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为基础,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感性认识和发挥动态效果。本文首先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结合现状探索基于微课的高职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学;微课;教学模式
1 “机械基础”概述
“机械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为基础,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涉及大量机械图样,所以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
本课程是依据近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而编写的,按照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机构分析及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机构机器的性能、工作原理、特点等知识后,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可以更合理地使用机器,进而进行改造、创新,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展现课程中的机构机器动态变化,导致学生很难理解。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在校园网络、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移动学习得以应用,以微视频为资源的微课得以发展,使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得以连贯进行,充分体现了立体化教学,混合学习的现代化教学特点。
2 微课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2.1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录取分数线多年来一直在200分左右,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小学、中学各阶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弱,没有学习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上积极性、独立性、自主性、探究性均较低,传统的教学本身就是学生被动接受,这样更不利于知识的传递:大部分学生“偶尔预习”或“不预习”课程,课堂中仅有少数学生跟随老师节奏思考问题和讨论发言,课后更是缺少温故知识,作业也习惯抄袭: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初中及中专升高职生源,学生多样化,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近些年,“90后”、“00后”独生子女占据多数,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家庭的过度照顾,加上电子自动化的加速,日常用品更多都是智能式,使得学生缺乏对生活用具和设施的认识观察,比如自行车中的棘轮机构,缝纫机中的曲柄摇杆机构等。但“90后”、“0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事物,易接受新事物。
2.2课程内容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一般包括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传动机构、常用机械零件和液压传动等内容,基本覆盖了机械基础知识。该课程知识点多,专业术语多而抽象。传动机构类别多,而学生接触的机械产品少,缺乏空间想象力,导致记忆和理解起来很难。例如“死点”、“急回特性”、“齿轮轮系的传动”、“液压系统的工作”和“齿轮的加工”等都需要利用动画、实物和视频等方式,才能更容易认识和理解。这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满足的。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无法达到学习目标,通过flash动画,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学习,使传动机构、液压系统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3 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特点主要是短小精悍,通常5~15 mm。虽然短,但是精炼了教学重点难点,集中了教学的诸多环节。
在设计微课时,应把握以下3点。
3.1控制时间
最好控制在10 min内,大部分人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10 min,这样避免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因为时间长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产生厌烦感。
3.2遴选教学内容
全面搜集素材,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选择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明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教学设计
教學方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如跳跃太大,学生不理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讲解过于简单详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挑战和创新意识。
4 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微课作为教学的核心资源,应贯穿于教学整个环节。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课前预习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否继续有效地完成课堂活动取决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得是否好。在课堂环节中,通过课堂互动、讨论活动完成知识的加强巩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难易程度合理的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体会、感受、理解知识。课后,主要是知识的巩固练习及评价反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制学习或实操视频,定时提交作业,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更能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教师通过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或视频进行测评,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合理、科学。
由此可见,微课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课前的预习效果,影响课堂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进行,影响到课后的知识消化。所以微课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使课堂45 min更有效。微课应该是包含了课件、案例、素材等学习资源,以及课前任务、课后练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活动的学习反馈,这些一起构成了教师讲解的“微视频”,如图l所示。
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构建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如图2可知,其教学流程环节主要分为3个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该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网络课堂和真实课堂有机结合,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习变得更有层次,更便利,学习效果更佳。 4.1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筛选核心知识点,录制课程视频,或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优质课程视频,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剪辑。
在选取素材的时候,教师应该选择文档、教学录屏、flash动画、PPT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在课前,教师设计并布置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微视频,展开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可以一对一直接提问老师,和教师进行互动,也可以发布在平台上由其他学生对此发表意见。这个阶段可设置过关活动,让学生完成1课前自测题目。通过统计学生的闯关情况,发现问题,作为课堂着重讨论的重点。
4.2课堂中
线上学习必须和课堂授课融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混合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完成的是解决课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疑难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可单独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应重点全体讲解。此时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主要以分组讨论、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或案例研究等方式为主,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和参与讨论等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经过互动学习,教师答疑,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供大家分享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集中講授,帮助学生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梳理。之后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对其个人和团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也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同时激励使其下次做得更好。
4.3课后阶段
本阶段为课堂巩固反思阶段。教师把课堂中的重难点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同时,还上传典型的案例、相关知识提升和技能拓展资源和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基础差的学生课后通过回顾视频,对于一些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补充和拓展。这里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体现了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分层教学特色。
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更新微课内容结构设计,优化教学设计。
5 结语
基于微课的高职教学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前提下,合理筛选知识点,制作设计微课。同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保持线上线下和学生交流讨论,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学;微课;教学模式
1 “机械基础”概述
“机械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为基础,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涉及大量机械图样,所以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
本课程是依据近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而编写的,按照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机构分析及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机构机器的性能、工作原理、特点等知识后,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可以更合理地使用机器,进而进行改造、创新,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展现课程中的机构机器动态变化,导致学生很难理解。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在校园网络、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移动学习得以应用,以微视频为资源的微课得以发展,使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得以连贯进行,充分体现了立体化教学,混合学习的现代化教学特点。
2 微课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2.1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录取分数线多年来一直在200分左右,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小学、中学各阶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弱,没有学习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上积极性、独立性、自主性、探究性均较低,传统的教学本身就是学生被动接受,这样更不利于知识的传递:大部分学生“偶尔预习”或“不预习”课程,课堂中仅有少数学生跟随老师节奏思考问题和讨论发言,课后更是缺少温故知识,作业也习惯抄袭: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初中及中专升高职生源,学生多样化,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近些年,“90后”、“00后”独生子女占据多数,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家庭的过度照顾,加上电子自动化的加速,日常用品更多都是智能式,使得学生缺乏对生活用具和设施的认识观察,比如自行车中的棘轮机构,缝纫机中的曲柄摇杆机构等。但“90后”、“0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事物,易接受新事物。
2.2课程内容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一般包括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传动机构、常用机械零件和液压传动等内容,基本覆盖了机械基础知识。该课程知识点多,专业术语多而抽象。传动机构类别多,而学生接触的机械产品少,缺乏空间想象力,导致记忆和理解起来很难。例如“死点”、“急回特性”、“齿轮轮系的传动”、“液压系统的工作”和“齿轮的加工”等都需要利用动画、实物和视频等方式,才能更容易认识和理解。这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满足的。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无法达到学习目标,通过flash动画,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学习,使传动机构、液压系统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3 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特点主要是短小精悍,通常5~15 mm。虽然短,但是精炼了教学重点难点,集中了教学的诸多环节。
在设计微课时,应把握以下3点。
3.1控制时间
最好控制在10 min内,大部分人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10 min,这样避免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因为时间长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产生厌烦感。
3.2遴选教学内容
全面搜集素材,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选择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明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教学设计
教學方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如跳跃太大,学生不理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讲解过于简单详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挑战和创新意识。
4 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微课作为教学的核心资源,应贯穿于教学整个环节。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课前预习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否继续有效地完成课堂活动取决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得是否好。在课堂环节中,通过课堂互动、讨论活动完成知识的加强巩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难易程度合理的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体会、感受、理解知识。课后,主要是知识的巩固练习及评价反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制学习或实操视频,定时提交作业,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更能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教师通过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或视频进行测评,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合理、科学。
由此可见,微课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课前的预习效果,影响课堂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进行,影响到课后的知识消化。所以微课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使课堂45 min更有效。微课应该是包含了课件、案例、素材等学习资源,以及课前任务、课后练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活动的学习反馈,这些一起构成了教师讲解的“微视频”,如图l所示。
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构建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如图2可知,其教学流程环节主要分为3个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该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网络课堂和真实课堂有机结合,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习变得更有层次,更便利,学习效果更佳。 4.1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筛选核心知识点,录制课程视频,或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优质课程视频,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剪辑。
在选取素材的时候,教师应该选择文档、教学录屏、flash动画、PPT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在课前,教师设计并布置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微视频,展开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可以一对一直接提问老师,和教师进行互动,也可以发布在平台上由其他学生对此发表意见。这个阶段可设置过关活动,让学生完成1课前自测题目。通过统计学生的闯关情况,发现问题,作为课堂着重讨论的重点。
4.2课堂中
线上学习必须和课堂授课融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混合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完成的是解决课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疑难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可单独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应重点全体讲解。此时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主要以分组讨论、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或案例研究等方式为主,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和参与讨论等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经过互动学习,教师答疑,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供大家分享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集中講授,帮助学生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梳理。之后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对其个人和团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也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同时激励使其下次做得更好。
4.3课后阶段
本阶段为课堂巩固反思阶段。教师把课堂中的重难点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同时,还上传典型的案例、相关知识提升和技能拓展资源和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基础差的学生课后通过回顾视频,对于一些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补充和拓展。这里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体现了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分层教学特色。
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更新微课内容结构设计,优化教学设计。
5 结语
基于微课的高职教学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前提下,合理筛选知识点,制作设计微课。同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保持线上线下和学生交流讨论,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