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心/五年积累的两年薄发
用新/紧随市场的五次增删
用专/专家顾问的全程指导
用情/关注财富背后的生活
用意/创造钱经人智慧财富
这是《钱经》财富生活丛书打头阵的《基金非常道》上市宣传语,短短五句话,已经将两年来的重重艰辛隐没其中。勃兰特·罗素说,历史总是使人意识到,人类事务中没有定论,不存在静态的完美和将被我们得到的最高的智慧。这本书还处于胚胎阶段时,我们已经意识到,基金投资同样不存在静态的完美,以及所谓的最高智慧——而恰好大多数的中国基金投资者还远远没有接触到这一事实。2007年常常被称为“理财元年”,投资渠道匮乏的中国投资者第一次集体品尝到了专家理财的美妙滋味,而在此之前,只有财富意识觉醒更早的投资者才能清晰的描述出“什么是基金”,作为《钱经》人的“福利”,《钱经》的读者们已经早早地经历了这个认识过程,直接进入“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第三阶段。“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了解基金投资的真相呢?”随着《钱经》编辑们的异口同声,《基金非常道》应运而生。
从“菜鸟玩转基金”出发
翻开过去几年的《钱经》杂志,几乎能勾勒出一条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史,基金的热销伴随着读者对《钱经》的抢购,让我们知道,在那个火热年代,每个人对基金知识如饥似渴,但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当时《钱经》杂志的“理财学院”栏目以“菜鸟玩转基金”为主题,受到热烈追捧。只两年光景,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投资者对于基金的认识,也不像两年前那样肤浅。除了在常识上的把握,对于基金投资的技巧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可以从《钱经》的另一个热门栏目“你的基金我来评”的变化上看出端倪。
你知道的关于基金的一切都是错的
“你的基金我来评”是《钱经》与德圣基金这家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合作的栏目,每期由德圣基金研究的老总江赛春先生对一到两位读者的基金组合进行点评。我们惊诧地发现,投资者正在迅速成熟,他们的提问能力和对问题解答的判断能力不容小觑。对此,《钱经》也专门撰文对一些大家关心的基金投资问题进行专题解读。较之于市面上汗牛充栋的基金投资基础读物,我们觉得应该出版一部无限接近基金本质的读物,让读者、投资者首先对产品,其次对市场有更深刻与本质的认识;也唯有了解本质,才能让投资者更灵活的“驯服”基金这一产品,因为基金是通往财务自由的捷径。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基金非常道》应运而生。相比于当年的“菜鸟玩转基金”,我们已经实现了从“表象”到“本质”的跃升,这是《基金非常道》的一条逻辑线。
定位的蓝海
在与全书顾问国投瑞银基金公司的合作中,我们数次易稿,最终在2008年12月确定下来全书的调子:颠覆、麻辣、实用、启发。在书籍定位上,我们遗憾地放弃了初级投资者,把所有注意力转向了中高级的基金投资人,他们可能是“基龄”两年以上的准成手、银行渠道经理、或者业内人士,在众多的“入门”、“知识手册”一样的基金丛书中,我们也许找到了一片蓝海。于是笔者在上一个圣诞节前写下了一个重构计划。
阉割与磨合
惨烈的删改集中在2009年的阳春三月,由于与专业顾问国投瑞银基金公司的立场、表达存在差异,基金书团队的六人小分队几乎重写了50%的内容。在专业顾问的眉批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批注:这个说法没有数据支持,不能以常识判断;这样的表述略显轻率;文字过于负面,让读者对基金行业失去信心……
从最初“被阉割”的反感到对专业精神的释怀,文字定稿后我们发现如果没有一个苛刻的顾问,从专业出发引导我们,《基金非常道》也许只会是一本标记着“似是而非”、“马马虎虎”的惯常理念丛书而已。再次感谢国投瑞银基金,感谢专业精神。
MT风格延续
从2004年的青涩到2009年的专业内容时尚表达,《钱经》也同样经历了数次脱胎换骨,到如今,MT(moneytalks)风格俨然成为理财杂志的标杆。
相比于一成不变的理财内容,我们更喜欢从话题入手。《基金非常道》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我们没有从普适的基金知识体系开始,而是直接从数十个话题起步,直击成熟基金投资者最关心也最疑惑的“基金之道”,比如,基金经理一定能抓到黑马吗?在中国,长期投资是不是笑话?为什么我们总是卖掉上涨最快的,保留亏损最多的基金?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描摹和解读,是这本书的特色之一。而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我们致力于澄清一些基金投资似是而非的东西,从而接近基金的本质。这些问题,是在这几年的积淀中我们消化和挖掘出来的,也反映了《钱经》对于基金投资的自我思考。可以说,《基金非常道》的出版是一次基金投资再教育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教育从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型的开端。
当然,《钱经》最擅长的莫过于专业的内容深入浅出。在《钱经》的第一本书籍出版物《蚂蚁雄兵》中,我们虚拟了一个叫做多多的蚂蚁,以童书的笔调讲述了多多从一个月光女神变成理财高手的故事,其中涉及的“定期定额投资”专业概念在简单的漫画、图表包裹之下显得简单易行。这一优良传统在《基金非常道》中发扬光大,在与出版社的成本谈判中,我们争取到了第三部分“图解基金”的四色印刷,在这一部分中,活泼的图解模式让读者大呼过瘾,“没想到基金可以变成球队,这让我一下子记得了各种基金的类型,一点都不费劲”,一位读者如此评价。
杂志、定制杂志、书籍、音像出版物……我们期待《钱经》杂志的衍生交易。
(作者单位:华商杂志总社)
用新/紧随市场的五次增删
用专/专家顾问的全程指导
用情/关注财富背后的生活
用意/创造钱经人智慧财富
这是《钱经》财富生活丛书打头阵的《基金非常道》上市宣传语,短短五句话,已经将两年来的重重艰辛隐没其中。勃兰特·罗素说,历史总是使人意识到,人类事务中没有定论,不存在静态的完美和将被我们得到的最高的智慧。这本书还处于胚胎阶段时,我们已经意识到,基金投资同样不存在静态的完美,以及所谓的最高智慧——而恰好大多数的中国基金投资者还远远没有接触到这一事实。2007年常常被称为“理财元年”,投资渠道匮乏的中国投资者第一次集体品尝到了专家理财的美妙滋味,而在此之前,只有财富意识觉醒更早的投资者才能清晰的描述出“什么是基金”,作为《钱经》人的“福利”,《钱经》的读者们已经早早地经历了这个认识过程,直接进入“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第三阶段。“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了解基金投资的真相呢?”随着《钱经》编辑们的异口同声,《基金非常道》应运而生。
从“菜鸟玩转基金”出发
翻开过去几年的《钱经》杂志,几乎能勾勒出一条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史,基金的热销伴随着读者对《钱经》的抢购,让我们知道,在那个火热年代,每个人对基金知识如饥似渴,但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当时《钱经》杂志的“理财学院”栏目以“菜鸟玩转基金”为主题,受到热烈追捧。只两年光景,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投资者对于基金的认识,也不像两年前那样肤浅。除了在常识上的把握,对于基金投资的技巧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可以从《钱经》的另一个热门栏目“你的基金我来评”的变化上看出端倪。
你知道的关于基金的一切都是错的
“你的基金我来评”是《钱经》与德圣基金这家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合作的栏目,每期由德圣基金研究的老总江赛春先生对一到两位读者的基金组合进行点评。我们惊诧地发现,投资者正在迅速成熟,他们的提问能力和对问题解答的判断能力不容小觑。对此,《钱经》也专门撰文对一些大家关心的基金投资问题进行专题解读。较之于市面上汗牛充栋的基金投资基础读物,我们觉得应该出版一部无限接近基金本质的读物,让读者、投资者首先对产品,其次对市场有更深刻与本质的认识;也唯有了解本质,才能让投资者更灵活的“驯服”基金这一产品,因为基金是通往财务自由的捷径。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基金非常道》应运而生。相比于当年的“菜鸟玩转基金”,我们已经实现了从“表象”到“本质”的跃升,这是《基金非常道》的一条逻辑线。
定位的蓝海
在与全书顾问国投瑞银基金公司的合作中,我们数次易稿,最终在2008年12月确定下来全书的调子:颠覆、麻辣、实用、启发。在书籍定位上,我们遗憾地放弃了初级投资者,把所有注意力转向了中高级的基金投资人,他们可能是“基龄”两年以上的准成手、银行渠道经理、或者业内人士,在众多的“入门”、“知识手册”一样的基金丛书中,我们也许找到了一片蓝海。于是笔者在上一个圣诞节前写下了一个重构计划。
阉割与磨合
惨烈的删改集中在2009年的阳春三月,由于与专业顾问国投瑞银基金公司的立场、表达存在差异,基金书团队的六人小分队几乎重写了50%的内容。在专业顾问的眉批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批注:这个说法没有数据支持,不能以常识判断;这样的表述略显轻率;文字过于负面,让读者对基金行业失去信心……
从最初“被阉割”的反感到对专业精神的释怀,文字定稿后我们发现如果没有一个苛刻的顾问,从专业出发引导我们,《基金非常道》也许只会是一本标记着“似是而非”、“马马虎虎”的惯常理念丛书而已。再次感谢国投瑞银基金,感谢专业精神。
MT风格延续
从2004年的青涩到2009年的专业内容时尚表达,《钱经》也同样经历了数次脱胎换骨,到如今,MT(moneytalks)风格俨然成为理财杂志的标杆。
相比于一成不变的理财内容,我们更喜欢从话题入手。《基金非常道》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我们没有从普适的基金知识体系开始,而是直接从数十个话题起步,直击成熟基金投资者最关心也最疑惑的“基金之道”,比如,基金经理一定能抓到黑马吗?在中国,长期投资是不是笑话?为什么我们总是卖掉上涨最快的,保留亏损最多的基金?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描摹和解读,是这本书的特色之一。而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我们致力于澄清一些基金投资似是而非的东西,从而接近基金的本质。这些问题,是在这几年的积淀中我们消化和挖掘出来的,也反映了《钱经》对于基金投资的自我思考。可以说,《基金非常道》的出版是一次基金投资再教育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教育从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型的开端。
当然,《钱经》最擅长的莫过于专业的内容深入浅出。在《钱经》的第一本书籍出版物《蚂蚁雄兵》中,我们虚拟了一个叫做多多的蚂蚁,以童书的笔调讲述了多多从一个月光女神变成理财高手的故事,其中涉及的“定期定额投资”专业概念在简单的漫画、图表包裹之下显得简单易行。这一优良传统在《基金非常道》中发扬光大,在与出版社的成本谈判中,我们争取到了第三部分“图解基金”的四色印刷,在这一部分中,活泼的图解模式让读者大呼过瘾,“没想到基金可以变成球队,这让我一下子记得了各种基金的类型,一点都不费劲”,一位读者如此评价。
杂志、定制杂志、书籍、音像出版物……我们期待《钱经》杂志的衍生交易。
(作者单位:华商杂志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