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要通过不断加强与其它民族交流,接受不同文化、促进新疆的发展,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为儿童学习、创新本民族文化打下基础,也是为儿童将来能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人才打基础。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双语以常用口语为主,主要是进行语言练习、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对于学习的双语要进行书写,在会读的基础上还要会写会认,学习任务较重。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小学的学习差距很大, 作为老师,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
关键词:少数民族;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策略
幼小衔接是教育必走的一个环节,怎样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小衔接做到位,让我们的学生很快的从各方面适应新的环境,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且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过渡到小学还存在语言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应该相互靠拢,相互补充,才能引导孩子走好这个“坡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上的衔接
一年级的老师到幼儿园大班家长会上讲授如何引导孩子顺利进小学的讲座,作为家长,不仅应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行为规范内容和要求,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通过一些小事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与习惯培养,并以身作则,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学校邀请幼儿园大班老师或家长抽空带孩子到他将上学的学校看看,通过参观校园以及目睹一些学生在这里读书上课,让他对这所学校有初步的了解。若家长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过,可向孩子介绍你坐过的教室,入队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篮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戏的场地,参加六年级毕业典礼仪式等活动,告诉他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向往。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二、行为习惯方面的衔接
学前大班老师及家长要求孩子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不能玩东西,不与同学说话,发言时要先举手,老师同意了再讲。排队、上课时行动迅速,不带零食或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到校。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放学后,如无家长接要呆在老师身边,等家长到来;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见到老师要问好,要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尊重师长,才能珍惜师长的劳动成果,也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同学是学习的伙伴,每天在一起学习,大家要团结友爱,学习上、生活上谁有困难要互相关心、帮助,谁忘了带学习用具,要主动借给他,在学校里不要与同学闹矛盾,更不能打架驾人。老师要强调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掌握基本的生活自主独立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自我服务,学会自我整理个人物品等。好习惯为孩子成就一生奠定了基础,在一年级习惯的培养比知识更为重要。在这个阶段就需要家长和一年级老师多交流,沟通做好入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幼儿园老师是交流的桥梁。
三、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
学前大班老师把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情况与小学部的老师进行交流,让小学教师作出分析、评价,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使学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关于教育教学建议,使小学部老师也能多关注这方面工作。此外,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是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互相靠拢,选择一些能更好的、让幼儿感兴趣的、能帮助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的教材,注意培养幼儿的课堂纪律和适应延长了上课时间等变化;如:到小学部听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学前部现场指导等。学期末,学前部的老师应把孩子的一些学习档案(包括孩子的身体医疗情况、家庭情况、优势、劣势、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孩子的喜好等情况)交给小学的老师,让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更好地发展。可以听听一年级老师的建议,仔细认真地做好教育的交流协调工作。
四、倾听家长的需要,做好家长的幼小衔接工作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活动。如:(1)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2)分别请一些小学的老师、学前班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召开咨询活动;(3)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制定科学的暑假作息时间表,使孩子的生活、学习有规律。并要求家长在家巩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决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在教师培训时,要一起去接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培训,使全体教师既掌握幼儿教育的特点又掌握小学教育的特点,是加强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的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在保持本阶段教育特点的前提下在教学方法、教育要求上逐步提高要求,能根据对方的教育特点和要求做适当的调整。把幼小衔接工作做的更好,快速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少数民族;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策略
幼小衔接是教育必走的一个环节,怎样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小衔接做到位,让我们的学生很快的从各方面适应新的环境,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且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过渡到小学还存在语言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应该相互靠拢,相互补充,才能引导孩子走好这个“坡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上的衔接
一年级的老师到幼儿园大班家长会上讲授如何引导孩子顺利进小学的讲座,作为家长,不仅应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行为规范内容和要求,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通过一些小事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与习惯培养,并以身作则,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学校邀请幼儿园大班老师或家长抽空带孩子到他将上学的学校看看,通过参观校园以及目睹一些学生在这里读书上课,让他对这所学校有初步的了解。若家长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过,可向孩子介绍你坐过的教室,入队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篮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戏的场地,参加六年级毕业典礼仪式等活动,告诉他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向往。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二、行为习惯方面的衔接
学前大班老师及家长要求孩子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不能玩东西,不与同学说话,发言时要先举手,老师同意了再讲。排队、上课时行动迅速,不带零食或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到校。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放学后,如无家长接要呆在老师身边,等家长到来;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见到老师要问好,要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尊重师长,才能珍惜师长的劳动成果,也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同学是学习的伙伴,每天在一起学习,大家要团结友爱,学习上、生活上谁有困难要互相关心、帮助,谁忘了带学习用具,要主动借给他,在学校里不要与同学闹矛盾,更不能打架驾人。老师要强调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掌握基本的生活自主独立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自我服务,学会自我整理个人物品等。好习惯为孩子成就一生奠定了基础,在一年级习惯的培养比知识更为重要。在这个阶段就需要家长和一年级老师多交流,沟通做好入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幼儿园老师是交流的桥梁。
三、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
学前大班老师把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情况与小学部的老师进行交流,让小学教师作出分析、评价,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使学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关于教育教学建议,使小学部老师也能多关注这方面工作。此外,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是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互相靠拢,选择一些能更好的、让幼儿感兴趣的、能帮助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的教材,注意培养幼儿的课堂纪律和适应延长了上课时间等变化;如:到小学部听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学前部现场指导等。学期末,学前部的老师应把孩子的一些学习档案(包括孩子的身体医疗情况、家庭情况、优势、劣势、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孩子的喜好等情况)交给小学的老师,让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更好地发展。可以听听一年级老师的建议,仔细认真地做好教育的交流协调工作。
四、倾听家长的需要,做好家长的幼小衔接工作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活动。如:(1)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2)分别请一些小学的老师、学前班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召开咨询活动;(3)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制定科学的暑假作息时间表,使孩子的生活、学习有规律。并要求家长在家巩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决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在教师培训时,要一起去接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培训,使全体教师既掌握幼儿教育的特点又掌握小学教育的特点,是加强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的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在保持本阶段教育特点的前提下在教学方法、教育要求上逐步提高要求,能根据对方的教育特点和要求做适当的调整。把幼小衔接工作做的更好,快速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