纪念者与研究者极具参考价值。
首先,文献中的大量图片作为瞬间的定格,已成为后人追念、了解与研究历史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学校的发起人卢木斋、创办人孙荫庭、创办人兼校长孙子文、名誉董事李琴湘及担任校长时间最长的张元第等先生的照片,是纪念我国水产教育开创者的珍贵图片。
天津近代化教育的先驱及政要人物留下的笔墨文字弥足珍贵。其中有近代教育家、津门著名书法家严修(范孙)为甲种水产学校题写的“勤朴诚爱”校训;有1931年7月《水产学报》创刊时一些政界和教育界名人为该报的热心题词,如杨典钦所题“振兴渔业”、时任河北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王玉科所题“网络宏富”,李金藻所题“学深海采”,以及姚鋐敬、陈宝泉、叶楚伧、韩复榘、鲁涤平、严智怡、林成秀等人的题词,鼓励与寄托并重,体现了时人对该校的重视和认知,也为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及书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校景与学校设备、学生实习及课外活动场景也有记录。诸如环境静谧、建筑壮伟的校园;完备的实习室中,各科组学生潜心研究、制作的场景;近代化的实习船只,插着校旗泊于海河或渤海湾上的“白河号内河调查汽艇”和渤海一号、二号渔轮,成为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游历、开展体育活动图片,等等,都真实地记录了该校的设施及建设情况,特别是学生实习与实践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情景。
学校所获的奖章及奖凭,如该校早年获得的巴拿马赛会直隶出品协会事务局褒状奖状,1915年7月30日农商部奖凭,日本第十回罐诘业联合会大会品评会铜质奖章及奖凭等图片,均真实地反映了该校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其他如校徽、校章、校歌以及历届师生合影等图像资料,保留至今,更显珍贵。
其次,文献的内容丰富翔实,记录了我国第一所水产教育专科学校的创办经历、办学理念及取得的辉煌成绩。
学校开创了中国水产教育之先河。近代中国外患频仍,民生凋敝,学习西方经验,振兴实业教育,以科学富强中国,成为当时贤达的探索之路。1903年,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日本参观该国渔政后,深有感触,于1905年开始筹备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06年,潮州府遗缺知府吴荫培赴日游历,归国后呈上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当务之急有五端”,其中之一就是在沿海各省设立水产讲习所。据文献记载,处于清季“新政”前哨的天津最早将其变成了现实。1906年,直隶提学使卢靖兼办直隶渔业公司事,感于“中国海面辽阔,渔盐利薄”,因“采取无方,至天然美利,坐弃不用”,故谋振兴之术,提出“欲求事业之发达,必先造就人才,欲造就人才,则舍学校外殆无良法”。于是筹措建校经费,并派张伯苓、李金藻(琴湘)赴欧美考察。卢公调任后,由劝业道孙多森负责,为倡办水产教育不遗余力。宣统元年(1909)十月,奏派北洋大学毕业、时任直隶工艺局参议兼工艺学校庶务长孙子文(凤藻)赴日调查水产讲习所、实验场及制造厂等,归国后筹备水产讲习所事宜。1910年春,考取首批96名学生,暂借河北长芦中学旧址为校舍,遂改为水产学校。1912年迁至河北种植园新址(今天津14中学),1929年正式更名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张謇创建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于1912年借上海江苏省教育会成立开学,1913年该校迁至吴淞新校舍,故世人亦称吴淞水产学校。由此可证,发端于天津的水产学校开创了我国水产教育之先河,培养了我国最早的水产专业人才。
学校奉行现代化的水产教育理念,培养水产专业人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日本水产教育经验,选派留日学生归国任教。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现代化发展举世瞩目,其“水产学校立有多处,其于渔捞、制造、养殖各课程极为研究,成效昭著”。由于地缘关系,我国的水产教育主要取法于日本。如前所述,1910年孙子文首次赴日考察,归国后在津筹备水产讲习所,随后又二次赴日本“详细考察该国沿海各渔区及养殖厂等,并与富于水产知识者,咨询设学之策”,聘中国留学东京水产讲习所渔捞科毕业生王文泰(志一)充本所专门教员,并从日本购回仪器书籍多种。民国元年,又聘日本的马场驹雄、饭田百枝等教员来校执教。1917年,该校选派首届留日学生10人,这批留日生学成后大多归国任教母校,成为我国水产界精英,其中有被誉为“水产三杰”的张元第、郑恩绶、刘纶。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该校主要教职员有二十多位,其中留学归国者14人,而留日者占五分之四,几乎都是学水产者。说明该校“主要是按着日本水产教育的分科来设置中国的水产科系,并派遣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水产事业,回国任教,介绍日本的水产科学。这是中国水产教育的萌芽及初步发展的阶段”。
2.完善水产教育结构,高职本科一体化。学校秉承“以教授水产学理及技术,养成水产专门人才”之宗旨,按照社会需要,逐步调整学制,完善教学课程。1910年首设水产讲习所,“宽其资格”,以开民气之先导。1911年6月改为水产学校,设渔捞、制造两科,以高小毕业生为录取对象,学制4年。1914年4月,奉教育部令改名为“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改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3年。1929年,学校学制变化,招收旧制初中四年毕业生,预科修业一年,升本科,本科分渔捞、制造两组,学制3年。1931年取消预科,招收旧制初中毕业生及新制高中一年级学生,入本校高中水产科修业2年,期满升入本科,学制2年。1933年停招高中学生,改为高职水产科,招收初中三年级毕业生,修业3年,期满入水产本科,修业2年,不分组教授,修业5年,才能专科毕业。纵观其课程设置,科目实用,分类精细,学习目标明确;内容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到专业知识,从课堂讲解到实习实验,循序渐进,既宜于学生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深造的技能,是我国早期水产教育教学结构的具体体现,为中国水产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注重于实习与实践的水产职业教育,荐举学生为社会重用。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这是学校始终贯彻的教育理念,除第一、第二学年以教基础与理论知识为主外,其他学年逐渐增加实习与实际操作课程。为满足各科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学校力尽其能,完备各科实习设备与实验室,购置模型、仪器、标本及各种渔捞器具,并带领学生或进行沿海调查,或乘汽艇、渔轮开展河海作业。每年举办各科学生实习成品展览,成果显著,学生制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相关赛会并获奖。学校通过系统、完善的水产教育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水产人才提供了条件。此外,学校关心学生就业,积极向各沿海省区推荐毕业生,如1914年,学校有47人即将毕业,时值沿海各省筹设水产讲习会,学校乃发布《详请将毕业各生专咨沿海各省酌量录用文》,建议各地讲习所“或其他关于水产学业之机关倘有用人之处,请具酌量录用本校毕业生,俾资练习而期效用”,并开具各毕业生履历,“使学者无旷废之慨,而用者得楚材之助”。据统计,到1928年9月,学校毕业生共计219人,虽然不多,然“在社会上不乏贡献,所有沿海七省水产机关、水产教育,多系本校前毕业生筹划创办,或指导其间”,所以学校“当之无愧实为吾国水产教育之先声”。
4.学校向学生灌输水产教育新知识,并倡导学术研究。学校在培育人才的同时,还积极介绍国内外水产教育与水产研究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培养研究人才,并成立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水产专著或专刊,为该校教员及专业人员提供阐发学术思想、揭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如《水产学报》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我国水产专家张元第、张震东、郑恩绶、朱孚庵、张宝树、张仁琦、黄文沣、刘纶等人的论文或专著见诸于上,其中张元第所著《河北省渔业志》填补了“河北省向无专文可供稽考”的空白;张宝树所著《烟台渔轮业》论述的经验与见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学校还编辑出版了《水产丛书》和《水产小丛书》,将教员的学术性专著和知识普及性读物分别以单行本形式出版,以广为传播,充分反映了我国早期水产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的情况,以及位居我国水产教育前沿的学术研究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院校调整,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的学生和一部分教授、专家调入青岛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水产学院(今上海海洋大学)。1958年,天津水产学院建立,1965年更名为河北水产学校,1968年校址迁至河北省秦皇岛市,1998年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办学,2000年建成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2006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尽管现在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已不复存在,但其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数十年来,学校桃李遍天下,培养出的老一代水产专家和优秀专业人才,成为我国各地海洋水产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我国水产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的馆藏文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清末到抗战前天津乃至北方水产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而启迪后人学习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海洋教育体系,不断开拓进取,为中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一览[M].天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出版委员会,1917.
[2]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一览[M].天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出版委员会,1932,1934,1936.
[3]张绍祖.中国水产教育的摇篮[J].天津记忆,2010,(59).
[4]李文抗.从天津发端的百年水产教育看职业教育[J].天津记忆,2010,(59).
作者简介:
刘桂芳(1965—),女,天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历史文献参考咨询。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关键词:中国水产教育;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文献;出版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1-0179-02
中国幅员辽阔,湖河众多,海域宽广,水产丰富,千百年来,渔民沿袭传统方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赖以生存。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先进的水产教育、科学技术的传播,在一些有识之士的热心倡议下,中国正式的水产教育机构在津门诞生了,这就是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该校的前身是1910年(宣统二年)由孙子文创办的直隶水产讲习所,之后多次易名,先后称为水产学校、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河北省立水产专门学校、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水产品捕捞、制作、加工等方面人才的专门职业学校。沦陷期间该校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
数十年间,该校培养了大批水产界的优秀人才。岁月更迭,从清末到如今,中国的水产教育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在中国水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时值中国水产教育百年纪念,笔者拟从天津图书馆珍藏的该校出版物的视角对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的创办与发展历史加以探讨,阐述其基本内容与认识价值,以供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
天津图书馆珍藏有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抗战前编辑出版的文献图书6种、期刊2种,简介如下。
一是具有校史性质的学校一览。1917年出版的《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一览》由严修署检封面,该书明确了该校“宣统三年三月二十日始业”的具体时间,是目前所见该校最早的校史文献;1932年、1934年和1936年出版的《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一览》,后两种分别由于右任、胡汉民题写书名。四部一览均由图片和文字组成,基本包括了学校历史沿革、纪要、各项章程、组织大纲、统系表、各科学程、学生实习成绩一览表、教职员及学生名录等,涵盖了该校方方面面的情况,内容承上启下,互有增补,详细记录了学校的创办、校务情况及发展历程。
二是专著。1935年1月出版的《渔业》,由张仁琦著,张崧冠(元第)校订。该书介绍了渔业的浅显常识及世界渔业和中国渔业的概况,并附有所用渔船、渔具之插图。1936年6月出版的张元第所著《河北省渔业志》,除著者自行调查的内容之外,多取材于该校出版的《水产学报》、《水产季刊》,以及日本关东州之渔业调查报告等,经编辑而成。记载了上迄清代、下至民国二十三年河北沿海、内陆河流、湖泊分布,旧式渔业和渔民生活及渔类产品贩卖法(分海上交易和陆上交易),河北省对水产品的需求、渔业行政沿革、水产教育及水产贸易的状况等,并附有天津渔店之调查,河北省沿海河流湖泊图,以及渔民所用渔具构造、使用方法、渔民生活、水产包装及售卖等图表与图片数幅,为我国北方渔业方面的专门志书,极为珍贵。
三是期刊。1923年直隶水产学校出版的《水产季刊》,现天津图书馆仅藏一册,是目前所见该校最早介绍水产信息、水产知识与论文的刊物;1931年7月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开始出版《水产学报》,每年一期,现今仅存一至五期,以“宣传水产,介绍学术,发展内河外海之水产业,振兴海权渔利”为主旨,内容包括照片、题词及文字三部分,被誉为“凤毛麟角,不可多睹”的水产学术专刊。
上述图书文献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对纪念者与研究者极具参考价值。
首先,文献中的大量图片作为瞬间的定格,已成为后人追念、了解与研究历史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学校的发起人卢木斋、创办人孙荫庭、创办人兼校长孙子文、名誉董事李琴湘及担任校长时间最长的张元第等先生的照片,是纪念我国水产教育开创者的珍贵图片。
天津近代化教育的先驱及政要人物留下的笔墨文字弥足珍贵。其中有近代教育家、津门著名书法家严修(范孙)为甲种水产学校题写的“勤朴诚爱”校训;有1931年7月《水产学报》创刊时一些政界和教育界名人为该报的热心题词,如杨典钦所题“振兴渔业”、时任河北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王玉科所题“网络宏富”,李金藻所题“学深海采”,以及姚鋐敬、陈宝泉、叶楚伧、韩复榘、鲁涤平、严智怡、林成秀等人的题词,鼓励与寄托并重,体现了时人对该校的重视和认知,也为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及书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校景与学校设备、学生实习及课外活动场景也有记录。诸如环境静谧、建筑壮伟的校园;完备的实习室中,各科组学生潜心研究、制作的场景;近代化的实习船只,插着校旗泊于海河或渤海湾上的“白河号内河调查汽艇”和渤海一号、二号渔轮,成为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游历、开展体育活动图片,等等,都真实地记录了该校的设施及建设情况,特别是学生实习与实践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情景。
学校所获的奖章及奖凭,如该校早年获得的巴拿马赛会直隶出品协会事务局褒状奖状,1915年7月30日农商部奖凭,日本第十回罐诘业联合会大会品评会铜质奖章及奖凭等图片,均真实地反映了该校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其他如校徽、校章、校歌以及历届师生合影等图像资料,保留至今,更显珍贵。
其次,文献的内容丰富翔实,记录了我国第一所水产教育专科学校的创办经历、办学理念及取得的辉煌成绩。
学校开创了中国水产教育之先河。近代中国外患频仍,民生凋敝,学习西方经验,振兴实业教育,以科学富强中国,成为当时贤达的探索之路。1903年,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日本参观该国渔政后,深有感触,于1905年开始筹备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06年,潮州府遗缺知府吴荫培赴日游历,归国后呈上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当务之急有五端”,其中之一就是在沿海各省设立水产讲习所。据文献记载,处于清季“新政”前哨的天津最早将其变成了现实。1906年,直隶提学使卢靖兼办直隶渔业公司事,感于“中国海面辽阔,渔盐利薄”,因“采取无方,至天然美利,坐弃不用”,故谋振兴之术,提出“欲求事业之发达,必先造就人才,欲造就人才,则舍学校外殆无良法”。于是筹措建校经费,并派张伯苓、李金藻(琴湘)赴欧美考察。卢公调任后,由劝业道孙多森负责,为倡办水产教育不遗余力。宣统元年(1909)十月,奏派北洋大学毕业、时任直隶工艺局参议兼工艺学校庶务长孙子文(凤藻)赴日调查水产讲习所、实验场及制造厂等,归国后筹备水产讲习所事宜。1910年春,考取首批96名学生,暂借河北长芦中学旧址为校舍,遂改为水产学校。1912年迁至河北种植园新址(今天津14中学),1929年正式更名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张謇创建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于1912年借上海江苏省教育会成立开学,1913年该校迁至吴淞新校舍,故世人亦称吴淞水产学校。由此可证,发端于天津的水产学校开创了我国水产教育之先河,培养了我国最早的水产专业人才。
学校奉行现代化的水产教育理念,培养水产专业人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日本水产教育经验,选派留日学生归国任教。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现代化发展举世瞩目,其“水产学校立有多处,其于渔捞、制造、养殖各课程极为研究,成效昭著”。由于地缘关系,我国的水产教育主要取法于日本。如前所述,1910年孙子文首次赴日考察,归国后在津筹备水产讲习所,随后又二次赴日本“详细考察该国沿海各渔区及养殖厂等,并与富于水产知识者,咨询设学之策”,聘中国留学东京水产讲习所渔捞科毕业生王文泰(志一)充本所专门教员,并从日本购回仪器书籍多种。民国元年,又聘日本的马场驹雄、饭田百枝等教员来校执教。1917年,该校选派首届留日学生10人,这批留日生学成后大多归国任教母校,成为我国水产界精英,其中有被誉为“水产三杰”的张元第、郑恩绶、刘纶。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该校主要教职员有二十多位,其中留学归国者14人,而留日者占五分之四,几乎都是学水产者。说明该校“主要是按着日本水产教育的分科来设置中国的水产科系,并派遣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水产事业,回国任教,介绍日本的水产科学。这是中国水产教育的萌芽及初步发展的阶段”。
2.完善水产教育结构,高职本科一体化。学校秉承“以教授水产学理及技术,养成水产专门人才”之宗旨,按照社会需要,逐步调整学制,完善教学课程。1910年首设水产讲习所,“宽其资格”,以开民气之先导。1911年6月改为水产学校,设渔捞、制造两科,以高小毕业生为录取对象,学制4年。1914年4月,奉教育部令改名为“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改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3年。1929年,学校学制变化,招收旧制初中四年毕业生,预科修业一年,升本科,本科分渔捞、制造两组,学制3年。1931年取消预科,招收旧制初中毕业生及新制高中一年级学生,入本校高中水产科修业2年,期满升入本科,学制2年。1933年停招高中学生,改为高职水产科,招收初中三年级毕业生,修业3年,期满入水产本科,修业2年,不分组教授,修业5年,才能专科毕业。纵观其课程设置,科目实用,分类精细,学习目标明确;内容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到专业知识,从课堂讲解到实习实验,循序渐进,既宜于学生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深造的技能,是我国早期水产教育教学结构的具体体现,为中国水产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注重于实习与实践的水产职业教育,荐举学生为社会重用。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这是学校始终贯彻的教育理念,除第一、第二学年以教基础与理论知识为主外,其他学年逐渐增加实习与实际操作课程。为满足各科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学校力尽其能,完备各科实习设备与实验室,购置模型、仪器、标本及各种渔捞器具,并带领学生或进行沿海调查,或乘汽艇、渔轮开展河海作业。每年举办各科学生实习成品展览,成果显著,学生制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相关赛会并获奖。学校通过系统、完善的水产教育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水产人才提供了条件。此外,学校关心学生就业,积极向各沿海省区推荐毕业生,如1914年,学校有47人即将毕业,时值沿海各省筹设水产讲习会,学校乃发布《详请将毕业各生专咨沿海各省酌量录用文》,建议各地讲习所“或其他关于水产学业之机关倘有用人之处,请具酌量录用本校毕业生,俾资练习而期效用”,并开具各毕业生履历,“使学者无旷废之慨,而用者得楚材之助”。据统计,到1928年9月,学校毕业生共计219人,虽然不多,然“在社会上不乏贡献,所有沿海七省水产机关、水产教育,多系本校前毕业生筹划创办,或指导其间”,所以学校“当之无愧实为吾国水产教育之先声”。
4.学校向学生灌输水产教育新知识,并倡导学术研究。学校在培育人才的同时,还积极介绍国内外水产教育与水产研究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培养研究人才,并成立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水产专著或专刊,为该校教员及专业人员提供阐发学术思想、揭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如《水产学报》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我国水产专家张元第、张震东、郑恩绶、朱孚庵、张宝树、张仁琦、黄文沣、刘纶等人的论文或专著见诸于上,其中张元第所著《河北省渔业志》填补了“河北省向无专文可供稽考”的空白;张宝树所著《烟台渔轮业》论述的经验与见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学校还编辑出版了《水产丛书》和《水产小丛书》,将教员的学术性专著和知识普及性读物分别以单行本形式出版,以广为传播,充分反映了我国早期水产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的情况,以及位居我国水产教育前沿的学术研究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院校调整,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的学生和一部分教授、专家调入青岛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水产学院(今上海海洋大学)。1958年,天津水产学院建立,1965年更名为河北水产学校,1968年校址迁至河北省秦皇岛市,1998年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办学,2000年建成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2006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尽管现在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已不复存在,但其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数十年来,学校桃李遍天下,培养出的老一代水产专家和优秀专业人才,成为我国各地海洋水产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我国水产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的馆藏文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清末到抗战前天津乃至北方水产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而启迪后人学习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海洋教育体系,不断开拓进取,为中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一览[M].天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出版委员会,1917.
[2]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一览[M].天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出版委员会,1932,1934,1936.
[3]张绍祖.中国水产教育的摇篮[J].天津记忆,2010,(59).
[4]李文抗.从天津发端的百年水产教育看职业教育[J].天津记忆,2010,(59).
作者简介:
刘桂芳(1965—),女,天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历史文献参考咨询。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