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反思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学科内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实践表明,搞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展好探究性学习,同时要建立师生间的伙伴合作关系。
  
  1 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 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5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3 培养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是一本更利于学生自学的教科书,但是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课时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可能完成教学计划,而且使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改变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交给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教学生如何去“学”。即教会学生如何确定学习内容的表达能力,获取和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如:课前先进行引导,提出与本节知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外收集有关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相互补充,自我完善,最终达到知识的整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原来我讲课学生听课、我提问学生回答、我写板书学生抄写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知识和经验,达到共、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自身是一种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活教材的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本的被动执行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将自己从传统的授业角色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使师生共同参与过程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和推进课程改革。当然这种角色的转变在教师的教学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
  
  4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
  4.1 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
   4.2 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例如,可以在学生学习了1——20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识以后去探究元素周期律。
  4.3 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差此环节。探究过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成熟的思维让其他同学分享,方能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由于探究性学习不是以获得知识作为终极目标,更不以“授受”为主要手段,而是注重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是以创新活动为明显特征而立足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养成的学、思、悟、用四者相结合的一个互动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全方位地推行各类研究生包括工程类研究生的全英语课程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推行全英语教学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文章将基于具体的实践经验提出对全英语教学的建议,并提出更广泛实行全英语教学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工程类研究生;实践经验;全英文教学;教学目标;实施方法  简介  工程类研究生教育是与社会生
期刊
【摘要】近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发展迅猛,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在这表面成功的背后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倾向,最近提出的雄心勃勃计划“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ETPOE)就是这一倾向的一个象征,旨在要求研究型大学培养工程师而非科学家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这一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数量庞大但是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即便卓越,拥有的也只是满足就业需要的一些工作技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英语老师都要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它强调指出,“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程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严
期刊
体育作为人的一种活动方式,几乎同人类本身一样古老。作为一种运动的健身形式,它表现出千资百态,万象纷呈,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而发展丰富起来。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形象,远非一般的技术技巧;因而在体育活动中,体育与美育的关系就密切了,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间具有鲜明的融汇性和形影间的合拍性。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1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活动中得以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传送带,只有师生情感交流的沟通,才能引起师生思维上的共鸣。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轻视情感的作用,必然使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沉闷,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认知活动都是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心理学上所说的“光环效应”,由于对某教师个人亲近感,产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进而引起对该学科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而且明确地把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教师要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     1 营造轻松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作为教师每节课都要精神饱满的走进课堂
期刊
1 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因此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改革开发以来,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非常多,网络、游戏、娱乐、影视剧等都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心理障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极易产生厌倦学习,
期刊
1 善于启发引导,培养观察能力    1.1 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有目的地观察才是有效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变化多端,转瞬即逝,要使观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  1.2 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程序地进行观察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程序分段进行的。这样层次清晰地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可以避免学生由于观察步骤的颠倒而影响观察的效果。  1.3 指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
期刊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就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哪?我觉得可以从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