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学科内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实践表明,搞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展好探究性学习,同时要建立师生间的伙伴合作关系。
1 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 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5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3 培养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是一本更利于学生自学的教科书,但是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课时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可能完成教学计划,而且使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改变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交给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学”。即教会学生如何确定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获取和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如:课前先进行引导,提出与本节知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外收集有关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相互补充,自我完善,最终达到知识的整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原来我讲课学生听课、我提问学生回答、我写板书学生抄写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知识和经验,达到共、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自身是一种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活教材的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本的被动执行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将自己从传统的授业角色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使师生共同参与过程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和推进课程改革。当然这种角色的转变在教师的教学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
4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
4.1 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
4.2 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例如,可以在学生学习了1——20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以后去探究元素周期律。
4.3 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差此环节。探究过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成熟的思维让其他同学分享,方能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由于探究性学习不是以获得知识作为终极目标,更不以“授受”为主要手段,而是注重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是以创新活动为明显特征而立足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养成的学、思、悟、用四者相结合的一个互动过程。
1 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 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5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3 培养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是一本更利于学生自学的教科书,但是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课时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可能完成教学计划,而且使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改变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交给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学”。即教会学生如何确定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获取和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如:课前先进行引导,提出与本节知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外收集有关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相互补充,自我完善,最终达到知识的整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原来我讲课学生听课、我提问学生回答、我写板书学生抄写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知识和经验,达到共、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自身是一种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活教材的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本的被动执行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将自己从传统的授业角色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使师生共同参与过程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和推进课程改革。当然这种角色的转变在教师的教学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
4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
4.1 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
4.2 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例如,可以在学生学习了1——20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以后去探究元素周期律。
4.3 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差此环节。探究过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成熟的思维让其他同学分享,方能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由于探究性学习不是以获得知识作为终极目标,更不以“授受”为主要手段,而是注重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是以创新活动为明显特征而立足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养成的学、思、悟、用四者相结合的一个互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