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提出
道德讲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载体,是一种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在初中学校,道德讲堂大多仅应用于师德师风提升方面。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更迫切需要道德讲堂这一创新形式。本文意在针对初中生存在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选取有效的德育内容,采取多样化方式,让道德讲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发挥正面效用。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讲堂的宣讲内容与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高度契合。
本课题的问题提出基于以下三点:
1.1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引导和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只有充分汲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
1.2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笔者随机抽取我校三个年级共计480名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发现:59%的初中生认为思政课堂内容枯燥,远离生活,不感兴趣;35%的初中生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另外,当前的德育工作仍是以思政教师为主,各科教师只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这就出现了语文老师只负责教语文、数学老师只负责教数学的现象,这就使得德育队伍很难形成一股合力,德育的效果自然也难以令人满意。与此同时,德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班会、课堂教学、升国旗等常规性的德育活动,由于形式匮乏,缺乏创意,缺少情景,导致德育实效性不足。
1.3初中生存在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
笔者随机抽取我校三个年级共计48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道德行为失范现象。
1.3.1部分初中生理想信念淡漠,缺乏爱国主义情怀
调查发现,愿意“将青春献给党的事业,忠诚于党”的学生人数仅占到总人数的30%。这表明初中生对爱国的理解尚且不够全面,没有树立成为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没有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缺乏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怀。
1.3.2部分初中生价值取向功利,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调查显示:70%的学生将读书与赚钱画上等号,片面地认为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取自身更好的生活。40%的初中生认为读书无用,追求眼前的实惠,上学期间就忙着做“微商”,赚取零花钱。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做到为目标艰苦付出,并坚持不懈。如果不能将个人梦想和国家人民紧密相连,只会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1.3.3部分初中生抗挫能力较弱,欠缺自我调节能力
近期一起起惨剧发生,“上海中学生与母亲争执跳桥事件”、“常州中学生上课玩儿手机被老师批评后自杀”、“衡阳三名中学生集体自杀”等悲剧接连上演,都为学校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1.3.4初中校园霸凌问题层出不穷,缺少有效的解决途径
调查发现,有58%的学生曾遭受获正在遭受校园霸凌。校园霸凌不仅对被霸凌的学生身心造成巨大傷害,实施霸凌行为的学生,如果不能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习以为常,走入社会后就会成为社会犯罪的隐患,危害极大。校园霸凌的产生,和学校德育工作失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德育工作亟待寻找出一条有效路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逐步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2.研究的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1理论意义
道德讲堂本身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欠丰富。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德育活动的讨论上,而在道德讲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研究还比较少,相关的实践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研究致力于道德讲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实践研究,通过全面调查,分析问题并提出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策略建议,以此丰富国内外在初中德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2.2实践意义
2.2.1有助于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校要创新德育内容,丰富德育传播的形式,提升初中生德育兴趣,使得初中德育水平不断提高,只有打好“立德”的基础,人才的培养才能不间断持续成长。
2.2.2有助于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发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中小学德育主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与道德讲堂宣讲内容高度契合。利用道德讲堂这一途径,一方面能够创设充满仪式感的情景,让学生在文化熏陶、环境熏陶、同伴影响中感受道德的魅力与力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有助于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发展。
2.2.3有助于改善初中生道德行为失范现象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归纳出了四大类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道德讲堂中所宣传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话语体系覆盖了个体的全部活动和语言,个体一旦进入,其“个体化”的要素(即与道德宣扬无关的行为、语言)逐渐消失,而与周围的个体一起趋于同质性。同时,它是一个充满符号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标语、装饰以及各种物件,通过符号学的构建,塑造了具有仪式特色的道德情境,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具体道德行为失范问题。
文献综述:分析可知:(1)地方性和行业道德讲堂研究多于学校的研究。在社会各行业,如医院、社区、企业等单位中进行道德讲堂的实践研究要多于学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实践研究。
(2)道德讲堂的价值功能研究多于实践研究。在和师德有关的几篇道德讲堂期刊文献中,只有一篇高职院校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方法和成效,另外两篇则是关于道德讲堂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3)专业性强的道德讲堂研究论文并不多见。在818条文献中,没有任何相关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仅有4篇。
(4)关于德育内容和价值的研究远多于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如王娟丽《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价值研究》,《德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暴力预防研究》等。
(5)国内研究大多关注中学生德育出现的问题,而不侧重于问题的解决。如:张玉芳《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分析与对策》,戴莹月《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
(6)德育教育受限于学科教学。如:孙悦《初中化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研究》,王娇《基于“立德树人”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的体系研究》,王民英《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等。
3.研究创新点
选题创新:针对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开设的“道德讲堂”活动,是初中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一种新的尝试,这可以使得德育育人更加精准,德育效果更加突出。
技术创新:利用视频、辩论、合唱、演讲等体验式、任务型教学法开活动设计,有别于传统的说教式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仪式中增强爱国情怀,在情境中感知道德之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定位创新: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课题。本研究的创新定位为基于对S中学(一所生源大多来自二线城市进城务工子女的初级中学),通过德育方面的调查与诊断情况,通过对调查与访谈结果的分析后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策略。
本文系河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疫情灾难下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时间研究”的过程性研究。
道德讲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载体,是一种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在初中学校,道德讲堂大多仅应用于师德师风提升方面。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更迫切需要道德讲堂这一创新形式。本文意在针对初中生存在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选取有效的德育内容,采取多样化方式,让道德讲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发挥正面效用。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讲堂的宣讲内容与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高度契合。
本课题的问题提出基于以下三点:
1.1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引导和栽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只有充分汲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
1.2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笔者随机抽取我校三个年级共计480名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发现:59%的初中生认为思政课堂内容枯燥,远离生活,不感兴趣;35%的初中生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另外,当前的德育工作仍是以思政教师为主,各科教师只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这就出现了语文老师只负责教语文、数学老师只负责教数学的现象,这就使得德育队伍很难形成一股合力,德育的效果自然也难以令人满意。与此同时,德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班会、课堂教学、升国旗等常规性的德育活动,由于形式匮乏,缺乏创意,缺少情景,导致德育实效性不足。
1.3初中生存在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
笔者随机抽取我校三个年级共计48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道德行为失范现象。
1.3.1部分初中生理想信念淡漠,缺乏爱国主义情怀
调查发现,愿意“将青春献给党的事业,忠诚于党”的学生人数仅占到总人数的30%。这表明初中生对爱国的理解尚且不够全面,没有树立成为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没有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缺乏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怀。
1.3.2部分初中生价值取向功利,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调查显示:70%的学生将读书与赚钱画上等号,片面地认为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取自身更好的生活。40%的初中生认为读书无用,追求眼前的实惠,上学期间就忙着做“微商”,赚取零花钱。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做到为目标艰苦付出,并坚持不懈。如果不能将个人梦想和国家人民紧密相连,只会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1.3.3部分初中生抗挫能力较弱,欠缺自我调节能力
近期一起起惨剧发生,“上海中学生与母亲争执跳桥事件”、“常州中学生上课玩儿手机被老师批评后自杀”、“衡阳三名中学生集体自杀”等悲剧接连上演,都为学校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1.3.4初中校园霸凌问题层出不穷,缺少有效的解决途径
调查发现,有58%的学生曾遭受获正在遭受校园霸凌。校园霸凌不仅对被霸凌的学生身心造成巨大傷害,实施霸凌行为的学生,如果不能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习以为常,走入社会后就会成为社会犯罪的隐患,危害极大。校园霸凌的产生,和学校德育工作失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德育工作亟待寻找出一条有效路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逐步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2.研究的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1理论意义
道德讲堂本身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欠丰富。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德育活动的讨论上,而在道德讲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研究还比较少,相关的实践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研究致力于道德讲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实践研究,通过全面调查,分析问题并提出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策略建议,以此丰富国内外在初中德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2.2实践意义
2.2.1有助于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校要创新德育内容,丰富德育传播的形式,提升初中生德育兴趣,使得初中德育水平不断提高,只有打好“立德”的基础,人才的培养才能不间断持续成长。
2.2.2有助于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发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中小学德育主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与道德讲堂宣讲内容高度契合。利用道德讲堂这一途径,一方面能够创设充满仪式感的情景,让学生在文化熏陶、环境熏陶、同伴影响中感受道德的魅力与力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有助于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发展。
2.2.3有助于改善初中生道德行为失范现象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归纳出了四大类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道德讲堂中所宣传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话语体系覆盖了个体的全部活动和语言,个体一旦进入,其“个体化”的要素(即与道德宣扬无关的行为、语言)逐渐消失,而与周围的个体一起趋于同质性。同时,它是一个充满符号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标语、装饰以及各种物件,通过符号学的构建,塑造了具有仪式特色的道德情境,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具体道德行为失范问题。
文献综述:分析可知:(1)地方性和行业道德讲堂研究多于学校的研究。在社会各行业,如医院、社区、企业等单位中进行道德讲堂的实践研究要多于学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实践研究。
(2)道德讲堂的价值功能研究多于实践研究。在和师德有关的几篇道德讲堂期刊文献中,只有一篇高职院校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方法和成效,另外两篇则是关于道德讲堂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3)专业性强的道德讲堂研究论文并不多见。在818条文献中,没有任何相关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仅有4篇。
(4)关于德育内容和价值的研究远多于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如王娟丽《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价值研究》,《德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暴力预防研究》等。
(5)国内研究大多关注中学生德育出现的问题,而不侧重于问题的解决。如:张玉芳《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分析与对策》,戴莹月《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
(6)德育教育受限于学科教学。如:孙悦《初中化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研究》,王娇《基于“立德树人”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的体系研究》,王民英《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等。
3.研究创新点
选题创新:针对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开设的“道德讲堂”活动,是初中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一种新的尝试,这可以使得德育育人更加精准,德育效果更加突出。
技术创新:利用视频、辩论、合唱、演讲等体验式、任务型教学法开活动设计,有别于传统的说教式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仪式中增强爱国情怀,在情境中感知道德之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定位创新: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课题。本研究的创新定位为基于对S中学(一所生源大多来自二线城市进城务工子女的初级中学),通过德育方面的调查与诊断情况,通过对调查与访谈结果的分析后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策略。
本文系河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疫情灾难下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时间研究”的过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