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中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让学引思模式,就是要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为引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构建智慧型的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让学引思;教学;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38-02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为,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让学引思教学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的让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的引思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实现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
一、营造自主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轻松愉快的氛围越有利于知识信息的获得。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践证明,让学引思教学模式首先要从改变老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出发才能完成。我们知道,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言传身教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让学来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敢于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与大家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再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让引思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时,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预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此时,我们就应该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先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函数知识,再对照新学的集合知识。来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没有预习好,或认为学生上课没有集中注意力等。接着,继续引导学生就函数与结合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二、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让学引思模式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也要围绕教学内容及对象进行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继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深刻。例如:在教学“圆心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当其它条件不变时,角的顶点移到了圆上,此时围成的图形还是圆心角吗?圆心角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呢?”通过这种问题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根据问题针对性的强弱,引发课堂探究。当然,教师也要善于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所掌握知识的多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继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让学生切身地去体验数学学科的魅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更好地为学习后续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生动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从情境中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与概括等。因此,要創设与现实联系的问题情境,激活思维延伸,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和日常生活习惯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而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平行线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室的布局结构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更加真切、具体地对新课内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再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不小心打破了一块三角形玻璃,且被打破成两块,他如何选择带其中的一块去进行裁剪?通过这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其思维能力,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通过指导点拨,发展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布鲁姆教学观认为,教师的课堂作用是引导、指导与点拨,而不是一味的灌输。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时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把课本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其次,把知识的盲点或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等到课堂中解决。最后,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训练来巩固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时,就引导学生掌握解三角形中的命题规律,了解这方面知识的考查热点。其实,中考中有关解三角形方面的题目不多。但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怎样通过三角公式来进行恒等变形方面的知识点考察的却很多。所以,有关解三角形方面的问题很有可能出现在解答题中。因此,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进而进行知识的推广,从而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综合上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让学引思模式应该充分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不是放纵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的时间与空间;引思不是由教师的一味的掌控,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逐步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广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6(11).
[2]赵晓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J].学周刊2016(11).
[3]皮磊.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4).
【关键词】初中数学;让学引思;教学;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38-02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为,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让学引思教学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的让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的引思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实现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
一、营造自主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轻松愉快的氛围越有利于知识信息的获得。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践证明,让学引思教学模式首先要从改变老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出发才能完成。我们知道,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言传身教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让学来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敢于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与大家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再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让引思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时,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预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此时,我们就应该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先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函数知识,再对照新学的集合知识。来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没有预习好,或认为学生上课没有集中注意力等。接着,继续引导学生就函数与结合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二、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让学引思模式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也要围绕教学内容及对象进行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继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深刻。例如:在教学“圆心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当其它条件不变时,角的顶点移到了圆上,此时围成的图形还是圆心角吗?圆心角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呢?”通过这种问题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根据问题针对性的强弱,引发课堂探究。当然,教师也要善于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所掌握知识的多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继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让学生切身地去体验数学学科的魅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更好地为学习后续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生动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从情境中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与概括等。因此,要創设与现实联系的问题情境,激活思维延伸,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和日常生活习惯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而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平行线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室的布局结构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更加真切、具体地对新课内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再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不小心打破了一块三角形玻璃,且被打破成两块,他如何选择带其中的一块去进行裁剪?通过这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其思维能力,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通过指导点拨,发展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布鲁姆教学观认为,教师的课堂作用是引导、指导与点拨,而不是一味的灌输。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时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把课本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其次,把知识的盲点或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等到课堂中解决。最后,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训练来巩固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时,就引导学生掌握解三角形中的命题规律,了解这方面知识的考查热点。其实,中考中有关解三角形方面的题目不多。但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怎样通过三角公式来进行恒等变形方面的知识点考察的却很多。所以,有关解三角形方面的问题很有可能出现在解答题中。因此,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进而进行知识的推广,从而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综合上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让学引思模式应该充分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不是放纵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的时间与空间;引思不是由教师的一味的掌控,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逐步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广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6(11).
[2]赵晓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J].学周刊2016(11).
[3]皮磊.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4).