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喜欢极限运动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r90664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利避险、寻求安全保障、保证生存繁衍,是人类作为生物的本能。但喜欢极限运动的运动员们却主动追求相反的生活方式,他们冒着生命风险,乐此不疲地挑战生存极限。最近,24岁的女大学生在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时坠亡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很多人无法理解,他们为何要选择这种危险的运动?
  从生理的角度看,有些人喜欢冒险、挑战,其根源在大脑释放的多巴胺。当我们做出特定的行为,经历了某些极限的身心体验以后,脑组织会释放多巴胺,激起快乐和幸福的感觉,并让人上瘾。从进化的角度看,如果人类没有这种敢冒风险的生物性,很可能就不能闯出新天地,也不可能生存下来。“冒险”促使我们不断寻找新大陆、寻找更多的食物、探索更合适的生存之道,这种能力写在我们的基因里。而科学家发现,某些极限运动爱好者似乎存在基因突变,导致他们很难感受多巴胺的“奖励”,需要更刺激、冒险的行为来获得满足和快乐。这些人通常会有特别鲜明的“个性”,如更好动、有活力,喜欢新奇刺激,不怕危险、困难,更敢做敢闯,当然也更容易频繁跳槽、搬家、换伴侣等,骨子里是“不安分的人”。
  抛开生物性,更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是出于自身的心理动機去冒险。有的人认为极限运动能帮助自己最大限度地穿越死亡恐惧,找到生命意义。人类最大的恐惧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当直面这个恐惧,战胜这个恐惧,会让人更有勇气和更自在地活着。
  还有的人认为极限运动能帮助跳出舒适圈。我们所有经历都是一面面镜子,帮助照见自己的不同侧面,更好地理解自己。舒适圈则是熟悉的镜子,它让我们看到有把握的部分,但很难看到新鲜和未知的部分,因此很多人会自发跳出舒适圈,去做平时不会做的事情。极限运动是一种跳出舒适圈的极限,离普通生活越远,越能全面地了解自己。
  尽管极限运动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其危险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在选择极限运动之前,需要确定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有可能在你什么都还没有得到之前就走向了人生终点。我们需要在获得心理满足和付出安全代价之间做出平衡。
其他文献
泥泥嗜食粽子,不过,我清楚地知道,他在咀嚼的同时,也在追寻——追寻一个逝去已久的味道。  他缅怀的,是他婆婆所包的粽子。  婆母另辟蹊径地把粽子包成像抱枕那般饱满结实的椭圆形,馅料惊人地丰富,包括猪肉、冬菇、栗子、蛋黃、虾米,其中最大的特色是鱿鱼——她把鱿鱼切得比头发还细,让它们千丝万缕地缠在糯米上,蒸熟了的粽子因此便有了海的烙印。  婆母喜欢以全生的糯米来包粽子,她表示,浸过水的糯米是会走形、走
期刊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何将诚与信联系在一起?“诚信”一词最早何时出现?  在古代汉语中,诚与信二者互训,也就是说二者可以互相解释、意义相通。诚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说:“诚,信也。”信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也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实际上,诚和信的语义侧重有所不同。诚侧
期刊
祖父去世后,老宅沒人居住了,家人商量着要把留下来的东西分了。精明的五婶虎视眈眈,生怕自己在分东西上吃了亏。老爸和老妈却淡定自如,每天就是种菜养花,根本不操心这事。  那天我去老宅,看到五婶正在院子里打量。我打了个招呼,她立即迎上来跟我唠叨起来:“这台拖拉机旧了,给我们算了,你们几家都有机动三轮车。”五婶的精明、计较我早有领教,所以心里有些反感。  回到家,我跟爸妈讲起五婶的话。我爸淡淡地笑笑说:“
期刊
作家沈从文身为男儿,却有“淑女气质”。梁实秋在《忆沈从文》中说:“虽然笔下洋洋洒洒,却不健谈,见了人总是低着头羞答答的,说话也是细声细气。”  沈从文爱脸红。西南联大时期,常常是教室内书声琅琅,突然间警报轰鸣,教授與学生一起往外跑。有一次,沈从文跟在队伍后面跑,刘文典看到后脾气大发:“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为学生讲《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跟着跑什么跑啊?”沈从文脸霎时红了
期刊
丁文江先生是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赞誉他是“精于科学又长于办事”的人才。  他曾在“地质研究所”“地质调查所”工作,使得中国地质学、地质事业成绩卓著。  1913年,丁文江通过“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调查,认为从河南济源至河北阜平这段近乎南北向的山脉,才是真正的“太行山”。而从阜平至山海关这段近乎东西向的山脉,应叫“燕山”。他给“太行山”地理学的新定义,令人折服。  1921年,丁文
期刊
端午节马上到了,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一些节日气氛:街上开始有卖香囊的、卖粽子的、卖艾草的;有的小孩手腕和脚腕上还出现了五彩线绳;另外,你的同事或朋友可能打算趁着端午节假期,去外地看看“划龙舟”比赛。所有这些,是我们现在过端午的一些习俗。那么,古人是怎样过端午的?你想了解吗?那就和我一起穿越回古代吧。  辟邪毒  端午节时正值五月初五的仲夏,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始作,人体很容易生病,所以,古人
期刊
论及养生,学者大多就饮食与生活规律或心态而言,一般不注意另一种养生方式。那么另一种养生方式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指换个地方居住以利健康。这种养生方式,其实就是地理环境养生。  关于这个养生方式,自古有之。古人一般喜居山林。山林,环境宁静清幽,因远离世俗喧嚣,使人精神上会极度放松,是养生的理想之地。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至于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
期刊
一次,京剧大师程砚秋在上海演出《六月雪》,程砚秋饰演主角窦娥,江南名丑盖三省配演禁婆。那天禁婆在台上“洒狗血”:窦娥诉说冤屈的“二黄慢板”唱完后,禁婆痛哭失声,又抹眼泪又甩鼻涕,一个劲儿地抢戏,惹得台下观众起哄,倒彩声四起。事后,很多人不满,有人建议:“不能任由盖三省这么搅局,干脆辞了他。”  程砚秋深知盖三省艺术造诣高超,每次来江南他必邀盖三省合作,两人私交还算不错。但这次,盖三省也确实做得有点
期刊
人们在提及孙中山的伴侣时,往往只知卢慕贞和宋庆龄,而陪伴孙中山二十余载、在反清革命初期最亲密的“患难夫人”陈粹芬,却鲜为人知。  陈粹芬,原籍福建厦门同安(今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村),1873年出生于香港新界屯门。1891年,经陈少白介绍,19岁的陈粹芬认识了在香港学医、26岁的孙中山。初次相见,出身贫苦的陈粹芬深为孙中山的革命豪言壮语所感动,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也立志参加革命。不久,孙中山和陈
期刊
冰心逝世时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她的晚年,小女兒吴青陪伴照顾,她细心记录了母亲一天的安排。  晚年的冰心,每天早晨7点起来吃早饭。一碗奶加少许咖啡和一瓷匙蜂蜜,一小半碗稀粥和一个鸡蛋的蛋白。每顿饭后都吃一个香蕉。然后再上床休息,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音乐节目。  9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喂大白猫咪咪吃鱼片。随后冰心写前一天的日记。如果没有客人来,她就写文章或替人写字。  12点吃午饭。总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